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有兩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兩位有博士學位的年輕講師。致力於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快速、準確、高性能的超深亞微米集成電路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目前集成電路已經發展到超深亞微米階段,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可以集成上千萬個晶體管,導致集成電路的設計只能通過EDA平臺。EDA平臺是以計算機為基礎,集成了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智能技術的最新成果的電子設計通用工具軟件。涵蓋了電子設計、建模、仿真、驗證、制造全過程的所有技術。王高峰教授帶領EDA軟件工程研究室成功開發了互連寄生參數提取工具集,包括器件級(晶體管級)參數提取和全芯片參數提取。該軟件主要用於從版圖中提取互連之間的寄生參數,包括寄生電容(C)和寄生電感(L)。輸出包括各種寄生參數的電路網表進行仿真驗證,以確保真正制造的集成電路滿足設計要求。到目前為止,已經設計了QXT1.0和QXT2.0兩個版本。
研究室成員:、梁、孫、王。
數字集成電路實驗室
研究室有三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壹位副教授。李元祥教授將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可重構特性與進化算法相結合,提出了壹種新的硬件設計方法。通過模擬自然進化過程,將進化算法應用於硬件電路和電子電路系統的自動設計,使硬件具有自適應、自組織、自修復的進化特性,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其配置和結構,動態適應生存環境。②曹陽教授、李德石教授專註於IP核心技術的研究與設計。③姜顯揚副教授參與的立山RISC CPU設計和曙光超算系統開發已轉化為產品並得到應用。
研究室成員:姜顯陽、曹陽、李德石、李元祥。
集成電路工程應用中心
這個研究室有壹名教授、博士生導師、壹名教授和壹名有博士學位的青年講師。主要從事嵌入式操作系統研究、嵌入式軟件設計、圖像采集、處理和傳輸研究。①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研究主要針對ARM9平臺,裁剪嵌入式Linux、WinCE等嵌入式操作系統,移植到特定的平臺上,設計壹個好的操作系統內核和應用操作界面。②在圖形圖像處理算法和硬件電路設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其中主要研究技術包括:A)ADI DSP技術及其應用;B)TI系列DSP技術及應用;C)FPGA技術及其應用;d)高速大容量數據采集和記錄技術;e)圖像信號發生器;f)高速海量圖像處理平臺等。集成電路工程中心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系統,滿足國家和行業部門的需求。工程中心將是我們實驗室服務社會的主要機構。通過這個工程中心,將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用成果,並承擔和管理橫向合作項目。
研究室成員:鄧德祥、胡成功、陳。
射頻和微波集成電路實驗室
這個研究室有壹個教授,壹個副教授,壹個有博士學位的青年講師。實驗室以射頻和數模混合集成電路設計、射頻和微波器件建模、射頻和微波電路EDA軟件工具開發為三大主要發展方向。通過整合武漢大學現有的射頻與微波研究資源,可以提高射頻與微波集成電路研究的科研水平,進壹步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積極推動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公司、科研機構建立科研實驗室。
研究室組成人員:蔣、陳、齊暢。
光學集成電路實驗室
研究室有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副教授。本實驗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新型集成光學器件的建模、仿真和CAD工具開發;②光互連的建模、仿真和CAD工具開發。他在光集成電路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究和教學經驗。竇仁生教授長期從事光學和激光技術的科研和工程工作,研制了空心陰極氣體激光器、用於精密儀器檢測和組裝的光學工作平臺、用於光通信器件生產的光學設備等。從事光子相幹光譜、光學模式識別、圖像處理、自適應光學等實驗研究。發明了壹種自適應光學系統,其可以通過使用單個液晶光學空間調制器同時測量和校正光波面。曾立波教授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理事,分析儀器學會微量分析儀器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十五重點項目“光譜成像分析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經費400萬元。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國家十五重點項目“科學儀器通用軟件平臺的研發”和國家九五重點項目“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分析儀”。主持完成多項重大項目,鑒定(驗收)結論優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研究成果多次入選科技部大型儀器改造技術推廣項目,在清華大學等80多家單位使用,受到廣泛好評。成功研制的用於顯微可見光譜成像濾光片的電調濾光片在顯微圖像分析的許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研究室成員:曾立波、竇仁生、石新誌。
半導體器件實驗室
半導體器件實驗室主要研究集成電路中使用的微納電子器件的建模、仿真和設計。隨著集成電路產業的不斷發展,芯片體積不斷縮小,典型的加工尺寸已經從微米級變成了納米級(λ
研究室成員:、黃、常勝。
MEMS器件和工藝實驗室
研究MEMS CAD技術,用於輔助MEMS產品在正式試片前的設計,1)模擬MEMS器件,了解力、熱、電磁能在小範圍內的相互作用。2)實現MEMS設計和性能分析的高速化、自動化和可視化,實現加工工藝的參數化控制,優化MEMS結構和工藝,降低試制成本;3)縮短設計制造周期,提高制造工藝的可重復性,從而大大提高MEMS器件的性價比,增強市場競爭力。預期目標:開發壹種可實用化的新型微流控裝置;開發微納系統級和器件級MEMS CAD工具,實現MEMS建模、仿真和可視化。總的來說,我們的MEMS實驗室將致力於MEMS器件的設計、仿真驗證、加工工藝和系統集成的研究。
研究室的人員有國方、劉峰和周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