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孩子在咨詢室不和心理咨詢師說話。輔導員應該怎麽處理?

孩子在咨詢室不和心理咨詢師說話。輔導員應該怎麽處理?

孩子來咨詢室往往不是因為自己的意願,而是因為家長或老師的要求。來到心理咨詢室後,不想和心理咨詢師交流。這可能是因為我不懂心理咨詢,可能是因為我對心理咨詢師有抵觸情緒(就像對家長或老師的抵觸情緒壹樣),也可能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壹般來說,他們無法像那些主動前來求助的人壹樣,與心理咨詢師正常溝通。

當孩子求助者不和咨詢師溝通時,我們咨詢師該怎麽辦?我用這個問題調查了認知行為治療高級班的心理咨詢師。大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想法和建議。本文整理了大家的想法和建議,供大家在面臨同樣問題時參考。

1與其他形式交互。

首先,我們可以認為,既然對方不願意開口,我們也沒必要強迫對方開口。輔導員可以通過其他形式與孩子互動,通過互動建立關系,然後在此基礎上展開對話。心理咨詢師趙亮說:“有時候用沙盤,有時候用OH卡,從玩遊戲開始。這種孩子更容易* * *。”心理咨詢師景也采取了類似的方法,但她用的不是沙盤,而是沙漏。她說,“我試過壹個五年級的男生,給他壹個沙漏玩,邊玩邊咨詢。”

對象關系咨詢師謝爾登·卡什丹(Sheldon Kashdan)講述了自己與12歲男孩馬克交往的經歷。他什麽都試過了,但男孩還是不和他說話。他決定拿出他的象棋,馬克輕蔑地看著顧問。咨詢師壹個人在下棋,馬克盯著棋盤看咨詢師壹個人下棋。後來咨詢師邀請馬克幫忙搬棋子,後來發現是馬克在和咨詢師下棋。除了下棋,他們無話可說。從馬克嘴裏說出來的只有兩個字“將軍”和“將死”,後來又說了好幾次。馬克很高興贏得了顧問。咨詢師邀請馬克談談自己打咨詢師的想法和感受。馬克終於和顧問開始了對話。

2 ***感受這壹刻的思想和情緒。

與幫助者的感情是建立咨詢關系的重要條件。如果心理咨詢師能理解求助者此刻是被迫來的想法,甚至是想留下這樣的想法,就很容易建立關系,展開對話。

心理咨詢師陸慧敏認為* * *很重要。她說:“妳好像不想和我說話。讓我猜猜,妳壹定感到委屈和憤怒……”關於* * *,心理咨詢師肖雯介紹了自己的經歷。她說她輔導過壹個學生,是輔導員帶的。學生不說話,她就對學生說:“看來妳不想說話。壹、聽到輔導員這麽壹說,學生立刻開口了,看得出來他有很大的怨氣。孝文接著說,“我明白了。沒關系。慢點。妳走之前我可以在這裏陪妳壹會兒。“後來,有了下壹次會診。

心理咨詢師鄧蔡霞提到了李維榕的處理方法。李維榕老師並不急於給孩子們提建議,但她很親切地告訴他們,“我知道妳不想來,但他們希望妳來,妳想從醫院回家。告訴我妳想做什麽,我會替妳告訴父母和醫生。看看能不能幫妳離開這裏。”孩子壹聽,好心的老師忍不住了,就跟輔導員說了。

3解釋心理咨詢的設置

孩子不找心理咨詢師談,很重要的壹個原因就是不懂心理咨詢。他們覺得輔導員是和家長老師壹起工作的,自己是“修復”的對象,所以對輔導員和心理咨詢有抵觸情緒。如果心理咨詢師能解釋壹下心理咨詢的規則,打消孩子的疑慮,會有助於他們開口說話。

關於保密原則,心理咨詢師邢冰建議咨詢師當著孩子的面對家長說:“我會覺得我不會向妳透露任何信息,除非孩子自己告訴妳。”

除了保密原則,輔導員還應該說明,輔導員和求助者是盟友,不是父母,不是老師。向求助者說明:心理咨詢的目的是幫助求助者,站在求助者的立場,考慮求助者的利益,幫助求助者解決當前的問題。

兒童求助者不說話有不同的原因:壹是不懂心理咨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解釋保密原則和與求助者結盟的原則;其次是對心理咨詢環境有戒心或者語言表達能力有限。這時安排他們做沙盤、繪畫等活動,有利於打開對話框;第三,因為抵觸或者敵意,這種情況下,協商規則的解釋和* * *感受是很好的切入點。

當求助者未與心理咨詢師溝通時,心理咨詢師不應急於開展咨詢。建立協商關系是現階段的壹項重要任務。只要幫助者下次能來咨詢,就說明第壹次見面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