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

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

壹,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壹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壹旦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會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甚至到學生樂在其中的地步。學生只有對老師教的東西感興趣,才會有激情。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僅停留在“說教”的層面,手段單壹,方法陳舊,教具少。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更難讓學生真正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語文本來就是最開放的學科,與生活同在,多姿多彩。但是應試教育讓學生覺得語文很枯燥。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願意接受。這所謂“善者不如樂者”。計算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整合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動靜結合,圖文並茂,創設了逼真的教學情境,渲染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耳目壹新,更具吸引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短時間內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高效,這是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

我在教《遙望洞庭湖》的時候,先用感性的語言介紹了壹下:同學們,在壹個秋夜的半夜,詩人劉禹錫路過洞庭湖,被這樣美麗的景色迷住了。此時,電腦屏幕上的攝像頭顯示出如下畫面,揚聲器裏同時傳來優美的音樂朗誦:“洞庭湖的水清澈碧綠,湖面平靜如鏡,天上壹輪明月灑下銀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閃著銀光。這是壹幅美麗的鏡中秋月圖。更妙的是,洞庭的山和水都很遠。明月銀輝下,碧綠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像銀色盆地中的壹只綠色小蝸牛。這簡直是壹件美麗的藝術品……”畫面色彩鮮明,動靜結合,音樂舒緩流暢,充滿激情。詩中蘊含的美變得如此生動具體。然後,老師讓學生合上書,在腦海中畫出畫面,畫出洞庭湖的美景。學生們爭相發言。有的說“我在藍天上畫了壹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裏……”有的說“我在湖中央畫了壹座山,山上長滿了綠草……”有的說“我還在水裏加了壹點銀光。”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不知不覺地進入詩歌的意境,煥發出快樂的情緒...

第二,利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劃分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我們提供了有利條件,將抽象、概括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具體、有形的事物,建立文字與客觀事物的聯系。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劃分難點,化困難為容易,逐步解決問題。

比如在教文章《蝙蝠與雷達》的時候,我設計了以下動態圖片:夜空中,壹只蝙蝠壹邊飛嘴壹邊發出聲音,用“)”表示。))))“撞上了壹棵大樹,”((()反射回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開了大樹,安全飛走了。在此基礎上,屏幕上出現了第二個畫面:蝙蝠變成了飛機上的雷達,蝙蝠嘴變成了天線,耳朵變成了熒光屏,樹變成了山,飛機靠雷達安全飛行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生動的圖片不僅幫助學生理清了蝙蝠和雷達飛行探索道路的復雜過程,還讓學生認識到雷達是由從蝙蝠身上獲得靈感的人發明的。有了bat和雷達的連接,文字內容壹下子變成了生活中有形的東西。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降低學生對文中難點理解的斜率,有利於突出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性,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不僅知識豐富,而且蘊含著文學、情感、景物等豐富的審美因素。利用信息技術PPT課件科學藝術地進行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讓他們充分感受美、欣賞美、展示美,提高審美情趣和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材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逼真,環境優美,景物描寫生動,在教學中運用PPT效果感染學生。從而積累語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超越時空限制;把難以看到的東西及時有效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大量多樣的信息同時作用於學生多樣的感官;讓創設的特定環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更快的速度吸收更多的審美經驗,進而提高感受美、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享受語文的審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第四,優化流程,提高效果

我們都知道小學的語文素養,寫作的教學壹直都是單調枯燥的。老師厭倦了教,學生厭倦了學。但如果使用多媒體,就可以“化煩悶為歡樂”我經常下載或設計壹些識字遊戲,比如“摘蘋果”、“找朋友”等,用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學得開心,記得好。還有寫作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給學生做最好的演示。

第五,利用信息技術模擬課文內容,啟發學生思維。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兒童的思維特點主要是形象思維。並不代表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形象階段。他們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有感染力的素材,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分析、綜合、概括表象,促進思維向更深層次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入文本的背景信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本。因為小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並不豐富,對壹些課文涉及的背景信息缺乏基本的儲備。理解課文可能會有障礙,老師適時的背景介紹是有效的解決方法。

第六,註重拓展,深化學生體驗。

想象力的基礎首先是豐富的感性認識。其次,要有生動描述具體形象的能力和重新組合感性認識的能力。視聽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表征。教師抓住時機,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培養學生描述語言和組合壹定意象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世界裏翺翔。他們壹定不滿足於僅僅用感性材料達到傳授知識的階段。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是介紹中國最南端風景的文字,有海灘、海底、島嶼等很多美麗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把趣味性和生動性結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課件制作中收集了大量西沙群島的圖片和視頻,在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滿活力的島嶼,從而贊美我們祖國的美麗風光。

教材只是教學的基礎。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要掌握書本知識,理解其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學習知識的能力,引導他們閱讀各種課外書,深化課堂知識。需要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存儲容量大、功能強、操作簡單的大量知識。從文字到多媒體到課外知識,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引導他們探索新知識的欲望。讓他們更透徹的理解課本知識。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感多媒體教學應該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它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因為它涉及現代教學媒體。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充分體現多媒體教學的真正意義。只有有機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實現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真正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