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鏡湖,廣東臺山人,出生於1884年5月29日。我的父親和叔叔都是居住在美國的華僑。他小時候在壹所私立學校學習。13歲時,隨哥哥去美國與父親同住。因為家裏不富裕,他只能半工半讀。先入美國馬薩諸塞州西林市立小學,後升入西林市立中學,1908畢業。只有當家庭成員允許經濟資助時,他們才能進入大學。當時考入美國紐約倫斯勒理工學院。大學時,他還利用假期打工賺錢,在特拉華河鐵路公司實習。1912畢業於夏季大學,獲土木工程師學位。畢業後,我在特拉華河鐵路公司工作。他親身體會到美國白人鄙視有色人種,歧視海外華人,留在美國就像依賴別人。當時中國已經開始修建鐵路,工程人才匱乏。在民族自豪感和修路興國的初衷驅使下,他決定離開美國回國。
1913年夏,吳景虎回國,在川漢鐵路漢口宜昌段任助理工程師。1914調入京綏鐵路任公用工程師。這時,吳偶然認識了在美國的朋友、北京唐山工業學院院長趙世北,邀請他到學校任教。他辭職離開了鐵路。1915暑假後,到唐山工業學院(唐山交通大學前身,現西南交通大學)任教。從此,他再也沒有離開過,即使和學校壹起顛沛流離,他也從未動搖過。被譽為唐山交通大學“五老”之壹(唐山交通大學教學團隊中治學嚴謹、學術造詣令人欽佩、人格魅力崇高的五位傑出代表,被師生尊稱為五老,包括羅、顧、吳鏡湖、黃守恒、李)。吳景虎長期在湯原擔任土木與鐵路工程教師,是中國第壹位教授鐵路工程課程的教授。還擔任過土木工程系系主任、總務主任、教務主任,短暫代理過院長。1952年夏任研究教授,1955年退休,1974年8月9日在唐山逝世,享年91。1884 5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臺山縣。
1897-1908畢業於美國馬薩諸塞州西林市中學。
1908-1912,美國紐約倫斯勒理工大學,獲土木工程師學位。
1912-1913美國特拉華河鐵路公司實習。
1913-1914從美國回國,在川漢鐵路宜昌段任助理工程師。
1914-1915京綏鐵路工程師。
1915-1937唐山工業學院、交通大學唐山學院、唐山交通大學、唐山交通大學、第二交通大學、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教授。
1937-1946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教授(湖南湘潭);國立唐山工業學院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教授(今貴州平嶽福泉縣);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今貴州平嶽福泉縣,後遷至四川璧山丁家坳),教授兼教務處主任。
1946-1955唐山理工學院、中國交通大學唐山理工學院、北方交通大學唐山理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教授。
1955退役。
1974於8月9日在唐山去世。1915年夏天,吳景虎到唐山交通大學後,先後講授道路工程與工程制圖、平面測量、大地測量學、天文學等課程。,並領導了夏季勘測實習、水文勘測實習、鐵路勘測和野外勘測實習。1921年後還教授過鐵路測繪、鐵路工程、鐵路經濟、鐵路工程、鐵路管理等課程,並指導過測量實踐和指導過畢業設計。吳景虎學識淵博,壹生從事鐵路工程高等教育,發展和豐富了鐵路工程的教學內容,為該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1910起,唐山交通大學采用四年學制,學生畢業前要完成壹篇畢業論文。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1922至1948畢業論文200余篇,其中吳景虎指導論文數十篇,大部分結合實際工程設計(含測量)。選題的指導思想是使學生根據實際工程的要求做壹次綜合練習,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吳教授結合工程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思想,對學生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吳景虎教授十分重視吸收先進技術,善於將國外雜誌上發表的新技術、新理論融入課程教學,並編寫講義對教材進行補充和修訂。他既重視學生對理論和公式的理解,又強調基本概念的應用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的能力。他善於指導學生進行野外測量實習,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認為測(量)、畫(畫)、算(算)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功,在教學中非常重視這方面的嚴格訓練和鍛煉。他重視實際、治學嚴謹的教學風格,對使唐山交通大學的畢業生壹出校門就能承擔實際工作,並迅速做出成績,在許多學校畢業生中保持領先地位,起了重要作用。從1915到1952,湯山交大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中,有不少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著名的有茅以升、林同炎、林同華、黃萬裏、張煒、顏楷等。)是吳鏡湖教授的學生。中國早期的鐵路建設專家大多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其中不乏吳鏡湖教授的學生。吳教授常說:學生的成績是對老師的最高獎賞。校友對中國鐵路建設的傑出貢獻,實現了吳鏡湖教授教育救國的愛國主義。吳鏡湖不僅在教學活動中嚴格要求,而且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深受學生喜愛。他嚴肅認真的專業精神是眾所周知的。
他帶領測量實習,整日走訪各測量組,結合現場具體情況,隨時指出學生操作中的不足和應註意的點。這種嚴格、負責、認真的教風,古老而濃厚,直到退休前壹年仍如壯年壹樣,受益匪淺的學生記憶猶新。
他堅決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絕不會違反規定。考試分數相當嚴格。如1933年春,侵華日軍入侵冀東,4月22日,學校被迫南遷上海。1933畢業班學生在上海考完試後全部離校;然而,姜大源因病未能參加前年水文勘測實踐的全過程,也沒有取得這壹成果;盡管江在上海通過了所有的考試,但吳教授仍然要求江穗的休班同學在暑假去塘沽進行這次實習。在江部做實習,經吳親自把關,成績補齊並簽字到報名組,頒發江畢業證書。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學校被迫南遷至湘潭楊家灘,部分進步學生深入敵後參加抗戰。7月1938,土木工程系兩名學生從新四軍返回學校。因為他們系參加了抗日活動,學校允許他們畢業考試補課。考試成績,除吳鏡湖教授36外,其他課程全部及格;按照學校的規定,考試成績低於40分的不得補考。吳教授堅持這個校規,於是兩個學生直到1939在貴州平遙補課才畢業。吳教授在唐山交通大學逐步形成嚴格的校風方面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他對學生的關愛,樸實無華的敬業精神,傳下了許多佳話,至今仍難能可貴。考試作弊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如果早上發現,下午就開除。考試時為了防止學生在廁所傳遞信息,他總是陪著學生上廁所;學校在平月的時候,沒有電燈。下午考試,他自帶蠟燭為同學們點蠟燭。1938 165438+10月,侵華日軍攻占武漢,侵占湘北長沙。學校從湘潭楊家灘西遷到桂林後,於65438年2月2日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學校的儀器、書籍、檔案全部丟失,80多名學生的行李、衣物全部被毀。65438+2月中旬到柳州後,天寒地凍,丟了行李的同學很難熬。吳京虎預支了個人工資,給困難學生買了衣服和被子。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友誼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