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葛坤家庭教育信息咨詢

葛坤家庭教育信息咨詢

周末的時候,我帶著孩子去看仰望。他看完之後對我說:“很好看。電影裏的父親和恩裏科的父親壹樣好。”

孩子說的“恩裏科的父親”,是指我和孩子剛剛讀完的《愛的教育》這本書裏主角的父親。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兒童作家阿米蒂奇根據兒子的日記寫的壹本書,《盡量不要改變兒子的想法,保持他原來的話》,又名《壹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記》。

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以第壹人稱講述了“我”(恩裏科,小學生)在整個學年(***10個月)中與校內外老師同學的相處,還收錄了家長寫給他的信,以及老師帶領學生的精彩“每月故事”。

在和孩子壹起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有很多情節引起我們的討論和思考,其中有四件事對我觸動最大:

美國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的兒童研究專家指出:

不管孩子多大,他的行為主要受三個重要因素的影響:

1.兒童自身的基本人格特征;

2.他的成長和發展的成熟;

3.他成長的環境。

在孩子人生的前10年,可以說對其成長影響最大的“周圍環境”就是家庭養育環境。

從愛的教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母* * *參與孩子的養育,既有父親的力量示範,也有母親的細膩引導,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但在現實生活中,“守寡”“裝死”卻是很多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缺位的真實寫照。針對這壹現象,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魏坤琳曾經說過:

“爸爸參與照顧孩子,對孩子的社交、行為、心理健康和認知能力都有積極的影響。比如,爸爸的積極育兒可以減少男孩的青春期行為問題和女孩的心理問題,對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有長期的積極影響。”

在《愛的教育》中,恩裏科的父親關心他的學習、生活、交友,以經歷過的人的經歷給予指導和啟迪,用行動從“三觀”上給兒子最好的示範。

比如帶恩裏科壹起去看望他的老師,行動上尊重老師和老人。

比如壹個小泥瓦匠來恩裏科家做客,衣服上的灰塵弄臟了恩裏科的沙發。他的父親提醒恩裏科不要在小瓦工面前彈掉沙發上的灰塵,要給同學應有的尊重。

……

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指導是不可或缺的。就像現在流行的《仰望》,這是壹部獻給父親,關於他的愛情的電影。講述了壹對父子如何及時守護愛情的故事。影片中,這位父親留給兒子壹句很好的話:“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要放棄。”

父親缺席最廣為人知的反面例子是“小龍女孩”吳卓林的成長。近年來,吳卓林因與母親決裂和行為出格多次登上熱搜。他的童年和各種暴露在媒體鏡頭下的越軌行為,都在抱怨父親缺乏養育給自己帶來的痛苦。

“小龍女孩”曾在社交平臺上公開求助。

心理學家朱迪思·哈裏斯(Judith Harris)在《教育的神話》中指出,在決定孩子性格的外部環境中,同齡人的社會環境比父母提供的家庭環境重要得多。

更直觀的例子是觀察移民家庭。妳會發現,很多移民的當地語言並不流利,但他們的孩子卻能說壹口標準的當地語言。孩子從父母那裏學到的多,還是從同齡人那裏學到的多?

《愛的教育》恩裏科的成長離不開與各行各業的同學、家庭、性格的社交。在他的朋友中,有他崇拜和向往的大力士,比如加羅內,壹個行為像英雄的高個男人。德羅西,壹個在學習中經常獲得第壹名的完美男孩,長相帥氣,舉止紳士,心地善良;有壹個務實能幹的木材商之子科羅蒂;斯塔爾蒂,愛讀書,有鋼鐵般的意誌;有壹個真誠可愛喜歡玩兔臉的拉布克...

恩裏科的父親非常支持他與同學交往。從他給恩裏科的信中的提醒和行為中的示範,都在引導他化解與同學的矛盾,與同學合作共贏,教會他善待朋友,珍惜友誼。

非洲部落中曾經流傳著壹句諺語:“培養孩子需要壹個村莊”。指的是在孩子中間玩耍、去別人家做客等對他們成長非常重要的社會經歷。

從9歲開始,孩子會越來越重視友誼,這是受到他們所屬的小群體的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他會情不自禁地通過提及他的同齡人,尤其是他的小團體中的壹群同齡人來定義自己的行為。

聖紫晶有句諺語:“過去,孟母選擇了壹個鄰居。”據說,為了讓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孟子有壹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母搬了兩次家,最後住在學校附近。孟子跟著學生學習禮儀和詩詞,愛上了讀書。孟母松了口氣。孟母三次運動的故事和諺語“誰靠近朱者赤,誰就是黑的”都反映了社會教育對同齡人的重要性。

經濟學家何帆說:

“父母能給孩子提供的最好的幫助,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找壹個合適的社交環境,找壹群各方面和他們相差不大的孩子,讓他們在相互的交往中鍛煉自己。”

在愛的教育中,恩裏科最喜歡的同學普拉克·韋斯特是壹個讓人心疼的孩子。他的父親,鐵匠,事業受挫,酗酒,打罵孩子。

他父親酒後醉醺醺地回到家,無緣無故地打他,把書扔到空中,筆記本扔在地上。他來學校的時候臉上青壹塊紫壹塊的,有時候整個臉都腫了,眼睛都哭紅了。

但是,他從來沒有說過父親打了他。

因為對父親的愛,即使同學們都知道普萊克的臉被父親傷了,他依然為父親辯護,在惡劣的成長環境中保持著對知識的熱情。

在學期中,“因為他的家務,他的作業,他的寫作,他的表現和壹切”獲得了教育局長頒發的獎章。鐵匠來接兒子的時候,主任特意把普拉凱西帶到他父親面前,當著鐵匠的面表揚了他的孩子。“他是壹個充滿智慧和美好願望的孩子,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壹個好男孩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和尊敬。

這種特別的肯定,讓鐵匠對自己的兒子產生了重視,震驚了。普拉克西用執著的愛喚醒了父親,父親終於振作起來,給了兒子應有的父愛。

《仰望》的導演之壹鄧超坦言,做父親的經歷讓他收獲了很多能力,學會了如何去愛。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所以,培養好孩子的不僅僅是好父母,好孩子也能“喚醒”不夠好的父母,促進他們的成長。

愛的教育穿插了恩裏科閱讀課的10個“每月故事”,其中有兩個“每月故事”,讀起來特別感人,來自孩子的愛讓人落淚。

Romagne Blood:曾經叛逆的小男孩,在關鍵時刻勇敢地保護了把他養大的奶奶,犧牲了自己。

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壹個對父親的身體感到悲傷的小男孩,總是在晚上偷偷為父親工作。他愛父親勝過愛自己。即使被父親誤解,他仍然堅持晚上給父親幹活,不管多苦多累。

有人說,孩子的愛是與生俱來的,比父母想象的要深。父母可以急於保護小牛,孩子也可以反過來保護父母。

在日本,有壹個綜藝節目叫Chubu,主要記錄2-7歲的孩子第壹次獨自出門的故事。在最新壹期的節目中,Chubu拍攝了兩個孩子獨自離家為父親購買鮮花和其他用品的過程。這兩個孩子是4歲的弟弟柊和2歲的弟弟鄒。

他們的父親在弟弟出生後不久2歲時不幸去世。後來,他哥哥好像“壹夜長大”了。為了保護母親,他帶著弟弟坐了兩個小時的公交車來到去世前經常給母親買花的花店,買花祭奠父親。他的兄弟也為他的母親多買了壹束花。

哥哥壹路上要照顧和鼓勵弟弟,把逛街和等車的時間分配好。令人驚訝的是,這個4歲的孩子用對母親的愛,克服了種種艱辛,圓滿完成了任務。

孩子的願望很簡單:做壹件能讓媽媽開心的事,像爸爸保護這個家壹樣保護媽媽。

看完這壹集,心裏充滿了感動和愛。孩子的愛,深刻而純粹,不亞於我們對他們的愛。

作家兼翻譯家夏丐尊對愛的教育有這樣的評論:

和孩子壹起讀完這本書,我第壹次深刻地理解了德國哲學家卡爾·亞斯貝爾所說的:“教育的本質不過是壹棵樹搖動另壹棵樹,壹朵雲推動另壹朵雲,壹個靈魂喚醒另壹個靈魂。”為如何撫養孩子而焦慮的家長可以看看這本書,最好和孩子壹起讀。書中流淌的愛,可以讓妳放下焦慮,找到與孩子相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