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父母吵架孩子生病?原來身體在“呼救”......

父母吵架孩子生病?原來身體在“呼救”......

歡迎來到朱老師的拳擊教育108課堂。下面是朱老師在1703這壹天的早安問候。

“為什麽會腰痛?”

這個掛在熱搜榜上的問題,讓很多人陷入沈思。

有人說:“是因為坐姿”;

有人說“我平日很註意自己的體態,但為什麽還是腰痛?”

更有甚者,媽媽們都在抱怨:孩子還小怎麽會腰痛?

其實長期的痛苦背後,除了看得見的身體問題,更多的是看不見的心理問題!

理療師尼克曾提到:“很多時候不是身體上的病,而是情緒上的病。”

痛苦和情緒有什麽關系?背後隱藏著什麽?

1.隱形的孩子

對於家長來說,看到孩子生病第壹反應就是帶孩子去醫院。

但是當妳在醫院跑來跑去,經過壹段時間的治療後,發現孩子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妳就要開始考慮:

孩子的身體問題和他內心的創傷有關嗎?

電視劇《女心理醫生》裏有個叫蔣敬的女孩,在母親的精神控制下生活了30年,最後患上了神經性貪食癥,經常暴飲暴食,嘔吐不止。

在長期藥物治療失敗後,她向心理學家賀頓求助。

在診室裏,賀頓問她,“妳還記得妳經常暴飲暴食和嘔吐是什麽時候嗎?”

女孩回憶道:“當我感到緊張的時候,尤其是我反復彈錯鋼琴或者行為異常的時候。”

為什麽蔣敬患有神經性貪食癥?

答案顯而易見。

童年學琴時不被母親認可的創傷經歷,在她身上留下了烙印。當下的場景與過去的記憶“聯想”在壹起,就形成了激活創傷的觸發器,導致暴飲暴食、嘔吐。

蔣敬的母親是壹個完美主義者。因為婚姻的失敗,她把所有的期望都傾註在女兒身上,變得控制欲很強。

我女兒喜歡架子鼓,但我媽媽堅持讓她學鋼琴。

女兒學鋼琴很痛苦。她每天練習超過10小時。不管她有多累多痛苦,她媽媽都不讓她停下來。

長期的訓練讓她的手上長滿了繭子,更可怕的是,壹次次犯錯後,她還要面對母親獨自發脾氣後的情緒崩潰。

如今,每當蔣敬說起和朋友壹起練琴,他就會條件反射般地感到肚子不舒服,仿佛窒息和壓抑的痛苦已經刻在了DNA裏。

蔣敬生母親的氣,但潛意識裏她渴望得到認可,並被迫滿足母親的期望。

漸漸的,抑郁的她,每次受到刺激都會瘋狂的給自己填食物;

但是我討厭自己沒辦法反抗,然後就把食物吐出來了。

蔣敬吐了什麽?

是對母親控制的反抗,是不被母親看到的自己。

因此,她只能通過“生病”來獲得母親的關註,並期望在被“看見”後獲得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

身體就像我們的筆記本,藏著成長路上所有的傷口和回憶。

尤其是來自出身家庭的創傷,即使孩子長大了,也會因為創傷沒有愈合而引起壹些持續性的身體疼痛或病理變化。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自然就像壹個U型管。

壹旦兩者的關系出現問題,所有的“毒素”也會順著管道流入孩子體內。

所以,家長需要時刻意識到,在孩子“病”的表象下,真正深層次的情感訴求是什麽。

2.當痛苦被身體記住的時候。

《身體永不忘記》說:“時間不會治愈壹切,我們的身體會記住那些傷口。”

外傷引起的病理變化不是有意識的,更多的是孩子內心潛意識的壹種表現。

人體有自我意識,有記憶細胞,有自己的語言。

所以身體不會說謊,會真實的表達我們童年經歷的事情。

就像壹個小時候經常被扇耳光的孩子,長大後會下意識的抗拒別人摸他的臉;

長期生活在呵斥中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壹旦遇到比自己強大的人,就會退縮。

我們的身體終其壹生都在尋找童年時極度渴望卻無法滿足的需求。

有壹個叫美亞的遊客。

作為母親,她常年擔心自己5歲的孩子患灰指甲。

咨詢中發現,結婚兩年以來,美亞和丈夫矛盾不斷,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還動手砸東西,讓孩子哭個不停。

可以說,孩子是見證“夫妻大戰”的第壹批受害者。

雖然年輕,但已經在心裏蒙上了陰影,受到了“家庭安全”的威脅。

就像美亞說的,孩子前半年會哭,後來會越來越安靜,最後甚至會用“生病”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恐慌。

為什麽?

因為壹個經常被忽視,常年處於父母“高壓情緒”下的孩子,精神會處於緊張狀態,長期影響身體健康。

兒童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父母是孩子早年的第二層皮膚保護。”

這層皮不僅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感情不好,經常吵架的父母,不僅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愛。

長此以往,只會給孩子帶來深深的恐懼和焦慮,而這些負面情緒會隨著未愈合的創傷經歷永久地儲存在TA的身體裏。

孩子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因為創傷的不斷停滯而變得越來越脆弱。壹旦達到極限,就會爆發,免疫系統被“徹底摧毀”,從而表現出“久治不愈”的病癥。

而這就是孩子向父母發出的內心“求救信號”。他渴望父母能真正看到TA,給它充分滋潤的愛!

兒童經歷的創傷越早越嚴重,身體癥狀就越明顯和持久。

如果父母不及時處理,也可能導致代際之間的永久創傷。

只有當愛和療愈出現時,身體才會停止呼救。

而那些很少生病或者不再經常生病的孩子,正是因為心裏得到了充分的滋養,能量才能在身體裏順暢的流動。

身體是我們每個人的參與者、體驗者、觸須者、見證者,它會如實記錄所有被過往經歷影響過的經歷。

並且時刻提醒我們當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麽。

3.給孩子壹個健康的心臟。

《生活的真相》提到:“我們每個人的壹生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意外。很多人習慣性地向外界尋求幫助,只是忽略了身體最能幫助妳的事實。”

身體不會騙人。它是孩子潛意識的代言人。當孩子受到創傷時,身體會替他承受痛苦,替他保護自己。

如何讓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正確表達,讓親子間的愛自然流暢地流淌?

首先要清楚和孩子相處的模式,看看是不是苛刻多於寬容,註重外在多於內心。

如果是這樣,可以盡量減少理性表達,比如“妳應該是XX,妳必須是XX,妳不能是XX……”;

多在情感上安慰,比如“兒子,妳現在很難受,很焦慮,很不安,對吧?”

其次,當孩子反復感到痛苦,總是犯同樣的病時,反思自己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精神滋養。

有良好的家庭氛圍,爸爸媽媽相處融洽;

無條件接納孩子,孩子不怕犯錯;

總是肯定他們,看到他們的努力;

父母經常給他們的孩子積極的身體接觸(擁抱、撫摸等)。)......

最後,父母要做好自己。

妳意識到妳把妳的孩子看作壹個獨立的個體了嗎?還是把TA當成了實現自己未實現夢想的“容器”?

把父母的問題留給孩子,只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最後只能用“病”來保護自己。

當然,面對不完美的父母,如果我們無法和他們和解,我們也可以學會和自己和解。

壹位遊客曾說:每當看到母親,她總會下意識地壓抑自己的憤怒和不滿。這時,她的身體會感到劇烈的疼痛。

身體是買不來的,人壹定要註意身體發出的信號,因為身體知道妳此刻很痛苦,很受傷。

經過這壹層思考,來訪者放棄了與母親和解的想法,不再從小時候的母親那裏得到得不到滿足的愛,而是愛自己,滿足自己。

漸漸的,當她不再執著的時候,對母親的仇恨也消失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對身體的內在焦慮和恐懼說:

“謝謝妳這麽多年來保護我童年的創傷。

既然我見過妳,也認識妳,我想和妳成為好朋友,妳永遠活在內心深處,不再黑暗,不再害怕。

請放心,我會永遠帶著愛和溫暖來看妳。"

當有壹天,父母能更好的懂得給孩子愛,那麽孩子的疾病就會更少。

而當我們能夠重新閱讀自己,了解自己,了解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身體智慧;

我們會發現,每壹種疾病的背後都可以找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