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到工作的十年間,抑郁癥的狀態從最初的偶爾到頻繁,從自殘到決定與自己抗爭,再從自以為是的恢復到斷斷續續的情緒爆發和自毀沖動。
無論是克服抑郁,還是面對無法改變的出身家庭,或者作為壹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壹個美好的童年,盡可能給她壹個出身家庭;這個過程需要努力工作和深思熟慮。盡管如此,我還是堅信,只有打破心理平衡,才能深刻改變。
《癩蛤蟆先生看心理醫生》是壹本根據心理自助官方標簽的自助書。這種閱讀和理解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對我有幫助:
1,我的童年,父母對我的行為背後的原因。
2.我行為背後的原因(自卑、抑郁、恐懼)。
3.進入“成人自我狀態”,理性看待事物的重要性和成長性。
全文的邏輯是從我這樣壹個不太好的人開始。這個人就是蛤蟆,他的圈子裏有壹個嚴厲挑剔的父親。有壹個順從膽小的母親;壹只睿智、威嚴、始終處於父母自我狀態的獾;有水鼠關心自己的朋友,卻愛著別人;也有體貼善良,但內向不懂表達的痣;以及重要主角心理咨詢師赫倫。
經過十次的咨詢和溝通,蛤蟆的狀態和內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是蛻變
第壹次咨詢:先去見咨詢師。
蛤蟆為了不讓朋友擔心,來做心理咨詢,以為心理咨詢的老師就是為了賺錢(好吧,對不起,這就像我對心理咨詢師的誤解,畢竟他們的時薪很高)。Heron說這次不收費,心理咨詢需要自發配合。這是壹個合作的過程。蛤蟆想明白後,決定配合,每周固定時間進行心理咨詢。
第二次咨詢:抑郁癥的原因
第二次見面時,蛤蟆的焦慮絲毫不亞於第壹次。在0-10的情感溫度計上,蛤蟆的得分只有1-2。關於自殺的話題,竟然在讓蛤蟆猝不及防的震驚中和侃侃談論起來。我覺得自己壹文不值,把生活搞得壹團糟。每個人都對我很不友好,但這不是我的錯。我當時的感受,就跟小時候父親嚴厲責罵我的感受壹樣。
在那壹長串的蛤蟆表情中,我不幸有了80%的感受,別人可能不理解,但我當時真的很難過,不過還好,現在很少了。
蒼鷺引出關於自我狀態的第壹種狀態:兒童的自我狀態,意思是他的行為和感覺都像個孩子,不同於“幼稚”,而是“像個孩子”。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用來形容壹個人的實際狀態。
第三次咨詢:成長的寓言
在咨詢過程中,赫倫全神貫註,不斷提問讓蛤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蛤蟆開始多方面的探索和審視自己(我覺得這就是自我洞察力的建立)。
由於需要解釋兒童的自我狀態,赫倫從原來的傾聽者角色轉變為教師角色。兒童的自我狀態分為以下兩部分:
自然兒童:喜與情、憤怒、悲傷、恐懼(兒童的基本情緒);
適應性兒童:我在我在的地方,我依靠我自己。
第四次咨詢:探索童年
之前咨詢留下的作業讓蛤蟆覺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復雜,因為他想起了自己孤獨的童年,在這個童年裏,沒有太多的愛或者快樂的回憶。
接納情緒似乎是每壹次自我調整必不可少的壹步。
在成長的戰鬥中,面對無法逃避的欺淩和傷害,聽話的行為(依賴、道歉、同意、討好)是這壹次的主題。
服從可能會讓壹些人學會把依賴當成壹種生活方式。成長的本質就是減少並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從而成為壹個獨立的人。
第五次咨詢:憤怒的表達
在這次會診中,蛤蟆也對自己的情緒進行了打分,目前分數已經達到了5-6。看來這場自我之戰已經初見成效。
在回憶和思考自己的過去後,蛤蟆發現自己不會生氣,但別人總是生氣。蒼鷺給出的答案不是不會生氣,而是沒有攻擊性就會生氣。那是什麽?
妳還記得和妳的脾氣玩耍嗎?這是壹個典型的例子。在超市地板上打滾的其他人的孩子,其實也是憤怒的,只是沒有辦法直接表達出來,因為面對的是自己最親最依賴的父母。
第六次協商:秘密協議
在第六次會診之前,強大的獾和蟾蜍發生了壹些不愉快的故事,以至於蟾蜍快要氣炸了。與之前對獾的順從不同,蛤蟆這次敢小聲說需要考慮。
看,蛤蟆不壹樣。此處給予歡呼。我覺得這是蛤蟆自救路上的壹個裏程碑。
即便如此,在第六次會診中,蛤蟆似乎也打算妥協,和獾達成我無用的知識。在赫倫眼裏,蛤蟆正在玩壹種叫做PLOM的遊戲。可憐的小舊我,翻譯過來就是貧窮弱小,我無意識地配合對方給自己制造不快,遊戲中的輸家就是贏家。
從個人經驗來看,這是抑郁癥過程中常見的狀態。
這次會診處於打破心理平衡的邊緣,也引發了蛤蟆本人和他內心強烈的思想沖擊。
堅強的獾處於父母自我和挑剔父母的狀態,而蛤蟆的父母狀態極其堅強。雖然他從不批評別人,但他總是審判和懲罰自己。
所以,在看書的同時,我也問自己,妳能不能停止自我批評?能不能對自己好壹點?妳能開始愛自己嗎?
第七次咨詢:蟾蜍先生的選擇
蟾蜍先生看起來好多了,開始對他周圍的事物和人感興趣。劃船,聚餐,朋友也展示了他的變化。而且更讓人吃驚的是,他真的頂住了獾,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雖然有時候難過的心情還是會來,但是不會再被牽著鼻子走了。這應該是最美妙的狀態——成人的自我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可以計劃、考慮、決定和行動,我們可以理智、合理地行動,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為自己所用,我們不再被父母過去在我們頭腦中的聲音所驅使,也不再被童年的情緒所困。
然而,在成功的生活中,父母、成人和孩子都是生存的必要和有價值的,但只有在成人的狀態下,我們才能學習關於我們自己的新知識。父母或者孩子的狀態幾乎不用思考就知道該做什麽,就像演戲壹樣,進入成年狀態需要我們自己做決定。
沒有人能“讓”我們有任何感覺。歸根結底,我們“選擇”自己的感情,我們“選擇”憤怒,我們“選擇”悲傷。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在類似的情況下,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自動做出反應。
這壹章是我最喜歡的壹章。幫我解答了生活中很多人的情感問題,比如自憐自艾的女人。
第八次咨詢:講述生命的故事
這個咨詢故事很長。這是蟾蜍壹生的故事。他喜歡看到她全心全意地聽他說話。有這樣壹個好的傾聽者是多麽重要。
所有的人生經歷造就了現在的蟾蜍。就像我們每個人壹樣,我們的差異也是由這些不同的經歷拼湊而成的。
第九次咨詢:人生坐標與心理遊戲
這個咨詢要從小時候開始。
童年的經歷是如此的強大和生動,它塑造了每個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看法,而且在他的余生裏都會是這樣,除非妳下定決心去改變它。這不正是我想做的嗎?)
人生坐標:壹旦我們在童年決定了用哪種態度和觀點,那麽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我們就會壹直堅持自己的選擇。這些態度和觀點成為我們存在的基礎結構。從那時起,我們構建了壹個世界,不斷地確認和支持這些信念和期望。這讓生活變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
第十次咨詢:贏了遊戲,輸了自己。
上壹次咨詢,蒼鷺談到了壹本書《人類的遊戲》(已被列入書單),裏面描述了100種心理遊戲。如《飲酒》、《我真倒黴》、《PLOM》等。
我真倒黴——自卑的人通常認為生活對自己不好,但對別人更好,認為自己是生活的犧牲品,會隨時向妳報告壹長串不幸事件。更嚴重的是,他們會努力去記住那些難過不開心的事,卻忘記或忽略了美好的時光,認為自己的生活並不好,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這讓他們焦慮,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種人很容易成為抑郁癥患者。但是,我的腦海裏浮現了很多例子,抑郁癥患者的數量是巨大的。
無論我做什麽都要愛我——我告訴過妳妳會這樣對我,這證明我真的很壞很蠢。
NIGYYSOB(我抓住妳了,妳這個壞蛋)——這個遊戲變得越來越普遍了,尤其是在組織中。當局很容易把員工當成倔強的孩子來懲罰(個人覺得這很像PUA)。
在這次會診結束時,蛤蟆和赫倫吵了起來,因為他總是問問題。
第十壹次對話:最後壹次面試
雖然蛤蟆認為十次咨詢從第二次開始算,但我更願意把最後壹次當成大人面前的談話而不是咨詢。
經過十次協商,蛤蟆從依賴變成了對抗依賴,最終進入了獨立狀態。
這壹次,是關於情商的:
高情商的人自我意識強,理解自己的情緒。他們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從悲傷和不幸中恢復過來。但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自己的沖動,知道如何延遲滿足感,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恰當的行為。
高情商的人能夠認同他人的感受,通過理解和回應他人的感受,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情商會帶妳從壹個獨立的個體走向* * *關系,但* * *性體現的是成熟和自我接納,包括求同存異接納他人。
至此,蛤蟆先生已經康復。在這場自我戰鬥中,他贏得了勝利,開始了新的生活和事業。他的思想就像重生了壹樣。
走出抑郁癥是壹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是自己和內心不斷的碰撞。當然,在嚴重的情況下,我需要藥物輔助治療。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妳帶來啟發和力量,也希望妳能看到我看到的美好和希望。
?註:本文多為節選,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