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星輝
壹向崇尚“家和萬事興”的古代中國,正在遭受婚姻動蕩的沖擊。
近日發布的全國民政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壹季度,我國登記離婚的夫妻為46.5萬對,同比增長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個家庭破裂。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七年上升。
“中國式離婚”已經成為壹個值得關註的現象。甚至國外還新造了壹個詞“我這壹代”,來分析這個曾經號稱世界上婚姻最穩定的國家離婚率高的原因。
中國的婚姻怎麽了?如何在當今社會轉型期經營壹個健康、文明、幸福、安全的婚姻家庭?
(1)社會轉型期婚姻的影響。
20-35歲人群是離婚主力軍,36-50歲人群處於婚姻穩定期,50歲以上人群離婚率呈上升趨勢。
唐娜,29歲,兩年前結婚,壹年後分手。“結婚後,我找錯了人。婚前,他敢占便宜,婚後,他變得獨斷專行;婚前他很會和異性戀交朋友,以為他有‘女人關系’,結婚半年就出軌了!”
“壹見鐘情,結婚了。壹怒之下,我走了。”據朝陽區婚姻登記處的壹名工作人員介紹,近幾年在該處登記的離婚夫婦中,超過壹半的年齡在35歲以下。其中“80後”居多,“閃離”現象日益突出。“有些人辦手續的時候還在吵架。拿到離婚證後,他們抱在壹起哭了。”
不僅80後的婚姻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父母那壹代的婚姻也變紅了。“現在孩子大學畢業就能自立了,家庭責任也完成了,不再互相湊合了。”50多歲的他向老師感嘆,“結婚近20年,人喝了水才知道有多冷多暖!”宏建律師事務所律師鄭說,他代理的離婚案件中,30%左右是中老年人。
“隨著社會轉型和社會變革對婚姻家庭的挑戰,‘新離婚時代’即將到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奕君表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最近30年,尤其是近幾年,中國的婚姻進入了壹個動蕩期。
統計數據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離婚數量和離婚率不斷上升,近五年增長率達到7.65%。去年有超過1.2萬對夫妻結婚,超過1.96萬對夫妻分道揚鑣。目前上海的離婚率已經超過1/3。
從年齡結構來看,22-35歲人群是離婚主力,36-50歲之間婚姻相對穩定,50歲以上離婚率上升較快;學歷、教育程度與離婚率成反比。受教育程度越低,離婚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離婚率越低。
陳奕君說,離婚率上升反映出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給個人生活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空間,但也帶來了人際沖突和情感風險。
"中國的結婚趨勢已經和其他國家趨同。"陳奕君說,婚姻和家庭的大規模動蕩趨勢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
“在壹個壽命越來越長的時代,壹夫壹妻制還適合那些致富並追求多元化生活和享受的人嗎?”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國家質疑。於是掀起了壹股所謂“性”“家庭”的社會文化浪潮,即同居文化、未婚文化、不孕文化、離婚文化。他們的初衷是希望現代人能有更好、更便捷、更幸福的生活方式。
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浪潮,70年代末,中國的“東擴”給我們這個被譽為世界上婚姻最穩定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傳統婚姻的外部聯系
作家池莉說,“家庭從來都是壹個暴力動蕩的區域,它是改變方式和與時俱進最快的世界。”經過30多年的發展變化,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轉型時期。作為家庭基礎,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將如何“與時俱進”、“改弦更張”?
“30多年前,傳統的婚姻模式是‘經濟合作社’和‘出生* * *同體’。再加上‘不離婚不離婚’的觀念和群眾對畫室的監督,外部聯系對婚姻的穩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陳奕君說,“那時候,結婚是壹生壹次的大事。我從未想過結婚。如果不行,我就‘換工作,換條款,優化組合’。”
“現在男人有小金庫,女人有私房錢,誰也離不開誰。壹般壹個家庭只有壹個孩子,維系婚姻的血緣關系也比較薄弱。”陳奕君認為,“更重要的是,愛的概念變了。現在有什麽電影和流行歌曲?‘我愛妳就像老鼠愛大米’,‘這是愛,但我說不清楚’。之前也說不清楚。組織應該為妳調查壹下。如今,商品經濟的價值觀已經滲透到婚姻家庭中。舊的不來,新的不來,不再追求永恒。如果壹個人有婚外情,只要不貪汙受賄,沒有人追究,那就成了隱私問題。"
社會轉型期婚外情的感覺,婚姻迷茫的時候。當血緣、經濟關系、傳統觀念、紐帶成為傳統婚姻賴以存在的重要外部因素時,現代婚姻的凝聚力在哪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裏的世界卻很無奈。”公司職員小張為與妻子溝通困難而苦惱。“我們在壹起很壓抑,沒機會就吵架。我寧願呆在辦公室和同事聊天,也不願回家面對她。”
“我老婆其他方面還行,除了版本不夠,內存太低。”公務員李(音譯)對夫妻間的文化差異表示遺憾。
“過去,壹個教授和壹個農民結婚終身。如今婚姻家庭的凝聚力發生了轉移,更加註重夫妻的心理和諧、文化兼容和性滿足。”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性別問題專家李銀河認為,中國正在通過幾代人完成核心家庭的轉變,即從親子關系到夫妻關系。過去,在家族主義的濃厚氛圍中,婚姻扮演著父母與家庭之間的傳承角色,而在“核心家庭轉化”的過程中,夫妻關系越來越被個人所重視。
“現代婚姻更多地依靠情感、文化和性等內在紐帶來團結夫妻。這種婚姻關系叫做‘心理-文化* * *認同’。”陳奕君認為,與傳統模式相比,它要文明、先進和脆弱得多。
為什麽易碎?
有錢人。“經濟發展才是人民素質的真正提高。當人沒有自律的能力時,他律就放松了。”陳奕君舉例說,深圳壹家公司老板的妻子向她求教,後悔把丈夫從四川綿陽山溝拉到深圳做老板。“他發了財,心不在家。現在我真希望能把他拉回那個窮山溝,說‘妳去打水,我來澆花’。”很多女人都希望自己的老公發財,但是妳要掂量掂量他的素質。
負責人。“現在很多人過分強調,卻忽視甚至遠離責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雲曉說,他們非常重視利益,很少關註他人的感受。經濟算計和功利主義是他們離婚率高的更深層次原因。
人們。陳奕君說,社會流動,包括地區流動和職業流動,工作壓力增大,經常出差,夫妻相處時間縮短,社會交往擴大,異性在娛樂場所見面交流的機會增多,婚外情成為最大的“殺手”
恩格斯說,任何維持“死亡婚姻”的企圖都是違背人性的不作為。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越進步,對離婚的容忍度就越高。但是,離婚畢竟是婚姻破裂的結果,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
“離婚最大的就是孩子。”陳奕君說,許多不幸的夫婦忽略了最重要的壹點:孩子永遠無法從中吸取教訓。他們內心的創傷往往壹輩子都難以愈合,他們的憂慮、不安全感和恐懼可能永遠無法治愈。
對該市70所中學的5000多名初二學生進行了心理測試。結果顯示,至少有20%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對這些孩子的家庭進行跟蹤走訪後發現,65%的孩子來自“問題家庭”,父母意見不合,分手或在分手過程中“打架”,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在不健康、不健康、不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更容易產生犯罪、焦慮、抑郁、敵對、報復等心理障礙。某種程度上,在同樣的影響和社會、學業壓力下,哪個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疾病和犯罪,取決於他們來自什麽樣的家庭。
"青少年沒完沒了的問題可以追溯到家庭問題。"孫雲曉說,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雙方的關愛。沒有這壹點,他們就會有問題。如果愛情真的是兩個人之間的,但是有孩子,這個婚姻很大程度上真的是為了孩子。
離婚的人後面跟著女人。超過100對35歲以上的離婚夫婦進行了為期五年的調查。這些家庭都有壹兩個孩子。分手時,85%的孩子判給了女方。五年後,大多數男性再婚,而只有不到15%的女性再婚。
中年女性再婚不容易。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會長朱明美說,他們都是父母,心理透支、感情透支、時間透支、健康透支,有的經濟拮據。因為雖然離婚時男方給了壹定的撫養費,但這筆費用並沒有考慮到物價上漲和孩子生活學習費用逐年增加的因素。因此,許多女人發現離婚從壹個陷阱落到另壹個陷阱。現在城市裏又多了壹個新的貧困單親媽媽。
那麽,對於男方來說,離婚是解決婚姻問題的最好方式嗎?壹項對5000名離婚者的調查顯示,五年後,三分之二的男性表示後悔。
就近年來中國人的婚姻風波而言,持續30多年的“性”與“家庭”的探索是不成功的。2009年,《時代》雜誌發表文章稱,“沒有任何力量比婚姻家庭解體帶來的痛苦更嚴重。它讓孩子受苦,單親媽媽的生活陷入困境,給社會最底層最不寬容的人帶來巨大災難。”日前,最新出版的美國暢銷書《終身不變》(Fixed for Life)將婚姻定義為“不僅是個人的愛情故事,也是最嚴格的社會經濟契約。”
幸福的婚姻是善於解決問題的婚姻。
“婚前睜大眼睛,婚後睜壹只眼閉壹只眼”。婚姻講堂、情感診所、婚姻家庭咨詢師的出現,讓拯救社會成為可能。
壹位心理學家說:人壹生中的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婚姻家庭的失敗。很多人事業有成,婚姻無奈。戀愛、擇偶、結婚、生子,是人生最重要的考驗。今天有多少人交了合格答案?
“如何經營感情,如何感受和如何愛存款,現代婚姻家庭關系已經成為壹門學問。”陳奕君說,“幸福的婚姻不是沒有問題的婚姻,而是善於解決問題的婚姻。”
“目前我們國家各行各業都講究崗位準入證,保姆、鐘點工都要培訓。不幸的是,只有兩個最重要的職業例外:做夫妻和做父母,無論是學術還是學術。”陳奕君指出,大多數夫妻沒有接受過崗前和在職培訓,缺乏現代婚姻家庭觀念和技能的指導,不能勝任各自的角色。
婚姻開始。對個人來說,學習要有緊迫感;對於社會,要充分發揮各級和非組織的力量,加強宣傳教育,學校要開設相關課程。朱明梅介紹,為推進新型家庭文化建設,國家人口計生委、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近日在全國32個城市開展了“創建幸福家庭試點活動”。開設“婚姻家庭文化大講堂”,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
“婚前睜大眼睛,婚後閉上壹只眼。”《百家講壇》講師陳奕君教授家庭和諧的“秘密”。
婚前看什麽?首先是“新門正。”不是指家庭地位,而是文化水平,包括相似的家庭文化背景和相當的教育水平,這是婚姻交往的基礎;第二,價值觀的認同。同事可以不認同自己的價值觀,但情侶必須認同;第三,夫妻角色觀念的認同。只要雙方都認可這種角色分配,婚姻幸福指數就高;最後,還有性格互補。“睜開眼睛”看到這些,也看到他(她)背後的家庭。
結婚後,妳要知道,戴婚戒就是“探索”的終點。“相見恨晚”後面是“相見恨晚”。浪漫不等於幸福的家庭。婚姻就是互相扶持,互相扶持,同舟共濟。需要理解和包容。夫妻之間從恩愛到恩寵的關系最牢固。
妳仍然需要壹個情感診所來維持婚姻。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秘書長範表示,在漫長的夫妻生活中,沒有不生病的婚姻,但很遺憾的是缺少情感醫院。建立婚姻家庭咨詢和社會救助機制勢在必行。
在這方面,許多外國已經采取了積極的行動。最近,美國推出了壹項“健康婚姻”計劃,鼓勵人們在離婚前參加婚姻咨詢和培訓,並最終決定是否分手。韓國實行“離婚審查制”。法院收到離婚申請後,並沒有立即受理,而是給了夫妻雙方壹定的時間重新考慮。有孩子的家庭為3個月,無孩子的家庭為1個月。
目前,上海已率先試點“離婚和解”機制,“婚姻家庭咨詢師”的出現,開始了婚姻家庭社會救助和治療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