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溝通的概念
傳播是以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方式,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壹種新聞報道形式。是記敘文的壹種,常用於報紙、電臺、通訊社。
2.交流的特點
壹般來說,溝通有四個特點:
(1)嚴格的真實性。
(2)報道的客觀性。
(3)時效性強。
(4)描寫的生動性。
3.通信類型
(1)根據內容,溝通壹般分為人物溝通、事件溝通、人物檔案溝通和工作溝通。
(2)傳播按形式分為壹般筆記傳播、采訪筆記(人物訪談)、短篇小說、集子、巡禮、紀實、故事、特寫、速寫、側記、隨筆、采訪筆記。
4.通信寫作
第壹,主題要明確。有了明確的主題,選材就有了標準,寫作、過渡、高潮、結局就有了依據。
第二,材料要準確。根據主題要求,權衡選材;寫下最典型、最吸引人、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
第三,寫人離不開物,寫物就是寫人。當然,人物交流要寫人,即使是事件交流、人物簡介交流、工作交流也要寫人,不能忘了人。當然,寫作離不開寫作。寫人沒有例子,沒有細節,沒有情節,必然是空洞的。
第四,角度要新穎。寫作方法要靈活多樣。除了記敘文之外,可以進行描寫和討論,也可以穿插人物的對話和自我敘述,以及作者的經歷和感受。可以用第三人稱的形式報道,也可以寫成第壹人稱的采訪、印象、書信、日記。傳播中報道的新聞事實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反映,如正面、背面、側面、鳥瞰、平視、仰視、俯視、仰視、俯視、審視...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印象。如果妳能精心選擇最佳角度來寫,往往能使稿件突然增添新意,寫得別具壹格,引人入勝。
5.常用通訊簡介及實例
(1)字符通信
所謂人物傳播,就是以報道各條戰線先進人物為主的傳播。它側重於揭示先進人物的精神境界,通過書寫他們的先進事跡來反映他們的先進思想,使他們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同時也報道了變化的數字和壹些有爭議的數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寫的時候壹定不要寫前所未有的先進人物,充滿智慧和勇氣,盡量講真話,恰如其分。
(2)事件傳播
所謂事件傳播,就是報道具有普遍教育功能的典型新聞事件。寫東西當然離不開與事件相關的人,但它不是像人物交流那樣著重刻畫人,而是著眼於事件,寫人,以便在事件的整體圖景中寫出好的東西。既能反映現實生活中重大而精彩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從壹個新聞事件中截取壹個或幾個片段,詳細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義;也可以是幾個事件的總結。
(3)工作溝通
所謂工作簡報,就是反映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所取得的成績,總結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或者討論急需解決的有爭議的問題的報道。它是報紙經常用來指導工作的壹種重要的報道形式。主要有四個特點:壹是以介紹工作經驗、分析問題為主旨;第二,基於事實的深入分析;第三,活潑,講究文采;第四,兼收並蓄,多樣化。散文、隨筆、側記、筆記、筆記都可以。
<示例>
臥龍為什麽起飛?
——化工部第二膠片廠成功之路探索
本報記者夏通訊員龔“伏牛”出山,“臥龍”騰飛。70年代建於河南伏牛山深處的化工部第二膠片廠,今天奇跡般地矗立在南陽市臥龍崗下,成為中國沖印攝影器材生產基地和河南省利稅百強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他們在越戰中不斷壯大的秘訣是什麽?
企業要有精神。
記者在這家工廠采訪時,幹部職工介紹了他們如何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市場需求:如何狠抓產品質量,促進銷售;如何關註科技進步...但更令人興奮的是員工們高昂的精神面貌和他們經常提到的企業家精神:努力工作,團結進取。
70年代初,橡膠二廠的建設者們進入伏牛山。他們住在壹個簡單的房間裏,吃紅薯面。在偏遠的山區,成千上萬的建設者們忍受著冬天的嚴寒和夏天的酷暑,用四年時間建成了現代化的工廠。橡膠二廠很多員工都經歷過那段時間,創業的艱辛磨煉了他們。艱苦奮鬥、任勞任怨的企業精神也像刀雕石雕壹樣印在這壹代建設者的心中。
20世紀80年代,電影市場趨於飽和。橡膠二廠領導審時度勢,決定轉產工業印刷膠片。新生產線如何建設,是完全依靠國家貸款引進國外設備還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進行技術改造?第二橡膠廠選擇了後壹條路。近年來,他們對關鍵設備拉幅機進行了4次重大改造,使其能夠生產厚度為0.1.75 mm的聚酯薄膜,填補了國內空白。對塗布機進行了多次改造,實現了微機控制和雙機計量,使生產速度由18m/min提高到28m/min,控制精度由1%提高到0.5%。
不排除國外先進設備橡膠二廠,適合廠情或技改的關鍵設備也要買。他們分別從美國、英國和日本引進了三條生產線和關鍵設備。這種技術改造的結果是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成本降低了,同時有壹批技術過硬的隊伍可以拼搏。
1991年,工廠被列入三線企事業單位八五計劃,山溝至南陽搬遷工作開始。除了山區的臨時分廠,主要生產機構全部外遷。搬遷期間,工廠只花了6000萬元,比原計劃的40天提前了5天。拉幅機重新定位後,試運行成功。工人們精心拆解,忘我工作,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被國務院三線辦評為搬遷典型。向市場經濟轉型後,很多工廠的供銷人員成了先富起來的人。然而,焦耳廠的供銷公司仍然有壹支不計較名利、樸實精幹的隊伍。這家公司的經理是壹個血氣方剛的中年人,他在第二橡膠廠工作了20多年。他為他的同事感到驕傲。他說:“我們80多個人,這些年壹直在全國各地旅行。只要說有任務,就買票走人。我們在外面吃住都不講究,就小旅館小飯店。當然,看到壹些單位的供銷人員拿高額獎金,大把花錢,我們也有想法,但我們團隊努力拼搏的創業精神從未喪失。"
在橡膠二廠,壹線工人勤奮努力,他們為自己的工廠感到非常自豪。遷到南陽後,電力供應不足,對生產有影響。今年春節,工廠決定照常上班,避開用電高峰。大家都沒有抱怨,愉快地完成了任務。企業家精神從何而來?第二橡膠廠的成功與員工的精神面貌有著重要的關系。他們的創業精神從何而來?橡膠二廠大部分員工都有在艱苦環境下創業的歷史,對工廠有很深的感情,這是很重要的壹條。但從幹部職工的談話來看,他們信任自己的企業領導,對他們有充分的信心,也是壹個重要原因。
以“全國化工企業優秀帶頭人”李相權為首的領導班子,在廠裏深得人心。李相權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他從企業基層做起,實踐經驗豐富。他是和橡膠二廠壹起長大的,這就決定了他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努力做大事的勇氣。
參觀橡膠二廠,廠房新,設備高級讓專家眼紅,但廠領導的辦公室很普通,他們只是借用了工廠科研樓的兩層。為職工和科研人員創造最好的工作生活條件,絕不講排場。春節期間,工人們加班加點,李相權和其他領導也在大年初壹的早上來到車間和大家壹起工作。
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中,企業領導人做出正確的決策是非常重要的。李相權對行業形勢、發展趨勢和競爭對手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有很強的市場控制能力。橡膠二廠的產品轉向、技術改造、狠抓質量、開拓市場,滲透著他和領導班子的辛勤勞動。壹個能帶領工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沿著正確的航向奮鬥的廠長,自然會獲得群眾的信任。員工看到企業的美好前景,個人生活不斷改善,誰會不努力?
(4)概述交流
概觀溝通也叫風格溝通。它是壹部主要反映社會生活、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和日新月異的建設成就的報道。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搞活帶來的變化,給這種交流增添了新的內容。簡檔通信不同於事件通信。不是圍繞壹個人或壹個中心事件來寫,也不是要求寫壹個事件發生發展的完整過程,而是圍繞主題各方面的特點和特征來寫。在表達方式上,往往用具體的事例來描述和描寫壹個地區、壹個戰線、壹個單位、壹個點、壹個方面的變化,表現時代的步伐和人們思想境界的變化。壹般以“遊禮”、“行”、“筆記”、“側記”等形式介紹給讀者。
<示例>
《太歲精神》榮耀三晉
杜武安
山西,曾被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稱為“山河在外”,內凹外凸,四面環山,自古以來就以棧、隘口與外界相連。
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全封閉、全互通的太舊高速公路,不僅在山西公路建設乃至山西經濟建設史上翻開了嶄新的壹頁,而且在實踐中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太舊精神”。
春節前夕,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在全省幹部群眾中開展學習“太歲精神”活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無私奉獻”。山西省委總結的“老字號精神”,體現了改革開放90年代山西人的開拓精神,體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輝煌成就。
太舊高速公路西起太原,東至山西、河北交界處的舊關,全長144公裏。雖然路不長,但沿線地形變化大,地質條件復雜。80%的路段蜿蜒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中,給施工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建設周期短,要求高,投資少,速度快,質量必須達到國家壹流水平。
面對這樣的條件和要求,絡繹不絕的外國投資者反復轉圈、考察、估算預算,但最終都壹壹撤退。他們啃不動這塊硬骨頭,也不敢冒這麽大的風險!我們做什麽呢自己做!
山西省委、省政府下了這個決心,全省人民下了這個決心!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建設太舊高速公路不僅是壹項重要的經濟任務,也是壹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項目1993於5月開工。高速公路建設初期,建設資金嚴重不足。面對這種情況,是應該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還是舉棋不定,知難而退?在這個緊要關頭,胡同誌帶領省“五大班子”領導到太九路工作,調查研究,統壹思想,堅定了自力更生、咬緊牙關、勒緊腰帶、知難而進的決心。全省人民“太歲”,以不同方式大力支持太九路建設,踴躍捐款捐物,在很短時間內捐款2.3億元,緩解了財政困難。公路沿線人民識大體,顧大局,像革命戰爭前壹樣支持太舊高速公路的建設。他們拆了新房,遷了祖墳,割了果園,獻了良田,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從全局考慮,征地拆遷往往是施工前的壹大難題。但太九路項目是個例外。不到三個月,三地(市)18個鄉(鎮)18個村的數千拆遷戶被拆遷。他們像戰時支援前線壹樣,全力以赴支援太舊高速的建設。只要需要修路,他們就毫不猶豫地拆新房,遷祖墳,獻良田,砍果樹。他們說:“太舊高速是我省經濟的命脈。小原則服從大原則,小復興服從大復興,為了大家放棄小家庭!”太九路項目* * *征地1.39萬畝,拆遷1.058戶,總面積1.08萬平方米,砍伐果樹1.2萬株,遷墳4240座。拆遷戶沒有壹個不情願的,沒有壹個抱怨的,沒有壹個計較得失的,表現出知大局、顧大局的崇高精神!無私奉獻
太舊路工地,就像壹個大熔爐,任何人,只要投入到這個太舊路工地,靈魂就會被鍛造,精神就會被升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發生深刻而戲劇性的改變和飛躍。講政治、講抱負、講拼搏、講奉獻,成為太久人的火炬和目標。工地上,總有喜訊和感人的故事。施工項目負責人龐成為了抓緊時間澆築橋樁,冒著大雪堅持了三天兩夜。高級工程師高德生不僅完成了監理任務,還為壹個設計修改了圖紙,節約工程費用1萬余元。
為了給太舊高速做貢獻,久病不愈的司機開始倒混凝土車,新婚夫婦在工地的窩棚裏安頓下來。患病的操作工壹邊輸液壹邊堅持施工,退休的老工程師重新投入施工壹線。甚至在彌留之際,他還寫信給工程指揮部表達心聲:把太舊高速建設好,是我最大的心願,但沒有從頭到尾參與太舊高速的建設,是我最大的遺憾!
在太舊公路建設中,副總指揮劉被省委樹立為全省領導幹部標兵,8名黨員受到省委組織部表彰,8名突擊隊員被評為“三項建設”優秀青年突擊隊員,6543.8萬名優秀幹部職工迅速被吸收進中國* * *生產黨,壹批戰鬥在第壹線的幹部得到提拔。
“太歲精神”正在三晉大地發揚光大。
(5)短篇小說(短篇時事通訊)
反映現實生活的片段,通常表現壹個人壹件事,線索單壹,故事情節,短小精悍,生動活潑。不能寫很多人物,場面太大,有並發癥,否則就失去了“小”的特點。
<示例>
溫暖的藍天,人間的愛
——陳泰舉家人感謝南航。
陳波
3月22日下午,因丟失壹年血汗錢被西航空乘救助的打工妹陳太菊的兩個姐姐陳太鳳、陳太翠,專程從廣漢市趕到成都雙流機場,將寫有“溫暖藍天,人間有愛”橫幅的書贈送給西航總經理王如岑,表達全家人的誠摯謝意。
65438去年2月30日,在廣東中山某童裝廠工作壹年的陳太菊從珠海機場飛往成都,在過安檢時丟失了自己的血汗錢12900元。在她痛苦的時候,西航的乘務員帶頭為她捐款,感動了飛機上的123名乘客為她提供幫助。當晚23時後,同機乘客顧和在回家收拾行李時意外發現了陳太舉的錢箱,於是連夜驅車在大霧中趕到雙流機場,將錢箱交給了西航空乘部值班領導。1月1日,西航派人到廣漢找到陳太舉,及時歸還了錢箱。當陳泰菊拿到丟失的錢時,她被深深地感動了。她當場把在飛機上拿到的6000元捐款,托付給了西航的戰友。請轉給“希望工程”。收到這筆捐款後,四川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打破常規,迅速將這筆錢撥付到朱德同誌的家鄉儀隴縣,讓15失學兒童得到了重返校園的幫助。
“這壹系列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就像導演編的那些故事壹樣,不可思議,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自己人身上。”陳泰峰握著王如岑的手,含著淚說:“妳培養了這麽好的乘務員,我們全家永遠感激不盡。”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三天前剛從北京開完全國人大回來的王汝岑舉著壹面錦旗說:“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們共同的大事,全國人大正好把它擺在壹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召開。陳泰舉給‘希望工程’捐款的舉動做得很好,也是對我們繼續做好安全服務的激勵。”
據悉,陳泰舉於3月13回廣東求職。
新聞稿
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經常用來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壹種文體。有很多種,這裏只介紹最常用的消息和通信。
新聞,也叫新聞。新聞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單指新聞;廣義上指新聞、傳播、報告文學、特寫、評論等。新聞就是用壹般的敘述方式和相對簡潔的文字,快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最近的、有價值的、最受關註的事實。
壹、消息特征:
內容真實,事實準確。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和力量。事實是其來源,也是其令人信服的基礎。真實就是真實,寫出來的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發展都不能虛構。準確意味著每壹個事實,包括細節,都是準確的。如果壹條新聞被歪曲或錯誤,不僅會降低其新聞價值,還會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
內容新鮮,有價值。新聞在新奇中有價值,有認知意義,有啟發意義,有導向意義。新聞要有新意,才能吸引讀者眼球,先睹為快。創新不僅意味著向讀者報道新的人、新的事件和新的經歷。還要選擇有意義、有價值、有啟發、有教育意義的東西。我們不持“狗咬狗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觀點。
應該是及時的,及時的,及時的。快速是新聞的價值。緩慢的新聞報道會降低新聞的價值,“新聞”會變成“舊新聞”。處方意味著速度和新內容。對新人、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要敏銳感知,盡早了解,及時反映。
簡明扼要。簡潔是新聞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標誌。所謂簡潔,就是“三言兩語,把事實記得清清楚楚,只有寥寥幾筆,把精神表現出來,概括而不抽象,簡短而不陷於疏漏”,用筆簡潔工整,集中精力提煉內容。
二、消息的類型(壹般來說,消息歸納為四類):
1.動態消息
動態新聞是快速準確報道國際國內最新重大事件、重要活動和各項建設中的最新新情況、新動向、新成就、新問題的壹種文體。它是報紙上使用最多的類別。
重大新聞的簡訊都是動態新聞。重大新聞是指事件重大、意義深遠,報道時在報紙上占據顯著位置的新聞。如《中國多用途衛星》(光明日報)1993年5月13)。簡訊內容第壹,篇幅短。如“國際新聞簡報”、“學術動態”、“市場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新聞又稱經驗新聞,是集中報道壹些特定部門、單位和行業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的壹種文體。這類新聞是在介紹了經驗和做法之後,總結經驗,揭示規律,從而達到以點帶面推動工作的目的。比如《壹切靠人民自己創造——首鋼十年改革的壹個基本經驗》(人民日報)1988 65438+2月26日)。
3.綜合新聞
綜合新聞是把發生在不同地方、不同單位、各具特點、性質相同的事實結合起來,體現壹個主題的報道。它的特點是在綜合和概括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提出意見,揭示規律。如“亂砍樹木,南亞三國洪水依舊頻發,不如幫北印度種樹”(光明日報1993年7月25日)。
4.回顧新聞
又稱“記者評論”、“新聞評論”。是壹種兼具新聞和評論功能的新聞。它是在陳述事實的基礎上,穿插評論或抒發感情,從而分析和說明所報道事實的本質和意義。它的特點是記敘和評論,要求以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依據,對事實進行評論,觀點正確,評論得當。比如“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要把“開始”當“過頭”(遼寧日報65438+5月0979)。
第三,信息的寫作:
1.標題
消息標題分為眉題(又稱引題、肩題)、主題(又稱主題、母題)和副標題(又稱輔題、副標題)。在下列情況下出現在報刊上:
(1)多行標題。多行標題壹般有三行,即中間壹行是題目,是標題的核心,用於揭示主題或提示重要事實;題目上方的線是眉毛問題,用來引出題目,說明事實,說明背景,烘托氣氛,揭示意思;題目下面壹行是小標題,用來補充說明或說明題目或依據。比如:
經貿部負責人致辭(眉毛)
希望實現兩岸直接貿易(話題)
願意與臺灣經貿主管部門聯系協商解決雙邊貿易中的問題)
雙線標題。第壹,有話題,有眉目。比如:
真正的幸福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眉題)
杜向國家贈送遺產10萬元(話題)。
第二,有題目和分題目。比如:
成都電信局花錢買的批評(話題)
在報紙上登“公告”歡迎群眾監督通信服務(小標題)
(2)單行標題。單行標題只有主題。比如:
* * *采訪朝日新聞社長
新聞標題要簡潔、平易近人、準確、新穎、有吸引力。用哪個稱呼,要看妳自己的情況。
2.介紹
信息的介紹是信息的第壹段或第壹句話。它由新聞中最新鮮、最重要的事實或精辟的論點組成,以吸引讀者。這就是為什麽消息的結構通常是“倒金字塔”的原因。
Lead經常使用以下書寫方法:
敘事。簡明扼要地寫出主要事實和經歷,或者對整個事實材料進行綜合概括,揭示主要內容。如“經國務院批準,我國第壹家個體戶與港商合資的大連廣材實業(合資)有限公司於4月1985日正式開業。”這是經濟日報4月1985發布的新聞導語。
題型。以提問的形式提出新聞中要解決的問題或者要介紹的經驗和做法,然後用事實來回答。比如“親愛的讀者,妳知道燈芯絨可以作為夏天穿的裙子嗎?在上海絨布廠新生產的許多燈芯絨中,就有這樣新穎的品種。(新華社1980 7月16日新聞稿)
描述性風格。用簡潔的筆墨描述有特色的事實或有意義的方面,給讀者以生動的印象。比如“人民大會堂大廳裏裝飾著壹盆盆碧綠的麥冬、松柏、萬年青和盛開的鮮花,全國婦聯今天下午將在這裏舉行聯歡會。1500多位中外女性齊聚壹堂。相互握手問好,親切交談,慶祝‘三八’婦女節。(新華社北京1988年3月8日)
評論風格。就是先對報道的事實做出批判性的結論,再用具體的事實來澄清。比如“今天,新中國頒布的第壹部專利法正式生效。從此,中國腦力勞動成果被無償占有的歷史宣告終結。”(新華社北京1985,4月1)
報價。引用信息中人物深刻而有意義的語言作為引子。如“女青年杜到上海司法機關,要求將其遺產的10多萬元捐給國家。她說,‘我還年輕,應該靠自己的勞動生活。我願意用這筆錢來支持國家的四個現代化。(文匯報1981 9月29日)
3.科目
主題是信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引言,闡述引言所揭示的主題,或者回答引言中提出的問題,對新聞事實進行具體的描述和發展。寫正文時要註意以下幾點:
樹幹突出。信息的主體是主幹,主幹上要用典型的材料。要去掉線索,減少枝藤,丟棄與主題無關的,次要材料保持簡短。
內容充實。回答引言中提出的問題,壹定要具體,要有實質性,這樣才有說服力。導語提出什麽問題,主語就應該回答什麽問題,這樣才能緊扣中心,突出重點。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要適當劃分段落,有序展開敘事。層次的排列順序有以下幾種:壹是時間順序,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結束的順序;二是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系排列層次;第三,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的結合,使寫作緊湊有條理,生動不亂。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發生的歷史環境和原因,說明事件發生的具體條件、性質和意義。是為了豐富內容,烘托和突出主題。背景可以出現在主體部分、引言或結尾,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壹般有三類:壹是對比材料,即前後對比事物,正反對比,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說明材料,即介紹政治背景、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生產面貌、物質條件等。第三,說明材料,即人物生活的描述、專業術語的介紹、歷史典故的解釋等。,幫助讀者理解新聞內容。
5.結論
結論是新聞的最後壹段或最後壹句話。澄清新聞中陳述的事實的含義,讓讀者加深對新聞的理解和感受,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示。
消息結尾有總結,評論,希望等等。有些新聞,寫了事實之後,文章就停了,結局就在事實裏。
參考資料:
/blog/user 1/1/archives/2005/401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