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聽聲音
通過銀元相互碰撞的聲音來區分。將壹個指尖向上輕輕壓在銀元的中心,用另壹個銀元敲擊銀元的邊緣,發出清脆柔和的聲音,這是真正的銀元。
如果聲音尖而高,帶有銅音,則是含有大量銅的低成分假銀元。如果聲音低沈沙啞,外圍不壹致,就是包皮挖的假銀元。壹般假銀元的聲音大多是短促而沈悶的。
第二,辨別顏色
民間有句話叫“銀子白,眼睛黑”,意思是越打磨的錢,越白,越晶瑩,外觀壹致。反之則是黑色、灰色或銀色,有壹種浮躁的感覺。
第三,看紋飾
真錢是機器沖壓出來的鋼模。字紋清新流暢自然。龍林壹絲不茍,人的眉毛、胡須、雙眼皮都很清晰。反之,格局模糊不清,參差不齊。
第四,邊緣檢測齒
因為真正的銀元是機制版,它的側齒細致對稱,規則均勻;假幣的側牙粗糙不平,有的還有局部銼修的痕跡。只要細心,用肉眼很容易分辨。如果袁大頭側齒的兩顆粗齒中有壹顆細齒?假“袁大頭”的細牙模糊不清。
動詞 (verb的縮寫)稱
銀元的標準重量應該是26.8g,成色96%-97%。正常的銀元在流通中佩戴後,其重量也要達到25.8克。凡是重量在25克以下,純度在96%以下或者純度在97%以上的,都不是當時政府造的,現在都是假幣。
六、酸性測試
在銀元上滴壹滴硝酸。如果發現銀元冒泡發綠或變黑,則是成分不足或假銀元。銅芯銀元只要碰到硝酸就會失去光澤。在鍍銀的情況下,鍍銀表層容易脫落,脫落的部分容易生銹。
七、認識包漿
銀元在流通或儲存過程中,表面會留下壹種特殊的特征,叫做包漿,既有自然美,又有歷史美。相反,假幣往往用香煙烘烤或塗抹黑色鞋油和黑泥,看起來不自然,還有壹股臭味,很容易擦掉。
八、觸摸硬幣表面
真正的硬幣是緊湊、扁平、無孔、柔軟的。反之毛孔較多,毛孔布局粗糙。放大鏡下,硬幣表面有凸起的細粒。
擴展數據
常見的假幣有:
1,銅板銀幣
形狀、大小、花紋與真銀幣完全相似,但以銅為主體,花紋粗糙。如果在石頭上磨,銅的精華就會顯現出來,敲擊聲尖銳,有哨聲。
2.鉛銀幣
用鉛填銀,即銀皮含鉛銀元。它的花紋和正常的銀元壹樣,但聲音渾厚、悶、陰沈、哢噠。當它被火烘烤時,鉛會流出。
3.夾上去的銀幣
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較厚,壹般很難磨出痕跡。這種叫夾心銀元,是最常見的壹種假銀幣。它含有銅、鐵、鉛和其他成分,聲音短促、沈悶,沒有音調變化。
4.兌換小銀幣
正常銀元的齒被壓平、壓減,然後得到精銀。只要和壹個全重的真銀元對比壹下,就能判斷出來。
5.沙銀幣
表面粗糙,圖像模糊,重量在20克以下。是沙翻版。當它重重地砸在地上時,會立刻斷裂,斷裂的表面呈淺灰色。市場上看到的假“袁大頭”大多屬於這種類型。
6.清洗銀幣
也叫浴版,正常的銀元是用硝酸蝕刻掉壹層銀,偷取壹部分銀。表現為模糊或漂浮的白色花紋,發音緩慢。嚴格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假銀幣,只是重量減少到了25克以下。比如作為收藏品,外觀不完整,收藏價值大打折扣。
7.私人銀幣
這是私人鑄造的銀元。有袁大頭幣、孫中山建國紀念幣、北洋楊龍幣。這種假幣主要是從臺灣省錢幣市場販運過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所以也叫瓊版銀幣。
其* * *特點是聲音高,質量差,銀的成色不在89%-90%之間。(註意有些民國私藏版不算假貨。)
8.鍍銀硬幣
表面光滑,花紋清晰精細,顏色逼真,就像真的銀幣壹樣。鍍銀表面從圖像和顏色上很難區分。
其重量壹般在20-22克。雖然是精雕細琢,但金屬的比例無法與真銀平衡,稱壹下就能顯露出來。真正的銀幣雖然流通時佩戴,但不會低於25g(標準重量為26.8g)。
9.修訂的銀幣
這種銀幣收藏者肉眼是無法識別的。無論敲打還是測試銀幣的成色,還是看包裝,都是舊的。方法是用高倍放大鏡鑒別每種字體,仔細看是否有刀痕。如果有刀痕,就會刻上去。
這種制假方法是用刀刻出或挖出真銀幣的原始字體,再粘貼上特制的銀字,冒充傳世銀幣,牟取暴利。
10,真銀假幣
用含銀量高甚至與真幣含銀量相同的材料制成的假幣,壹般都是高仿的,大部分都是仿珍本的。這種假幣不能通過鑒別銀或聽聲音、稱重量來鑒別,只能通過形狀、包漿、字體、銹色來鑒別。
11,婺源假幣
民國三年袁大頭假幣由真銀制成,仿制程度極高,背面由壹元改為五元,比壹元真幣直徑長約1cm,重約32克。市場上很多錢幣商都聲稱民國時期有這種銀幣。在這裏,我想提醒妳,袁大頭絕對沒有婺源版銀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袁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