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2019 14部委聯合出拳整治非法集資。

2019 14部委聯合出拳整治非法集資。

近年來,非法集資問題日益突出,案件數量高位攀升。e租寶、泛亞、中晉等數百億元的大案要案引起社會高度關註。互聯網金融特別是點對點借貸中的P2P機構野蠻生長,違規經營問題突出,積累了大量風險。這些風險事件的發生,就是打著“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現實。

4月27日,國務院聯合組織的14部委治理非法集資行動在北京宣布,嚴打非法集資,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為此,我們對黨、三會等監管部門在此次整改風暴中采取的具體措施進行了全面解讀,並以多種方式呈現,後續將繼續調查跟蹤整改情況。

壹方面,傳統非法集資從線下發展到線上,打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另壹方面,互聯網金融相關業態的非法集資風險也充分顯現,其中P2P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最為突出。

4月27日,國務院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14部委在北京宣布,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據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全國非法集資新增案件數、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同比分別增長71%、57%、120%,達到歷年最高峰。跨省涉案數千人、集資過億元的案件分別上升73%、78%、44%。

鑒於非法集資的嚴峻形勢,黨的第三次會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等14部委聯合表示,將於今年下半年組織開展全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行動, 並對民間投資理財、P2P點對點借貸、農民合作社、房地產、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和民辦教育、地方交易所、相互保險等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摸清風險底數,依法分類處置。

廣告管理是從源頭上遏制非法集資的手段。部際聯席會議將於今年5月組織開展全國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5-7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非法集資廣告排查清理行動,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廣告的審查監管,研究加強對門戶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百度搜索等新興媒體發布的融資廣告的管控。

檢測預警實現“打早打小”

無論是各種見諸報端的“跑路”事件,還是金融機構的兌付危機,還是官方的權威統計,非法集資的形勢都不容樂觀。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三庭副庭長蔣永義表示,非法集資刑事案件主要涉及兩個罪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

最高法院數據顯示,全國法院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數量大幅上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分別為2122件、4825件,集資詐騙案件為684件、1018件。在收案量較高的基礎上,收案量分別增長127%和48.83%。

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廳副廳長張小勁也表示,全國檢察機關* * *批準逮捕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案件6928件10771人,案件數量和人數同比上升112.4%;抓獲涉嫌集資詐騙案件872起、1210人,同比分別上升54.9%、52.4%。

鑒於此,國務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5438年6月+10月,《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59號)(以下簡稱“59號文件”)印發。

59號文發布後,包括行業監管、監測預警、宣傳教育、案件處理等26項重點工作。進行了界定,這是各部門應對非法集資的綱領性文件。

59號文進壹步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即省級政府仍是處置非法集資的第壹責任人,各行業監管部門承擔本行業防控非法集資的監管責任,部際聯席會議加強組織協調。

“59號文”還強調,各監管部門要遵循監管與市場準入、行業管理相掛鉤的原則,確保各行業非法集資監管防範不出現真空。

對於需要市場準入許可的行業,如銀行、證券、保險、典當、融資擔保、房地產等。,準入監管部門負責“誰把孩子帶走誰管”。

對不需要市場準入許可,但主管部門有明確引導、規範和促進的行業,由主管部門牽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對投資咨詢、投資管理、非融資性擔保等沒有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的行業進行管理。

14部委表示,將建立全方位的監測預警體系,實現“打早打小”。據中非辦主任楊玉珠介紹,文件下發後,公安部、工商總局等部門陸續啟動監測預警工作,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監測分析手段;人民銀行、證監會先後部署重點行業風險排查整治行動,防範化解風險隱患。

證監會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局副局長劉雲峰表示,私募行業和證券期貨機構要對其參與P2P業務進行風險排查,全面清理和規範場外配資活動,組織開展互聯網股權融資平臺專項檢查。

保監會稽查局副局長王鑄表示,保監會將組織12重點地區、13重點機構開展反非法集資專項風險排查,重點排查“精英”營銷員、基層高管參與非法集資的風險。

以“金融創新”的名義迷惑投資者

楊玉珠還表示,非法集資活動呈現出明顯的網絡化趨勢。壹方面,傳統非法集資從線下發展到線上,打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另壹方面,互聯網金融相關業態的非法集資風險也充分顯現,尤其是點對點借貸(P2P)。

P2P領域的非法集資主要有兩種形式:壹是部分P2P平臺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賣給出借人,或者先歸集資金再找借款人,讓出借人的資金進入平臺的中間賬戶,由平臺實際控制和支配。

二是P2P平臺發布虛假高息借款標的,甚至發布虛假標的進行自我融資,采取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模式,在短時間內籌集大量資金滿足自身資金需求,部分經營者甚至攜款潛逃。

楊玉珠說:“借助互聯網開展宣傳、銷售、資金收付,實現線上線下的全面結合,使非法集資傳播更快、覆蓋更廣、產品銷售更便捷、資金轉移更快捷,大大突破了地域界限,加速了風險的擴散,增加了案件的打擊難度。”

比如傳統的非法集資案件,縣域案件較多,而互聯網金融則完全突破地域限制,依托網絡向周邊地區甚至全國蔓延。以“泛亞”、“e租寶”等風險事件為例,涉及數十萬人、數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融資數百億元。

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機構違規操作甚至非法金融活動的手段更加隱蔽和混亂。此後,相關監管部門進行了風險提示,稱以“MMM金融互助社區”為代表的互助理財以高收益吸引大量投資者參與,類似的百川理財幣、速成幣、“摩梯福”等虛擬理財相繼出現。

今年壹季度,公安部門立案查處非法集資案件2300余起。公安部經偵局副局長張敬禮在會上表示,互聯網金融已成為非法集資的高發領域。壹方面,養殖、房地產、商品流通、生產經營等傳統領域案件依然多發;另壹方面,打著互聯網金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中介、股權投資、旅遊、養老、民辦高校、海外上市旗號的新案件有所增加。

鑒於此,該辦表示,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加強對非法集資的監測預警。

還需要在監控金融機構資金方面發揮“前哨”作用。非法集資大多需要通過金融機構進行轉移。部際聯席會議要求,要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在嚴格執行大額可疑資金報告制度的基礎上,對小額分散轉賬轉集中轉賬、定期批量轉賬等各類賬戶交易中的資金動向進行監測分析,盡早發現和報告非法集資資金動向。

金融廣告預審制度研究

當前,投資理財、財富管理等各類融資廣告混亂,壹些不法分子通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涉嫌非法集資的廣告,助長了非法集資。

14部委表示,要加強廣告信息管理,牢牢控制非法集資信息傳播,把非法集資消滅在萌芽狀態。下壹步,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將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廣告的管理。

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嚴格規範融資廣告的要求,不得對產品和業務作出虛假或不當的陳述,不得對未來收益作出保證承諾,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無風險等內容。

在加強主流媒體廣告監管的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對門戶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發布的融資廣告的審查管理。

部際聯席會議重點對新興媒體涉嫌非法集資的廣告進行排查整治,加強對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社交媒體和通訊工具的監督管理。

4月13日,國家工商總局等17部門印發《關於開展互聯網金融廣告和以投資理財名義開展金融活動風險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部署開展互聯網金融廣告專項整治工作。65438年2月,SAIC與中宣部合作起草了《關於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廣告審查管理的通知》,以遏制利用廣告非法集資的蔓延。

工商總局表示,從目前的監管實踐來看,非法集資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因為各個部門的信息沒有充分享有。另壹方面,相關投資公司的信息沒有及時、準確、完整地向社會公開,造成信息不對稱,缺乏社會監督。

主要表現在:壹是金融行業主管部門對P2P和理財的前置審批制度尚未建立,廣告的市場準入名單和發布標準有待明確;二是非法集資活動隱蔽性強,很多金融投資廣告的主要內容是企業形象宣傳和品牌推廣,增加了廣告監管和執法難度;三是互聯網領域涉嫌非法集資廣告傳播速度快、範圍廣、違法成本低,監管政策和治理措施有待進壹步加強。

工商總局表示,根據互聯網金融廣告專項整治的要求,建議金融行業主管部門會同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制定金融廣告市場準入清單、禁止廣告負面清單、依法建立金融廣告前置審查制度等,並抓緊出臺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