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熱泵”概念最早由瑞士專家在1912提出,技術由英國和美國提出。
1946年,美國在俄勒岡州波蘭特市中心建成了第壹個地源熱泵系統。但這種能源利用方式在當時並沒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在技術和理論上也沒有太大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歐洲開始了研究地源熱泵的第壹次高潮。但由於當時能源價格較低,這壹系統並不經濟,因此並未推廣。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全球出現第壹次能源危機,才開始受到重視,許多公司開始了地源熱泵的研究、生產和安裝。在此期間,歐洲建立了許多水平地源熱泵,主要用於冬季供暖。歐洲雖然是世界上發展地源熱泵最成熟的地區,但由於熱泵專家不懂安裝技術,安裝工人不懂熱泵原理,所以在地源熱泵的發展上也走了彎路。
隨著科技的進步,關於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的法律越來越嚴格,地源熱泵的發展迎來了又壹個高潮。瑞士、瑞典、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大力推廣地源熱泵供熱制冷技術。政府采取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和保護政策,使得地源熱泵的生產和應用範圍迅速擴大。80年代後期,地源熱泵技術已經成熟,更多的科學家致力於地下系統的研究,努力提高吸熱和導熱的效率,同時也越來越關註對環境的影響。地源熱泵產量逐年增加,瑞士和瑞典年增長率超過10%。美國地源熱泵的生產和普及速度非常快,技術發展迅速,成為世界上地源熱泵生產和使用量最大的國家。
從地源熱泵的應用來看,北歐國家主要以冬季供暖為主,美國則註重冬夏聯供。由於美國的氣候條件與中國非常相似,研究美國地源熱泵的應用對中國地源熱泵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2005年,美國商務部和密蘇裏大學成立了環境和能源技術聯合辦公室(ETO),將國際地源熱泵協會在中國的工作納入其計劃。
地源熱泵在中國的應用
地源熱泵系統是冬暖夏涼的好東西。了解我國地源熱泵的發展和現狀,為推廣技術提供借鑒。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就在上海和天津嘗試抽取地下水用於制冷。天津大學熱能研究所呂燦仁教授於1965年研制成功國內第壹臺水冷式熱泵空調。65438-0997中國科技部與美國能源部簽署了中美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合作議定書,其中壹項就是地源熱泵的發展戰略。65438-0998,中美雙方決定在北京(代表北方寒冷地區)、寧波(代表中部夏熱冬冷地區)、廣州(代表南亞熱帶地區)建立三個地源熱泵示範項目。北部示範項目為北京食品發酵研究所綜合辦公樓及專家樓,中部示範項目為寧波雅戈爾工業城,南部示範項目為廣州松田職業技術學院。在這三個示範項目中,兩個是地下水源熱泵系統,壹個是復合地下水源熱泵系統。
地源熱泵的發展主要從1998開始。國內已有幾所高校建立了地源熱泵試驗臺,大部分都進行了地下換熱器與地源熱泵設備的長期聯合運行。上海閔行開發區辦公樓首次采用地源熱泵系統,並於1989年6月投入運行。它的技術和設備都是美國提供的,用得很好。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和研究機構,如清華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天津商學院、山東建築工程學院、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等都在研究水源熱泵,其中清華大學經過多年的多模式水源熱泵研究,已經取得產業化成果。
我國地源熱泵的開發利用起步較晚,地源熱泵系統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推廣和研究。主要用於建築冬季供暖和夏季供冷。從2000年開始,地源熱泵的開發利用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推廣,年增長率為10-15%。北京和天津發展最快。中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到2005年底,淺層地熱能應用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自2005年以來,水源熱泵在我國的應用明顯加快。因為這項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國內會進入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
北京是國內地源熱泵技術推廣較好的城市。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根據城市能源發展戰略和供熱規劃,北京市在五環內城區禁止使用燃煤鍋爐供熱,鼓勵應用燃油、燃氣、地熱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截至目前,北京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北京有500多萬平方米的建築采用地源熱泵系統進行供暖(制冷),其中約2/3為公共建築,1/3為居住建築。地源熱泵建築工程包括住宅、寫字樓、高級酒店、學校、幼兒園、商場、醫院、養老院、檔案館、體育場、工廠、汙水站、景觀水池等。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