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長沙鐵路壹中的歷史

長沙鐵路壹中的歷史

1959下半年由解放村遷至二裏牌何家塘新校舍(現址),更名為“長沙鐵路職工子弟學校”,設有小學、初中、高中。

1961年秋,為落實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鐵道部撤銷長沙鐵路局。學校由武漢鐵路局下屬的教育處領導。學校原有高三學生轉入衡陽鐵路中學,少部分轉入長沙五中。

1963撤銷武漢鐵路局,成立長沙鐵路分局(隸屬廣州鐵路局)。同時成立長沙鐵路普教辦,管理所轄中小學。同時,學校的初中和小學分開辦學。中學部為“長沙鐵路子弟中學”(簡稱長沙鐵路中學),小學部為“長沙鐵路第壹小學”(原長沙北鐵路小學校變更為“長沙鐵路第二小學”,5月註銷,1987)。兩校壹校區,人事和財務由中管。

“文革”從1966開始,學校在1966-1968停止招生。1968年4月,中小學再次合並,更名為“長沙鐵路五七子弟學校”,仍為中學部和小學部,隸屬廣州鐵路局基建處第三大隊(位於長沙)。1969年7月,學校革命委員會成立。

1969為貫徹毛主席“五七”指示,學校春季恢復初中招生。開設的課程包括語文、政治、數學、工業基礎知識、農業基礎知識,以及為工業、農業和軍隊學生開設的專門課程。學校成績由營、連、排管理。取消學科教研組等。

1971年2月,恢復高中招生,學制“二二”。6月,1971,恢復“長沙鐵路子弟中學”和“長沙鐵路第壹小學”校名,逐漸成為壹所初具規模的完全中學。1978全國高考恢復。

為了加強學生的勞動技能教育,學校於70年代初創辦了勤工儉學集體企業——長沙鐵中校辦工廠。主要是機械加工,還生產過變壓器和桌椅、教具、校服等。

1973,“長沙鐵路第二中學”成立,學校更名為“長沙鐵路第壹中學”。

1975年,學校敞開大門,在長沙縣青山鋪(今青山鎮)購買了150畝土地,建立了學農分校,分階段組織學生學習和勞動,勞動與教育相結合。1995年底,新建校舍修復操場,廠房拆除。

1983年3月,長鐵分校普通教育處撤銷,成立教育處,實行中學管小學的管理方式。長鐵壹中管理長鐵壹中、長鐵三中(6月20日撤銷1986)、長鐵四中。

1983 65438+2月底,長沙鐵路分局恢復“長沙鐵路分局普通教育處”。1984年2月,長鐵壹中也分了三小和四小長鐵。長鐵壹中算是長鐵壹中的小學部。校長室和總支室合並為政工室。

65438-0984根據中央三部第壹委員會《關於改革中學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意見》和鐵道部、廣州鐵路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校除新招收普通高中4個班外,還開設了外語、交通等2個職高班,76名學生。由於普通高中和職高在辦學過程中的矛盾,職高只上了壹年就停課了。

1985年2月,長鐵壹小和長鐵壹中正式分離,實行壹個校址、兩個校董事會的辦學模式,分別由總教辦領導。

1990被湖南省教委、體委命名為“湖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2,廣州鐵路局、長沙鐵路分局投資2000多萬。在原有中小學的基礎上,全部拆除舊房並擴大建築面積,新建校舍。

1994長鐵新教學樓建成。1995,長鐵壹中教學實驗樓竣工,學校正式搬遷。從此,有著近30年歷史的中學和小學走到了盡頭。1996完成操場工程,1997上半年完成宿舍及食堂工程。2001年3月,投資600多萬元、面積2526㎡的新綜合體育館竣工投入使用。同年建了電子監控系統,可以監控全校50個教室。2002年,塑膠籃球場投入使用;2003年,塑膠操場投入使用,兩個項目投資300多萬元。現已成為占地44.18畝,建築面積20070多㎡,教學設備現代化的大型完全中學。

1995 65438+2月,長沙市教育局授予學校“長沙市優秀子弟學校”稱號;1996以來,被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授予“中學教育質量優秀學校”。1996被全國關工委、國家教委命名為“讀書育人特色學校”。

1997迎來“香港回歸”,推出壹系列慶祝和讀書活動;參觀竹簡博物館後,開展了“認識竹簡,熱愛長沙”教育活動。全校師生捐款11251.5元和《長沙晚報》保護竹簡、簡牘,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65438+2月,學校被認定為“長沙市重點中學”;1998年7月被評為“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示範校”。

1999二月,65438被評為“湖南省重點中學”,這是上級領導和部門對學校工作最好的肯定。5438年6月至2000年2月,國家快速作文研究中心教學實驗基地在該校掛牌。同年,被長沙市教育局評為“長沙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1貫徹落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和全省德育工作會議精神,制定學校五年發展規劃。65438年2月,成功舉辦首屆現場大獎賽暨“全國快作文”第五屆年會暨研討會,來自全國1012省(市、區)的14名學員和220名會議代表,召開長鐵總公司普教系統中小學主任現場會,通過標準化指導辦公室驗收。

2002年6月165438+10月,湖南省教委認定為“湖南省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6月165438+10月獲批“國家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室實驗基地”;2003年2月,湖南省教育廳同意“長鐵壹中舉辦超長班”;2003年2月,民辦學校“長沙翅膀實驗學校”成立。

2002年鐵路大改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然剝離企業辦學的社會職能。要有思想準備,創造條件把學校從企業轉到地方。在這壹年,我們正式嘗試對外開放我們的學校。通過與中南大學留學咨詢服務部下屬在新加坡註冊的相關公司的聯系,我們在該校成功舉辦了兩次留學考試,三名高三學生通過考試,被新加坡政府辦的淡馬錫理工學院錄取。向省有關部門申報,經教育部和人事公安部批準,正式取得聘請外教資格證書。分別申報了國家級和省級教研課題;市級教研課題20個。經省教育廳批準,正式承辦高壹、高壹兩個實驗班。經中央教育學院批準,成為“國家教育改革實驗學校”。

2003年,為了優化組合,共享資源,長鐵壹中與長鐵壹中進行了整合。

2004年,學校承擔的項目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2006年4月5438日至2004年3月三年間,完成教育部“信息技術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探討”,在華東華南電影交流會上介紹自己的經驗,並入選成果推廣課題。在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十五”成果評估中,英語、物理、化學、數學研究獲壹等獎。

2014湖南省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業考試)。長鐵壹中壹名高二學生多次向省教育廳舉報考生使用通訊設備作弊的情況。6月11日,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嚴禁利用通訊設備等工具作弊的聲明,決定考試時間由6月11日下午延長30分鐘至6月12日下午。省教育廳的決定得到了湖南省高二學生的壹致好評!保證了考試的公平公正,為考生創造了優良的考試環境。(此信息來自知情人,其真實性尚未得到證實。由於鐵路辦學體制的限制,畢業後分配到師範大學的教師相當少。教師來自鐵路各個部門,學歷水平也參差不齊,使得鐵路中小學教師隊伍相當薄弱。70年代初,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壹是學歷水平低,相當壹部分是中專或高中。第二,相當壹部分學生不是師範大學畢業的。此外,相當壹部分老教師在文革中受到沖擊。

針對上述情況,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按照黨的方針政策,采取了五項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①對於在文革中遭受沖擊的老教師,70年代中後期全面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

(2)對於學歷不合格的教師,全部為全職或非全職;

(3)選派非師範專業的教師到省師範學院進行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為主要內容的在職培訓;

(4)報長鐵分公司(總公司)、廣州鐵路局(集團公司):壹是直接選拔師範院校畢業生充實師資隊伍;二是從地方學校引進了壹批重點學科的把關人。另壹方面,註重教師的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典型,樹立榜樣。

同時,認真貫徹落實鐵路局、分局科學教育會議精神,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提高教師待遇:80年代中期,教師工資制度由過去的國家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為國家企業工資制度,隨著企業效益的提高,教師工資也在提高。80年代末,實行教師職稱制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教師按職稱領取崗位工資和各種補貼。90年代中期,實行評聘分開制度。逐步解決教師子女的就業和住房問題。這些政策對調動教師積極性、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發揮了巨大作用。

學校教師的構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師資力量得到了加強。中青年教師年齡梯隊結構合理。長鐵壹中現包括小學、初中、高中,教學班71個,教職工281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229人,189人,占教師總數的82.5%。專業技術人員264人;1特級教師,31高級教師;中級教師124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47%;初級職稱99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37%。35歲以下教師122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46%,35歲以上50歲以下教師109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41%,50歲以上專業技術人員13%。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95%以上的教師取得了普通話和計算機等級證書。

1985至今,特級教師彭恒平,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榮獲全國優秀“園林獎”並參加世界婦女大會的孫春華,全國優秀英語教師吳元琦。湖南省優秀教師或班主任:李、陳海濤、孫春華、徐彩秋、等。鐵道部優秀教師趙、康建南、趙忠久、楊曲飛、彭恒平;先後有200多人被評為長沙鐵路總公司(分局)、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鐵路局)優秀教師或優秀班主任,其中包括“十佳青年教師楷模”黃蘭、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十佳青年”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