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體制不斷改革深化,稅收來源大幅增加。2006年稅收收入366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6%。金融監管得到加強,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6年財政收入34.0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縣級財政收入654.38+0.50億元,比上年增長7.3%。財政支出在支持經濟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全年地方財政支出39.3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用於企業挖潛支出654.38+0.33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35%;用於基本建設2.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4%;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2.4億元,比上年增長36.1%。
固定資產投資
圍繞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的總目標,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斷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創歷史新高。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34.6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57億元,比上年增長37.1%;更新改造投資2億元,比上年增長8.9%;房地產投資9.7億元,比上年增長24.9%;農村集體投資7.2億元,比上年增長9.2%。農業
2006年,全縣農業生產以現代生態農業為發展方向,農業產業結構進壹步優化。全縣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77.2萬畝,同比增長0.5%,總產量32萬噸,同比增長4.2%。完成7.9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成7000畝規模的優質有機水稻示範基地。以“冷好天氣”為主的優質水稻種植面積38萬畝。蔬菜及其特色經濟作物總產值654.38+0.35億元,同比增長2.3%,播種面積達到57萬畝,總產量654.38+0.1.5萬噸,同比增長2.7%。林業將以綠化為重點,繼續發展大規模經濟林,新增林帶面積4.9萬畝,其中公益林4.3萬畝,經濟林6000畝。在畜牧業方面,控制了豬和蛋的生產,發展了奶牛和特種家禽的生產。2006年,全縣生豬出欄27.5萬頭,同比增長5.8%。屠宰白山羊24萬只,同比增長5.4%;家禽屠宰570萬羽,同比增長4.8%;鮮蛋總產量1530萬公斤,同比增長1.5%;鮮奶總產量14萬公斤,同比增長12.2%。在漁業方面,將加強螃蟹產業,穩定傳統水產養殖業。2006年漁業總產量7.7萬噸,同比增長2.0%。河蟹養殖面積達到654.38+0萬畝,其中島外養蟹90萬畝,三島養蟹654.38+0萬畝。河蟹產量65438+20萬噸;其他特色水產品養殖面積654.38+0.5萬畝,貝類5000畝,產量達到2000多噸。2006年,全縣農業總產值44.9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種植業22.2億元,增長2.3%;林業1.1億元,同比增長1.9%;畜牧業5.7億元,增長3.3%;漁業654.38+0.5億元,增長654.38+0.5%;農業服務業9000萬元,增長2.4%。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1.457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31.7424噸。工業
工業企業產品結構調整進壹步加大,長興海洋裝備島建設大力推進,工業生產呈現持續穩定增長態勢,總產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6年工業總產值136543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工業銷售產值1,3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產銷率達到99.8%。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2006年,全縣工業增加值36.3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全年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在全縣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工業總產值1101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3.9%。與三島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重點支柱產業增速明顯。通用設備、金屬制品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這三個行業實現產值61.6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壹業特別強”的產業壹直在做大做強。日用不銹鋼及商用設備制造業年產值達到654.38+0.36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2.1%。建築工業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築業仍然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2006年,建築業總產值6543.8+00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建築業增加值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列入全縣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房屋建築面積9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6%;竣工面積39.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3%。金融行業
金融改革不斷深化,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銀行存貸款總量持續增加。200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69.6億元,比年初增加48.7億元;貸款余額6543.8+045.3億元,比年初增加23.5億元。內部和外部貿易
商業設施不斷完善,“和諧建材市場”、“英南輕紡城”、“蘇寧電器”等專業市場相繼開業。縣城的商品市場品種豐富,銷售較為活躍。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食品零售額7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商品零售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商品零售額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燒品零售額達到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0%。市場貿易成交額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0%。
外貿企業聚焦重點產品,努力提高出口能力。2006年外貿出口額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工業品出口3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農副產品出口撥款3000萬元,比上年下降23.9%。吸引海外投資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服務水平進壹步提高。2006年,全縣引進各類企業2612家,比上年增加1098家;註冊資本總額56,6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35.6%;累計上繳稅金24.0億元,比上年增長26.0%。其中,崇明工業園區和傅生開發區* * *引進註冊企業556家,註冊資本161億元,完成稅收1.5億元;鄉鎮、局經濟社區引進企業2056家,註冊資金40億元,稅收654.38+0.35億元。
2006年新批外資企業30家,比上年增加6家;項目總投資2074萬美元,比上年減少70.3%。合同外資金額65,438+0,586,5438+0,000美元,比上年下降42.3%;實際利用外資10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3%。郵電和交通
通訊條件不斷改善,郵政服務保持壹定水平。2006年,全縣郵電業務收入2.3億元。年底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為267,000部。年末電話用戶2365438+萬戶,比上年凈增40萬戶。每百戶電話擁有量達到69.3部。郵政事業穩步發展。2006年底,全國共有郵局40個,信件收發量687萬件,包裹收發量654.38+50萬件,特快專遞收發量654.38+50萬件,各類報刊雜誌收發量654.38+99萬份。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信息資源利用得到加強。以加快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政務外網建設。同時,將64個村、鎮、委、局單位接入外網,實現與市外網的連接,並選擇8個單位開展政務外網試點工作。政府網站建設不斷深化,上海崇明政府門戶網站經過第三次改版成功開通,每月頁面訪問量超過80萬次,文字信息超過3200萬字。政府信息公開內容不斷豐富完善,便民服務意識大幅提升。建立長效機制,穩步推進軟件正版化。全年采集社保卡信息10788人次,發放社保卡8644張。
交通投資增加,客運能力增強。2006年,總投資21.35萬元建設大眾水陸換乘中心,投資2580萬元建設1高速船和1公務船,增加288個座位,使滬渝兩地的汽車和旅客往來更加快捷方便。年末水運航線18條,客運量1.21.5萬人次。輪渡車輛1.53萬輛。2006年新增65,438+05輛公交車,更新30輛公交車。年末公交線路30條,線路長度9071km,全年運送乘客2247萬人次。旅遊業
旅遊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生態休閑旅遊初具規模。崇明農業旅遊發展規劃初稿已經出臺。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已經啟動。崇明西沙濕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的引鳥工程已經啟動。旅遊節慶取得新突破。2006年,精心組織崇明森林旅遊節開幕式和大型水上焰火晚會,成功舉辦崇明桑葚節、森林百花展、崇明荷花節、長興島柑橘節、橫沙島秋韻、第四屆全國板球賽、漁民歡樂節、環島自駕遊等主題活動,崇明旅遊市場亮點紛呈。2006年接待遊客8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4%;完成營業收入265,438+0萬元,比上年增長65,43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