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幾年,學校規模擴大,小學教室不能長期占用。因此,努力爭取公社領導的支持,並於5月1973在楊月樓村修建了壹座新校舍。當時學校沒有經費,動員社會多渠道籌集資金。基建工人不知疲倦地四處購買建築材料,師生們自願自己動手建造新學校。努力工作4個月,建成壹棟教學樓,4間教室,1間辦公室,1間臥室。同年9月,學校從烏丹區遷至新校舍。當時教職工12,學生300人,5個班,還缺壹個教室,所以輪流上課。
1976擴建教室4間,教職工14人,學生360人,6個班。烏丹區小姚附中有兩個初中班。
1980烏丹區附屬初中班合並,教職工增加到26人,學生460人,教學班8個。由於教室不足,南田小學附設1初中班。那壹年,恢復了初中三年學制。
1982年9月,學校更名為“烏丹鎮中學”。當時有31教職員工,9個班,508名學生。次年9月,增加1班。學校確定為甌海縣示範實驗中心,由縣教育局專項資金2.5萬元,配備教學設施,學校建有實驗室和儀器室。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
1984年9月,南天小學附中班合並,學生突然增加到766人。教室不夠,所以我們從胡巴小學借了兩間教室上課。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建築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所以9月份1985,操場西端擴建了4間教室,學校共有16間教室。從那以後,它發展得更快了。次年,學校數量達到812。當時有關人士深感辦學條件跟不上教育發展,已成為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突出問題。
1987年9月,翁被任命為校長。翁校長壹上任,就著手成立家長委員會,向社會募集資金,爭取政府對征地的支持,處理安置學校周邊村民的廁所和墳墓,籌建校園第壹座四層教學樓。1989年9月,新教學樓竣工,隨後進行了校園圍墻建設和操場平整,形成了完整的學校園區。
1992年,烏丹鎮政府又征用了2000平方米,建設1371平方米的教學樓。那壹年撤區擴鄉,慈湖並入烏丹鎮,學校更名為“烏丹鎮第壹中學”。1995上半年,學校在第壹教學樓樓頂擴建了4間教室,次年在操場西側修建了教師會議室和食堂。到目前為止,校園總建築面積為2707平方米。
建校以來,學校規模壹次次擴大,校舍、教學樓壹棟棟興建,學校設施不斷添置更新。1996,學校對示範初中進行審核,相關部門來評估,但還是認為不能達標。這給了學校很大的震動。
1997年9月,林雲泉任校長,林校長審時度勢,督促烏丹鎮政府規劃建設新校區。2000年,烏丹鎮政府多方研究,多方論證,在河莊林東村(現盛達花園西頭)西征用97畝土地建設烏田壹中新校區。經過幾年的努力,壹批造型優美的教學樓和其他教學輔助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總建築面積達29635平方米。校園擁有300米塑膠跑道的標準運動場,信息網絡,現代化教學設施,功能齊全。堪稱全省壹流,校園綠化面積3.38萬平方米。先後被評為溫州市花園學校、甌海區綠色學校。
2003年6月,學校搬進了新校區。現代化的嶄新校園為學校的進壹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教學探索,約翰楊破浪前行。武田壹中師生自建校以來,不斷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把握每個改革階段的主旋律和改革前沿信息,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科研活動,在承擔高水平的教研活動中提升自己,取得了顯著可喜的成績。
早在開學之初,學校就認真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學生邊勞動邊學習,自建校舍,得到了紮實而深刻的勞動教育。
多年後,學校不斷強化教學質量意識,強調教師必須註重“兩基”落實,因材施教,狠抓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65438年6月至0982年9月,畢業生中考六科成績均在全縣前十名。次年,學生劉紹茂、林賢斌參加中考,獲得全縣總分1、3。1985,廖光輝中考1全縣總分第壹。
65438年9月至0987年9月,翁成全任校長期間,註重青年教師的選拔,制定了壹系列規章制度和教學成果獎勵辦法,調動教師積極性,認真開展務實的教研活動,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效率,輔助學生和進壹步提高尖子生,全力提高教學質量,頗有成效。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成績顯著,多次獲獎。學生蘇健、吳君如分別以1988、1989獲得全縣中考第壹名。學校被評為縣文明學校,翁校長被評為勞動模範。這三年間,學校人氣高漲,成績斐然,獲得了諸多榮譽,形成了建校以來的壹個高峰期。
1990下半年,根據甌海縣人大通過的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計劃,普及初中教育。學校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實現基本普及初中教育。同時,學校強調“辦學思路正確,德育為頭,教學為中心。”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弘揚“講衛生、守紀律、勤學上進”的校風。1991全縣素描思想工作現場交流會在我校召開。與會人員觀摩了主題班會,成立了團校。這壹時期,學校學生思想工作的方法很多,內容豐富,各具特色。
1993至1995,學校在駐軍人武部的支持和幫助下,致力於警察的國防教育工作。1994連續三年被評為區市級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2002年6月5438-2月,葉新華擔任常務副總裁。自2005年9月搬遷到新校區後,嶄新的教學樓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使辦學有了飛躍,目標更高,要求更嚴。提出了“以嚴格的要求規範學生,以優良的校風影響學生,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以優美的環境陶冶學生,以崇高的榜樣激勵學生,以紮實的課程發展學生,以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具有壹系列充滿時代氣息的教育宗旨。"
學校秉承多年形成的“德育為先”的傳統,對學生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開展“講文明話、做文明事、做文明人”校園活動月;與溫州晚報合作,以學生記者身份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開展“心理咨詢”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國防教育活動;“八榮八恥”系列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創建“綠色校園”和“平安校園”活動等等。此外,我們將進壹步加強青年團的工作,努力提高我們的思想素質。
學校始終關註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努力掌握改革的前沿信息。以校本培訓和教學研究為載體,組織教育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課程,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廣泛動員教師開展教學科學研究,不斷完善學校網絡建設,強調教師要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學習活動,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各種技能,特別是創新意識和能力,從而實施素質教育。
2004年以來,學校成功運用校本課程“三自經典”,開展了專題教學研究,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形成了校、大教學的特色。
學校不斷承擔高水平的教育教學活動。
這些教育教學活動的成功增加了學校的榮譽。
學校的成績是顯著的。2004年4月被評為浙江省標準化(壹)學校,2004年3月被評為溫州市示範性初中。2005年6月被評為溫州市文明學校。學校又進入了壹個高峰期。回首往事,思緒激蕩。以及學校近40年的發展歷史,我從困難中起步,在風雨中前進,在前進中成功克服困難,其間經歷了幾番波折。截至目前,全校共有39個教學班,學生181人,教師123人。董事會成員:葉新華、顧聖良、王、、、、王、林、、林傑民、季煥忠、陳、工會主席葉青青。我們眼前有壹個美好的前景。“雄壯之路鐵打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成就是昨天,今天我們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學校領導班子將精誠團結,努力帶領全體教師開展教師自我教育,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教好書,育好人。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發現和解決現代意識、多維視野等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審視教育教學熱點問題,把握教育改革主旋律,開展切實有效的教育科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現代多媒體教學設施,開展多形式、多渠道、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開拓創新,走出壹條特色鮮明的育人之路。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將再創輝煌。梧田壹中的昨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