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前:
(壹)為教師課前備課提供參考
備課是教師課前的教學準備。在準備每節課的教材時,壹定要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采取什麽樣的教學方法。這時候就需要廣泛閱讀相關資料,包括教學參考書、報刊雜誌,瀏覽網上信息。由於計算機和網絡資源以及信息收集和處理的功能,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可以使用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獲取更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從而開闊教師的視野,拓展教師的課堂思維,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整合信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質量和藝術。
(二)為學生準備學習材料提供途徑。
新時代的基礎教育應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把學生培養成為完全適應時代要求的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拓展了信息傳遞的途徑,豐富了信息資源的種類,改進了信息處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增強了人們的信息意識,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和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工具。
比如在講授“壹億以內的讀寫”時,我們安排學生在課前通過各種渠道(包括上網)收集相關數據,由學生代表在課堂上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兩個星球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國土面積的大小,有的是今年央視春晚的收視率...通過生動、有教育意義、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資料,學生們不僅輕松地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還成功地接受了壹次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在課堂上:
(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經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學習,會扼殺學生尋求真理的欲望。“根據心理學的規律和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意註意的持續時間很短,課堂思維活動是緊張的。時間長了,學生容易疲勞,容易註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降低。這時選擇適當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造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思維動力,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多媒體教學能很好地展示知識之間的聯系,激發興趣,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知識。
比如在教軸對稱圖形的時候,老師先用電腦展示壹幅清晰多彩的秋景,並深情地說:秋天到了,妳看,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翠綠的松樹……當妳來到秋天的大自然,妳會發現很多美麗的景色。同時,電腦把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壹個個畫出來,然後讓學生找出它們的特點。
如此美麗的畫面與學生生活體驗中的自然之美相結合,激起了學生的審美感,喜悅的笑容在他們的臉上蔓延,他們興致勃勃地進入了知識的境界。
另壹個例子是簡單統計學的公共教學。老師以網頁的形式設計了以下學習計劃:①播放壹個路口的交通場景,思考:妳能用什麽方法來概括這個路口各種車的通行情況?②頁面顯示:交叉“正”進行統計或列表統計(學生自由選擇並完成統計任務)。(3)集體交流,說說妳從這個統計任務中知道了什麽?④要求學生在網上收集各個城市的人均收入、各個國家的森林面積等信息,整理數據,自己做相應的統計,明確統計意圖。在這個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盡情地吸收了知識,而且深刻地認識到了他們的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和“價值”。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分析和正確對待身邊的各種信息,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成果非常豐碩。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具有常規電教媒體的獨特功能,可以整合兩者的優勢。計算機輔助教學帶來了教學方法的現代化。計算機可以預先存儲大量信息,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師在課堂上某些環節浪費時間,為學生贏得更多的練習和思考時間,從而增加教學容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寓教於樂的練習,學生可以輕松鞏固所學知識,激發深層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及時評價和反饋學生信息的途徑和手段。例如,口算練習是大多數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電腦中的隨機函數編寫公式,可以根據需要無限供給問題,判斷自己輸入答案的正確性。還可以設置答題時間。當答題時間超過時,電腦會自動告訴妳答案,讓學生和電腦比速度。如果在形式上稍加修改,也算是學生喜歡的數學電腦遊戲。
(三)解決教學困難
多媒體技術以其生動的形象、逼真的畫面、靈活的動畫和音樂效果,優化了教學過程,是壹種新的教學輔助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很容易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自己演示清晰的教學環節,用課件中的動畫或圖像展示給學生,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看清每壹個細節,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表征,加深理解,對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非常明顯。比如傳統的手段,包括直觀操作、投影演示等,很難把重點解釋清楚。,在解釋角度的大小和什麽有關的時候。可以用多媒體計算機方便地演示:兩個角平移重疊,任意改變角兩邊的長度。通過觀察動態過程,學生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度無關,而與角兩邊叉子的大小有關。”
(四)彌補教材的不足
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無法參觀課本上的壹些實踐教學內容,限制了他們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與數學進行整合教學,可以呈現壹個真實或虛擬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驗,學會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主動構建自己的學習體驗,彌補教材的不足。例如,“焦媛分的理解”和“千克和克的理解”是小學數學課本中二年級學生很難掌握的。在教學中,利用模擬教學課件創設“虛擬現實”超市情境。“超市”內琳瑯滿目的商品分為學習用品區、日用品區、兒童玩具區、食品區等。這些都讓學生們興奮不已,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欲望,迫不及待地成為網絡中的“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自己充當銷售人員,點擊食物並在秤上稱重,然後根據單價計算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花錢購物,計劃用手裏的錢,學習熱情前所未有。在此期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這壹點可以得到充分體現。每個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自然地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融為壹體,縮短了教材內容與生活經驗的距離,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下課後
(壹)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延伸課堂教學。
目前我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校集中授課,受統壹授課時間的限制。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壹個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集成數學的教學應該加入新的教學形式。基於這壹思路,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數學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外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小數計數和數的生成時,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課堂上,學生接受學習任務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信息(或自己尋找信息)進行個性化、協作式自主學習,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後,老師和學生壹起評估和反饋。
(二)可以安排不同形式的工作
數學作業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經常性實踐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也是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的窗口。傳統形式的作業只註重學生的書寫和計算,單調乏味。學生興趣不高,學生只忙著和老師打交道。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應在作業上下功夫,避免重復、單壹的習題作業,精心設計和安排訓練內容。作業的形式不應局限於傳統的書面形式,可以是口頭的、作業的或展示作品的。
比如利用網絡查詢壹些數學常識,在課堂上匯報;學完幾何形狀後,安排學生用計算機畫出相關的幾何形狀,加深理解。
用語言表達的思想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及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會起到“動壹個孩子,活壹個整體”的作用,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可以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教育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探索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