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漂,原因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有幾個原因。
編導系畢業後沒機會去電視臺。學生去電視臺基本家都是相關的。當時很羨慕。
我考了幾次公務員,面試了兩次,但是。我對著鏡子裏的自己看了很久。我在想我是173,體重108斤。我還行(後面會評價我上圖的樣子)。我想知道為什麽我不能通過面試。
畢業後,所有沒有編制的工作,都是基礎找對象。我記得我的男朋友,環保局的媽媽壹直跟我媽媽說為什麽我考不上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趕緊想辦法讓妳女兒考上,然後說他壹堆兒子有資本穩定工作。眼裏滿是自豪。去男朋友家過年面對他們家人似乎很在意的問候“妳什麽時候復習再考公務員?那可是穩穩的鐵飯碗,養個寶寶休息壹年。妳要努力!”我只能把眼淚咽到肚子裏。我只能果斷分手。
當時在沈陽約會的感覺是,穩定工作壹個月,開1500的醜姑娘比我吃香。在公安局實習的時候,壹個局長秘書的大哥想追求我,請我吃飯。兩次接觸才知道他在中國刑警大學的碩士家境殷實。他突然有壹天問我妳爸媽是做什麽的,我說我媽是會計。爸爸開貨車。然後他說,不能考事業或者公務員嗎?他後來對我不熱情是因為我的工作沒有所謂的穩定工作。
家鄉什麽都爭,不公平,但我是草根家庭。我不能為我父親而戰。我壹定要責怪我的父母嗎?不會吧。於是2010年5月,有壹場楊瀾尋找才女的才藝大賽,讓我的人生有了轉機。兩年前回老家聚會,了解了壹些人的信息。那些通過家族關系有穩定工作的同齡人,在驕傲的飯桌上談論著自己優越的待遇和現有的資本。然後他用那雙沾沾自喜的小眼睛問我北京有多難。趕緊回來,別漂了。北京的房子太貴了。期待妳說北漂有多難,看妳。我說我有房子。他們還說,父母老了,我該怎麽辦?壹棟屬於妳丈夫的房子。妳怎麽敢讓妳父母住在這裏?我說婚前給父母全款買房。他們還說,以後孩子結婚買房都難。我說我老公在我懷孕的時候買了他兒子的房子。買了兩個。他們終於閉嘴了。他們接著說北京好累。老家的工作穩定悠閑。我說如果我沒有壹份穩定的工作,前幾年我就要努力工作把所有的錢都賺回來。爭分奪秒,帶父母出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妳就能過上好日子。我說這麽驕傲的公務員朋友,只是代表了壹部分。請不要坐在正確的位置。
人生苦短,有些路是走不通的,也許走另壹條路妳會得到不壹樣的驚喜。這些都是我不能適應家鄉的壹些看法。不喜勿噴我希望回到家鄉的時候,回憶童年的快樂,而不是互相吹捧。
壹句話:
這種節儉和奢侈不僅指物質上的,也指精神上的。
我家在沈陽,壹個高中同學去了北京,畢業後在北京工作。我從來沒有富過,過得很苦,但也很精彩。周末看展覽,下班去大學聽講座,假期逛城市,去看話劇,和樂隊交朋友,網上認識朋友。她當時的男朋友是外國人。雖然她沒有錢,但她的精神生活很滿足。
有壹段時間,她父親身體不好,她在北京的公司在沈陽有分公司,她就申請去沈陽工作。北京的收入在沈陽會很不錯,但是除了壹點,她每天的休閑生活幾乎沒有了。然而,她仍然試圖創造壹切機會來豐富她的生活。比如她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城市裏已經消失的英語角。英語角是很久以前的產物,幾乎消失了,但她盡了最大努力去尋找。但是精神生活真的跟北京沒法比。不僅少,而且貴。呆了壹段時間,實在受不了了,就回北京了。
現在不是流行不能回家嗎?
身體上的家鄉可以回去,精神上呢?我不能回去。
大家分享壹下吧。之前在江蘇,畢業後去的。待了兩年多,然後回武漢待了壹年。綜上,1。壹線城市工資高,消費高,年輕人多,夜生活豐富。2.壹般家裏的線是18。沒有年輕人,消費不是很低,但是工資高的嚇人。我們的工資差不多2-3千,當然也有很多,只是以大部分為例。工作機會少,那些公司出差也不方便。他們中的許多人要麽沒有得到公共汽車,要麽他們將在5點以後離開。公共交通不發達。關鍵是我們這個城市沒有高鐵。估計所有的縣市都能數出來。壹般來說,能回來的都是在外面買不起房,存不了壹年的錢。等妳大了,就該結婚了,回來發展。然後買房子。總的來說,回來工作不適應。我不想幹低薪的工作,也沒有年輕人。都是阿姨。我甚至沒有壹個年輕的女孩要結婚。哈哈。硬傷!也沒有什麽人生儀式,感覺可以看到自己的晚年。生活在逼妳加油。
我曾經北漂,老家是江蘇壹個小縣城,現在在蘇州工作。
說說妳的感受。首先,我很高興來到蘇州。城市還是很有活力的,尤其是園區,裏面都是科技公司。整體氛圍和北京差別不大。這樣我才能適應。
但是當我回到我的家鄉,就不壹樣了。在北京和蘇州,整天接觸最多的工作信息或者行業動態。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完成月度目標,如何憑借自己的努力爭取今年更上壹層樓,如何在年底獲得更好的評價,獲得更高的年終等等。
到了老家就不壹樣了。壹直聽到的都是:哪裏有遠房親戚開了大公司?這是他的電話號碼。有空請多聯系他;或者某某的兒子現在過得不錯,在XX有好幾套房子,妳為什麽不去投靠他?還是XXX成了XX的幹部。如果妳有空,我請他吃飯,妳可以和他聊聊...
人情關系整天圍著妳轉。真的好像妳能搞好這些關系,取悅這些人。
很多人說大城市靠自己,小城市靠關系。這句話真的實現了。在大城市,每個人都有壹個相對平等的競爭環境。只要妳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妳就有晉升的空間,壹切以結果為準。在小城市,似乎每個人總想著如何讓網絡的價值最大化。即使是無關的人,也能想辦法順著關系往上爬。
當然,我個人很慶幸,至少我找到了壹份和之前在北京差不多的工作,可以擺脫那些關系網的糾纏和困擾。也許我這輩子只是個打拼的,不會顧及這些人情往來,但至少可以活得自由壹點,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首先,在任何壹個地方呆久了,都會不習慣離開。
所以這個問題的重點其實是壹線城市和三四線縣城有什麽區別。當然,如果妳的家鄉本身就是壹個,那麽我們討論的可能是妳在北京待久了,不習慣回上海。更多的是氣候和人文,這裏就不討論了。
都說大城市比小縣城最大的優勢可以簡單分為兩種。
1.大城市的選擇更多。
包括工作的選擇,戀人的選擇,消費的選擇等等。大城市的公司因為行業發達,人才豐富,可以分化出足夠多場景的廣泛崗位,而且會在發達城市率先體驗,所以會衍生出很多以前不存在的崗位,比如三陪、臭皮匠、色情鑒別師等等。意味著當妳選擇工作或者準備跳槽的時候,妳有足夠的選擇,而在縣城,妳可能只會被同化到壹個有限的崗位。
戀愛也是如此。在大城市遇到各種不同學歷的人,妳就有更多的空間去尋找合適的。小縣城,相對固定的村子,可能只是媒人的壹句話湊在壹起。
消費就更不用說了,大城市每個區基本都至少有壹個購物中心,集購物、娛樂、餐飲於壹體。光是點外賣,妳的選擇就比縣城多得多。
2.大城市效率高。
也許妳會說,大城市人多車多,效率怎麽可能高?相反,正是因為大城市人多,辦公室要衍生出高效的業務流程,糟糕的服務和制度在大城市更容易暴露出來,所以漸漸的,大城市會越來越正規,結合線上的發展,線下的工作量會得到更多的釋放。然而,小城鎮不是,他們在荒地裏做的事情是不守規矩的。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環境越孤立,越容易產生小圈子。壹切靠關系,在小城鎮更容易發生。
妳已經具備了生活環境的適應性。如果回農村老家住壹段時間再回到城市,也會不舒服。
工作三年了,很喜歡那裏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氛圍。雖然我很累,壓力很大,但是我有希望,有自由。但我是獨生女,母親身體不好,擔心我的終身大事。甚至連哄帶騙打親情牌最後回到五六線城市老家。
以上是背景,接下來我就說說我回來後對家鄉的感受。
首先,沒有夜生活。夏天更好。冬天七點鐘街上沒有人。晚上七點半和爸媽壹起看電視已經夠無聊的了。我想出去散步。我媽問我晚上出門什麽不安全!7: 30是重要的壹夜嗎?還是不安全?我是個男人,好嗎?
然後城市太小,但是逛街很方便。只有幾個商場,離開家也沒有什麽變化。半天時間我就把他們都參觀完了。好處是買東西省時省力。那壹兩條街的壹兩個大商場沒有選擇的余地。在此感謝馬雲。沒有他,我這些鎮上的年輕人,想奢侈壹下。缺點是逛幾次就膩了,沒得選。
也有和其他小城市壹樣的通病。年輕人很少。白天,在街上和公交車上閑逛的都是老人。他們每天除了拿著老人免費公交卡坐來坐去,無事可做。他們晚上在公園下棋,在廣場跳舞。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從各種機構和單位退休的。至於壹些年紀大的,還在打工賺生活費。原因我後面再說。
現在我們來談談工作。估計很多朋友都在關註,我現在最苦惱。
剛回來的時候,家裏人催我找份正經工作。什麽?工作還認真嗎?後來才知道,在老家公務員和國企或事業單位的體制內工作叫正經工作,其他工作叫兼職。剛從大城市回來,壹直在談機關工作。當然,我不會妥協。在我拒絕父母花錢運動找工作後,我開始了漫長的找工作之旅。經過兩個多月的求職,我終於知道為什麽在家鄉工作這麽受歡迎,為什麽公務員有優越感。
壹開始在上海找工作都是按套路來的,比如上網,招聘會,招聘報。結果我發現,妳這個月看到的招聘信息,下個月還在,甚至過了壹兩年,招聘信息也沒變。後來才明白,這些長期招人的公司,基本都是把招聘當廣告,招人也是底薪制。如果他們達不到公司要求的業績,根本沒有工資,所以員工越多越好。
後來面試了幾家看起來還行的公司,都是壹樣的。下面我大概會給大家介紹壹下。
工作時間大部分是8點到8點半,下班後5點到5點半,大部分不加班,每個月有兩天的帶薪休息(妳沒看錯,是帶薪休息,每天的工資按壹個月平均30天計算,所以妳的兩天休息公司會給妳工資,屬於公司給妳的福利。)所有節假日都開放(除了過年,壹般放七天左右的假)。五險壹金?自信的告訴妳,別跟我提。我不是這裏的公務員,也不是事業單位,也沒有這些東西。那我就和妳壹起畫餅,告訴妳以後的公司是什麽樣的。妳剛從外面回來,對嗎?這不去上海,待遇也壹樣。 (疾病)開始...壹年後告訴妳工作做得很好的公司才是好公司(有相當壹部分會告訴妳壹年後沒有達到公司要求,或者繼續努力壹年,或者離職)。
經過多倫的打擊,我終於明白為什麽父母要我考公務員,甚至想方設法花錢安排工作,因為除了體制內,真的沒有合適的工作。我來給妳分析壹下。
在這個五六線的小城市,平均收入2000到3000元,五險壹金壹般不在體制外繳納。2018,最低養老保險6688元,已經是兩三個月的工資了,職工醫保近3000元,所以基本上每個人都交了210的城鎮居民醫保。醫保報銷比例大家都知道,所以壹場大病還是可以毀掉壹個家庭的。很多人都要交養老保險。畢竟他們都希望老了有保障,但是看著他們可憐的收入,他們也只是要勒緊褲腰帶,交十五年的最低檔次,這也是我上面提到的原因。體制內很多退休老人每天都去公園散步。這些人退休哪壹個不是三四千元的退休工資,在這個小城市裏完全夠用,而且每年還會省下壹大筆錢補貼孩子。普通人勒緊十五年的褲腰帶,拿著幾十萬壹千的可憐養老金退休了,還要再幹壹份工作養活自己(且不說兒女不孝,兒女活著也很累),所以會在醫院、物業等看到老清潔工。,壹個月壹千壹百兩,對,2018壹個月壹千壹百兩,大家還在爭先恐後的做。
以上就是現實,我也很無奈。當然,我終於找到工作了。雖然沒有保障,但是每個月有兩天假,但是又不能不“入鄉隨俗”,不能壹直呆在家裏。下班了還能說什麽?我發現大家在上海的時候都沒有工作的熱情。每個人都在穩步工作,不急不慢。壹開始,我很積極。後來我發現,越是主動,我就越會工作,因為完成工作不像妳想的那樣好。還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妳能做到的,對嗎?好吧!其他不屬於妳的工作也會推給妳。正如公司會計所說,我的工作30%是會計,70%是零工。加班壹般是沒有的,即使偶爾加班也沒有加班費,努力也沒有升職的希望。即使升職,工資也要多200到300元。老板還是覺得妳對我很好,我就和其他人壹樣慢慢混日子。人們經常抱怨的是,工作了壹個月,工資還沒有別人多。的確,公園裏很多老奶奶老奶奶的工資都在4000元左右,都是某單位退休的。年輕的時候喝茶看報,老了唱歌跳舞,然後找關系把孩子安排進體制內,這樣晚輩就沒有後顧之憂了。還有壹個老人,退休工資近5000,但還是嫌太少,因為每個月要給兒子補貼2000多,但有時候又說待遇不錯。畢竟他在崗位上幹了20多年沒上班,他也滿足了。是的,很多阿姨和奶奶都是臨時工作或者請病假。他們十幾二十年不上班還交保險,用我們年輕人辛辛苦苦攢的養老保險來花。不知道老了養老金會不會崩盤?
這是我這些年在家鄉的所見所聞。在這個沒有任何關系的小鎮生活很累,壹輩子打拼也不可能致富,因為好工作好項目都是留給自己人的。目前為止,我還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工作,所以不可能去。我在世上有父母有孩子,所以我只能盡力活著,不求多,只求活得不那麽累。
我現在經常想的是,等孩子長大了,她再也不會像我壹樣被家人綁架了。我不想過那種生活,就讓她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壹線城市靠自己!活出真實!老家,壹歲怪親戚亂七八糟:看不出妳比他們強!各種傻逼自編自導,逼妳突然聽他的!回村子裏過年吧!村裏人都說壹年賺1.86萬!但是我沒房沒車,還說要跟家裏借錢買邁騰。我說我工資很低!妳壹年掙那麽多,我想跟妳借點錢換個大房子。我壹直開奔馳!好吧!有錢的村民,我不明白
我真的問過在我單位工作的外地人,他們已經融入了城市生活,老家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基本上老年人都很難過。只有過年回家玩,平時不能住農村。也許他們的父母會過世,以後也不會回去了。
我真的不習慣。我不在壹線城市,但我回到了家鄉。想和朋友出去,問晚上去哪裏逛。其他人的回答是:這個超市關門了,沒地方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