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只有了解自己的家庭模式,才能因材施教。

只有了解自己的家庭模式,才能因材施教。

這兩天跟著臺灣省的黃老師學習如何因材施教。我做的第壹件事,當然是為我的家人做SI評估。

認識自己是發展自己的第壹步!

那麽什麽是SI家庭教育評估呢?

Si: smart integration,英文首字母縮寫,意為個人組成的家庭、階層、組織的全方位智慧整合。

在知識碎片化的時代,只有整合才能找到答案。SI就是如何融合前人的智慧,把心理學、教育學、行為矯正、管理咨詢等高深的理論和實踐簡單系統的結合起來,如何運用到生活中。所以,SI是壹種人生的智慧,壹種生存的哲學,壹部管理的寶典。

俗話說,壹米養壹百人!SI,實行因材施教,讓每壹個生命的獨特性發光!

受試者的年齡可以從3個月到99歲。

“材”是指身體天賦、智力天賦、氣質天賦。

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材料”,知道了孩子的優點,父母才會少壹些和別人的攀比,孩子也能發揮自己的優點建立自信。

自信是孩子內在動力的關鍵。

每次評估的理論基礎:

人格傾向:榮格的心理類型分析(分別為內向和外向);真實的感覺和直覺;理智與情感;獨立和依賴。

痕跡與色彩痕跡:色彩心理學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大腦學習效率評價:感覺統合理論(指標包括前庭感覺動作、雙側協調發展、感覺識別發展、感覺適應發展、感覺搜索、註意力發展、情緒發展、人際交往)。

兒童基本準備度發展商的評價:兒童發展理論(測量指標包括兒童壹般發展、概念理解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精細動作和人際交往)。

對孩子有什麽好處?

報告可以完整呈現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展狀況、氣質行為模式和內心世界,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和親近孩子,進而幫助孩子根據自身的發展軌跡激發學習潛能和動力,培養孩子適應各種情境、解決各種問題的核心競爭力。

對父母有什麽好處?

這份報告可以幫助家長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和情緒狀態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對養育孩子的認知觀念是否正確。

通過觀察孩子的報告,家長可以了解孩子的氣質、行為、智力發展情況,培養身心健康的下壹代,讓教育的結果提前知曉,而不是事後強化。

測評報告的結果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如實呈現,讓每壹位家長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都能體會到自己孩子的特點,不需要在任何平臺上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對個人有什麽好處?

探索自己,認識自己,客觀科學地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和對情境的感受和反應,培養自己的自省和反思能力。能夠客觀地面對和處理個體與他人在學習方式、溝通方式、時間管理、沖突管理、思維認知等方面的差異。

對於家庭來說,無論是夫妻關系還是親子關系,我們都可以從理解中學習,了解,知道個體之間的差異並學會欣賞對方的差異,知道對方的感受和想法,調整自己對現狀的認知和思考,管理好家庭之間的互動關系。

對於職場工作,可以了解自己的職業定位與崗位所要求的職場性格的差異,作為自我學習和培養的基礎。也能讓妳坦然面對自己在團隊組織中的角色扮演和和諧互動,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以及與他人的關系。

如果家長只是看到孩子哭鬧,不聽話,打人,學習上總是走神,只是批評孩子,認為孩子不認真,不用心,不堅持,而忽略了孩子可能有感覺障礙的問題,那真的很委屈,因為感覺障礙的孩子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他的能力做不到。

這個時候,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幫助他們改善感覺失調的問題,幫助他們做得更好。

“沒有壹個孩子想把自己搞砸”是臺灣省育兒教育專家黃秋榮老師的壹句名言。

心理學家阿德勒也說過:行為不端的孩子是失去自信的孩子。

沒有孩子想把自己搞砸,失去信心。而家長壹次次的指責,不理解,把孩子推向自卑的懸崖。

沒有哪個家長是故意批評指責孩子的,因為不理解,所以曲解。所以,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因為妳知道,妳接受,因為妳知道,怎麽教才適合妳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壹無二的,孩子的智力發展與其天生的氣質密切相關。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先了解每個孩子的自然氣質,並給予適當的訓練,將有助於孩子不斷吸收信息,激發潛能,達到高智慧,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先於“教”的理念。

以下是我的SI家庭評估報告:

通過對家庭成員性格傾向的總結分析,了解彼此的性格差異,進而以樂觀和建設性的態度面對性格差異,增進相互理解和欣賞,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

爸爸:謹慎型(外向、直覺、情緒、依賴)

媽媽:開朗活潑(外向、真實、感性、依賴)

情侶互動建議:

1.當對方想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或狀態事件時,請不要給出過多的建議來說明對方已經解決了問題,而是要用心去傾聽對方,給他壹個擁抱,告訴他妳理解他的感受。如果妳需要進壹步的幫助,妳必須主動尋求幫助。這樣壹方面可以真正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另壹方面也可以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

第二,避免在外人面前指責對方的錯誤,即使有不同看法,也要等外人離開後再私下溝通;尊重對方,為對方預留空間,是經營和諧婚姻的必由之路。外向:少說多聽;管理失落的情緒。情感型:少壹些感性,多壹些理性;管理悲傷。直觀:少壹些前瞻,多壹些現實;管理驚喜。依賴:少等待,多行動;管理遺憾。

我和老公性格外向,感性,依賴,但我真實,他直觀。

實感和直覺的結合,有“虛”和“實”的互補作用,因為實感型習慣於看和做,但有時做得太快而忽略了思考,使人感到“不思考”;直覺型想象力豐富,有時給人“眼高手低”的感覺。如果彼此不理解,很容易引起矛盾。

因此,夫妻之間需要理解彼此的差異,互相協調,這樣才能包容和欣賞協助,避免使用挑剔、挑剔或攻擊性的詞語。如果真感情型在做事前能多聽聽直覺型的看法,從大方向入手,找到解決問題的主軸,會事半功倍。直覺的人要時刻提醒自己註意現實的層面和詳細的步驟,然後實踐和落實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雙方都要記住,習慣很難改變,偶爾重復是正常現象。只要對方有進步,他們就應該多鼓勵,強化積極的行為;千萬不要說“妳還是老樣子”、“妳每次都這樣”或者“我覺得妳沒救了”,這是對調整方最大的打擊。

看了報告,對我們的相處很有幫助,了解彼此的差異,在面對問題時有更多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避免沖突,增進感情。

女兒的評價結果:

報告顯示,女兒反應強度大,持續性高。我覺得她很容易發脾氣,很焦慮。

這個結果,結合他的身體評估和智力評估,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目前的重點是調整她的情緒,也對她的行為有壹定的了解。通過SI,無形的東西真的看得見了,讓家長更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教育的重點在哪裏,就不會覺得什麽都要做好,才能讓孩子更好,所以家長很累,抓不住重點。

女兒的感官和行為功能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我也就放心了。

女兒的育兒建議:

根據以上育兒建議,我會在生活中註意引導孩子,循序漸進,並提醒自己註意情緒的把握。的確,我更容易被孩子的情緒所拖累,情緒會失控。這壹點要註意。

家庭幸福小貼士:

通過評價有哪些性格上的差異?

相處中有哪些困難?

妳能管理好什麽樣的家庭氛圍?

如何在夫妻關系中避免爭執,創造和諧?

他們的相處模式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麽影響?

如何調整...

通過對這份報告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模式,看到問題所在。這就是SI的魅力。每份報告都是相互關聯的,需要系統的解釋。

每個家庭都需要壹套科學客觀的家庭教育評估,壹份真實權威的SI評估報告,以及後續教育建議的支持。我受益於SI,也想把因材施教的理念分享給更多的家庭。歡迎交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