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中如何應對共情

心理咨詢中如何應對共情

弗洛伊德是第壹個發現共情並將其應用於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的治療師。他把共情定義為“病人在精神分析師身上看到了童年和過去某個重要人物的復活,於是他把適合這種模式的感受和反應轉移給了精神分析師”。即來訪者會在與咨詢師的關系中,表達自己對父母早年的感受、想法和情緒;或者在咨詢師上重現過去與重要人物的人際關系。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對咨詢師產生移情是壹種普遍現象。無論是哪種理論取向,哪種咨詢流派,來訪者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移情。所以咨詢師要學會準確判斷來訪者移情的發生,並妥善處理。處理共情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要註意處理共情的原則。二是區分不同情況決定治療的順序和方法;第三種是直接幹預,主要通過提醒、揭示、解釋、提問來處理共情。壹、處理共情的原則處理共情有兩個基本原則需要註意:1。不要在咨詢初期解釋共情,因為共情壹般是在潛意識裏,即使來訪者已經在行動上爆發了,但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知道自己過去的經歷和心理沖突對對方來說有時是痛苦的,所以在咨詢初期,在咨詢和來訪的關系還沒有轉化為高度信任和安全的關系之前,最好不要向來訪者解釋共情。壹般認為,在共情的解釋之前,應該有充分的情感協調和穩定成熟的咨詢與探視關系。2.先處理咨詢關系再處理問題內容2。這裏區分不同的共情現象,主要是區分共情的不同形式、不同表現和不同程度,應該像咨詢的過程壹樣,確定處理共情反應的順序和方法。1.區分不同形式的共情。形式上,共情可以分為積極共情和消極共情。積極共情是指來訪者將咨詢師視為前世給予自己快樂、幸福或好感的對象,並對咨詢師投射積極的情緒,這種情緒往往包括好感、喜歡、欽佩、依戀甚至是愛。消極共情是指來訪者將咨詢師視為在過去的經歷中給自己帶來挫折、痛苦或抑郁的對象,並將消極情緒投射到咨詢師身上,這些情緒往往包括懷疑、不滿、抗拒、拒絕甚至敵意。普遍的觀點是,首先要處理消極共情,因為消極共情往往會直接破壞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關系,甚至會讓來訪者堅決中斷咨詢關系。但是,也要高度重視積極共情。咨詢師要防止與來訪者建立不恰當的私人關系,咨詢師還要註意,積極共情也有可能發展成消極共情。例如,當咨詢師無法滿足來訪者的期望或要求時,來訪者可能會從喜歡咨詢師轉為討厭咨詢師,不再信任他們。2.區分共情的不同表現和程度。在處理共情問題時,還要考慮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表現的程度。共情可以分為直接共情和間接共情。直接共情是指來訪者對咨詢師的共情反應是明顯而直接的。這種共情是直觀的,咨詢師很容易感受和感知。往往是來訪者直接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間接共情是指來訪者對咨詢師的共情反應是隱蔽的、間接的。這種同理心是很難察覺的,通常通過來訪者的表情和行為反映出來,但無法明顯觀察到與咨詢師有關。壹般認為,咨詢者只需對間接表達、程度壹般或共情較弱的情況少加關註,主要是監控和防止其發展為直接爆發和強共情;對於直接而強烈的共情,我們要認真對待,妥善處理,包括運用壹些咨詢技巧來應對。三、直接幹預註意共情治療原則,區分不同情況下的共情,然後再進入直接幹預。這裏主要介紹三種介入方式:1。提醒來訪者,他們的行為已經偏離了基本規範或咨詢關系的界限。2.直接向來訪者指出他們的共情反應。這意味著,當來訪者意識到並意識到這種共情反應時,他們可以直接向他們指出,讓他們自己意識到這壹點。比如“妳恨妳的父親,所以妳把這種感覺投射到我身上。”或者“妳以為妳把我當妳爸爸了?”3.用解說來促進來訪者的理解。咨詢師利用解讀技術向來訪者展示自己對咨詢師的感受、態度和防禦機制,以及咨詢關系中不切實際的幻想,可能是來訪者將過去某個重要人物的感受投射到咨詢師身上,為來訪者提供了壹種新的思維方式和看待自己移情的新視角。需要註意的是,這三種方法都在逐漸深入,直接幹預方法的選擇取決於咨詢師和來訪者的關系,也要考慮來訪者當時的認知能力和情緒狀態。當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關系不穩定,來訪者的認知承受能力不足,或者解釋可能引起來訪者的抵觸時,不宜盲目追求使用解釋技術來促進來訪者的理解,否則會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