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北京周口店有華北最壯觀的黃岐景區,紅葉堪比香山。

北京周口店有華北最壯觀的黃岐景區,紅葉堪比香山。

坡峰嶺有20萬株野生黃櫨,曾被譽為華北地區最壯觀的黃櫨景區。美麗的風景背後,有壹群默默付出的“紅葉醫生”。八年來,他們壹直義務指導景區防治森林病蟲害,守護著這片山林。

了解20萬只野生黃櫨的習性

房山區周口店鎮黃山店村的坡峰嶺景區有20萬株野生黃櫨,紅葉最佳觀賞期為10年末至110中旬。從上周末開始,紅葉節在這裏舉行。在登山道上,有壹些“遊客”以壹種特殊的方式欣賞著紅葉——還有壹些人拿著手機和相機站在黃岐前,但這些人卻仔細地看著整片紅葉,拿著相機給紅葉拍照,在筆記本上寫著什麽。

他們曾經是房山區郭林科技服務中心的專家,被稱為“紅葉博士”。

黃山店村的村民們都表示,坡峰嶺可以被遊客視為堪比香山的紅葉景區,要出幾個專家的力才行。無論嚴寒酷暑,專家們經常爬上爬下海拔1700米的坡峰嶺,調查病蟲害動態和樹木生長情況。

“黃山店村能有今天的景點和民宿,這20萬株植物功不可沒。真的病了,金字招牌就砸了。”房山區林果科技服務中心主任田文東說,受氣候影響,很多地方出現野生黃櫨的可能性在增加,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坡峰嶺的20萬株野生黃櫨,大部分還紅如火。“多收集壹些有白粉病的葉子,拍照片,記點,冬天管理的時候壹定要多加把勁。”田文東提醒身邊的工作人員。

“今年北京多雨,國慶放假7天,坡峰嶺下了6天雨。降水過多會使黃櫨衰弱。沒有專家的幫助,黃櫨是不會等到紅的。只要吹幾天,葉子就掉光了!”黃山店村黨支部書記張金剛對“紅葉醫生”的到來表示感謝。

專家早在2013就和景區結緣了。當時坡峰嶺景區工作人員發現紅葉不紅,負責人高找到田文東。他知道情況後,立即帶著高級工程師白樹明為黃偉“治病”,從而開始了義務指導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工作。已經8年了。

“坡峰嶺山谷又深又薄,土壤貧瘠。野生黃櫨容易生病。控制白粉病並不難。修剪要科學,這樣樹才能長高,透光率才能提高。地上的病菌夠不著,殘留的樹枝必須清理幹凈。”多年的“診療”讓白樹明和他的同事們越來越了解這20萬株野生黃櫨的習性。

專家幫助坡峰嶺培訓了壹支200多人的專業黃櫨養護隊伍,還贈送給景區電動噴霧器等專業滅蟲設備。高還記得第壹年專家來景區的情景。"白樹明修剪了30棵典型的黃櫨,手把手教大家."那段時間專家帶著園丁,每天修剪的樹枝在地上有20厘米粗,整棵樹的修剪率達到40%。

看穿啃黃櫨的“隱藏主人”。

坡峰嶺登山步道長6公裏,半天就能走完,但專家每次爬山都要花壹整天的時間。“不能走馬觀花,很多害蟲會特別隱蔽偽裝。”專家組成員周說,坡峰嶺有大量20萬株野生黃櫨,蟲害不容忽視。如果壹棵樹上的蟲害不消滅,幾天後周圍的黃櫨就會大面積受害,危及樹的生命,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黃櫨是壹種危害黃櫨的“隱性主人”。幾年前,初夏的壹個早晨,高匆匆跑進田文東的辦公室。“我不知道這是什麽。這種小蟲子只啃樹芽,新芽不能被它吃掉。請幫我想想辦法!”高把照片給田文東看。憑著專業知識,田文東馬上認出這就是黃蠍甲蟲。“這種蟲子聰明狡猾,善於偽裝以逃避天敵的追殺。幼蟲期,它偽裝成壹小片‘鳥糞’潛伏在樹葉上,肆意進食。”田文東說,黃櫨的食量很大,如果不及時捕殺,可以把整個黃櫨林啃光。專家組成員帶著園丁們花了5天時間控制蟲害,幸好沒有影響到當年的紅葉季節。

坡峰嶺的西藏弓首線蟲被控制後,專家們來到大安山和青龍湖進行調查。為了摸清當地弓首線蟲的發生規律,他們還在重點地區設置了10個樣地進行系統觀察,為防治弓首線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第二年,當黃櫨再次茁壯成長時,園丁們按計劃控制病蟲害,森林面積控制面積達2萬多畝,確保了生態林安然無恙。目前,房山郭林科技服務中心已將坡豐靈防治黃櫨白粉病和黑星病的經驗推廣到白銳河谷、大安山等地。

願我永遠保護這片山林。

十年前的坡峰嶺沒有今天這麽美。2009年以前,黃山店村長期以開采和銷售石灰石為主要收入來源,每年為村集體創收300多萬元。連年的開山采石破壞了環境。村民把耐燒香的黃櫨回家當柴火砍了,當地人戲稱這是“斷背山”。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到郊區旅遊的需求會增加。如果把這座山變成旅遊景點,可能會吸引壹些遊客。”2009年,黃山店村黨支部正式決定建設坡峰嶺景區,次年關閉石灰石礦。

2009年至2013年,坡峰嶺景區邊建設邊免門票試運行。村民們意識到20萬株野生黃櫨是壹筆財富,開始封山育林,可以控制黃櫨病蟲害,不得不向專業人士求助。起初,坡峰嶺的紅葉有許多病害。由於缺乏管理,樹下的草瘋長。

從2013到現在,八年時間,房山區郭林科技服務中心的專家們把坡峰嶺打造成賞“斷背山”紅葉的熱點。黃山店村還發展了“外婆家”等50多家精品民宿,逢年過節往往“壹房難求”。景區和民宿每年給村集體帶來2000多萬元的收入。

村裏越來越富裕,但房山區郭林科技服務中心的專家們從未從村裏拿過壹分錢,他們都義務指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其實我們就像這座山上的黃櫨壹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土壤,在這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是我們的幸運。如果有必要,我們願意壹直保護這片山林,繼續做我們熱愛的事情!”田文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