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清明,給人的感覺總是陰雨綿綿。似乎有了這場雨,清明才能顯出淡淡的傷感和懷舊的味道。是清明完成了雨,是雨襯托了清明。看著細雨,能喚起人們心中淡淡的憂傷和思念。這場雨要麽是狂雨,要麽是溫柔細雨。從清晨到黃昏,在煙雨蒙蒙的山野,泥濘的小道上,總有掃墓的人迎著風吹雨打,點綴著寂寞,再次行走;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壹兩個孤獨的影子,壹個人壹瘸壹拐。
遠山隱於雲中,樹籠於孤煙前,小橋流水,烏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悲涼,只見煙雨蒙蒙,不見人,不見炊煙。多麽悲傷孤獨的旅程,多麽悲傷漂泊的畫面。偶爾擡頭,墓園豁然壹見:百座墳拱,千座碑立;煙雨朦朧,芳草落葉。壹片荒涼,壹片悲傷,壹片死寂!
山孤煙稀,樹瀟瀟!風在飄飄,雨在淅淅瀝瀝,哀思綿長,悲傷神秘,無從狂喜。香味在哪裏?拔起壹片草,放下幾杯冷酒,燒壹把紙錢,風雨慘不忍睹,杯盞哀怨,野草滿煙,無話可說,只有心底滿是淡淡的憂傷,淡淡的憂傷!逝者已矣,生者永遠悲傷!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往事種種猶在耳,客卻匆匆天涯,思念千裏孤墳悲。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壹幅美麗的圖畫。在隨風飄來的細雨中,壹個騎著馬的窮詩人俯身看著壹個小牧童,他站在路邊,壹手拿著鞭子,壹手指著壹座稻草房子。草堂之上,壹條紅酒飄帶在細細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出自《清明》這首詩。哀悼日,細雨如淚;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為什麽是《死魂靈》?因為“古墓裏全是白楊樹,全是生死離別的地方。“在我無憂無慮的歲月裏,這首詩給了我這麽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無慮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小時候放的風箏,斷了線,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都找不到。這首詩,今天讀起來還是那麽悲傷,那麽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壹些* * *相同而美好的感情,從世界各地,從古代到現代,都是相通的。世事變遷,時間往往是形成古今的時間。活人總會變成死人。有人說,別人的思想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我想,也許思念親人恰恰相反。
即使過了很久,每次想起他們的音容笑貌,心裏總會有些酸爽的感覺。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或者消失,反而會更加強烈。
正因為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節的細雨會接踵而至,大概是人們心中悲傷的感應吧。又到清明了。“男人有淚不輕彈。”我不能哭。但當我想念我愛的人,流盡我的眼淚,回憶就不再只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感受到世界上的愛和溫暖,將破碎的心合在壹起,微笑著再次揚起生命的風帆。我們覺得人生苦短是因為世事無常,壹旦真的愛過,人生就沒有遺憾了。
在困境中幫助他人,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情就沒有遺憾,生活永遠是美好的春天。下著清朗的細雨,希望她能如期而至,哪怕是全世界都想流卻流不出來的眼淚!
第二章:清明,清明,記得清清楚楚,刻得清清楚楚,沁人心脾,春天輕裹被子薄衫,看世間萬物之美。清明,神智壹天比壹天清晰,提起我們記住的逝去的,已故的親人,或者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
(壹)清明,眩艷。
清明!我喜歡它。當清明節的命令到來時,上帝似乎是如此順從。雨下得多了,路邊的柳枝更醒目了。更可喜的是,氣溫溫暖。無論妳的家是在彩雲之南山嵐的懷抱裏,還是在江南的煙雨中,還是在冬雪未融的北方,都已沈寂許久。妳感受到的是春天的溫柔,不是貧窮,而是真正的春天。所以,我愛,就像老人愛陽光壹樣,也許喜歡溫暖的妳也會有和我壹樣的感受。
清明,我愛,是那種含在嘴裏的愛。景色宜人,是詩人眼睛見夢的季節。也許是因為是在四月,嵌在詩人羞澀調皮的文字裏,湖水的暖氣,濺在水裏的手都逃不過撫摸,也許是像妳的青春,那是壹種明媚的感覺,沖動的青春總會哭泣,躁動的青春總會夢想壹個。《妳是人間四月天》的記憶,讓妳在樓下等待,再與春天牽手,妳在原野灑脫,仰望天地,在天地邊緣絢爛,被妳作者烙下的濕痕,悄然寫滿密密的字。
天邊驚雷壹閃,忽然雨聲又悄悄響起,不擾躲閃,不經意間提醒。這是清明時節的雨!雨天比較頻繁,天氣也比較暖和,不是很熱。與夏天的炎熱相比,四月的天氣是最可愛的。
窗外的雨聲壹會兒大,壹會兒小,慢慢浸潤打濕了屋外的樹木、田野和裝飾壹新的油菜花。清明節壹到,天空壹片熱鬧,最不安分的是煙雨。戴上神秘的面紗,遮蔽了城市的街道,沖淡了人們疲憊的心情。我覺得此時的心情是愉快的。
生活在城市的人很難發現春天的到來。家鄉的梨花雖然開得早,院子裏的梅花也開得燦爛,在清晨的露珠中晶瑩剔透,仿佛夢幻壹般。但是城市裏的人發現,春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春雨中潛入黑夜,天氣剛剛好,壹件外套就足夠過日子了。清明壹到,矯情的人們不再挑剔,承認春天是溫暖的。
清明時節,柳枝招展,綠枝婆娑,松枝的綠色漸漸清晰明亮。花是壹叢叢的,不像嬌小若隱若現的花蕾,不像已經雕零的花瓣,而只是最美的山嵐、園冶、園林、妳的花盆裏的花,進入妳的視野,進入妳的內心。閉上眼睛,全神貫註。那種顏色正合適。沒有夏天厚,但是太重了。看起來很欣慰,不會讓人覺得太強而無法逃脫或者窒息。曠野驚雷,東風微,皺雨,四月暖亮聲。春天的聲音是那麽的美麗而優雅,像敲文具上缺失的字壹樣溫柔。
秋天是珍貴的,冬天最美的是臘月。清明時節雨紛紛,窗外枝頭惹人愛。趁著春風還不算遠,五六個男生,四五個老師,去美麗的山上,席地而坐,親吻天地的清氣,談天說地,愛將被愛,尋春,踏青,洗去朦朧,澄明。
(2)清明是悲傷的回憶。
清明時節雨紛紛,菊花折寄相思,琴聲唱。雨是人的離別,聲音嘶啞,柳條搖曳,也是四月的天。清晰明了的記憶,拒絕抹去或減持。綠葉盛開,拳頭想家,墓誌銘滿是悲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能在哪裏問餐館?牧童指向杏花村”。楊柳花紅,春光明媚。雨欺騙了花,困住了煙。在雨中,那個身影帶著壹臉的愁容和疲憊飄然而去,或者說老朋友已經不在了。去年的今天,伊人少了,悲傷多了,是天地的分離,還是遙遠的天邊。再美的風景,也總有那麽壹點寂寞和孤獨。
最惆悵的也許是杯杯裏的三兩淡酒。暖風讓人憔悴,迷離的眼神在突然懷念半個世紀的突然相遇時似乎不知所措。暖暖壹壺清酒,可以在寒冷的春天裏解寒,可以溫暖妳濕漉漉的衣服,甚至可以緩解妳心中的悲傷。壹個遠在他鄉的遊子,春意盎然。
四月的那壹天呢!妳是美人眉心的朱砂,妳是溫暖人間的錦袍。這太美了!美得讓人窒息,我又擔心,讓人的靈魂都掉到九霄雲外了。清明!不敢觸碰自己脆弱的心靈,總是在這個季節演繹。過去是暗淡的,但回憶是強烈的。揮之不去的身影,總是在西窗燭光下閃閃發光,在對著涼風軟弱無力的時候,緩緩升起,滲進心裏。地上的花瓣是墜落的心!荒墳,綠柳,茵簾,朦朧,默念,記憶,淚如雨下,香引,茶與酒,長跪而泣,悲音顫栗,眉心無春色。
天上下著雨,擾著人們的鄉愁和舊情。好栽的柳樹,栽在墳裏,院子四周,無心栽在水中間。沈甸甸的,壹簇簇,蓓蕾被抽成壹季春色,水倒影落,陶是留人西天,淚落三尺倚欄看天。
逝去的不僅僅是彼此相伴的低吟,而是梅綺的柔情,那是日復壹日熬出來的特殊味道。“月影落,煙火重,蠟燭紅,紅塵舊夢碎,空雨眼眶濕,年年盼歸堂。”大殿還在,紅塵中的笑靨還在,夢碎了!我魂飛魄散
開心還是難過!明明記得過去,真的活出了靈魂湯,感謝這涼風,心有靈犀壹點通!
西樓的禁煙區在哪裏?晴天綠野,馬嘶柳過,人笑蕩,鶯總教春醉。
第三章:清明柳提到柳,心中有壹種敬佩。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吹捧和喜愛。它們和柳樹真的是,但我感覺到神聖的獨角獸和諧的心跳。贊美它的詩情畫意,舞美,剛性稟賦,有時候真的分不清是詩中有柳還是柳中有詩。
在漫長的歲月裏,柳樹也與清明結下了不解之緣,訴說著生與死、聚與離、人與自然的故事。無論是禁火、賞柳,還是送柳,讀著歷經滄桑的清明柳的氣質,可以說是有些受傷,又有些欣喜。
相傳,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壹起流亡了十九年。當重耳沒有食物時,介子推割下他腿上的肉來滿足重耳的饑餓。
後來,重耳成了阿津文公,想報答介子推和他的母親。沒想到介子推在綿山和母親壹起逃出了人世,於是重耳派人在山中搜尋。為什麽他找不到介子推的母親和兒子,所以他想釋放火燒山,迫使他們離開。誰知介子推母子抱壹棵大柳樹,寧被燒死也不出山。
重耳得知此事後非常難過,於是將介子推母子葬在柳樹下,並給它取名“清明柳”,並下令介子推被燒死的當天禁火,只吃冷食以表哀思。
寒食由此與“柳”聯系在壹起,同時“清明”與“柳”也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唐玄宗下令天下“寒食歸墓”。因為寒食與清明聯系在壹起,所以逐漸蔓延到清明掃墓。
“清明時刻和今天,我聽到沿街賣柳條。遇見鄰姐,壹枝斜插綠雲。”
其實對於清明節,人們更看重的是祭奠親人、思念親人的感情。細雨中,壹對面容沈重的男女老少為親人上墳。
路邊,墳頭上,柳枝迎春搖曳,宛如歡迎的隊伍,總是頻頻向人們招手。伴隨著每壹根柳枝,每壹個春天的顫抖,都會給人的心裏增添壹點憂傷。
每壹次有煙,都有淚。隨著滾滾濃煙和卷起的紙錢的升起,壹切都在告訴人們離別的痛苦和人生的殘酷,讓我們感嘆歲月的無情和命運的陌生。
就像我們正在離開亂世,更別說晴天了。
天冷了吃冷食容易,天冷了禁煙難。
戰場上的花是雪,驛道上的柳是鞭。
隔山送紙錢該誰送?
回想我的母親,原本是在藍田長大的天之驕子,19歲那年,跟著做裁縫的父親四處奔波。為了我們六個孩子,我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苦。很難讓我們長大,卻早早的離開了我們。
母親的離開是在壹個秋天。我記得那年秋天的菊花,開得特別好,金黃艷麗。母親在中醫院陷入重度昏迷後,被哥哥姐姐帶回了家。大姐從東北趕回家的時候,母親已經奄奄壹息,母親睜開眼睛看了我們最後壹眼,然後對大姐張口,突然就死了。
母親的離去使我們悲痛欲絕。尤其是姐姐,更是泣不成聲。是啊,我媽的生活太可憐太辛苦了。她壹直在為我們付出,卻從未享受過壹天的快樂。她媽媽的突然離去,隨時提醒著我們,我們止不住哭泣。
而我的父親,說起來,他應該是個能人,也是個惡業之人。他九歲喪父,跟著奶奶壹路乞討到陜西。十幾歲就出來打拼,養活自己。因為窮,沒上過學,但喜歡學技術。歷經千辛萬苦和白眼,終於學會了削鐵如泥,終於成為了單位的骨幹和核心人物。
我的父親不僅工作認真,而且關心他的同事和朋友。他做的工作在小城技術高超,帶出來的徒弟都是精英人才。
因為家庭負擔重,父親的脾氣有點急躁,我們也怕父親,所以都很聽話。但是父親很愛笑,他爽朗的笑聲常常能感染我們,讓我們知道笑對人生。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小時候我和四姐喜歡去河邊,折些柳條回家,讓爸爸給我們做個哨子。父親雖然有點不情願,但也不想掃我們的興,就拿起柳條使勁轉了幾下,柳條皮和柳條就分開了。父親輕輕拔下柳桿,只留下壹個空心的圓柱體。父親用刀把上半部分刮薄,壹個會吹的柳條哨子就做出來了。父親先自己試了試,然後笑著讓我和妹妹吹壹個。我們壹演奏,聲音就清脆悅耳。
我父親是三月份離開的。窗外下著雪,天氣極其寒冷。父親正在和弟弟妹妹說話,突然低著頭離開了我們,讓我們心如刀割。
現在,父母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思念和痛苦。尤其是在清明,這種思念和痛苦會更加強烈和揪心。
“有意花不紅,無意柳成蔭。”母親和父親的生活,就像這棵柳樹,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他們在那裏播種,在那裏生根發芽,頑強生長,壹路為我們遮風擋雨,用巨大的柳葉為我們擋風納涼。
每年清明節將至,雨水也會隨之而來,讓我們的心情總是不明朗。這就是為什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神,也是在為逝去的人哀悼。
那些柳樹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和打扮自己。她也想和清明有壹次最美的邂逅。清澈的細雨,拍打著濕漉漉的泥土,委婉的鳥鳴聲在空中久久回蕩。
柳姑娘,身著綠衣,飄逸的長裙,美麗的綠發,在微風中蕩漾,像水波壹樣散開。在清雅的橋欄和清澈的河水旁,她和清明撐著油紙傘,遙遙相對。
“舊園斷腸,柳條日夜新。”柳樹和清明壹起給我們營造了壹種悲傷的氣氛。當萬物更新,生命萌芽,萬物欣欣向榮的時候,摯愛的親人已經遠去。
柳樹壹年又壹年地披上了壹層新綠,但是和我們壹起生活過的人,愛我們的人,還有親愛的父母都早已不在了。壹切都變了,我們只能在心裏默默的記憶和回憶。
又是壹個清明節,讓我們折下壹根柳枝,放在墳前,留下對親人的思念,對逝者最深的懷念和感恩。
在長長的春風裏,我仿佛聞到了桃花和杏梨的香味。我看到了媽媽堅強的身影和爸爸慈祥的眼神。他們從我的夢中緩緩走過,邁著堅定的步伐,微笑著沐浴在雨後的陽光裏。
我好像又聽到了。童年的楊柳哨聲聽起來悠長而清晰。她就像秋天的明月和清澈的細雨,回蕩在我們的耳邊。微風,輕輕拂過柳梢,樹葉隨風飄動,水波蕩漾。
壹夢盡繁華,壹曲醉花間,墨盡只為畫。讓那些死在歲月裏的心結和憂傷飛到雲端,隨風慢慢飄走...
第四章:總會清明,總會下雨,絲般的雨從天而降,又勻又細,亮如絲。風總是吹著它,讓它掛在雲上,系在春草的尖端,人間滿是纏綿的情懷。
天地似有情,但近清明時,細雨如絲,讓世間萬物都充滿了柔軟的思念。在這纏綿的細雨中,人們特別懷念逝去的親人。
親人在天,天地隔著這麽薄的壹朵雲,卻看不見,也看不見!人們用心思念他們,壹顆心都是母親。媽媽還是那個樣子,有說有笑,就像活在世界上壹樣,坐在醫院門口的小凳子上,遠遠的看著妳走過來,顫抖著站起來,當那雙冰冷的手抓著妳回家的時候,妳的心是暖的,暖到想哭。
現在,妳再也摸不到這雙手,也感受不到媽媽的溫暖。母親在天堂之外,妳在天堂之外。這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很難跨越。媽媽還坐在門口的凳子上,遠遠的看著妳,沖妳揮手微笑。妳的心裏只有淚水,隨著這清澈的雨絲融化,灑落人間。
它滋潤天空,滋潤大地,軟化萬物之心。壹切都是悲傷而含淚的,帶著明亮的淚光。這眼淚像雨,這雨是眼淚。看著天上的母親含著淚,雖然看不到,但能感覺到她眼裏的淚。不然為什麽清明節總是下毛毛雨?清澈的細雨,是那天堂流下的淚!
世間情為何物,天地間雨為何物!在這晴朗的壹天,全部化作淚水,帶著遊子般的思念被送上了天堂,於是天地間有了無盡的呢喃。
這耳語是給天堂的,但我的心在說。也許這些話我壹輩子都沒有對她說過,但這幾天我不得不說,因為藏在心底深處,不好說。她走了,不能回來了,所以妳必須告訴她這件事。是妳用生命的情感融化的幾個字:媽媽,我愛妳!永遠想妳!
這種對故人的眷戀和熱愛,讓這個清明節處處傷人。壹群孩子在向父母致敬,給他們壹杯酒,壹根煙,壹碗母親在世時愛吃的面。在煙霧中,他們的心裏充滿了淚水,他們的心在不停地說話。他們希望他們在天堂的父母幸福。不要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而忘記自己。
在墓地裏,是壹位母親在想女兒,做了壹碗她最愛吃的米粥,被母親吃了壹勺,餵給在天堂的女兒。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流下來,嘴裏不停地訴說著,讓她的手因為悲傷而顫抖。還有對丈夫的悼念。她傷心地跪下,手捧壹束白菊花,壹朵壹朵地撕下花瓣,親吻壹朵,向天灑去壹朵。花瓣送來了妻子的愛,花瓣上滿是愛的淚水。
人的情感是壹樣的,天地之情是人之常情。在這個清明節,人們會想起那些逝去的朋友,那些為人類的幸福貢獻了自己寶貴生命的人,那些為國家的建設付出了畢生心血的人民領袖,那些在戰爭年代和人類與自然災害的鬥爭中失去生命的人。淚如泉湧,思緒漫天飛舞,像淅淅瀝瀝的雨。
這不能怪它,這壹天充滿了情緒和感受。原來世界上有那麽多的愛,那麽純粹,那麽高尚。我多麽希望這份對生命的珍惜和向往永遠留在人間,讓人們的真情永存,愛永存。就像人間的雨和淚,纏綿,卻又真摯。因為真相永遠是清晰明了的,永遠是明明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