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巴金《家》與《寒夜》賞析

巴金《家》與《寒夜》賞析

巴金和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隨著新文學運動的成長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作家通過不同的創作途徑,在不同的藝術領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風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起初,是五四風暴震動和鼓舞了他們的思想,激發了他們對新文學的興趣。從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開始,他們投身於文學工作。在20世紀30年代,他成為壹名受歡迎的著名作家。他們的文學思想和創作實踐繼承和發揚了五四文學革命的戰鬥傳統,堅持了反帝反封建民主的政治要求和呼喚受侮辱和受損害者的現實主義藝術原則,把新文學創作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其中,巴金、老舍、曹禺三位作家成就突出。

巴金,原名李以幹,19年9月?出生於四川成都壹個官僚地主家庭四年,見證了封建家庭中統治勢力腐朽醜惡的生活,年輕人被壓迫被犧牲的經歷,以及青年時代“仆從”極其悲慘的命運。這使他深感憤怒。在五四運動的沖擊下,他從最初的朦朧覺醒,進而形成了對民主革命的強烈要求。這些早期的生活和思想經歷在他後期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1923年,他逃離封建家庭,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學。1927年初去法國的時候,在更廣闊的世界裏接觸到了各種社會思潮。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所揭示的民主理想。後來他曾說,“我們都是法國大革命的孩子”(註:《法國大革命的故事》,巴金短篇小說集第二輯)。他還受到壹些俄羅斯虛無主義者的觀點和行動的鼓舞。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復雜思想的不同印象。

巴金的創作生涯始於1927年的法國之行。當時就像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被大資產階級出賣壹樣,從繁榮的局面壹下子跌入了失敗的深淵。革命陷入了低潮。美國政府不顧世界輿論的抗議,將這位被巴金奉為“先生”的無政府主義者處死遍地的消息,讓他更加震驚和痛心。這些都給他最初的創作帶來了壹種特殊的不安和動蕩的氣氛。《死亡》、《重生》、《愛情三部曲》等早期作品都描寫了壹群青年知識分子在軍閥統治的環境下的活動。作者揭露了封建軍閥統治的殘酷和不公,以極大的熱情塑造了杜大新、、吳仁民、李等人物形象,歌頌了他們痛恨黑暗現實、追求光明未來、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這個思想主題和人民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壹致的。因此,作品在當時年輕的資產階級讀者中引起了巨大反響,有助於激發讀者改變舊現實的熱情;通過上述人物失敗和犧牲的命運,也客觀地展現了個人反抗的悲劇。但這些正面形象在思想品格上都存在壹些缺陷,如自稱“救星”、脫離群眾、狂熱偏激等。他們自由散漫,肯定暗殺等個人恐怖手段,把犧牲當作唯壹神聖的責任,這凸顯了他們的弱點和錯誤。作者在他的描述中對他們采取了不加批判的態度,實際上他贊揚了小資產階級的狂熱和極端民主自由的思想。在愛情三部曲的第三部《電》中,這種傾向極其明顯。作品從工會、婦聯、學校等多個方面,錯綜復雜地描述了壹個小城激進團體的反軍閥活動,重點講述了該團體內部壹群年輕人的生活、鬥爭和死亡。雖然與《死》等最早的作品相比,陰郁的氣氛有所減少,但從這個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革命團體的活動中,我們可以更具體地看到思想上的弱點和生活上的缺陷。沒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沒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只有壹些相互親近的年輕人,憑著他們的熱情和勇氣,試圖在殘酷的反動統治下立即打開局面。作者還贊揚了純粹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只是出於狂熱,並不能給革命事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是壹些觀點不同的作品,主要是激勵讀者與黑暗的現實作鬥爭,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壹些負面影響。

在寫作愛情三部曲的同壹時期,1931年冬天,巴金在壹個礦區短暫居住。兩年後,他用獲得的材料寫出了《萌芽》(《雪》)。因為禁令,他改了兩次名字,自費出版。之前的小說《沙丁》已經寫過礦工的苦難;而到了《萌芽》,則進壹步描述了礦工們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和團結奮鬥的歷程。面對新的生活主題,作者沒來得及完全熟悉,所以有些人物不夠真實。但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不僅開拓了新的描寫領域,而且將痛恨黑暗現實的激情與對工人生命鬥爭命運的真誠關切結合起來,表現出更多的現實內容。這是巴金創作的壹個發展。

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1931年發表於《泰晤士報》,1933年第壹版)、《春》(1938年第壹版)和《秋》(1940?初版),內容是通過壹個大家族的衰落和分化,寫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思潮在年輕壹代中的激蕩。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揭露了封建勢力,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這個家庭的覺醒、鬥爭和決裂。熟悉題材的作者感觸頗深,使得這部作品獲得了強大的感染力。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家》,對教育年輕人反封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品以“五四”浪潮波及封閉內陸的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書寫了高家這個極具代表性的封建家族的衰亡史。用作家自己的話說,他“想給讀者看的,是描述壹幅過去十年的圖景”(註:《激流》序言)。表面上,高的豪門以詩、禮著稱,但在這壹幕幕背後,卻是內訌、明爭暗鬥、腐朽汙穢、荒淫無恥。以高先生、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支柱、面臨崩潰的家族,竭力維護禮教家訓,壓制壹切新生事物,甚至不惜以年輕人為代價。這加深了新與舊、統治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給年輕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在《家》中,有梅的憂郁死亡,瑞玨的悲劇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的逼婚悲劇。所有這些年輕女性的不幸都是封建制度、倫理道德和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和憤慨,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號召。

但是,這個家庭的新舊矛盾,在五四時代就已經發生了。五四浪潮激起了年輕壹代的熱情和理想,加深了他們對舊制度和舊生活的仇恨。《家》中的重要人物覺慧就是這種受到新思潮沖擊的新民主主義力量的代表。他堅決反對大哥覺新的“低頭哲學”和“不抵抗”,信仰單純,對舊勢力“無所畏懼,毫不妥協”。他確實很“幼稚”,無法對周圍的壹切做出科學的分析,甚至覺得“這個古老家族裏的壹切,簡直就是壹個復雜的結,他那顆坦誠熱情的心解不開。”但基於五四時期懷疑和否定壹切的精神,他知道這個家“無可救藥”。他不想對自己的“家”寄予任何希望,卻熱衷於結交新朋友、討論社會問題、編輯刊物、創辦報紙等社會活動,“誇大改良社會、解放人民的責任”。即使在瘋狂地愛著鳴鳳的時候,他在外面也“真的把鳴鳳忘了”,只有回到沙漠般孤寂的家,他才能“為思念鳴鳳而苦惱”。最後,覺慧毫無顧忌地離開了家。作者通過覺慧寫出了年輕人中革命思潮的激蕩和舊家庭中蘊含的新生力量的成長,也通過覺慧批判了覺新的“低頭主義”和其他人的懦弱性格。在《春》和《秋》中,我們可以從淑英和舒華的成長過程中看到覺慧的所作所為對這個家庭的巨大影響。這個人物確實給讀者帶來了啟發,帶來了“新鮮空氣”。覺慧去了上海,向往那裏的“未知的新活動”,“以及廣大群眾和新文化運動”;作品沒有具體描寫覺慧離家後的道路,但對封建家庭的反叛往往是知識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起點。按照覺慧人格的邏輯發展,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他有可能經過長期的探索找到人民革命的主流和主導力量。《激流三部曲》雖然沒有充分表現環境氛圍和時代精神,讓人無法真切感受到那個家庭與當時各種社會關系的聯系,但作品寫的是五四革命浪潮的影響,四川軍閥混戰對人民的騷擾,學生請願軍政監察署和罷工階級的鬥爭,地主派人下鄉收租。這些都表明這是壹個人民革命力量正在鬥爭和壯大的時代,這壹背景為覺慧的叛逆性格和出路提供了現實依據。

覺新和覺民是貫穿激流三部曲始終的人物,尤其是覺新,是整部作品布局的主體部分。這是壹個因為舊制度而失去叛逆性格的年輕人。雖然他心裏有是非愛恨的界限,他也明白是“整個倫理道德,整個傳統,整個迷信”奪走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走了他最心愛的梅和瑞玨,但他無力掙紮,只能痛哭流涕,忍受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體系的受害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捍衛者的角色。作者對他有壹點批評(通過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讀者如果把他當成受害者,只能感到些許惋惜;這種情感往往被人物自身的行動所否定。覺民性格沈穩,比較刻板;作者為他安排了壹次相對順利的邂逅,使他贏得了愛情,克服了逃避婚姻的掙紮。他也在改變和發展,但都是沿著同壹條道路。他自信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在《春》和《秋》中,他壹直站在鬥爭的最前沿,毫不妥協地與那些長輩面對面爭論,捍衛淑英和淑華的成長。他在給覺慧的壹封信中說:“我現在‘太激進’了。妳是我們家第壹激進,我是第二激進。我要做很多讓他們討厭的事情,我要創造第三個‘激進’。”第三個是淑英。淑英的成長與離去是貫穿《春天》的主線,而覺民的活動為這件事的發展準備了條件。

在年輕女性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壹些受害者,作者還在《家》中寫到了秦和許倩茹,這是正面力量的萌芽,雖然許倩茹只是壹個影子,而秦還在覺醒的過程中。而在《春》中,這股正面力量壯大了,不僅秦這個人物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還出現了淑英。她對覺慧的離開使她內心產生了波動,她從慧的遭遇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眼前的危機。在覺民、秦等人的鼓勵下,她逐漸堅強起來,終於走上了覺慧的道路,懂得了“春天是我們的”這句話的含義。春秋兩季發生的事比家裏的事更加深了矛盾。《春》以長輩的虛偽和墮落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壹些心靈純潔的青年男女的活動,為淑英性格的成長和覺醒提供了條件。劇情比《家》慢,但精神還是壹以貫之的。舒華的活動主要在秋季。這是壹個單純開朗的女孩。她率直而快樂的聲音,常常會緩解壹些場景中的憂郁情緒,給作品帶來壹些明朗的氣氛。終於,她漸漸長大,有了“戰鬥的欲望”,和舊勢力有了面對面的爭論。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舒針的命運,就在淑華獲得進入這所學校的機會時,舒針跳井自殺了。這是壹個冷酷無情的女孩,生活在愚蠢和愚蠢的包圍中,從來沒有快樂過。她通過自己的經歷,揭露了那些長輩的虛偽和醜惡,向人們說明了封建主義對人們精神和肉體的嚴重摧殘。包括棲霞、倩兒、翠環在內的這些姑娘的活動,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那些虛偽、放蕩、愚昧的老壹輩人,作者並沒有漫畫化,而是依然投下了深深的仇恨和無情的詛咒。從高先生和秋天死去的柯明身上,揭示了表面上極其虛偽頑固的舊制度維護者的本質。在《春》中,作者速寫了克安、丁可等人的腐朽活動,他們偷盜財物、囤積妓女、玩弄丫鬟奶媽的行為不堪入目。在他們的縱容和影響下,覺群、石覺等年輕壹代的劣根性逐漸形成,恰恰說明這種制度和教育是腐朽的、野蠻的、殘酷的。秋寫的面擴大了,不限於高家的範圍,周、鄭也占了很大比例;通過對周博韜、鄭國光、馮樂山、陳克家等不同人物的描寫,從更多的方面揭露了所謂書香門第的虛偽、墮落和無恥。這既補充了對高家族中那些“柯”式人物精神墮落的揭露,又說明這是壹種制度的產物,充分顯示了這些形象的社會意義。其他庸俗、潑辣、愚蠢的女性的活動,如陳夫人、王、沈氏等。,都引起了人們對其醜陋形象的深深厭惡。通過壹些好心人的犧牲,如惠的死與葬、梅的死和壹些不幸宮女的命運,把封建統治階級的“吃人”和作者極其可恨的感情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秋末,覺民說:“沒有永遠的秋天,秋天可能很快就過去了。”作者曾說他“本來為秋天規劃了壹個灰色的結局,想以覺新的自殺和覺民的被捕來結束”,但在友情的鼓舞下,他決定“洗去小說的色彩”(註:《秋天》序言)。這種預定的計劃,更接近於他在愛情三部曲或《滅絕與重生》作品中反復做的藝術安排;但是,在樂觀主義的支配下,在欲望的激勵下,他終於改變了預定的計劃,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健康明亮的色彩。早期作品中透露出的無政府主義的思想影響在這裏很難找到。盡管小說對新生力量和新道路仍然模糊不清,但它仍然具有巨大的啟發性,能夠吸引讀者憎恨腐朽的制度,為美好的未來而奮鬥。中國封建社會經歷了壹個特別長的歷史時期。到了近代,在風雨飄搖的人民革命的持續打擊下,它的瓦解仍然極其緩慢;壹方面,他們繼續虐待、破壞和殺害各行各業的人,包括封建階級成員自己。所以《激流三部曲》以控訴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罪惡為主題,具有強烈的戰鬥意義,激動了幾代年輕讀者的心。

巴金還有《復仇》、《光明》、《將軍》等短篇小說集,以更多的方式反映了動蕩的社會生活。比如《還鄉》描寫了村民對惡霸鄉的尖銳鬥爭;它的姊妹篇《月夜》描寫了惡霸殺害參加農會的農民的悲慘場景。《煤坑》通過壹個第壹次下窯的礦工的感受,描述了煤礦工人的悲慘生活。也有很多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知識分子的不同面貌,比如《知識分子階層》、《沈淪》,都揭露了壹些大學教授的卑劣行徑和虛偽醜惡。《春雨》寫的是壹個知識分子不滿哥哥入不敷出的欲望,自己勇敢地去革命。此外,作者還根據自己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寫了許多以外國社會生活為背景的小說。《馬賽終夜》描述了隱藏在奢華的資本主義城市中的邪惡和放蕩。《瑪拉之死》取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壹個重要歷史事件。《神鬼人》短篇集裏的幾篇文章,描述了部分日本人的精神空虛。《將軍》描述了生活在中國的白俄羅斯貴族的沒落。總的來說,這些短篇小說是以生活中的壹個片段或壹兩個人物的個性為基礎而寫的,它們不僅反映了漫長而廣闊的生活,而且在思想的濃縮和提煉以及藝術表現上也有其獨特的成就。有些作品,如《狗與鬼》,主要用象征性的筆法描繪現實生活中嚴酷的矛盾和鬥爭。這些隨處可見的短篇小說表現了作家對人間不幸和苦難的高度敏感,使他著迷於內心的焦慮和痛苦,但同時又激起了他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它們都是巴金短篇小說的思想特征。這些作品大多是浪漫的。

這壹時期,巴金也有散文集,如《回憶》、《短箋》、《遊記》、《人生自白》等,大部分是關於他的生平、思想和創作。在中國現代作家中,巴金大概是最喜歡和讀者談論自己的作家了,而且他總是那麽善良坦率,從不掩飾自己的愛恨情仇。這些散文優美流暢,將敘事與抒情融為壹體:情感在敘事中呼應,事實隨著情感的激流展開,寫得韻味十足,光彩照人。

抗日戰爭時期,巴金寫了長篇小說《火》,分為三個部分。前兩部描寫了抗戰爆發後上海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動,以及上海淪陷後由這些青年組成的野戰服務團的各種抗戰宣傳和組織民眾的工作,生動地刻畫了其中壹部分人的性格特征,表現了作者對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義憤。第三部分寫於1943年。抗戰後期國統區的政治局勢給作者帶來了失望。所以雖然在劇情上還是和前兩部有些聯系,但是氣氛和情調明顯不同。而且通過壹個基督徒來宣揚“人間大愛”,在思想上有明顯的弱點,在藝術上也比較枯燥。

作者陰郁的失望也表現在他1944年以後寫的幾部作品中。小說《憩園》《第四病房》《寒夜》《小事》裏寫的故事,可以說是生活在“寒夜”裏的壹些“小事”。這些作品的內容壹般都是通過那些善良的人們的不幸遭遇來揭示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惡果,表現作者對那個社會的控訴和抗議。作者在第四病房的介紹中說:“我的壹個朋友剛剛死於霍亂,這裏的衛生局長(在我們家鄉方言中是名副其實的‘衛生局長’)也負責宣布沒有發現霍亂。”他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按捺不住憤怒,但作家的主觀熱情,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是常見的,已經被對社會生活的詳細描述所取代:同樣是對舊世界的攻擊,但表達方式不同。這些小說都是平淡而悲傷的故事。雖然氣氛比較低落,但是他們並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對黑暗勢力的揭露還是相當厲害的。

在《瀑布集》的序言中,巴金曾說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用“憤慨”來寫的,他說:“態度是壹貫的,風格也同樣樸實。沒有矜持,沒有幽默,沒有技巧,沒有氣度。這也許會被作家之類的人視為淺薄庸俗,但卻敲打著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心。我承認我在積極的壹面還沒有完全表現出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心聲,但在消極的壹面,我終於做到了:我在剪刀和書法允許的範圍內,畫出了他們討厭的陰影。”這段話大致可以概括他作品的特點。作者年輕時創作動力較強,作品中的人物多為年輕人,作品的讀者也以年輕人為主。在《家》的後記中,他說:“我壹直記得,青春是美好的。這壹直是我的靈感來源。”事實上,巴金把自己的作品視為青春的贊歌:他歌頌青春的美好和成長,詛咒那些毀滅生命的力量是青春的敵人。這顯示了他創作的特點,但也包含了他創作的弱點。青年知識分子熱情勇敢,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思想,自然值得稱贊;然而,盡管這些小資產階級的年輕知識分子渴望進步,但他們的出身和教育賦予他們許多缺點。作者未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待這種進步力量,引導他們克服自身的不足,而往往在同壹層面上同情他們,難免帶來壹些負面影響。巴金的創作態度也與創造其作品的風格和特點密切相關。因為是年輕人之間的熱情鼓勵和心靈交流,不需要含蓄,不需要幽默,沒有藝術雕琢的余地;它需要的是簡單、熱情、坦誠、清晰,這樣才能溝通彼此的感情,打動彼此的心。再加上巴金流利的語言,更容易使人迅速被作品中人物的命運所吸引,他們的悲喜交集,自然引起人們的興奮。貫穿其作品的對舊制度的強烈憎恨和崇尚反抗與變革的精神,激發了許多年輕讀者的正義感和對舊現實不滿的激情,引導他們走向反抗與革命的道路。總的來說,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主要是針對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的。盡管如此,與許多其他作家相比,巴金的作品在與青年讀者的密切關系和廣泛影響方面取得了特殊的成就。他壹直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作家。

魯迅先生曾稱贊“巴金是壹個有熱情、有進步思想的作家,是為數不多的好作家”(註:《答徐懋庸在〈頡頏小品文〉和〈關於抗日統壹戰線〉》)。在舊中國2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創作了400多萬字的作品,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同時,巴金有大量的譯著,包括屠格涅夫的文學名著。由他主編的文學叢書,編輯出版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有許多是青年作家的處女作。他還編輯了《文學季刊》、《文學月刊》和其他出版物。這些都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現代文學史

2003-11-25 11:14:50

寒冷的夜晚——在寒冷的夜晚尋找光明

作者:郎永峰發表於2006年2月28日23: 09: 55人氣:466

偉大的文學大師巴金去年剛剛離開我們。巴金雖然走了,但他留給我們的不朽著作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今天懷著壹顆虔誠的心讀完巴金的《寒夜》,感覺心情既沈重又復雜,壹部分是為了小說,壹部分是為了作家巴金。

在小說《寒夜》中,巴金給我們寫了壹個窮店員的家庭故事:主人公王文軒為了全家的生計拼命工作,最後卻死於肺病;母親與妻子曾樹生之間的隔閡,讓他難以調整,也很無奈。

《寒夜》的寫作開始於1944秋冬的壹個晚上,重慶防空警報解除後的壹兩個小時內。小說的情節和作者的生活幾乎同步,都是在抗戰首都重慶,小說寫的時候正好是空襲警報響起的時候。巴金寫完這篇小說的時候,已經是1946 65438+2月31——上海壹個寒冷的冬夜,寒夜的結束也以壹個寒夜結束。

與巴金早期的作品《家》等相比,《寒夜》並不是壹部慷慨激昂的作品,但小說的文本卻異常簡潔、凝練、幹凈。巴金在小說《寒夜》中多次提到“夜的寒意”。作者是有目的的。這是巴金對周圍環境的不滿和憎恨,充分表現了他在寒夜中對光明和溫暖的強烈渴望。

小說《寒夜》是壹個怎樣的世界?國家大事前途黯淡,生活無處可尋,周圍的壹切如同沒有壹絲光亮的濃夜;書中的每個人,雖然說了很多,但更多的是在自言自語。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情緒是壓抑的,仿佛整個世界都籠罩在沈默中。

讀《寒夜》這部小說,讓人感受到最壓抑的心情。面對這種環境,小說從頭到尾妳都想張開喉嚨開心地喊,卻發不出聲音,主角王力可文軒最後用手指扣住了喉嚨。

正如巴金在小說的後記中寫道:“我只寫了壹些耳聞目睹的小事,只寫了壹個肺病患者的血痰,至今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作者指在寫《寒夜》的中途,他失去了壹個好朋友和壹個兄弟,他們在把血痰全部吐出後,孤獨地死去。

同樣的經歷,同樣的人物命運,使得巴金對《寒夜》的創作非常投入,他與作品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始終是壹致的。巴金說,他寫《寒夜》的時候,找到了和他寫第壹部小說《死》時壹樣的感覺,都是在情緒激越的狀態下完成的。正是因為同壹部小說中的經歷,巴金在寒夜中不斷尋找光明!

《寒夜》是壹部浸透了巴金先生偉大血汗和情感的小說。看完這本小說,我深深體會到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在那個令人窒息的寒夜裏,尋求光明的艱難。通過閱讀巴金的《寒夜》,我更加理解了我們厚重的歷史,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