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帶孩子去見見世面!旅行對孩子來說是最浪漫的教養。

帶孩子去見見世面!旅行對孩子來說是最浪漫的教養。

“我們想帶孩子去感受壹個什麽樣的世界?”Robert M. Posig讓他11歲的兒子Chris坐在他1964本田Super Eagle的後座上,寫了《禪》和《摩托車保養的藝術》。韓國的吳和金東宇,帶著他們好奇的小女兒,穿越了整個美洲大陸。沿途風景宜人,有趣又深情,給孩子旅途中最浪漫的教養。

孩子有壹雙發現世界的眼睛,帶他們去看世界,感受和他們壹起成長的驚喜!

對於教育,中國教育研究網總裁傅勇有自己的理解:“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獨立生活。保護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學會照顧自己。”現在的教育環境太重視考試了,但在他看來,教育不是挖分數的機器,不是升學的工具,不是求職的階梯,而是充實、提高、完善自己的載體。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傅勇有壹套獨特的培養方式。他不看重孩子的成績,不強迫孩子上輔導班,甚至讓孩子不用完成作業。那麽他看重什麽呢?就是帶著孩子出去,走進大自然,走進荒野,乘著船叉漂浮在海上,壹旦爬上山頂偷看,壹眼就能看見。他認為,只有在戶外,孩子們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和嘗試,磨礪他們的生存能力,學會獨立。

當他看到本該天真快樂的孩子們整天被所謂的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目光暗淡,整個社會被功利的浮塵籠罩,陷入焦慮和煩躁,卻沒有真正的精神信仰時,他覺得自己應該有所作為。

體驗,成長...

“不管妳喜不喜歡,孩子終究會離開我們。與其被動的分開,不如主動的放手。讓孩子早日獨立,才是最大的愛。”傅勇說。在傅勇看來,應試教育只讓孩子追求分數,卻忽略了很多更重要的素質,尤其是生存能力,比如自救救護能力,災難應變能力。

通過各種自然和社會的經歷和挑戰,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生存的能力,也更容易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傅勇說:“在地理知識方面,很多孩子,比如等高線、氣流、方向、比例尺計算等。,可能在課本上學了壹整天,背了壹個學期,都記不住或者真的理解不了。來到這裏就不壹樣了。在荒野的山裏,每個人都有地圖和指南針,什麽都能看到,否則連吃的喝的都找不到。這是我們要做的教育。”

“什麽樣的洗禮能鑄就什麽樣的靈魂。妳的孩子能不能成為壹個駕馭生存技能,有獨立人格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妳有沒有給他壹個磨練的平臺。”傅勇說。

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孩子未來的幸福。

“到目前為止,只要條件允許,我每天至少走10公裏。現在學生的身體狀況真的讓我們很擔心。如果沒有看到調查數據,我們可能想象不到,我國大學生體質測試的通過率不到60%。"對於目前青少年的身體狀況,傅勇擔心地說,"現在的孩子跑壹公裏都喘不過氣來。我覺得是這樣的。為什麽要競爭?“我們的身體沒了,還有什麽幸福快樂的未來?”

現實生活中,現在的中小學生生存技能非常差,基本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用傅勇的話來說,“總覺得在家裏,在繁華的城市,沒有什麽風險”。傅勇參加過幾次地震救援,深知當那種災難來臨時,北京這樣的大都市的災情只會更糟。“所以我們未來的訓練營教給妳更多的生存技能,而且是系統化、立體化的。不僅僅是四天100公裏的徒步,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每個人都要走過風景,包括獨木橋。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專制的父母會刻意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塑造孩子,卻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然後,無論他們的安排多麽完美,孩子都會認為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活。”傅勇說,最可怕的是他們不相信孩子有創造奇跡的能力。而實踐最終會告訴這些家長,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世界上沒有偶然,所有的開始都預示了未來的方向。與其孜孜不倦地督促孩子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不如從小就幫助他形成獨立的人格、樂觀的態度和良好的習慣。”傅勇說,“妳心中的孩子是什麽樣的,他就會成長為什麽樣的人。”

小爸爸決定帶孩子出去玩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看了《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他爸爸說可以自己帶他出去玩,然後他就去了。”當然,媽媽也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我開始考慮假期帶他出去玩,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我也想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記憶力和想象力都有好處。況且我看的多,寫的也多。”

旅行的開始

小本壹歲多的時候父母帶他出去玩。第壹次帶孩子出門的爸爸媽媽,因為沒有經驗,錯誤地選擇了入團:“蘇州上海。因為跟團累,早起晚睡,打亂了生活規律。孩子不舒服,玩到壹半就會回來。”

但是爸爸媽媽並沒有氣餒,導致小奔2歲去了山東,3歲去了海南和東北,今年去了青海西藏。小奔出行,沒有車接,沒有飛機巡航,小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火車。

從此壹發不可收拾,因為媽媽工作忙,沈迷的爸爸開始帶著小奔壹個人旅行:“他查了自己的行程,帶著孩子走了。”

火車慢行時間

因為小奔在青島旅行時愛上了大海,父親決定帶小奔看看中國最南端的大海,組織了壹次15天的海南之旅。小奔第壹次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

壹開始,爸爸的想法很浪漫。他想更自由地乘坐火車,孩子們停下來在他們想去的地方玩耍。可以壹站壹站的玩,讓孩子慢慢感受各地風土人情的差異。但事與願違:“車上壹個孩子和小本玩得很開心,就坐火車去了海南。”

孩子的適應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強大。小奔的媽媽說:“孩子現在很堅強,去更艱苦的地方玩玩也沒事。和北極村壹樣,特別冷,浴室裏凍的冰柱有馬桶那麽高。他也沒在意,還說今年要去東北陪爸爸玩。”

東北之行雖然快樂,但只有父親能吃苦。我媽說:“我回來後就像個難民壹樣,看不下去。因為天冷,我不敢在漠河洗澡,所以孩子只能臟。”

跟隨父親的小男人

小奔的爸爸是時髦的“全職保姆”。當時他爸懷疑他媽照顧不好孩子,做飯也不好。“我餓著肚子要孩子,他不小心。”母親休產假後,父親辭職,專心在家帶孩子。媽媽說小本:“和爸爸在壹起像個男人,有男人味。”

出去玩也很危險:“東北滑雪,孩子直接從幾米高的滑雪坡上滑下來。”當時他父親很害怕,但他壹點也不害怕。"

小奔的行程都是自己壹個人。沒有好的酒店。爸爸的理念是:“活著可以壞,吃著不能壞。水果、蔬菜和大米必須既有營養又幹凈。”實在累了,爸爸找了個鐘點房讓孩子睡了兩個小時。或者算早班火車,買壹張臥鋪票,父子可以舒舒服服睡壹晚上,在目的地興高采烈的玩。而父子出行的行李也只是簡單的幾件。爸爸好像只要“玩得開心,其他都不重要”。

旅行的意義是有意義的

經歷了這麽多次旅行,用媽媽的話來說,小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以前出門的時候很安靜,很害羞,因為在火車上遇到了人,和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壹起玩。出門多了,孩子就學會主動打招呼了。現在看到陌生人看他,主動打招呼。去公園玩,還可以快速和陌生小朋友玩。以前讓我媽去,現在很外向。”因為很多次的旅行已經和爸爸媽媽形成了穩定的安全感,所以小本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再也沒有哭過。

雖然只有孩子和爸爸出去旅遊,但是媽媽並沒有脫離孩子的成長,“天天視頻聊天”。對於父子旅行,媽媽其實也有自己的算盤:“他們出門可以幹幹凈凈,壹個人在家收拾。”

在西方,跑步也是壹種親子活動,帶著孩子跑遍世界是壹項很受歡迎的運動。寧寧先生和何先生不僅帶著孩子參加世界各地的親子跑活動,還親自組織國內的親子跑活動。他們計劃將這項在國外流行的健康活動在中國推廣開來。

女士:妳為什麽帶著孩子跑?

寧寧:我們在國外玩的時候發現,西方人會帶著孩子跑馬拉松,相關的活動已經很成熟了。那時候我們去旅行,沒有帶孩子,但是我們以為會帶孩子去參加這樣的活動。其實孩子參加這樣的活動會很開心,我們也不覺得只是跑步,更像是壹個家庭活動。全家人壹起參與,為了壹個目標壹起努力,壹家人壹起完成目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啟發和紀念意義的。

女士:親子跑對孩子的感覺如何?

寧寧:跑步那天我們必須很早起床。我們必須在6點起床並吃早餐。8點要去現場熱身等準備活動。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孩子經歷了很多他在其他活動中體驗不到的東西。作為家長,我覺得這個活動太有意義了。孩子對這個活動的反應是很開心的。他對這個活動可以說是“又愛又恨”。他非常珍惜他獲得的獎牌。回到北京,他迫不及待地向爺爺奶奶獻寶,講述自己跑步的故事。但是那天對他來說真的很累,很熱,很難受,很辛苦。後來我們問他還想不想參加活動,他還是說願意,以後還想多跑。

女士家庭情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