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人在他99加1實業公司的辦公室接受采訪。他長得醜,甚至土氣,衣著過於樸素,有點不修邊幅。很難相信這是網絡上知名的99加1公司老板。他告訴記者的不尋常的創業經歷與他過於謙虛的舉止很不相稱。但就是這樣壹個看似慘淡的人物,經歷了商場沈浮,大悲大喜,四次創業,三次慘敗,依然在為心中的理想奮鬥。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林莉出生在溫州小漁村,與不久前去世的浙江著名商人王均瑤同村。記者在另壹個場合引起了興趣。林立人在溫州商界小有名氣的時候,王均瑤也借過匿名。對此,記者向林求證,林立人說,有什麽奇怪的?我比他大三歲。在對的英年早逝表示惋惜之後,林回憶起壹個小花絮:上世紀80年代末,當林的編織袋生意紅火的時候,也曾表示要追隨林。當然,譯林很了解王:聰明又有野心的不會為任何人工作。他只能是老板。後來,他們的生活就不壹樣了。王均瑤壹開始是壹個編織袋。91包機成名時,林立人因為壹筆三角債,三百多萬的貨款無法收回。他徹底失敗,空手來到深圳,白手起家。
記者兩次與林立人對話,長達4個多小時,理清了他20多年來創造財富的酸甜苦辣。雖然林壹再表示自己不是成功者,只能算是小有成就。但在創業的過程中,他特有的商人眼光和以敗為勝的毅力和勇氣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以下是記者與林立人的對話錄音。
溫州孩子做生意早。
我出生在溫州的壹個漁村,叫大漁村。我做生意的最初記憶來自我的漁民父親。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用漁船從福建運桂圓和糖到溫州賣,賺取差價。那時候是違法的,叫投機,只能偷偷摸摸的做。為此我父親吃了很多苦,甚至有壹次船上的貨物被搶走卻不敢報警。而每次運動來了,為了避免被批判的厄運,父親也只能遠遠的離開。我童年對商業的記憶是:這是壹件有風險、費力又非常吸引人的事情。
我最早的商業行為可以追溯到初中,那時候我十四歲,剛開始改革開放。最常見的就是挑鮮魚去市場賣,有時候去鮮魚少的山裏賣。我們經常做的另壹件事是收集蟹殼。當時國內有專門的公司接受這種東西,據說是用來做塑料的。我挑著擔子,壹村壹村,挨家挨戶收蟹殼,然後賣給國家賺差價,補貼家用。我基本上賺到了我所有的學費。在我高中畢業之前,我選擇了做生意,我對此並不後悔,盡管後來我發現隨著我的生意越做越大,知識對我越來越重要。
第壹次來深圳是1985,當時剛滿21歲。我們的文具,包括文件夾和文件袋,在深圳很受歡迎,但最受歡迎的是塑料做的廣告卡。當時深圳很多地方都貼著五講四美三愛,禁止隨地吐痰等標語,都是我們的產品。我們利潤不錯,毛利能達到70%,但是因為深圳需求量不大,而且我們做的是全國市場,所以我沒有在深圳生活。我不能在深圳生活的另壹個原因是,當時深圳是壹個大工地,到處都在施工。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無法適應這種環境。
除了做文具,我還做了很多小物件,編織袋最賺錢。當時全國鄉鎮化肥廠如雨後春筍,塑料編織袋需求量很大。我逐漸成功了。在我二十四五歲的時候,我的名聲已經傳遍了全村,因為當我把大量的編織袋運到全國各地的時候,我也給村民帶來了編織這種袋子的工作,給了他們賺錢的機會。溫州的前店後廠模式現在家喻戶曉。我是前面的店鋪,向全國銷售編織袋,我的鄉親是後面的工廠,源源不斷的為我提供貸款。《溫州日報》報道了我的事跡,我先後被授予浙江省優秀青年、溫州市優秀青年代表、納稅大戶等榮譽稱號。這時候王均瑤來找我。當然,後來他自己做了編織袋,很成功。
失敗跟在1989的大單後面。當時我們在河南簽了壹個654.38+0.2億的大單,是在河南壹家化肥公司的幫助下拿到的。這個化肥公司其實是壹個行政單位,相當於今天的控股公司,下面還有很多化肥廠。因為這家公司的力量,我們拿到了它下面很多化肥廠的訂單,條件是每個編織袋給化肥公司5分錢的回扣,而當時每個編織袋才654.38+。
我們提供了654.38+00萬編織袋後,發現貸款收不回來了,只好停止供貨,接下來就是漫長而屈辱的討債過程。因為合同不是和化肥公司簽的,而是和具體廠家簽的,公司置身事外,廠家以各種理由拖欠貨款。除了得到壹點肥料,我們基本上壹無所獲。最困難的時候,我身無分文,向化肥廠要了1000元生活費,他們也不肯給。他們欠我110萬,連1000塊都不給我。壹個和我壹起討債的大姐淚流滿面。
1990是等待和絕望的壹年,但我沒有等到早就該到的貨款,辛辛苦苦為我織了1000萬編織袋的村民要付錢了。處理完債務,最後,我壹貧如洗,兩手空空,只好離開家鄉,去了深圳。
成立了深圳第壹家民營房產中介。
1991,摩托車把我拉到巴丁街2號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是夏天,巴丁街2號是我壹個朋友的住處。我呆在那裏,睡在地板上。
最痛苦的時候,我常常想起父親曾經在壹船貨物被洗劫時說過的話:別人沒有,妳有!父親冷漠的態度影響了我,我慢慢走出了失敗的陰影。我打算東山再起。當然,我只能當老板。像我這種沒學歷沒專業技能的人,除了當老板沒人願意幹,也沒人願意幹。
來深圳沒多久,我找到了壹條賺錢的路:做租房中介,收取傭金。深圳做這種中介的公司很多,當時很少。除了壹家國有的深圳國際房地產咨詢公司做這個業務,沒有正規的中介公司。為了正常做生意,我在香港註冊了壹家立業(香港)房地產開發公司,因為當時在國內不可能註冊這樣的公司,所以在香港註冊。雖然註冊在香港,但公司實際業務是做深圳的租房中介,可以算是深圳第壹家民營租房中介。
那時候深圳房租挺高的。100平米租金2800左右,租的人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需要壹個住的地方和壹間辦公室。我們的生意異常火爆,公司十幾個員工忙得不亦樂乎。很多時候,公司壹天能做十幾單,租房的客戶都很開心,也很感激我們。我不需要本金,幾乎是從土地上收錢,提成是以壹個月的租金為單位。
到1992年春天,我已經積累了10多萬元。我覺得做租賃代理不是長久之計。另外,做中介的人多了,我開始炒爛尾樓。那時候炒樓花比較賺錢。壹般壹套爛尾樓可以賺5000-1萬元。我推測過羅湖很多小區,最多的壹個是東樂花園。當時壹口氣弄了近30套。壹年後,我的資產達到了60到70萬。
當時腦子裏又產生了壹個想法:我準備在寶安找塊地,建個小區。名字叫深圳溫州社區,專門賣給溫州人的。當時深圳有個政策,在深圳以外買了房就可以拿到深圳戶口,應該對溫州人有吸引力。為了測試這個想法的可行性,我回到溫州,在《溫州日報》上登了壹則廣告。沒想到,前來登記買房的人絡繹不絕,有的甚至還交了定金。當我拒絕押金時,他們說,我不是妳的親戚或朋友。等妳的房子賣的好了,妳就找借口不賣給我們了。但是後來我的想法並沒有完全實現,因為深圳戶口買房政策取消了。
熟悉中國經濟發展的人都知道,1993年6月以前,全國各地都在埋頭苦幹,到處蓋房子。好像只要蓋了房子,錢就來了。得知深圳買房換戶口政策取消後,我們在惠陽找了壹塊地。那時候,大亞灣正在開發。有壹句廣告語:妳錯過了深圳,妳還想錯過大亞灣嗎?。惠陽縣壹家房地產廠公司看了很多買房的信息,很看好我們。很多實力比我們大很多的房地產公司都不理,執意要和我們合作。他們離開土地,我們蓋房子,利潤分成37%。
我們今天計劃在惠陽市政府斜對面建壹棟26層的樓,叫溫州大廈,現在還準備賣給溫州人。沒想到,我們剛打好基礎。6月,中央政府開始宏觀調控。到了9月份,錢緊了,給我們蓋房子的建築公司本來是有資金的。這個時候,我們壹分錢也借不到。我們溫州大廈最終成了爛尾樓。
雖然我失去了所有的錢,但我仍然不放棄。我估計溫州的情況很快就會在惠陽重演,於是我就借錢從外地運了100多輛三輪車來惠陽辦牌照。誰知道,車還沒落地就被沒收了。
當時我在深圳,接到通知要拿6.5438+萬元贖回這些三輪車。我的憤怒無以復加:車沒著地。如果沒有,妳可以讓我拉回來。為什麽要沒收車找我要65438+萬元?這最後壹擊真的讓我崩潰了。至今想起來,心都在滴血。人生中的打擊沒有這次大。當時我真的想不通:為什麽做點生意這麽難?(記者註:記者註意到,林立人講到這壹段時,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久久說不出話來。)
壹臺BP機包含多少財富,對我來說是沒有希望的。
1994,我什麽都沒完成。到了1995,我連1000都拿不出來,人生不確定,只好想辦法謀生。盡管如此,當我在報紙上看到深圳正在招募誌願者時,我報了名。到目前為止,我在深圳做了10年的誌願服務,並於2002年榮獲深圳五星誌願者(誌願者編號:0965)。我發現做誌願者可以讓我安心,對我來說是壹種精神上的補償。就我個人情況來說,太需要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在深圳義工聯盟學到的人生真諦。
華聯大廈對面通建大廈的通訊市場今天很大,波及到附近幾棟樓。1995年,我在這裏的壹個櫃臺買了壹個傳呼機,很便宜。然後,我試著在街上貼了壹個小廣告:傳呼機轉讓。沒想到不到1小時就有人來買了,我賺了幾十塊。這次嘗試之後,我花了200塊錢,在報紙上登了壹個分類廣告。前前後後接到300多個要尋呼機的電話,又去通建大廈櫃臺拿貨,於是做起了尋呼機的小生意。因為經常向同壹個專櫃要貨,所以能拿到比普通買家更便宜的貨。慢慢地,我和這個櫃臺的主人趙女士成了朋友。
很快,我註意到壹個現象:傳呼機越便宜,需求量越大,這種便宜的傳呼機壹般是兩個手機換壹個。我琢磨了壹下,要想發財,必須找到二手機的來源,同時必須找到懂換頻的技術人員。幸運的是,我認識了壹個專門在日本買二手傳呼機的臺商。幸運的是,我找到了幾個知道如何改變頻率的工程師。有了這兩個資源,我不再做零售,而是做批發。我從那個臺商那裏買了第二部手機,然後讓那些工程師給我換頻率。然後,我把改裝過的傳呼機批發給零售商。我的朋友趙女士是我的供應商,我給她供貨。
改變傳呼機的頻率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機會。那時候壹個不用換頻的二手傳呼機,只要20塊錢就能買到。換頻後可以在國內使用,每個尋呼機價格漲了十倍。以卡片機為例。這臺機器很像壹張卡片。它很薄,外觀也很漂亮。它賣得很好。我們進貨,每20元變頻後賣給供應商,每300元賺15倍毛利。就這樣,很多零售商還在追著我要貨。因為我貨源充足,可以持續供應。到1998年,我的事業達到了壹個頂峰,至少我是壹個千萬富翁。
雖然業務進行得很順利,但我還是清楚地意識到,尋呼機無疑是壹個夕陽產業,被手機取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必須找到另壹個投資方向。另壹方面,隨著資產的膨脹,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知識不夠,必須想辦法充值。1998下半年,我來到北大,開始上經管類的課程,正式讀1999的EMBA。這時尋呼機生意越來越難做,利潤越來越薄。到2000年,我放棄了這個行業。
在北大讀書期間,我做了兩筆大的投資。壹個是在教育行業。當時有壹種呼聲很高,認為教育行業潛力無限。我嘗試和北大、清華、牛津商學院合作做企業營銷管理培訓,另壹個是在陽江投資壹個飛機駕駛培訓學校。當時,有各種猜測認為,該國可能會向私人飛機開放天空。飛機駕駛培訓誘人的前景讓我做了這筆投資。兩次投資都不夠成功,我賠了壹些錢。
但真正讓我心痛的是b股市場。2006年2月1日b股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開放。幾個無限漲停後,在朋友的鼓勵下,我大舉投資b股。今天回想起來,這是壹個非常不明智的舉動。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妳千萬不要做壹個不熟悉的行業。不管別人做得多好,多賺錢,妳做了,可能就虧了。做b股之前對股市壹無所知。
當我進入b股市場時,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漲得很高。而且由於b股市場突然開放,港幣很受歡迎。我用1換成了1.2的港幣,這本身就是虧損。盡管如此,我買的股票壹開始是賺錢的,但我不切實際地希望它繼續上漲。但是6月份b股突然暴跌,我沒有及時拋出,所有股票都被套牢了。這時候如果及時割肉出局,我還是沒什麽損失的。像大多數股票盲壹樣,當股票上漲時,我預計它會再次上漲,當股票下跌時,我預計它會迅速反轉。然而,逆轉始終沒有到來。三年多的熊市讓我越陷越深,資產縮水三分之二。
留在商界的最好方法是創業。
三次慘敗,我歷盡滄桑。痛定思痛後,我發現自己以前的成功在於大膽嘗試,善於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商機,能夠比別人先壹步抓住機會,具有壹定的偶然性和投機性,而我的失敗往往在於對宏觀經濟形態把握不準,方向感不強,缺乏系統的管理理念,有點浮躁和沖動,沒有鞏固和發揚已經取得的成績。
我決心踏踏實實的靜下心來做事,摒棄過去那種靠壹兩次機會快速致富的心理,踏踏實實的練好基本功,壹點壹滴的積累。
2002年初,在朋友的幫助下,我把剩下的錢投資到了西鄉壹家叫偉博的數碼相機廠。這次投資比較成功,我的本金全部收回,權益也有所增加。今年下半年,依托這家數碼相機廠,我們公司開始經營99加1品牌數碼相機。考慮到我們自身的資金實力,產品定位以及數碼相機的特定市場環境,我們在營銷上沒有做那種大投入,也沒有做什麽加盟連鎖,而是專註於電商。
我們有99+1網站,在阿裏巴巴、淘寶、拍拍、易趣都有網店。我們18品種的數碼相機,防水相機,攝像頭都是針對中低端客戶的,價格低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的產品在中國有壹定的銷量,但主要用於出口。比如我們為微軟生產的禮品數碼相機,我們為德國沃爾瑪供應的99+1數碼相機,都是用於出口的。我們的業務主要以B2B為主,占80%,B2C只占20%。
我對公司的電子商務非常有信心,因為我不期望不切實際的壹次性。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我更願意腳踏實地做我的誠信品牌,因為做電商首先要做的就是誠信。沒有誠信,沒人能和妳在網上做生意。幸運的是,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2012年,阿裏巴巴網上誠信排名第壹,網友都稱我們林立人,網上交易誠信第壹人。
我的目標是:做最好的網商,依靠我們的誠信在網上做銷售。因為數碼相機利潤下降了,而我們做的是低端產品,只能以量取勝。另外,電商的低成本也保證了我們的利潤。當然,公司新轉型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我正和幾個在深圳做生意的溫州朋友壹起謀求大動作。相信此舉成功後,我們公司會躍上壹個新臺階。
也是中國改革發展和市場經濟日益成熟的二十年。我用自己的經歷見證了這二十年的歷史。在過去的二十年裏,我經歷了三次大起大落,現在還處於創業階段。失敗並不可怕。我這個年紀在溫州做生意的誰沒被騙過?妳被搶劫了嗎?誰不是身無分文,多年不敢回家?誰沒睡過地板,甚至沒睡過大街?重要的是不要被失敗打敗。只有那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變得更加沮喪的人,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中國有句古話,創業難,守業更難。在科技和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沒有生意,只有生意。最好的生意就是不斷創業。
采訪快結束的時候,99加1公司接到壹個美國客戶的電話,4400臺99加1數碼相機的50%預付款已經打到99加1公司的賬戶上。同時,還通知林先生3月3日去海外參加誠信網商活動。林立人笑著說:妳是我的福星,好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