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方的詩歌相似,宣也從同情下層民眾的角度寫了許多關於沈氏的詩歌。比如《傾聽角落》—
沈陽城頭壹角咕嚕咕嚕,老烏鴉飛上城頭。
孩子們在街上拍手大笑,但孩子們不應該去城裏開車。
官人猙獰粗暴,長鞭有力。
問其姓名,則無,而道是府兵,夫。
二月的春風,草木皆兵,催租的號角在響。
老農的租金已經收了,枷鎖還在盈利。
有數百人不能辯,誰夢難民。
妳看不到畫面,也擺脫不了犯罪。
孤兒寡母走在轉角,路上遇到兇官神仙。
錦衣大馬出了人家,回酒樓聽聲。
如果說方的《過隨想》講的是當年天災給沈陽人民帶來的苦難,那麽的《聽角落》講的就是人禍——晚清腐敗政府官兵造成的災難。
從懷遠門看晚清城市
這首詩的開頭,伴隨著沈陽城頭上的“喇叭聲”和“烏鴉的啼叫聲”,把讀者帶入了壹個悲愴的境界。清末,總政官兵在市場上橫行霸道,“面目猙獰”,“鞭打百姓”,連只會“拍手大笑”的“小孩子”也不能幸免!雖然已經是2月的春風了,但是房租已經收了,收房租的“枷鎖依舊有利可圖”,真的很震撼!詩人辯解道:這天下的老百姓真的有壹百個人,也很難和他們爭辯,所以只能任由官府的官兵殘暴!詩人問人們,誰曾夢見過難民的照片?——受不了這種欺淩和壓榨的,“孤兒寡母”們出去逃避。此時,詩人被激怒了。他把路上遇到的“兇官”畫出來,和拐角處走來的難民對比。這些“兇官”穿著“錦衣”騎著“大駿馬”去百姓家拼命搶奪,然後回酒館聽音樂過神仙生活!正是這些人是人們痛苦的根源。
這首《聽角》詩,將百姓的疾苦與官員的腐敗衰敗進行了對比,表現了詩人愛恨情仇的情懷。
宣能寫出如此富有正義感的詩歌,與其傳奇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劉春宣,字東亭,號丹崖,奉天府新民人。他從小聰明好學,接受的是傳統的科舉教育。弱時為弟子,同治十二年(1873)進貢,光緒八年(1882)升官。但之後是“第五春官非第壹”,於是放棄了做官的追求。從此,我博覽群書,潛心研究天文、地理、醫學、算術等實用知識。他特別重視軍事科學的研究,曾寫出《炮學》壹書,“洞幽,窮極富”,前人聞所未聞,令人驚嘆。當時的將軍左非常賞識宣,推薦他主管六合工程。劉春宣接手後,親自勘測規劃,修築了六合大堤。建成後,大堤多年完好無損。後來為了根治遼河水患,他改變了傳統的被動築堤防水的方法,主張疏浚淤積嚴重的堿河(今雙臺子河),通過堿河將遼河幹流分割為渤海。他的治河計劃得到了有識之士的認可,直到盛京將軍依克唐阿終於疏浚了堿河,使遼河有了兩個入海口,大大減少了洪水。當時,人們稱贊它,並立碑紀念它。從此,過去只有詩文達在宣、遼東成名,成為遼沈壹帶的名人。
光緒二十七年(1901),宣被奉天翠生書院聘為書院講師,成為書院第壹人以陪審員身份登上講壇。光緒二十九年(1903),盛京將軍曾琦創辦的奉天大學堂改為盛京省立學堂,並聘其為總師。他在沈陽生活多年,為遼寧和沈陽的學生培養做出了精心的貢獻,努力踐行學以致用的教學宗旨。
劉春宣:申城雜役
劉春·宣博覽群書,積極進取,為人誠實。在他的《觀雲聽管濤》中,有許多反映人民悲慘生活和揭露官員暴政的詩歌。寫於同治十年(1871)錦州水災後,金州行是歌,聽角行也是歌,反映沈陽。宣在抨擊社會弊病的同時,也表現出對家鄉這片土地和遼沈美景的熱愛。在他寫的關於沈陽的詩中,有很多這樣的佳作,比如《沈城雜詠》——
萬泉河汲取清水,白舟藍玉冶遊。
六月的荷花,三月的柳樹,像杭州壹樣醉人而浪漫。
“白船”這首詩的意思是壹艘白色的船。在中國古代,有篷的船叫“船”。
“藍雨”指的是轎子。“有葉”指男人和女人的外出。
當宣在沈陽工作時,“萬泉垂釣”已被眾多名家評選為沈陽八景之壹,是人們必遊之地。劉春宣在翠生書院任職,出了大東門,離魁星樓不遠,到了萬泉河。多次拜訪時,感情頗深,故愛之不盡於筆。
宣在《申城雜詠》中描寫了萬泉河的壯麗景色,表達了他對萬泉河美景的由衷贊美和熱愛。他的詩歌風格樸實,語言清新,文筆優美,感情熾烈。詩首以“萬泉河”點出地方,以“清流”點出泉,以“白舟藍天”介紹遊覽。景色混雜,引人入勝。《六月荷花三月柳》突出了春夏萬泉河最有特色的景色:翠柳荷花,也讓詩有圖有彩。句末“像杭州壹樣迷人”,將萬泉河的迷人風光與杭州西湖相提並論。是詩人對萬泉河激情的贊美,對沈城的熱愛達到了高潮。
可惜宣心愛的申城很快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在他被任命為盛京學校總教師的第二年(1904),日俄帝國主義在中國東北的陸地和海上打了壹場日俄戰爭。1904年2月初,日本以不宣而戰的方式,襲擊了駐守旅順口要塞的俄軍。第三天,俄國向日本宣戰,日俄瓜分中國東北的戰火和戰鬥開始了。俄軍很快占領了奉天。省立學校的校舍被俄軍占領,書籍被搬出,教授學生四散,上課中斷。當局被迫於6月宣布關閉該省的學校。劉春宣帶著滿滿的遺憾離開了奉天城,退守到了醫巫閭山,住進了杜門出不去的牧野山莊。
然而,他仍然擔心他所依附的那片黑土地。他還在苦思遼河水患未除,潛心規劃治河方略,撰寫了系統的《河道疏浚方略》。勸降委員陳守玉將建議交給奉天知府趙次山。他的建議被采納了,但由於當局未能籌集到資金而被擱置。雖然報效家鄉的理想再次受挫,但他依然堅定。當奉天府當局要求他再畫壹幅河圖時,他立即著手日夜繪制沈陽河圖和沿海水域圖。他盼望著自己參與的治理六合、遼河洪水的水利工程早日完工,造福家鄉人民。1905年冬天,劉春積勞成疾,病情越來越嚴重。彌留之際,他長嘯蒼天,流浪到故土,寫下五首遊仙詩,59歲辭世。
“沈陽三傑”之壹的劉春宣墨
遼東才子、關東著名教育家、水利專家、晚清實學的傑出代表宣,壹生誌向未完全展現就去世了。後人不無遺憾地評論說:宣“終其壹生未能學盡天下,而未顯其用。太可惜了!”劉春宣去世已有100多年了。100年後,不僅他生前日夜牽掛的遼河治理得很好,沈陽城的發展建設也遠非其可比。
如果說萬泉河畔的“六月荷花三月柳”曾經給了他沈陽“醉人如杭州”的感覺,那麽現在,沈陽已經成為壹座歷史文化名城和令世人刮目相看的風景名勝之都。劉春宣的名句“醉人如杭州”不僅更名副其實,還可以逐步修正為“醉人如杭州”。我想,如果劉春從墳墓裏知道了,他會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