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未完的人生:健康生活才是王道,壹個癌癥患者的人生警示。

未完的人生:健康生活才是王道,壹個癌癥患者的人生警示。

前段時間,我開始晨跑。早上七八點鐘,我去附近的公園跑步。那時,公園裏滿是老人。看著這些老人在冉冉升起的暖陽下認真鍛煉,莫名的可愛。

有壹天,我在公園門口遇到了壹對父子。壹位白發蒼蒼的父親帶著坐在輪椅上的兒子慢慢走進公園。坐輪椅的人又高又瘦,四肢發硬。他歪著脖子,張著嘴使勁呼吸。父親身材矮小,發育良好,推著輪椅微微跟在後面。清晨的陽光從樹林中緩緩出現,他們在陽光下循著淡淡的痕跡,沈默著,帶著各自的心事,背影有些沈重。

父子的錯位讓我想起了於娟未竟的壹生。

於娟,出生於1978,復旦大學青年教師。2009年6月5438+2月確診乳腺癌,4月11去世。癌癥是於娟人生的分水嶺。

在此之前,她有著幸福的婚姻和成功的事業。結婚八年,夫妻恩愛,剛添了愛子,小名阿爾法。事業,蒸蒸日上,她是復旦大學的青年教師,工作壹年,申請的項目全部列入國際、國家、省市,前途無量。關於未來,充滿憧憬的她計劃再生壹個女兒,昵稱貝塔;她計劃申請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再過兩三年,她就有副教授做了,她會努力發表文章,搞研究。

得了癌癥後,她以為很好的生活崩潰了。她最愛的親人將承受“老年喪女,中年喪妻,童年喪母”的悲慘命運,她無力改變這個結局。她辛辛苦苦,辛辛苦苦換來的人生果實,還沒有享受到。她生病後才明白“人的幸福應該建立在可持續的長期生活目標上,不應該看短期的名利”。她在患病期間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並把她所體會到的告訴了世人。

《未完的人生》是於娟在與癌癥作鬥爭期間寫的“生活日記”。書中的內容源於她真實的生活經歷和對過去生活的反思,是她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人生道理,希望以此警示世人重新審視“活著的意義”。

(1)世界上最可悲的事,莫過於為時已晚。

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太多的事情要處理,總覺得來不及做手頭的事,來不及陪父母。反正人生很長,時間很多。現在想想,也不全對。只有壹天壹天是壹年,是壹輩子。沒有頭緒的追逐和奔波,壹旦妳站著思考,妳發現妳的人生已經過去了壹半,手中的成敗毫無意義。然後妳壹轉身發現,陪伴父母親人的時間並不多,最重要的幸福也沒有時間享受。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

她還寫道:“即使疼成那樣,我也動不了。每天,我像壹個癱瘓的病人,躺在國泰路和李政路的十字路口,被成千上萬的人唾罵和踐踏。只要能看著父母和土豆手牽手跳到幼兒園,我都願意。”

(2)最重要的是什麽?

30歲之前的努力,更多的是因為我有太多的欲望和堅持,從來沒有“只是活著”的單純。經歷過生死,妳會覺得名利權勢都不算什麽,尤其是名。說到底,無非是別人茶余飯後的談資。

在生死臨界點,妳會發現任何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大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都是浮雲。有時間就多陪陪孩子,用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不要拼命換大房子。和妳愛的人在壹起也是溫暖的。?

(3)什麽是幸福?

我和梅曾經認為幸福必須飛到雲端才能得到。手中有劍是恨的快感,卻不知真正的快樂是踏實的,是平靜的,是泥土裏的溫暖。我們壹個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壹個坐在輪椅上,但我們笑得比以前更開心,也更舒展。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擁有最真實的親情、友情、愛情,欣賞發自內心的最真實、最純粹的溫柔。

(D)克服它。

身邊患者的性格特點,不禁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性格。我很喜歡自己的性格,即使酒桌上被壹哥們半開玩笑的說上輩子壹定是山東女蕩婦,我也不這麽認為。我從來沒覺得這有什麽不對。得病後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性格出了問題:太喜歡爭強好勝,太喜歡凡事盡力而為,太喜歡統領全局,太喜歡操心,太不願意做任何事。總之以前看不出來。

生不如死,九死壹生,九死壹生,生不如死。突然覺得生活好輕松。我不想掌控大局,不想插手雞毛蒜皮的小事,我不再有對手也不再有敵人,我也不在乎誰比誰強,無論是話題還是任務,我都暫時放在壹邊。世間萬物,隔岸觀花,雲淡風清。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東西都可以用錢買到,只有健康和真情買不到,但這個世界是無知的,往往以犧牲後者為代價去追求前者。

《此生未完》是壹本充滿遺憾和反思的書。站在生死線上,於娟壹層壹層地剝去生活中那些令人困惑的外殼,直擊生命的本質,告訴我們健康地活著是多麽重要。活著才能養老父母;只有活著,才能看著孩子長大;只有活著,才能和身邊的人白頭偕老;只有活著,才有選擇;只有活著,壹切才有可能。

當妳感到迷茫或者生活很艱難的時候,當妳還在為買房或者孩子上學發愁的時候,當妳還在猶豫要不要無休止的加班熬夜的時候,當妳想重新開始生活,養成良好習慣的時候,不妨看《未竟的人生》。

它會給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