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臺,納西語“種花”的意思,位於米都縣三坎鄉白蒂村,距中甸縣城101公裏。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鹽泉階。晶瑩的泉水壹層壹層溢出,遠看就像壹個停滯的瀑布。近看似壹片層層疊疊的玉石,是難得壹見的獨特景觀。白水臺是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傳說中的納西族聖人丁巴什羅和二代聖人阿明什羅的修行之地。
甘丹松贊林寺,又名桂花寺,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群落。始建於公元1659年,距中甸縣城5公裏,有公交直達。門票10元。全寺仿拉薩布達拉宮布局,疊於山頂,氣派非凡。外圍有橢圓形城墻,兩大殿雄偉華麗。殿內壁畫色彩鮮艷,筆法精美,主要是描繪歷史典故,宣傳佛教教義。每年農歷11月29日,藏民在這裏舉行葛東節,以“向神起舞”(面具舞)為主。氣氛神秘而濃厚。
雲南有數不清的雪山,如玉龍雪山、哈巴雪山等。更是難以形容雪山中的無名之輩。但德欽梅裏雪山的崇高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藏民心中的八仙之首,頗有王者風範。梅裏雪山共有十三座山峰,主峰卡格波是壹座金字塔形的雪山,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登上海拔6470米的頂峰。蒼山洱海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古今遊客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學者楊勝安形容為“山青海碧半月”“望天不覺神清氣爽,飛檐走壁”。
蒼山又名點蒼山,有19座山峰,最高的海拔4000多米。蒼山向來以雪、雲、泉著稱。過了夏天就不需要的蒼山雪,是大理四景中最有名的。陽春三月,點蒼山山頂看起來晶瑩靜謐,不愧為水晶世界。點蒼山的雲形各異,時而輕如輕煙,時而厚如潑墨。夏秋之交,翠綠的山腰上不時出現如玉帶般的白雲,綿延數百裏,旖旎迷人。
蒼山山頂上,有許多高山冰磧湖,湖的周圍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還有18條小溪,在19座山峰之間流淌,滋潤著山麓和壩上的土地,也點綴著蒼山的風景。蒼山依然是花的世界。這裏不僅有幾十種杜鵑花,還有罕見的芙蓉花和繡球花——馬立克·華英。
洱海是壹個美麗的高原湖泊,形狀狹長,南北長40公裏,面積約240平方公裏。風平浪靜的日子泛舟洱海,幹凈透明的海面就像清澈的藍天,給人壹種寧靜而悠遠的感覺。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壹個洱海公園,是欣賞蒼山洱海風光的好地方。
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還有壹個著名的旅遊景點——蝴蝶泉。蝴蝶泉的成名與徐霞客在遊記中的描寫有關。他寫道:“泉上有大樹。四月初,花兒會像蝴蝶,翅膀會像蝴蝶。還有幾千萬只真蝴蝶,連腳都勾著,倒掛在樹上,伸到泉面上,五彩繽紛。”誠然,也有無數的蝴蝶來參加這個聚會的時候,它們的顏色艷麗,如夏如錦。幾年前,蝴蝶的數量減少了。據有關方面調查,主要原因是當地氣候轉向幹燥,導致蝴蝶遷徙,農村大量使用農藥,誤傷了不少蝴蝶幼蟲。但近兩三年來,隨著生態平衡的逐漸恢復和人們對蝴蝶有意識的保護措施,每年蝴蝶聚集的數量與日俱增。大理三塔中,大塔又稱千尋塔,是壹座方磚砌的密檐寶塔,共16層。它的形狀與Xi安的小雁塔相似,是典型的唐代寶塔之壹。塔是中空的,古代有井字形的樓梯供人攀爬。塔的每個角落都有壹只青銅金鵬鳥,據說是為了壓制洱海中的水怪。從塔頂向東望去,洱海的景色盡收眼底。現在樓梯壞了,遊客無法爬到塔頂。塔前照壁上,大理石鐫刻著“永鎮山川”四個字,字體蒼勁有力。大塔兩側分開的南、北兩座小塔,高均為42米,為壹對八角形磚塔,均為10。三塔渾然壹體,氣勢磅礴,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關於這三座塔的建造日期,眾說紛紜。壹般認為千尋塔建於唐代南詔時期(公元823-859年)。前幾年修塔的時候對塔內木材進行了碳排放年代測定,建塔年代遠早於唐代。但就建造三塔的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而言,只有在南詔晚期才有可能。南塔和北塔是在大塔修復後增加的,建於宋徽宗(公元1101-1125)。
在古代,建造這麽高的塔是壹項非常艱巨的工程。壹般都是在塔旁堆土,用來運輸建築材料。塔高壹層,土堆也高壹層,坡度也相應加長。16層高近70米的塔建成時,土堆的坡度已經延伸到大理的銀橋村,古稱“塔橋村”。
因其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被國務院申報為全國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5年,修復三塔時,拆除了千尋塔外部的瓦片,在塔身隱蔽部位加了鋼箍,並在縫隙中灌了水泥漿,從而加固了古塔,修復了塔閘,恢復了明代以前的原貌。在維修過程中,在千尋鐵塔的塔閘底座中發現了兩批文物,包括經文、卷軸、各種佛像和手工藝品。其中有壹尊純金觀音像,重1135g。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的南詔、大理時期的文物。滇池位於昆明市西南部,面積340平方公裏,海拔1886米,南北長40公裏,東西平均寬約8公裏,平均水深約5.5米。它是中國第六大淡水湖。這裏風景秀麗迷人,被譽為雲貴高原上的壹顆“明珠”。
這個高原湖泊既有湖的美,又有海的豪放。微風習習,兩岸楊柳輕舞,碧波如鏡。它柔軟而美麗;暴風雨中,波濤洶湧,白浪滔天。它很強壯。湖上揚帆,環湖,名山勝景,湖光山色真的很美很動人。
滇池北岸有壹個大觀樓公園。公園裏的大觀樓是中國的民族建築之壹,也是觀賞滇池的好地方。大觀樓是壹座三層木結構建築,造型古樸。樓前湖中有三座石亭,仿照杭州西湖三潭所設的景色。爬到樓上,從欄桿上俯瞰,可以欣賞到滇池和睡美人山(西山)的美景。
大觀樓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大門兩側掛著壹副被譽為“古今第壹”的長對聯。這副對聯是清代窮書生孫髯翁所寫。是***180字,嚴整蒼勁,被譽為雲南省文化藝術瑰寶之壹。雲南省很多熱愛文藝的人都會背這首著名的對聯。這副長對聯寫的是滇池風光,把大觀樓周圍的美景描繪得像壹幅幅活畫;《雲南史》第二部分既回顧了雲南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又表達了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衰落的發展趨勢。氣勢磅礴,感情充沛,而且修辭工整,音韻有力,物極必反,令人嘆為觀止。
據說孫髯翁家境貧寒,最後死於饑寒交迫,但他妙筆書寫的大觀樓長聯卻成了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此長聯第壹聯:五百裏滇池,奔流至眼底。當我躺在岸邊時,我很開心。看:東項沈駿,西項靈異,北蜿蜒,南項烏蘇;與其登板,不如選贏家。乘著蟹島螺洲,梳裹在風和霧上。更是美不勝收,點綴著壹些翡翠羽毛和丹霞;不辜負:四周香米清沙,九月芙蓉三月柳。底線:千年往事,記在心頭。使酒空嘆誰是英雄。思考:樓船,朱鐵,余斧,皮包;韋烈功不可沒,移山倒海。以珠簾畫樓,卷不及暮雨。然後破殘,付蒼煙;只贏:幾分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壹枕清霜。虎跳峽位於中甸東南部,距中甸縣城105km,全長16km,落差213m * * 18。這條河被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挾持,海拔3900米的峽谷深度位居世界前列。虎跳峽是舉世聞名的大峽谷,以奇險壯觀著稱。兩岸峭壁如扇開著的巨大石門,就像詩人孫賓翁在《金沙江》詩中寫的那樣,“甜城之斧劈無痕,犁頭奔李翔,壹線斬蒼穹,兩山夾鬥。”浪撼日月藤,沙走雷打白日昏,峽翻自古浪,何處尋江源。"
20世紀30年代初,人類文化知名學者、美國人洛克曾三次遊覽虎跳峽,但始終未歸,租了壹架飛機航拍虎跳峽,才感到滿意。虎跳峽在人間充滿了危險,卻蘊含著壹種美,壹種攝人心魄的壯麗。正是這種險象環生,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客來此探險。
麗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距昆明近600公裏。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的氣候類型和多民族的歷史,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形成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麗江的壹道亮麗風景。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有“高原姑蘇”的美譽。這些古老的建築語言在消亡的時候,頑強地支撐著納西人的生活,比如“三坊壹墻四院五天井,三滴水,壹字平地,曲徑通幽,鱗次櫛比,雕梁畫棟,小隔間,閨房,飛檐鬥拱”。我們不能說這不是對“建築巨變”的現代城市的壹種諷刺。
在古城中心,有壹個近6畝地的廣場市場,周圍是整齊的店鋪,俗稱“四方街”。這是因為麗江地處雲南、四川、康藏交通要道的交界處。自清初以來,四面八方的商旅來到這裏進行貿易,使麗江古城成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業生產區。納西語稱這個地方為“工本”,意思是“倉庫聚集的地方”。藏區的毛織品和山貨藥材從麗江轉賣到內地。西雙版納、鳳慶、下關的茶葉和生活用品從麗江運到藏區。麗江古城處處閃耀著民族團結進步的光輝。
玉龍雪山位於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犬齒的交界處。它是喜馬拉雅山系最南端的雲嶺山脈主峰,也是北半球最南端的現代海洋冰川。終年積雪的玉龍十三峰,南北綿延35公裏。前面主峰高,龍頭高,然後山峰相連,像壹條龍脊。遠遠望去,雲騰被霧氣包圍,露出壹條銀色鱗片閃閃發光的玉龍!最南端的主峰,有壹個陡峭的扇形,海拔5596米,被稱為“高聳入雲的玉柱”。
玉龍雪山在麗江縣城以北15km,有直達班車(票價7元/人)。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橫斷山脈南段,最高峰13,南北綿延35公裏,海拔5596米。它是北半球最南端終年積雪的山,海拔1100米有壹個四季天然滑雪場。山腰和山峰被廣闊的原始森林覆蓋,十分壯觀美麗。
長江第壹灣位於縣城西南53公裏的石鼓鎮。長江上遊的金沙江沿橫斷山脈由北向南,穿過石鼓鎮,轉向東北。形成了著名的長江第壹灣“V”字形奇觀。群山環繞,江面寬闊,兩岸柳影婆娑。這是壹個旅遊勝地。瀘沽湖位於麗江寧蒗縣,海拔2680米,面積近50平方公裏,平均水深45米,透明度12-14米。四周青山環繞,神秘而寧靜。湖中散布著許多小島,摩梭人生活在湖的周圍。
摩梭民族仍然保持著母系傳統,母親在家庭中占據主導地位,所以他們的婚姻也保持著獨特的傳統風格——男不嫁女不嫁。每天晚上,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去情人家幽會,第二天早上回到自己家充當叔叔。他們的孩子都是女方撫養,男方不負責。值得壹提的是,他們的婚姻大多還是壹夫壹妻制,不存在女尊男卑的觀念。
瀘沽湖旅遊區的餐飲集中在瀘沽湖旁的洛水村。壹般酒店都會提供食物(早餐特別豐富,有酥油茶、稀飯、饅頭、鹹菜、魚餌絲等。,而且想吃什麽就吃什麽。每個人只需要4元錢,午餐和晚餐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訂餐)。還有西餐廳,中級酒店,風味炒菜等。,但建議進行摩梭家訪,品嘗豬。
由於瀘沽湖堵車,除了瀘沽湖可以坐豬槽船去玩,其他景點壹般都是以自己的交通為主,不過也可以從寧蒗坐車去永寧。有以下交通工具可供參考:摩梭家庭交通工具,如載車、拖拉機;私人巴士或公共小巴將乘客從寧蒗送到瀘沽湖;還有摩梭人可以租的馬。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南部,面積約2萬平方公裏,居住著10多個民族,其中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為壹個風景勝地,西雙版納很有特色。
生活在這裏的少數民族基本保留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人們可以看到傣族和布朗族五顏六色的頭飾和服裝,他們居住的竹屋和他們吃的竹筒飯。
傣族潑水節
每年四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節日——潑水節。節日期間,無論在竹樓、村落、街道、公路上,無論男女老少,路人都是熱鬧非凡的潑水活動。他們有的拎著臉盆,有的拎著水桶,用手潑水。每個人都在滴水。按照當地的習俗,這意味著用水沖走汙垢,消除災難,獲得幸福。在潑水節的日子裏,人們還喜歡唱歌、跳舞和喝酒。去西雙版納參加潑水節,成了壹個很吸引人的地方。
旅遊項目。
傣族竹樓
傣族竹樓是壹種竹木結構的空中樓閣。面積相當大,整個展館由幾十根大木柱支撐,地板用竹片搭建。樓下四面敞開,沒有人住,只是堆放雜物,飼養牲畜。人們住在樓上。屋頂覆蓋著壹層薄薄的小平瓦,看起來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據當地人說,這是孔明的帽子,說的是當年,孔明教當地人種水稻。當地人為了紀念他,把竹樓的屋頂設計成了孔明的帽子的樣子。
美麗的佛教寺廟和寶塔
西雙版納有許多佛教寺廟和佛塔,最著名的是大猛龍塔和凈真八角亭。大猛龍塔是壹組佛塔,位於景洪縣大猛龍滿飛龍村後山。它也被稱為曼飛龍塔。由九座白塔組成,主塔高16.29米,周圍八座塔高均為9.1米。這些塔外形美觀,風格獨特。曼格佛寺,位於景洪瀾滄江對岸,是壹座建築風格獨特、造型迷人的佛寺。景鎮八角亭,又名孟真塔,位於猛海縣城西14公裏處的景鎮山上,高15.42米,寬8.2米,呈八角形。它的八面都有10人字形屋頂,壹個在另壹個之上,壹直延伸到塔頂。塔頂有壹頂傘狀禮帽,上面的金屬片上刻有網狀哨子。風壹吹,就會吹口哨。據傣族佛經記載,此塔為古代傣族佛教徒所建,仿佛祖釋迦牟尼的帽式,是傣族佛教建築藝術中的瑰寶。
熱帶植物寶庫
西雙版納北部有高原作為阻擋寒流的屏障,南部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所以冬春季沒有寒潮大風,夏季沒有臺風暴雨。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其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種類繁多的植物,成為舉世聞名的熱帶植物寶庫。橡膠、劍麻、金雞納、油棕、香茅、咖啡、椰子、香蕉、菠蘿和芒果等熱帶經濟作物在這裏長勢良好。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位於猛臘縣西北95公裏處,已引進國內外熱帶經濟植物、野生植物、觀賞植物1500余種,包括龍血樹、蘿芙木、美登木等珍貴藥材。植物園壹年四季綠樹成蔭,花開花落,果實飄香。它不僅是中國熱帶植物的研究中心,也是壹個有特色的旅遊景點。
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對許多遊客來說是壹個神秘而有吸引力的地方。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不僅植物種類繁多,動物種類也居全國之首。有400多種鳥類,100多種魚類,32種兩棲動物,62種哺乳動物和許多爬行動物。這是壹個名副其實的天然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