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晶瑩:非暴力溝通讓愛流動。

晶瑩:非暴力溝通讓愛流動。

我是靚穎,這是我的第28篇讀書筆記。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會受到暴力交流。回想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遭受的暴力溝通,有的來自父母,有的來自學校老師,有的來自親密夥伴,有的來自工作夥伴,有的來自陌生人。

從小我們就受到各種各樣的語言暴力,比如攀比、指責、說教、否認、嘲諷、隨意打斷、隨意評論等等。當被這種語言暴力侵犯時,我們的情緒和精神受到傷害和痛苦,會轉向冷漠、孤立甚至敵視。

暴力語言就像壹把無形的刀,深深地紮在我們的心裏。我們很難避免身邊的暴力語言。還好上帝派來了非暴力的天使!他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1984年,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成立了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糾紛,實現高效溝通,幫助解決全球範圍內的諸多糾紛和沖突。由於他在促進人類和諧方面的傑出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非暴力溝通,又稱“愛的語言”,是指聖雄甘地平息暴力後的自然之愛,即“非暴力”。

1.暴力從何而來?

1.道德判斷:評論隱藏了我們的價值觀和需求。很多人喜歡給別人貼標簽,不管是負面評論,中性評論,還是正面評論,對別人來說都是壹種綁架,這是不公平的,即使對方做出讓步,也是不願意的。

2.比較:比較也是判斷的壹種形式。無數的“比較”蒙蔽了我們對他人和自己的愛。小時候不吃飯,大人喜歡拿別人的身高跟我比。當我長大後,我的父親將我的成績與其他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結了婚,老公會拿別人的老婆和我比。在這種時候,我想,“這就是我。妳找別人我都不滿意!”

3.逃避責任:這種方法忽略了我們情緒的內在根源,淡化了個人責任。而壹旦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的人。這些想法通過說“我不得不”“妳讓我”來逃避自己的責任,把責任推給對方。

4.強迫別人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通常意味著威脅,這意味著如果他們不合作,他們將受到懲罰。這是強者常用的手段。比如父母會威脅孩子:“妳不聽,我就不要妳了。”

第二,非暴力溝通的要素

1.觀察。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清楚地陳述觀察結果。印度哲學家克裏·希納姆提說:“不加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

學會客觀陳述事實,放棄主觀的道德評論。壹個人遲到30分鐘。“妳今天遲到了30分鐘”,這是事實(觀察);“妳經常遲到”是評論。

2.感受壹下。我們要善於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感情。通過建立壹個詞匯來表達我們的感受,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我們的感受,從而使交流更加順暢。

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感情,非暴力溝通提倡使用特定的語言。當我們說“我覺得”的時候,往往不是在表達我們的感受,而是在表達我們的想法。另外,有些詞表達的是思想而不是感情。比如說;被拋棄,被拒絕,被利用,被誤解,不被支持等等。

3.需要。我們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我們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指責、批評和評論往往隱含著期望。對別人的批評其實間接表達了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如果我們通過批評提出我們的想法,人們的反應往往是辯護或反擊。另壹方面,如果我們直接說我們需要什麽,其他人更有可能積極回應。

4.求助。我們應該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想要他們做什麽。妳應該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用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要求。妳想回應的越明確,就越有可能得到回應。並且需要征求別人的反饋。

第三,聽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拋開現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去體會對方。在聽完別人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要求後,能主動表達理解。在交流的過程中,保持持續的關註,為對方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第四,表達憤怒和感激

表達憤怒的步驟:第壹,停下來,深呼吸,什麽都不做;二是思考什麽讓我們生氣;第三是了解自己的需求;第四是表達我們的感受,直接說出我們的需求。

表達感謝的內容包括:對方為改善我們的生活做了什麽;滿足了哪些需求;我們的心情如何。

第五,建立新的溝通模式,讓愛流動。

1.治愈暴力語言的傷痛。潛意識裏,暴力語言就像種子壹樣種在我們心裏。請試著找到它,喚醒它,治愈它。只有心中沒有暴力,才能沒有暴力。

2.要化解過去,妳需要打破舊的思維模式,建立新的高質量的溝通模式。第壹,每句話都有意義。對妳來說,可能是無心之談,但對對方來說可能意義重大。所以,要小心妳的不小心說話可能給別人帶來的傷害。第二,每句話都有原因。交流是人與人之間在內心世界的互動。妳聽到的反饋和交流,代表了壹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和過去的經歷。

記得公式“我觀察…我感覺…因為…我問…”。當妳使用非暴力溝通,愛會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