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違法用地信息公開有幾個內容。

違法用地信息公開有幾個內容。

征地信息公開的內容包括征地決定的審批流程、聽證事項、征地費用補償等。申請書應包括以下內容:1、申請人名稱及聯系方式。2.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描述。3、政府信息公開的形式要求。

在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已經成為壹種常態,公民可以在指定的場所和網站隨時查閱公開的政府信息。比如,對於政府的征地信息,相關政府機關不僅要主動公開,還要依公民申請公開。那麽,申請征地信息公開的內容有哪些呢?邊肖出臺相關政策法規。

申請征地信息公開的內容有哪些,如何申請?

在《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進壹步做好市縣征地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中,對征地信息要求如下:

(壹)加強征地信息的主動公開。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市縣要在嚴格執行征地審批和實施程序的基礎上,加大征地信息主動公開力度,主動公開征地中與群眾密切相關的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和征地管理的有關規定,市縣主動公開征地信息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依法批準用地的文件。其中,經國務院批準的城鎮用地,還應當公開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實施方案;

2.地方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批準用地文件(如批準用地面積、補償標準、安置方式與申報相比發生變化,應在轉發文件中明確說明變化情況);

3、征地通知書及相關證明材料履行征地批準前的手續;

4.市、縣政府在申請用地審批時擬定的“壹書四圖”(建設用地項目申報說明、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供地方案;城市建設用地為“壹書三圖”,即建設用地項目申報說明、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

5.征地批準實施過程中的征地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等相關材料。

(二)做好征地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在征地過程中,壹些不方便主動向社會公開的信息,應根據法律法規納入公開範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根據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持有效身份證件申請信息公開。依申請公開征地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用地審批前征地調查結果及聽證筆錄;

2、批準後的征地補償登記材料;

3.支付征地補償費的有關憑證;

4、測繪和勘界圖(涉及軍事、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重要工程設施的項目由國家規定測繪資料保密的除外);

5.申請公開範圍內的其他相關材料。

(3)暢通渠道。各市縣要在政府門戶網站或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網站設立“征地信息”專欄,同時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微博等載體,建立積極的征地信息公開渠道。征地信息屬於主動公開的,應當在收到上級部門用地批準文件後10個工作日內主動向社會公開,其中“征地批準後征地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及其他相關材料”應當在批準或形成後10個工作日內主動公開。

《土地管理法》第47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被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征收範圍、土地現狀、征收用途、補償標準、安置方式、社會保障等在被征收土地所在鄉(鎮)、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30日, 並聽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大多數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聽證,並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聽證情況對方案進行修改。被征收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房地產權屬證明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相關費用,確保足額到位,並與被征收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個人達成協議確有困難的,在申請征地時應當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申請征地。

市縣應充分利用現有政務大廳、行政服務中心等場所,或設立專門接待窗口和場所,辦理依申請公開答復征地信息。有條件的地方要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依申請公開查詢征地信息的平臺,為群眾獲取征地信息提供便利。

概括起來,征地信息公開的內容包括征地決定的審批流程、聽證事項、征地費用補償等。對於公民來說,政府征地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需要我們時刻關註。既要關註申請征地信息公開的內容,也要關註那些不方便公開的內容,合理申請信息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