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從壹個初學心理學幾年的人的角度來談談我的壹些感受和看法。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可以從這幾個角度來分析。
1.易感因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在醫院看病,尤其是癌癥患者,醫生壹般會問壹個問題,妳家裏有人得過這種病嗎?
在心理咨詢中,心理咨詢師必要的信息收集也會包括來訪者的家族史。為什麽?
其實我們人體內有壹種遺傳因素,在情緒障礙的問題上尤為常見。我們稱之為易感性因素。每個人都有這個東西。在妳的生活中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發生。那麽易感因素是什麽呢?從字面上看,很容易感覺到。我們每個人對相同的刺激都有不同的敏感度。有的人敏感度很高,被針紮了會有疼痛感。有些人敏感度低,可能不知道什麽時候出血。正是在如此不同的敏感度下,我們的易感因素才會被不同地觸發。所以有的人可能只是看到杯子的倒影就打開開關,把它感知為壹條蛇,而蛇在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裏有恐懼和害怕的感覺,所以我們會感到不安。
2.同壹個人,不同的刺激會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桌子上有半杯水,有人會說,哎呀,只有半杯水。有人會說,哇,還有半杯水,前者更容易感到壓抑,後者更容易感到快樂。
同樣,扔進杯子裏的,其實是弓的影子。有的人認為是,有的人可能認為是其他形狀,所以這種感知會在聯動中造成不同的情感體驗。
項目
我們常說,由心而生。心理學上有壹種測驗叫投射測驗,比較著名的有羅夏墨跡和ATA。通過壹些未命名的圖片,讓來訪者對圖片進行描述,在這種描述中發現來訪者的心理過程。我感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像這個測試,反映了我們現在的狀態,或者說弓蛇影的人現在的狀態是有些焦慮不安的。
另外,杯弓蛇影會和我們對事物的感知有很大的關聯。我們通過對事物整體屬性的認知來認識壹個事物,這種認知與我們過去的經驗有關。
可能從心理學上來說,不同維度,不同學校會有不同的分析,看樓主接受什麽樣的分析。就像李明說的,只要能治療壹個人,不管他用什麽方式,都可以稱之為咨詢。我們看壹個事物,不局限於壹個維度。只有不斷拓展維度,才能更好的看待世界和人生。所以我也想分享壹個從這個故事中描述的心理學原理。
故事中有這樣壹個場景:應劭聽說杜宣生病後去杜宣探望,杜宣看到墻上的弓後痊愈。我們來看看為什麽他看到墻上的弓後就恢復了。杜宣的心理過程就藏在這個故事裏。
讓我們從頭來看這個故事。起初,杜宣以為他喝了那條蛇。會出現什麽想法:這條蛇有毒嗎?我會中毒嗎?他會咬我的肚子嗎?我可能會被它困擾,他在我的肚子裏蠕動?
也許他的身體會有壹些反應:頭暈,腹部絞痛,惡心,啊,果然,我可能快死了。
此時,他不僅身體上感覺到了假懷孕,情緒上也很困擾。情緒上的苦惱和身體上的感受相互驗證,逐漸加深了他喝蛇的體驗,讓他失眠,日漸消瘦。
在瑛紹給他看弓之後,杜宣的心理過程可能是這樣的。啊,原來是弓,不會生病,肚子裏也沒有蛇。我不會中毒的。我還是壹個好人,他的心情會變好,越來越開心。好像整個世界都變好了。
整個心態的變化,只是壹個動作,讓他看到了壹個事實。
看到這個妳想到什麽了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發生嗎?有時候我們有自己容易忽略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情感感受,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人際咨詢中很常見的是,當我們和壹個人說話時,往往會因為對方的壹個眼神、壹個動作甚至壹句話而引起強烈的情緒感受。俗話說,我們想太多了。
我們常常以自己為中心思考壹些問題,覺得自己極其重要。世界圍繞著我們自己轉,但我們很少去驗證客觀事實是什麽樣的。
可能對方的眼神在告訴妳,妳引起了我的* * *聲,想起了我以前的壹些事情。我很感謝妳而不是說太多,我也不想聽。
也許他的話只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他不知道多維的意思。在他的世界裏是褒義詞,但在妳的世界裏是貶義詞。這些都在告訴我們,玻璃弓和蛇影,意味著我們站在自己的角色去看世界,有時候走出妳的圈子,也許妳的世界會豁然開朗。
我的拙見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