小時候語文課本裏有很多城市,比如濟南的冬天,美麗妖嬈的趵突泉。它存在於邊城,壹個安靜的小鎮;還有壹個女孩,像江南雨巷裏的丁香花。
其實我最向往的應該是濟南,但是壹直去不了哪裏。於是,我轉向杭州,尋找心中的江南!在湖邊尋找明眸皓齒的美女;古寺名塔尋獨立書生;尋春花秋月,其景無限;還有霧裏雨裏獨壹無二的鐘靈郁秀。
有人曾說:那時候的我,年輕瘦弱,虛度了在天堂的時光。不要說老遊如夢,只怕年紀大了,智障了,連夢都不會做了。所以,簡單來說,當我還能清晰地記得這座城市的時候,去描述它,等到它又壹年回歸,明天證明它,這將是壹件幸福的事。
好,我們從西湖開始。
我喜歡從斷橋遊覽西湖,但是很長壹段時間,我以為另壹座橋斷了,我和朋友爭論了很久。斷橋的名聲來自於《新白娘子傳奇》,壹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賦予了這座橋獨特的浪漫和魅力。我喜歡斷橋,但我只喜歡雪中斷橋,雨中斷橋。只有那個時候,撐著傘才能恢復我心中的江南。煙雨中,有壹個女子,從波濤中走來,嫵媚妖嬈。
西湖有兩條堤,壹條是蘇堤,壹條是白堤。蘇堤大部分有名的人都知道,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白堤。白堤並不長,只是從斷橋到孤山的壹小段路程。比起蘇堤,我更喜歡白堤,大概是因為象征白堤的人是白居易。
其實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東坡先生這位才子佳人,會讓我們多了壹份自誇的資本。東坡這位真人,壹生比官名更勝壹籌,但即使才華橫溢,才華橫溢,依然掩飾不了他單薄的政績和骨子裏文人的優越感。而白居易,壹個心系百姓的草根,即使做了很多好事,文壇也不過是詩人的世界,然後人們往往記住的是風月花雪月。所以,濟世救國的王陽明被遺忘,而尋找花柳的柳永廣為流傳,也就不足為奇了。歷史就是這麽奇怪,就像這個春雨綿綿的雨天,我可以構造出徐賢遇見白蛇時的唯美,卻無法追溯到斷橋是誰設計的。壹般來說,人都是這樣的。
白堤之後是平湖的秋月。其實平湖的秋月,從某個角度來看,並不是壹個景點。只是因為曾經,有很多文人騷客在這裏吟詩作賦,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到此壹遊的味道。
平湖的秋月緊挨著壹座孤山,不是孤山。這裏不得不說西湖幾個有趣的名字,斷橋、長橋、孤山,而它們的特點恰恰是“斷橋、長橋、孤山”。有時候,我會惡趣味地想想,這是不是和過去那些難聽的名字壹樣,但和狗蛋、傻逼的名字比起來,西湖的這些名字真的是優雅而有藝術感。當然,孤山之名並不是古人的惡趣味所致,而是因為它原本是皇帝的禦花園,後來成為了皇帝的行宮。皇帝自稱孤山,所以皇帝的山壹般都自稱孤山。
孤山岸邊有許多景點,包括蘇小小和宋武的墓,以及秋瑾的紀念雕像。當然,我不知道這個墓是真是假,還是只是壹個衣冠冢。美女和英雄作為鄰居,算是緣分吧。孤山南面,有壹座不起眼的房子,叫西陵印刷廠。“西陵”這個詞很陌生,很生僻,就像西陵印刷社本身壹樣,很陌生,很陌生。我說的奇怪,是指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很多人大概只有到西湖遊玩時才會接觸到這兩個字。但對於考古學和金石學來說,它是出名的。有時候我會想,什麽叫出名?無名是什麽?然後我會想到“道可道,非凡道,名可名,非凡名”,然後繞來繞去,好像又回到了原點。我還是不明白什麽叫出名,什麽叫不出名。看,我又掉進了思考的陷阱。
其實我更喜歡蘇堤旁的荷花,被西湖特有的稱謂稱為“屈原風荷”。就是壹大片荷花,然後就是幾條小路,幾個亭子。我覺得我喜歡它的地方和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小時候經常趁大人午睡的時候偷偷去池塘裏摘荷葉。然後,當妳再次看到這壹大片綠色,聞到空氣中飄來的荷花香時,妳會不知不覺地開心起來。其實看荷花的最佳時間是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滿地的葉子,像婀娜多姿的舞女的裙擺,上面掛著滴滴露珠,像壹顆星星墜落在明亮的天空,看起來灰暗無比,但在太陽升起的那壹刻會充滿耀眼的光芒。不過我平時比較懶,這種美景只有第壹次看到的時候才會驚艷。然後,我很久沒見到蓮花了。
屈原的風荷載實際上是和蘇堤相連的,所以屈原的風荷載可以直接繞過蘇堤。蘇堤上有六個橋洞。數完六橋通車,蘇堤就結束了,這也是我喜歡在蘇堤做的事情。其實蘇堤更像是壹個常去的水邊公園。路人路過蘇堤,累了就歇壹歇,看看遠處的山,看看近處的水。或者帶上壹本書,插上壹副耳機,又是無所事事的壹天。
在華鋼看魚是在蘇堤的中間,面對著反射月亮的海灘。去殷悅三灘的次數很少,因為妳必須坐船,但是去華鋼看魚的次數比較多。華鋼觀魚題詞是康熙寫的。康熙和乾隆都喜歡做這種事,大概是愛好吧。華鋼魚的繁體字下面應該有四個點,但是康熙的題字裏只有三個點。原因是:四時屬火,三時屬水,不忍心像魚壹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在我看來,很可能是康熙寫錯字了,就像魯迅《少年決勝》裏的那個。其實康熙真的留下了很多手跡,比如西湖十景,比如明墓唐宋碑,先來拍馬屁。哦,妳這裏的風情真美。妳們大明王朝的繁榮程度比唐宋時期要好。但是大部分儒生都買這壹套。嗯,妳們的皇帝都是認可我們漢族皇帝的,都是尊重和敬佩我們的。那樣的話,我們還是可以做好朋友的。不得不說,康熙真是壹個厲害的人。
蘇堤盡頭,雷鋒的夕陽,南坪的午夜鐘聲旁邊,其實是壹座塔,壹座廟。雷峰塔很有名,首先是因為白蛇的故事,其次是因為許多年前雷峰塔的倒塌。其實對於遊客來說,這些大部分都不會考慮。事實上,雷峰塔最初是王月為他的妻子建造的,因為他的妻子生了壹個男嬰,所以王月喜出望外,建造了黃飛塔,也就是現在的雷峰塔。至於什麽時候改名雷峰塔,我在網上專門搜了壹下,大部分都是模糊的,或者說地名就是這樣,所以是個謎。現在的雷峰塔已經不是以前的雷峰塔了,全是後世的仿制品,妳能看到的也只是傾倒後留在地上的塔磚。而且我覺得雷峰塔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俯瞰西湖和靜思寺。放眼望去,藍色和綠色充斥著妳的眼睛,直到妳收回視線,妳會發現壹抹黃色從妳的眼中悄悄閃爍。
杭州的美,其實散落在杭城的每壹個角落,壹個個小亭子,壹條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壹步壹個腳印,令人眼花繚亂,或清幽淡雅,或靈動動人。在高高矮矮的蘆葦叢中,在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下,在清晨和黃昏,同壹個地方有著不同的風景,綿長而緩慢地滲進心裏。沒有意圖,就像壹杯久違的茶,淡淡的茶香,淡淡的茶味,溫暖的陽光,還有只是淡淡的安慰和愛。
日子忘記了日子,就像認識了千年。突然發現,我走過的腳印還在昨天的記憶裏,淡淡的或深刻的已不再回憶,如遙遠的心已在堆積的塵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