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科普材料先進集體事跡

科普材料先進集體事跡

科普材料先進集體事跡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很多人都寫過事跡。事跡屬於公文的壹種,具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麽如何寫相關的故事呢?以下是我收集的科普先進集體事跡,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馬光華,男,漢族,1980 10出生於雲南玉溪壹個樸實的農民家庭。1998 65438+2月入伍,2000年7月入黨,2000年6月成為壹級軍士長。現為福泉公安消防支隊中隊班長、二級軍士長、駕駛員。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了部隊的常規建設,為了生命財產的安全。經過三個月的訓練,這些新兵被分配到都勻市公安大隊工作,在那裏他們擔任給養員、炊事員、副班長和司機。他們兩次榮立三等功,三次被評為“優秀士兵”,七次被各級嘉獎。2005年10月調入福泉公安消防支隊中隊工作。任勞任怨,任勞任怨,兢兢業業,贏得了大、中隊和新老兵的好評;壹名二級士官,他的行動壹直忠實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入伍八年以來,他平時對家裏很摳門,用戰友的話說,除了每個月給家裏寄壹點,給自己留壹點,就沒買過壹件休閑的衣服。剩下的不知不覺就在幫助別人、幫助戰友、幫助失學兒童中度過了。

幫助殘疾的“戰友”

經常聽馬光華提起他的“戰友”。還有人認為他的戰友和他壹樣當過兵。壹問才知道,他說的是戰友和他的小學同學,肢體殘疾的朋友。他說,他的家鄉有6000名殘疾人,他的朋友,他想壹起與命運抗爭。他的人生價值很大,每到過年過節都會想起自己的“戰友”。2003年春節前夕,他拿出1000元錢寄回家,打電話給父母買了10袋大米和10袋白面,殘聯把米粉送到了每壹個殘疾人家裏。每年他回家探親,戰友和朋友都開車來接他,聚壹聚,聊聊天,互相鼓勵,就像壹個大家庭在聚會。

盡力幫助窮人

他的老家是玉溪偏遠山區,貧困人口多。如果妳想幫忙,每個人都會給壹些錢。他只是個軍人,給不了多少。恐怕他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他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壹個扶貧的好辦法。

小尾熱羊繁殖更快。俗話說:大羊生小羊,三年五只羊。兩年可以生三個孩子。2004年3月,他在走親戚時花2000多元從養殖場買了10只小尾熱羊,送到村裏最窮的10農戶手中,並請縣裏的技術人員來講課。經過壹年的養殖,10個家庭拿出了兩個樣本,分發給其他家庭,幫助了更多的貧困戶。

捐錢學習

馬光華從小家境貧寒,高中未能讀書,但對知識和才能了如指掌。他常說:沒有不學無術,吃苦在前。他帶著戰士熟悉馬場坪責任區水源時,這裏有考上高校的優秀學生,卻因為學費問題被迫輟學。他心碎了。2010 12 11在馬場坪辦事處的同誌帶領下,他和中隊的同誌給學生們送去了學費500元,名叫燕燕,考上了貴州大學,但她的父親是癱瘓在床多年的病人,妹妹也在讀書。面對現實,燕燕決定放棄讀書的念頭。但她怎麽也想不到,剛來幾天的消防員,會帶著學費回家。她媽媽握著馬光華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她的父親在哭。這壹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流下了眼淚。現在所有受馬光華資助的女孩子都走進了高等院校的大門,經常給他寫信表達崇敬之情。她的信很感人:“快開學了,我覺得沒希望了。就在這時,妳來到我家,給我送來了學費。我可以用謝謝這個詞來表達我對妳的感激和欽佩。看到妳我覺得自己多渺小啊!”我絕望的心又復活了。感覺這個世界充滿了愛,有妳這樣的好人。我發誓如果以後我有錢了,我會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我會加倍努力,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您和您父母的恩情。"

這只是眾多信件中的壹封,表達我的心願:謝謝紅門大叔。在他捐過的學生中,有五六個學生,有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馬光華認為,孩子是未來社會的棟梁。

科普先進集體事跡材料2慕童鎮地處湘贛邊界,兩省三市交叉,是上栗縣的經濟強鎮。這個鎮的總人口是8。8萬多人,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近年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慕童律師事務所積極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創新的關系,做到隊伍建設先行、矛盾化解先行、普法教育先行、教育惠民先行、社區矯正先行,堅持從人民群眾滿意的地方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做起,積極著力夯實基礎、打造特色、嚴格管理、塑造形象。本著“讓人民滿意,讓政府放心”的工作原則,充分發揮基層司法所的職能作用,創造性地開展司法服務,切實為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工作業績。已成為該鎮的重要行政部門,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門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贏得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

壹是團隊建設走在前面。

目前工作人員5人,專職調解員2人,均為大專學歷,其中本科學歷2人。為了把司法所建設成為能保壹方穩定的基層政法組織,全所幹警齊心協力:壹是加強了思想政治建設。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司法行政警察的整體素質,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增強服務意識;二是完善制度,規範工作內容。各項規章制度得到完善和規範,管理公開透明。司法所每月按時召開司法工作例會,聽取人民調解委員會關於轄區社會治安、糾紛調解、隱患排查等工作的匯報,然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指導和工作;三是加強了作風紀律建設,著力培育幹警“紮根基層、愛崗敬業、服務群眾、爭創壹流”的工作作風,有效解決了無為而治的觀念,形成了人人自畏、人人爭先的良好局面;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司法所建設,擠出資金,為其配備了統壹服裝、警服和車輛。2011我們搬進了獨立的新辦公樓,交通便利,通訊暢通。辦公用房面積400㎡,有產權。目前,司法所設有主任室、辦公室、接待室、法律服務室、檔案室、調解庭等8個辦公室,電腦3臺,1復印機、傳真機等辦公設施。

第二,化解矛盾,沖在前面

慕童鎮民風濃厚,社會情況復雜,社會矛盾糾紛層出不窮。司法所把築牢第壹道防線作為首要任務,把多解決壹個糾紛,多給社會帶來壹份安寧作為第壹信號。各項工作始終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終圍繞人民群眾的熱點、難點、凝聚性問題,主動將工作重心前移,建立三級組織網絡,實施“流動調解”,積極開展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促進和諧”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立足“讓人民滿意、讓政府放心”的工作宗旨,全力化解矛盾糾紛。2010以來,司法所共受理各類民事糾紛案件598件,成功化解590件,成功率98%,其中防止矛盾激化案件208件,調解非正常死亡案件32件。比如2011年3月25日,楊感冒在診所治療。治療三天後,發生了醫療事故。經上栗縣人民醫院救治,楊仍未能回天,於3月28日死亡。為了要求賠償,楊的家人叫來100多名親友,想強行將屍體擡進診所。個體醫生陳某也不甘示弱,召集了100多人等待。民事轉移到懲罰迫在眉睫。司法所所長得知信息後,立即組織力量趕往事發現場,同時向鎮主要領導匯報。在司法所民警的勸說下,全副武裝準備前往的楊家屬同意接受司法所調解。隨後幾天,司法所組織人員對醫療糾紛進行調查了解,召開案情分析會,制定調解方案。由於醫患雙方無法就責任和賠償達成* *諒解,楊的家屬要求大量賠償,而作為個體醫生的認為這是意外事故,楊的醫療過程中沒有過錯,但出於人道主義,願意進行部分賠償,多次調解未果。楊家人情緒失控,20余人闖入調解現場哭喊咒罵,要求結束自己的生命。危急時刻,警員剛控制住局面,另壹名楊家屬將被害人屍體搬進屋內,放在診室。調解工作再次蒙上陰影。民警們不顧疲勞,再次召集雙方代表進行談判。經過連續28小時通宵達旦的思想工作,雙方自願達成調解協議,私人診所醫生向楊家屬支付了人民幣賠償金。壹場重大的群體糾紛終於告壹段落。

第三,普法教育走在前列。

為全面落實“五五”普法規劃,拓展“五五”普法發展空間,司法所堅持普法並重、以治促普法,認真負責地做到了“四個到位”、“三個落實”,圓滿完成了“五五”普法教育任務。同時,慕童鎮政府也被上栗縣評為“五五”先進鎮。“四到位”:壹是認識到位。按照“五五”規劃,要年初有計劃、分步實施,年底有總結,真正把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第二,組織到位。針對法制教育的不同對象,把鄉鎮領導幹部和壹般工作人員、村幹部和村民、青少年和外來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放在工作中;根據不同對象,實行分類分層教育。第三,宣傳到位。要創新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努力開辟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利用宣傳櫥窗、繪本、司法信息簡報等。形成“普法大合唱”。四是落實到位。主動當好鎮黨委政府的參謀,認真組織實施普法依法治鎮工作方案,結合慕童鎮實際,深入開展依法治理和民主法治村建設。自2010以來,全鎮普法普及率達到91%,* * *舉辦法律培訓班、講座62場,知識競賽6場,文藝演出5場,講座11場,法律咨詢2萬余次,發放各類普法資料8萬余份。

第四,首先要做好安全和社區矯正方面的幫助和教育。

慕童鎮地域廣,改造人數多,流動性大,人戶分離,做好死者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面臨新的挑戰。為此,司法所組織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政府、社會、家庭、誌願者和特色教育活動。壹方面,充分發揮司法助理員和村幹部的作用,建立幫教改造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的組織網絡,掌握其動態,開展“兩幫壹幫四幫壹幫”工作,實行壹人壹冊,及時建立檔案;另壹方面,為了減少重新犯罪,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人民的力量下,慕童鎮幫助了138名已改造的服刑人員和14名社區服刑人員,特別是實行社區矯正以來,GPS定位、視聽辨認等系統基本杜絕了重新犯罪。幾年來,慕童司法學院以“司法為民,熱情服務”為培訓宗旨,以服務促發展,樹立了基層司法行政的新形象。近年來,榮獲上栗縣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在雄關走過的路就像鐵壹樣,現在卻是從頭開始的飛躍。”榮譽屬於過去,新起點,新征程,召喚和激勵著慕童司法學院不斷邁出堅實步伐,向新的更高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