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研究墓葬有什麽用?

研究墓葬有什麽用?

詩經?《玄鳥》裏說的,方死後,會有九選嗎?,所謂?九個有?是九州,徐州是九州之壹(據《尚書》記載,九州分別是姬、燕、卿、徐、楊、荊、虞、梁、雍)。徐州歷史悠久,早在周朝就成為方國。在徐偃王時期(郭旭第三十二任郭俊),郭旭的實力達到了頂峰。徐偃王親自率九夷討伐周王室,迫使周穆王承認其在淮河流域的宗主國地位,先後向遠近三十六國投降。徐在淮河流域的強大統治壹直持續到春秋時期,對後世影響很大,今天的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在楚漢時期,徐州變得越來越重要。它不僅是漢朝始祖劉邦的故鄉,也是漢朝重要的戰略城市之壹。公元201年,劉邦封其弟蛟劉為楚王,定都彭城(今徐州)。從那時起,許多名人在這裏成長、生活和定居,直到東漢的滅亡。正因為如此,徐州漢墓成為研究漢代社會的重要標本。

古代徐州洪水頻繁,淤泥層厚,許多漢墓深埋地下,保存完好。根據《後漢書》和《水經註》的記載,徐州境內有王墓、韓太尉墓、劉向墓等十余處著名墓葬。新中國成立後,徐州的考古事業發展迅速。從1952徐州漢墓第壹次科學發掘到上世紀9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掘,徐州漢墓考古成果顯著。據考古學家李寅德先生統計,到1990年,徐州已發現漢墓約300座,2006年前後。

大量的墓葬為考古和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通過這些墓葬遺址,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漢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從徐州漢墓看西漢政局的變化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出於戰爭需要,分封了許多異姓國王。隨著政局的逐漸穩定,漢朝皇室開始鏟除異姓王,明確規定非劉後裔者不得加冕為王,以達到此?程維·田字?的作用(政治穩定後,劉邦廢了前楚王韓信,把大部分封地讓給弟弟蛟劉,為楚王,定都彭城,今徐州)。隨著這種政治措施的實施,漢朝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這壹點從徐州的漢墓也可以看出來。

根據2000年的《中國考古年鑒》,徐州市鳳凰山的墓主人應該生活在慈禧太後時期。他的地位不高,但他的墓裏已經出土了車馬陶俑。此外,沃利漢墓和獅子山漢墓中也出土了壹定數量的兵馬俑,並輔以歷史記載?是不是和魯想在關中鬧事?怕齊和楚兵?根據記載,可以確定的是,漢初,以彭城為都城的楚國,擁有自己的軍隊,實力強大。

漢書?王川說,楚原?文帝尊(楚)汪芫,子勝,爵弼太子?楚國的地位之高,與中央的關系之密切,不用多說,徐州獅子山漢墓的考古發掘也證明了這壹點。墓主人身著金玉衣裳,有三位烈士,墓外還埋有更多的墓。墓的整體規格可以用豪華來形容。

綜合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漢初的楚國有壹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這與漢朝的中央政權關系密切,楚王權力很大。也就是說漢初中央政府權力集中度不高,以楚國為代表的地方勢力還是有壹定影響力的。

然而,事情在漢景帝時期發生了轉折。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楚王參加?七國叛亂?然後戰敗自殺。?七國叛亂?作為漢朝政局的轉折點,它既是漢朝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體現,也是楚國政治走向衰落的起點。從此,楚王的權力不斷被削弱。

西漢第五代楚王劉導,七國叛亂後於公元前151年繼位。他是楚安王,死後葬在北東山。在這座北東山漢墓中,考古發掘出土的印章和泥巴的種類和數量都遠遠少於之前的獅子山漢墓,說明七國叛亂後,楚國的實際統治區域在縮小,被剝奪了很多權力。不僅如此,北東山漢墓外也不再有象征軍事實力的兵馬俑埋葬坑,取而代之的是壹個衛器和守衛俑。

漢武帝即位後,繼續在政治上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根據南京博物院銅山龜山西漢崖洞墓的報告,劉著(第六代楚王劉導之子)及其妻子的墓中沒有任何設施。坑道裏只有壹些耳房,主要是車馬房、竈房等。,而且在密室中只出土了幾件武器,這說明諸侯國的勢力進壹步增強。

因此,從徐州眾多墓葬的規模和祭祀物品的種類、數量可以看出,西漢時期,楚王的權力逐漸被消解,楚國的實際控制權和兵權都被不同程度地剝奪,財富在減少,地位在下降。相應的,西漢的中央權力也就自然集中了。

從徐州漢墓看漢代儒學

有學者說,漢代有兩種思想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壹種是黃老之學,壹種是儒家思想。如果說西漢前期黃老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麽西漢中期以後儒學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這在徐州漢墓中也有所體現。

正如考古學家於先生所說,從西漢中期到東漢末年?人與自然的和諧?世界觀?徐州的漢墓很多都是圓頂的,墓中出土的畫像石上也有伏羲和女媧的畫像,是漢族人民長久以來的陰陽調和、夫妻恩愛的願望,是天人合壹思想的具體體現。

金學峰先生在《漢代思想史》中說。封建社會等級統治的基礎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那麽什麽是宗法制度的鞏固和加強呢?三節課?根本環節,所以董仲舒把孝放在第壹位?儒家大力提倡孝道,也導致厚葬盛行。從王公貴族到普通百姓,整個漢代社會都把父母的安葬看得極為重要,這壹現象在徐州的漢墓中也有所體現。

在對徐州漢墓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壹定數量的?老人拿著棍子?畫像石,這些人像背後隱藏著怎樣的信息?原來在漢朝,老年人到了壹定年齡,政府就給他們?權杖?這不僅提高了老年人的政治和社會地位,也給他們帶來了實際利益(減稅、免稅等。),可見漢代尊老的繁榮。

不僅如此,通過對徐州漢墓的大量發掘,可以發現當地很多貴族的墓葬規格甚至高於楚國的諸侯,那麽這種棄?等級制度?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如前所述,西漢時期厚葬風氣盛行,以至於社會上形成了攀比之風。擁有大量財富的平民階層突破了尊卑等級制度的規則,堅持把死去的父親和母親的墳墓建造得比王侯的更豪華、更宏偉。有些人甚至因為修建父母的墳墓而傾家蕩產,這也不足為奇。

從隨葬品看西漢時期徐州的經濟狀況

馬克思說:每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了壹個現實基礎,每個歷史時期的壹切上層建築,包括法律設施、政治設施和宗教哲學等觀點,歸根到底都是由這個基礎來解釋的。?墓葬與社會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隨葬品、埋葬方式、墓葬建築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那麽,從徐州漢墓中我們能看出什麽呢?

壹是農業發達,主要體現在漢墓種植的農具種類豐富,農作物多樣化。

漢代出土的農具

經過幾十年的考古研究,人們在徐州漢墓中發現了十余種鐵制農具,包括但不限於類、叉、鋤、鐮等。可能有人會說,這些農具不是很常見,很普通。其實不是,《鹽鐵論》說,農業,世界上偉大的工業,鐵,還有農民的工具?鐵器農具的普及和使用是漢代農業迅速發展的標誌。鐵制工具和木柄的結合,大大提高了農民的勞動效率。可以說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掀起了壹場生產力革命,徐州漢墓出土的文物就是這場偉大革命的明證。

考古發掘和文獻研究是歷史研究的兩種主要方式。張步天先生曾在《中國歷史地理》中提到,漢代楚國有水稻、谷子等谷類作物。徐州漢墓的考古發現證實和補充了這壹觀點。徐州後婁山漢墓出土了壹定數量的黍、黍等碳化物,小桂山楚王墓出土了棗、桃、李、杏、梅等坑。

第二,手工業水平很高,從漢墓的黃金隨葬品和發達的紡織工具就可以看出來。

在徐州漢墓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金箔包裹玉器、銅器等器物的現象。這些金箔壹般很薄,厚度和紙差不多。劉賀?墓中出土的玉枕整體用金箔包裹,形成網狀圖案,十分精美。這些都表明金箔加工技術在漢代已經非常普遍,手工業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此外,徐州漢墓中還出土了包括紡車在內的多種紡織工具。這些文物直觀地展示了當時的生產方式,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徐州龜山漢墓遺址

那麽,研究古墓有什麽用呢?它的作用簡直太大了。以徐州漢墓為例,可以知道埋葬方式、隨葬品、墓葬規格。這些可以直觀生動地展現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如果歷史研究僅僅依靠文獻,那麽我們總會隔著壹層面紗感到缺乏真實感,而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將帶領我們回到千年前的場景,感受最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