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吉林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2017修訂)

吉林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2017修訂)

第壹章總則第壹條為了規範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完善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機制,增強監督實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對預算的審查和監督。第三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代表在預算審查和監督中的作用。第四條政府預算審查監督可以通過聽取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專題調研、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特定問題調查、專題詢問和質詢等方式進行。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應當對下列事項進行初步審查,並提出初步審查意見:

(壹)本級預算草案的初步計劃和上壹年度預算執行情況;

(二)本級預算調整初步方案;

(三)本級決算草案。

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承擔前款所列事項審查監督的具體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預算的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應當依法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接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以及有關方面的監督。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和各部門應當細化預算編制,及時向社會公開預算信息。

除涉密信息外,預算信息通過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門戶網站或者其他主要媒體向社會公開,公開的內容應當規範、完整,便於公眾查閱和監督。第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向本級或者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反映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中存在的問題;對違反預算法規的行為,有權向其他有關國家機關舉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打擊報復。第二章預算的審查和批準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通報預算編制情況。

縣(市、區)人民政府在編制鄉(鎮)人民政府預算時,應當充分聽取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鄉(鎮)人民政府的意見。

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組織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有關專家對政府預算編制進行研究;對預算編制中的重大問題,可以建議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就特定問題進行專題詢問或者調查。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開發區(工業園區)管委會和派出機構應當按照規定編制預算,預算是本級人民政府預算的組成部分,接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審查和監督。第十壹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的三十日前,將本級預算草案初步方案報送本級財政經濟委員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召開二十日前,將本級預算草案初步方案提交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

預算草案初步方案包括壹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收入預算表、支出預算表和余額表,分別說明編制原則、收入來源、支出重點和政策依據,並提供政府債務和轉移支付等相關信息。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應當分別研究壹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的初步方案,提出意見,轉交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研究處理。同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時反饋研究處理情況。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組織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聽取選民和基層單位的意見,轉送鄉(鎮)人民政府研究處理。鄉(鎮)人民政府及時反饋研究處理情況。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前,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提交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的正式文本及有關說明材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還應當報送本級部門預算草案。

預算報告包括上壹年度預算執行情況、本年度預算安排、跨年度預算平衡情況以及完成本年度預算擬采取的各項保障措施。

上年預算執行重點關註以下內容:

(壹)總預算和本級預算的執行情況及主要收支項目;

(二)專項支出、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

(三)結轉資金使用情況和結轉資金余額;

(四)預算調整和執行情況;

(五)財政轉移支付安排的執行情況;

(六)政府債務的限額、余額、結構、用途和償還情況;

(七)本級預算周轉金的規模和使用情況;

(八)動用同級預備費;

(九)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規模和使用情況;

(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預算的決議執行情況;

(十壹)財政政策的執行情況;

(十二)預算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三)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要求的其他重點內容。

今年的預算安排突出了以下內容:

(壹)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二)財政收支的主要政策;

(三)總預算和本級預算及重點收支項目的安排;

(四)本級預備費的安排;

(五)財政轉移支付安排;

(六)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安排;

(七)政府債務舉借、使用和償還計劃;

(八)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要求的其他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