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信息技術極大地方便了教學資源和學生信息的收集。
(1)備課時老師註重準備教材,學生註重備課,沒有內容,套用備課的方法,對教學和學生都是不負責任的。在這個階段,網絡搜索和相關光盤內容的提煉為教師創造了方便、準確的資源收集條件。比如我在教《乘風破浪》的時候,為了了解船舶的發展歷史和種類,我不僅查閱了相關書籍,還點開了教學光盤上的圖片,更重要的是在網上搜集了關於船舶的歷史知識和種類的圖片、視頻等資料。豐富的信息資源填補了我對船舶這種作為水上主要交通工具的歷史悠久的淺薄認識。最後,選用的素材配以背景音樂、解說和文字提示,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教學質量。
至於中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提出的相關問題,我在設計CAI課件時也做了相應的準備。我把學生討論中可能提到的事件場景縮小,放在屏幕的壹個角落。同學們在討論中提到的時候,我用放大程序及時全屏顯示,清晰和諧。這樣課前教材準備充分,操作簡單,畫面、文字、音樂配合得很好,真正提高了美術課教學備課的有效性。
(2)信息技術的普及也為學生提供了課前預習和收集信息的有利條件。比如手工教學,學生根據我在課前提出的預習任務,在網上搜索繪畫、剪紙、泥塑、動漫的相關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被這堂課有趣的內容極大地吸引了。在課堂上交流信息時,學生的表現欲極強,進而促進整體課堂氣氛的升華,為師生雙邊活動和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和多媒體的應用,可以采集、編輯、存儲和顯示文字、聲音、運動圖像、圖形、圖片等素材,並對其進行有機的組合、加工和處理,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揭示了以往教學中壹些難以解釋清楚的概念的本質,將教育技術帶入了信息時代,極大地豐富了教育的內容。教學
(壹)上課之初,趣味橫生。激發興趣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精心設計這壹環節,使學生從新課開始就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學生學習新知識非常重要。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程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比如《森林王國》教學之初,我用CAI課件和猜謎遊戲“翻猜”:這節課的“主人公”藏在大屏幕上排列整齊的九個色塊下面,老師隨意點擊色塊,下面的物體的部位就顯現出來了。學生通過觀察大膽猜測,先回答。當老師點擊中間最大的色塊時,兇猛的虎嘯和老虎完整的頭部形象讓學生恍然大悟。信息技術結合遊戲形式的引入是非常有趣和客觀的。課件中的虎形和虎聲的沖擊,給學生以視聽上的雙重震撼,既鍛煉了他們的觀察和反應能力,又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繼續探索新知的欲望。這時老師揭示這節課的題目(題目的寫作也是電腦處理的)和活動的內容,既表達了這節課的主題,又讓人感到自然流暢。這樣,新課程的引入使學生產生了“懷疑”和學習興趣,於是探索新知識奧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地開始學習新課程,為完成教學目標,達到“課初興趣生”的良好教學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啟發和探究。啟蒙是訓練學生勤於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壹個環節,是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口語、試做、試畫等多種感官的個人活動。“誘導探索”這壹環節與“啟發思維”這壹環節密切相關,是學生探索新知的中心環節。因此,創設情景,讓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保持愉快的學習心情,真正提高教學效率,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
1.以前要欣賞課本之外的豐富圖片,需要從報紙、書籍、幻燈片、視頻中大量搜集,而且老師講課時需要大量的口頭講解,讓學生毫無興趣,更不用說欣賞有科學知識的圖片了。但使用電腦和液晶投影教學後,美術課的欣賞部分有了很大的提高,變得趣味盎然。比如我在教《蝴蝶飛舞》的時候,以問答和CAI課件展示的形式,讓學生欣賞和了解蝴蝶的基本生長過程,讓藝術教學和科學知識自然緊密結合。課件中“特殊蝴蝶”圖片的展示給所有學生壹種新奇的視覺享受,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大膽的創作。接下來的視頻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蝴蝶的婀娜多姿,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創作激情,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美麗奇特的蝴蝶照片的欣賞,激起了孩子們對蝴蝶和自然的熱愛。觀眾不僅可以壹窺整部作品,還可以放大某些部分進行觀察。學生身處課堂,卻能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漫步於繪畫長廊,飛翔於想象空間,美育潛移默化。
2.物理投影的廣泛應用更是數不勝數。教科書中圖片的自然呈現和再放大;老師示範繪畫、制作等技能;在展示學生作品的過程中,可以隨時使用物理投影來達到良好的展示效果。此外,大屏幕上這種超大型的純視覺藝術的展示,同時照顧到了教室裏的所有學生,而不僅僅是前排的壹部分學生可以清楚地觀看所有的展示,充分體現了教育教學面向所有人的教學原則。
3.電腦繪畫的運用為小學美術課程中技能性較強的設計應用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便利的創作條件。在技術與設計的基礎教育中,教師要做大量的示範,學生要做大量的訓練。因為這類教學內容的圖形非常規範嚴格,上色技巧非常講究,所以制作模型畫或者完成作業都非常費時費力。但是,在計算機中對圖形進行繪制、著色、編輯和修改是非常方便快捷的,因為軟件提供了大量的繪圖工具和編輯命令供用戶使用。比如傳統圖案中的單壹圖案、雙向連續圖案、四向連續圖案在電腦中生成圖形相對容易。中點、直線、面等壹系列平面構圖的原理和方法,以及重復構圖、漸變構圖等,都可以在計算機中顯示出來。就重復構圖而言,比如《美麗蕾絲》這壹課,我先設計了壹個簡單的圖案,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設定的骨骼點陣排列改變圖案的方向、大小、顏色,然後動畫化,讓學生輕松完成重復構圖圖案。這樣學生在視覺上有直觀的感知,電腦美術設計靈活機動,可塑性強,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對於造型能力和創造力較低的小學生來說,利用電腦設計可以彌補手繪基本功的不足,還可以加強創造力、想象力、欣賞力和批判力的培養,滲透情感教育,非常有利於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4.美術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也可以借助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進行編輯合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再現情境,整合教材、教師的發言和學生的思考,運用大量直觀生動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素材,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比如在《森林王國》的教學中,我根據這本教材中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用電腦制作了動畫場景:四季的森林和大量動物圖片的欣賞。學生們沈浸在對森林的無限遐想和向往中,情緒處於最佳狀態。通過加入優美的語言啟蒙和音樂觸動,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受到美的熏陶。收到了普通課堂達不到的教學效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利用互聯網進行美術教學,可以大大縮短知識和信息傳播的時間和周期,同時具有形式更生動、方法更簡單、範圍更廣、效率更高的特點。這就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和獲取新知識創造了條件。此外,由於學生在搜索信息(文字資料、圖片資料、視頻資料等)時的自由度和選擇性。),充分強調教學要面向壹切統壹要求,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原則,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們的美術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開展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省市之間以及留學生作品和教師教學成果的交流。
6.錄音機、筆的錄音功能和照相機、攝像機的圖像記錄功能,可以幫助學生識別、記憶聲音、回憶和記錄畫面,並運用到教學中的啟發和歸納環節,使學生受到啟發和啟發。
比如我們在講解演示表演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然後放出來,可以解決學生看不清、聽不懂的操作過程,也可以反復播放,消除學生的恐懼感。使學生清晰、自信、愉快地理解創作過程,學會如何表現美、創造美。
(3)引導和創造。創新環節是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應用和創新在上述環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使個人或群體完成壹件新穎獨特的作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實際表現能力,展現自己的個性。在這壹環節中,我利用課件中適合創作的相關鏈接音樂來烘托創作氛圍,讓學生在創作的同時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獨特的旋律所帶來的美好享受。培養學生情操,增強創作激情。比如工藝造型課播放兒歌或節奏明快的音樂,讓他們在輕快快樂的音樂中尋找靈感;水墨畫伴隨著悠揚的古典音樂,在深沈的音樂氛圍中,盡力揣摩筆墨的魅力,創作出壹幅精美的水墨畫。合理而巧妙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充分發揮媒體的專長,給學生壹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陳述,介紹。自己的創作能否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對孩子來說極其重要。利用先進的物理投影,可以將作品清晰地展現在觀者面前,供大家欣賞和評價。“引子”就是啟發和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用簡單的語言評價自己和同學的作品。其中,在指導和評價時善待每壹個學生,堅持“四護”,即護人格、護自信、護創新、護興趣。
(5)總結與延伸。這是課堂的最後五分鐘,學生和老師雙方的總結,是壹堂完整的美術課不可或缺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將需要總結的材料結合PowerPoint以文字的形式滾動出來,清晰明了,易於學生理解。在課堂的延伸部分,我們可以讓學生談論他們的經歷。除了在課堂上說說自己的感受,還要註意引導學生把課堂和課外活動聯系起來,把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在這裏,我們可以再次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及時從網上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找出學生提到的相關知識問題,讓所有學生了解所學並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學習藝術興趣的恒常性.此外,我還在《森林王國》的教學延伸中播放了壹段科學幻想視頻, 致使森林遭到破壞,地球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類和動物無處生存,直至悲慘死去,以此來激勵學生熱愛生命,熱愛自然,培養從我做起,從小做起,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良好行為習慣。
這種五環教學法試圖讓我發現: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得到發展;學生的作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它有效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學習的主動權。誠然,上述教學方法的各個環節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也不是壹成不變的。美術課的種類很多,要具體課具體分析。
三,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中的壹些問題
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壹定要註意,信息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只能是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只能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必要技術輔助。在應用其輔助教學時,必須註意以下問題:
第壹,不能“以輔代主”。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信息技術手段只是輔助手段,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壹味依賴信息技術手段,用多媒體手段再現所有的教學環節,那麽教師就成了信息技術手段的奴隸,只扮演了播音員、解說員的角色,而不是教師應該扮演的主角。比如美術課老師的示範,有時候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換成多媒體,即使表現效果再好,教學效果仍然不如老師親自示範來得直接和獨特。
第二,不可能“為了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而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信息技術能提供聲、光、電等信號刺激,能有效吸引學生的註意力。但如果不顧實際教學需要,盲目使用各種媒體,使課堂信息過多,就會導致無效信息泛濫,也會分散學生的註意力,不僅不能輔助教學,還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第三,不能“用模擬操作代替實際操作”。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輕松模擬現實,甚至模擬出現實中難以達到的效果。但如果熱衷於在電腦上模擬操作,而忽視學生的實際操作,勢必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四,不能“用教師的活動代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活動中,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在於應用現代技術手段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思維熱情,啟發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的實踐中,壹定要註意不要讓視聽媒體占用學生探索、分析、思考甚至動手的時間,壹定要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第五,不能“用人機對話代替師生對話”。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與反饋,雙方在動態的過程中把握教學過程,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如果壹味依賴計算機,只註重人機對話,忽視師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反饋,那麽教學活動就會處於單向的信息系統中,學生會感受到壹種冷冰冰的機械操作,而缺乏應有的課堂親和力和感染力。
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其作用,就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有效提高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更好地推動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