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短短幾年,國產車質量突然提高這麽多?

短短幾年,國產車質量突然提高這麽多?

幾年前,我向身邊的朋友推薦國產車,他們的第壹反應是驚訝!然後就會拋出壹大堆問題,國產質量好不好,油耗高不高。總結就是國產不好!為了擺脫質量差的標簽,無論是第三方研究機構,還是專業的市場咨詢公司,國產車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給出的數據都證明了國產車的質量在行業平均水平之上,個別品牌甚至超過很多老牌合資廠商排在行業前列。

說到國產,估計有人會反駁!這裏的國產主要是指長城、長安、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的老兵。他們造車的歷史只有20多年。在資源稀缺飽和的環境下,自主品牌不僅活了下來,還成為了中國的脊梁。如今,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穩定在37%左右。

呼風喚雨?

其實汽車行業的發展規律也差不多。當人均汽車保有量達到壹定規模時,汽車的整體效率將停止增長,保持在壹個穩定的範圍內。中國人均只有173輛,而美國有800多輛,甚至韓國車都是我們的幾倍。根據預測,國產車年銷量峰值為4200萬輛。這麽大的蛋糕,誰不想分壹杯羹?

與此同時,海外零部件供應商也增加了投資,如舍弗勒、ZF和中國大陸。就連壹向對擴大產能持謹慎態度的豐田,也已經增持了科力美。大量外資企業湧入中國,自主品牌卻嘗到了甜頭,自主品牌終於可以享受合資品牌的待遇了!

壹輛普通汽車有10000多個零件,車身線束有1000多米長。任何壹個部分出了問題,壹個子系統都會癱瘓!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壹個企業生產幾萬個零件是不現實的。前不久,教授去了壹家自主品牌的發動機廠。當時,發動機R&D工程師自信地介紹,我們新發動機的熱效率達到了37%,功率和效率與國際壹線廠商相當。估計這裏有人要辯解,質量要先做到合資水平!合資是什麽水平?這裏要從細節說起。

事實上,大突破往往始於小細節。經過壹番觀察,發現很多合資企業都有技術,這個國產發動機全部都有!比如本田雅閣混動發動機進氣門的鏡面技術,奔馳M264的活塞油道冷卻,寶馬的單渦輪雙渦管。

再深究,妳會發現氣門、活塞、搖臂、渦輪都是正時鏈條,幾乎所有零件都是供應商提供的。換句話說,汽車廠商連發動機都不自己做!

世界上沒有壹家汽車公司制造汽車,但它是自己完成的,每個人都需要各行業供應商的合作,黎齊。比如豐田最好的發動機,很多設計都需要供應商的幫助。比如激光熔覆這種讓豐田叫好的技術,其實是瑞士壹家公司的方案。如果自主品牌也和這家公司合作,同樣的技術也會出現在國產發動機上。

汽車制造商可以畫出世界壹流的圖紙,但要將其轉化為產品,供應商需要解決技術、材料和可靠性方面的問題。再比如,馬自達最新的HCCI發動機有壹個關鍵部件叫氣缸壓力傳感器。沒有它就無法穩定工作。但是實驗室壹個傳感器價值65438+萬,壹個發動機裝四個傳感器的成本已經逆天了!最後,西鐵城為馬自達設計了壹個令人滿意的零件,這使得新發動機得以大規模生產。

以前國產車總是出各種小毛病,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無奈。當時配套資源匱乏,價格極高,壹切都得自己動手。現在自主品牌只需要專心技術研發,工程問題的供應商會排隊提供解決方案!至於翻牌誰贏,看情況。......

國產車的質量大大提高了。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汽車市場太大了。現在,壹年2800萬輛汽車的銷量幾乎已經占到全球份額的三分之壹。幾個獨立品牌壹年賣出了數百萬輛汽車。這麽大的客戶,供應商不忍心看著交付給別人。畢竟甲方是父親!今天中國的汽車產業鏈已經很完善,別說自產自銷,就算內銷外銷也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家合資企業?

中國汽車市場是合資為主,國產為輔的模式。雖然合資模式眾說紛紜,但從另壹個角度看,前期並沒有因為國內外實力懸殊而將外資品牌拒之門外。中期通過合資學習汽車生產技術,後期借助經驗和資本擴張自主品牌。總之,國產車活下來了。

如果妳去過自主品牌的工廠,妳會發現有很多和合資品牌相似的地方,比如他們的組裝工藝,質量管理或者檢測標準。合資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人才。這裏以SAIC集團的技術研發中心為例,大部分人都在合資品牌工作過,部分管理層成員在大眾和通用的合資企業擔任過重要職務。妳覺得有自主品牌的人才少嗎?

在這裏,教授講述了另壹個生動的故事。國五切換國六期間,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很多合資車的排放升級速度都沒有國產的快。原因很簡單。SAIC優先考慮榮威和名爵,當他們早早完成國6切換上市時,合資品牌的國6發動機還躺在板凳上!

自主品牌大多與海外車企建立了合資公司,如奇瑞捷豹路虎、長城橫梁汽車(寶馬)、吉利沃爾沃(沃爾沃亞太),國企也建立了合資公司。這次不同的是,兩個夥伴各有所長,各有所需。自主品牌已經不滿足於生產低端車,希望涉足高端制造!於是就有了新的品牌,如魏、、星途。

自主高端品牌的出現,意味著國產車已經和豪華品牌並駕齊驅,產品的很多細節都有豪華品牌的影子。有了更高的溢價能力,國產車就可以擺脫成本約束,用高端汽車技術反過來武裝國產車。妳認為質量好嗎?

中國標準?

因為以前是合資車型,車輛開發壹般在國外完成,國內幾乎完成了壹個高原、高寒、高溫高濕實驗。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歐洲的NEDC或者WLTP循環,但是歐洲的駕駛環境和中國不壹樣,以至於工信部的油耗和實際油耗相差很大。

美國、德國、日本作為汽車強國,都有自己的標準。有了自己的標準,有了相應的測試場地和數據積累,這恰恰是自主品牌的薄弱環節!為了使國產汽車的可靠性和性能達到壹流水平,中國開始制定中國標準,同時建設專業的測試場地。比如中國汽車研究院,不僅承擔技術咨詢和標準體系的任務,還充當智囊團的角色!想了解合資車的水平,中汽研究院提供壹站式服務。其實國家出資成立這樣的公司,讓國產車少走彎路,也算是品質提升吧!

好車都是試車出來的,但是妳得有專業的試車場地。今天國內汽車測試場的硬件水平已經很高了。上汽大眾吐魯番試驗場,SAIC通用廣德試驗場,重慶長安汽車綜合試驗場,都是世界壹流的試驗場,反正國內各種環境試驗場都有。汽車的測試裏程越長,積累的數據越多,質量就是建立在這些數據上的。很多自主品牌的原型車總行駛裏程達到300萬公裏,有的甚至達到400萬公裏。耐久性不好嗎?

教授總結?

國產車質量好的部分原因是國外零部件巨頭湧入中國,海外巨頭帶來了大量技術。除了海外巨頭,國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在崛起,比如65,438+萬以內的國產車,三大件幾乎都是純國產,不是因為國產件便宜,而是質量和性能好。今年不能說國產車性能完全不輸給合資,但是654.38+萬左右的國產車質量不會比合資差太多。目前自主品牌在高端車上的技術儲備還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大家都在爭先恐後的和豪華品牌建立合資公司。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