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楊麗。很高興再次看到我的文章!
我有壹個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然。她29歲。她看起來有點冷,但是顏值很好。她生活在壹線城市,家庭背景很好。小然目前在壹家外企擔任項目經理,她的職業前景壹片光明。
然而年近30的她,卻時常在感情上受挫。雖然她身邊不乏優秀的男生,但是每壹個接近她的男生都對她越來越冷淡。她不主動,對方也不會主動給她發信息,語氣和態度也越來越客氣。
小然迷惑不解。相信這也是很多女生困擾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將通過小然的情況與妳交談。
小然現在的對象壹開始會主動找小然聊天,噓寒問暖,聊事情,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就不再主動了。只有當小然主動打開話題聊天時,他的態度才會變得積極。只要小然不找他,他就不會主動去找小然。
?
場景壹:小然為對方的生日精心準備了生日禮物。對方欣然收下,回家後卻發信息說:“禮物這麽貴,怎麽不拿回去?”小然當時淚流滿面,正想著向對方解釋自己的感受。因為哭聲太大,他父母知道情況,過來幹預說:“別這麽說!妳就跟他說,上次妳跟我說妳要什麽,我都記下來了,給妳買了,妳就拿去吧。”她低下頭忍住眼淚,把這條信息發給了對方。
情景二:小然告訴父母,男孩不再主動,每次都讓她主動促進關系。她太累了!但是,他的父母說,“他工作很忙。妳應該理解別人。當他有空的時候,妳應該去找他。妳要懂事,不要總以為別人跟妳壹樣。”她很生氣,覺得自己工作很累。為什麽她的父母看不出她的疲憊?
場景三:小然覺得自己再也堅持不下去了,想要放棄這段感情。她完全崩潰了。她決定不給這個男孩發任何信息。她告訴她的母親,但是她對她說,“我已經很努力地介紹妳。主動幾天就叫苦連天。”
顯然,小然的情感需求在她的家庭中被忽視了,以至於她在感情中常常不敢與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因為她覺得自己的情感需求不合理,不應該,會給對方壓力。所以在和對方增進關系的過程中,她特別壓抑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求,覺得即使向對方表達也會被拒絕,於是就不再表達了,但是久而久之,對方就會覺得她很難靠近,越來越不主動。
因為她的不表達對對方來說也是壹種拒絕,所以對方不主動。
小然的情況在很多女孩身上都有體現,這是從小被忽視的感情的表達。為了幫助妳更好的理解和走出這種困境,我覺得有必要給妳分析和分享壹下什麽是情感忽視。
?
在情感被忽視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有什麽特點和感受?
1)經常感覺“被拒絕”
約翰尼斯·韋伯博士曾提出壹個觀點:如果父母不給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在面對孩子的情感需求時不回應、達不到或缺失,那麽孩子長大後就會傾向於認為別人不會提供支持,從而產生“習得性無助”。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父母不重視情感需求,就是對我們的情感不敏感,容易忽視。比如他們想安慰的時候,得到的是指責和教育。然後我們成年後會喜歡暗示對方的情感需求而不是直接表達,同時會誤以為對方已經知道我們的暗示,清楚的知道我們的需求。
但其實沒有,對方往往不知道我們的情感需求是什麽,以至於沒有回應。然後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情感需求又被拒絕了。這是壹種慣性現象,妳的情感需求總會碰壁。
2)經歷失敗,“自我懷疑”特別強烈。
壹般來說,自我懷疑有兩種。
壹種是懷疑自己的價值,比如心裏在想“我就這麽配不上他的主動嗎?”“我是不是不值得被愛?”“他這樣對我,是因為我不夠好嗎?”另壹種是懷疑自己的感情。比如妳懷疑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否合理?會不會給對方太大壓力?甚至當對方滿足了我們的需求,我們也會感到內疚。如果妳發現妳的特征符合我上面的描述,那麽妳可能是壹個在成長過程中被忽視的孩子,所以妳壹定要仔細看看下面的內容!
1)改變妳的歸因模式。
每種情緒背後都有原因,被忽視的感覺也不例外。
當我們能夠識別是對方的行為還是我的內心感受給我們帶來了忽視,妳就能找到壹個積極的歸因模式。
當妳感到被拒絕或被忽視時,試著問問自己,“為什麽我會有這種感覺?這件事有什麽讓我不舒服的?”當妳找不到準確的原因時,說明原因可能不在這件事上,也不在對方身上,而是在妳過去類似的經歷上。這時候妳應該回想壹下:“我上壹次有類似的情緒是什麽時候?”什麽事?"
當妳開始尋找過去的記憶時,妳可能會發現它與妳童年經歷的某個時期(或多個時期)非常相似,那就是妳情緒的來源。
讓我們回到現實,重新審視當下發生的事情,看看能否區分情緒和事件。事件是當下的,情緒可能是過去的經歷帶來的。當妳能區分清楚的時候,反應就會變得更符合當下。
2)充滿愛心的自我激勵
在情感忽視中長大的孩子,普遍缺乏自我安慰的能力,很容易回避外界的安慰。因此,當他們受到挫折時,他們將很難原諒自己,他們將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責備的雙重打擊中,這將極大地影響他們當前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效率。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試著和自己進行積極的對話:“我會有壹些非常不好的想法,但這不是我的錯,事實也不是這樣的。”“我允許別人不喜歡我,也允許他們不靠近我,但我身邊還是有很多人愛我,他們都在給我力量。”
用這些方法減少自己心中的負面聲音,就能度過無奈,走向客觀理性。
?
3)親近能給妳愛和關心的人。
無論他們是妳的朋友、長輩還是晚輩,妳都可以告訴他們妳的感受,讓他們傾聽。妳甚至不需要他們給妳任何建議,只要擁抱他們,讓他們告訴妳,妳的聲音被他們聽到了。
4)勇敢地和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當對方開始主動時,不要急著去填補對方撤退留下的空缺。試著思考“我是否給了對方不好的情感體驗?”“他工作忙嗎?我真的能理解他的忙碌嗎?”
如果對方長時間不能采取行動,那麽妳就要後退壹點。也許妳該想想這段感情是否合適了。妳不妨過壹段時間再約對方,把妳們的關系溝通清楚。
如果對方態度依然曖昧,可以退出這段感情,及時恢復感情需求。及時止損也是對自己負責的壹種表現。
多嘗試、多使用以上方法,妳壹定能擺脫情感忽視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後,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留言區給小然發壹些妳想說的話。也許她會看到,這就是妳給她的力量!或者妳曾經是壹個在情感上被忽視的孩子。妳也可以在留言區說出妳的聲音,我也能聽到妳的聲音。
插畫|沈震,華震視覺設計師
本文插圖未經花城許可,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