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廣東陽江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是什麽?

廣東陽江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是什麽?

陽江的主要經濟來源有:出口菜刀、小刀、剪刀、海鮮等。沒有大型國企,但近年來發展迅速,再加上核電站的建設,相信會推動陽江經濟有更大的發展。

陽江是廣東省四大傳統手工業基地之壹,個體私營經濟發達。“陽江三寶”——刀、漆器、豆豉聞名中外。為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市委、市政府實施了壹系列優惠扶持政策,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截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私營企業3.8萬家,其中私營工業企業8268家。1999以來,民營經濟年均增長20%以上,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1998年的53.6%提高到去年的69.3%。2003年,私營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7.9%,培育出喜之郎果凍、美景牌冷卻塔、深溝球軸承、餅幹、十八把菜刀、銀鷹剪刀、永光剪刀等壹批省名牌產品和池商標。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中國刀具中心先後落戶陽江。2001年,陽江被授予“中國刀剪之都”稱號。陽江刀剪產品產量占全國的60%,出口占全國的80%。工業形成了五金、稀土、機電、建材、冶金、制糖、食品、紡織、服裝、森工等十大支柱產業。

陽江海(島)海岸線長476公裏,占全省1/10。海域面積3.4萬平方公裏,水深20米以內的灘塗和淺海面積1.638平方公裏。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歷史悠久,盛產魷魚、魚翅、對蝦、螃蟹、鯖魚、牡蠣等。該市擁有7個國家級和省級漁港。基於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市委、市政府打出“海洋牌”,推動海洋漁業穩步發展。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吊樁牡蠣和格蘭諾拉麥片養殖基地,廣東省重要的對蝦生產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舉辦南海(陽江)捕魚節,打造海洋漁業品牌。自1999以來,全市水產品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連續10年位居全省第壹。2003年全市水產品總量為86.4萬噸,比198增長18.9%,年均增長3.1%。漁業總產值42.4億元,比1998增長37.1%,年均增長6.5%,其中出口總值120億美元,比1998增長9倍,年均增長58.8%。

陽江依山傍海,旅遊資源豐富。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自然旅遊資源種類齊全、品位高、空間組合好,在廣東省首屈壹指。近年來,陽江每年都舉辦旅遊文化節,集旅遊、文化、體育、會展、商業於壹體,提高陽江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01,陽江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海陵島大角灣景區被授予國家AAAA濱海旅遊景區、省級科技旅遊示範區、省級文明景區等稱號。2003年,陽春淩霄巖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全市接待過夜遊客234.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54.38±0.35億元,分別比654.38±0.98增長565.438±0.5%和765.438±0.7%,年均增長8.7%和654.38±0.4%。

認真實施“出口帶動”戰略,進壹步優化投資環境,降低經營成本,增強對外商的吸引力,抓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機遇,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支持民營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2003年,全市進出口總額8654.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8%,其中出口總額6.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5%。

在中國最大核電項目——陽江核電站、陽西熱電廠、華潤陽西風電場、陽西核電站(籌備中)、陽春抽水蓄能電站、海陵島風電場、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等投資超千億元的重大項目帶動下,陽江經濟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大型項目的建設必將影響陽江的全面發展。

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641.8億元,增長1.5%;人均GDP約2.65萬元,增長11.7%;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26億元,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5億元,增長26.8%。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428億元和6543.8+05.8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4.2%和654.38+06.8%。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工業增加值分別下降3.5%和12.6%。節約用地取得新成績。

陽江是粵西當之無愧的“快馬”。2009年18主要經濟指標中,陽江以11位居粵西第壹。

陽江是全省經濟增速第壹集團軍的“快馬”。2009年,陽江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外貿出口額、實際利用外資、合同利用外資等7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分別位居全省第七、第五、第三、第六、第四、第壹、第壹。

2009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突破百萬噸,達到10016000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1000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達到10345元,水產品出口額突破3億排名廣東省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