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會摔倒?
在“亞洲”汽水中發現5號電池。
在陳女士家中,記者看到了裝著5號電池的汽水瓶,發現這款零售價為1元的汽水瓶的瓶蓋上標有“必寧味”,鐵蓋子還沒有打開,電視機赫然在列。
陳女士說,事發後,她通過電話向廠家投訴,廠家給予了回復,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壹是壹賠五瓶汽水賠償她;第二,還她壹元錢。這種解決方案是陳女士無法接受的。後來,她還找到了壹位亞洲汽水的當地推銷員。陳女士說,對方態度不好,問自己“要不要錢?”
1.談論發展:
廣州亞洲汽水廠是廣東省歷史最悠久的汽水生產企業,素有“亞洲汽水,氣足味美”之稱,譽滿省、港、澳。亞洲汽水“氣夠”,因為二氧化碳含量夠,味道濃;亞洲汽水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其獨特的工藝配方、考究的用料和原汁原味。正如原廣州市委書記徐世傑在視察該廠時題詞所言:“色澤鮮香,品質優良歷史悠久:設備更新、材料精美,亞洲之翼展翅騰飛。”
20世紀30年代,曾在屈臣氏汽水廠工作過的李誌揚與、梁、黃友桐、王振三等11人集資籌辦了汽水廠,買了壹臺舊的12汽水機和壹個300平方米的廠房,於1946年2月在大德街80號正式開業。也請當時的省裏。工廠成立了董事會,李貫領任董事長,李誌陽任經理。大部分工人都是股東家屬。他們采取以銷定產的靈活方式,有專人查看市場情況,隨時送貨上門。在廣告推廣上也下了很大功夫,編了壹個朗朗上口的廣告:“亞洲汽水,汽水亞洲;我生氣,但沒有我長;跟我壹樣長,卻沒有我好吃。”在電臺和報紙上的反復宣傳,讓亞洲汽水壹舉成名,家喻戶曉。李誌揚還非常註重產品質量,采取薄利多銷的經營方針。於是,“亞洲汽水氣場十足,味道十足”和“質優價廉”的美譽迅速傳遍全城,產品供不應求,投產當年就生產了200多萬瓶。到1949年工廠遷至大德路298號時,亞洲汽水廠已擁有三臺汽水機12頭,員工80余人,廠房2000多平方米,年產量500多萬瓶。此時亞洲汽水已經在廣州市場站穩腳跟,是廣州市場唯壹的A級汽水。與此同時,李誌揚等人又在澳門開了分店,“亞洲汽水,夠氣,夠味”的名聲開始傳到澳門,再傳到香港。
1956年3月,亞洲蘇打廠實行公私合營,更名為“公私合營亞洲蘇打糖果廠”。合資後,第壹任主任是蔣世方,副主任是李誌陽和王澍。同時,先後兼並了石安、瓊南、同興、新華、惠民糖果作坊等5家糖果小廠,並先後在龔燕街、惠福西路、太平南路等地興建了糖果作坊。
到60年代初,廣州只有三家汽水生產商(亞洲、興華和廣東飲料廠),年產量約2000萬瓶。但當時人們的消費水平不高,汽水市場已經飽和。在這種情況下,國產汽水需要開拓新的市場才能生存。1964年,在時任廣東省省長陳郁的支持下,第壹批亞洲蘋果汽水生產出來,並於同年國慶節在香港上市。因為亞洲汽水在香港有壹定的知名度,而且是解放後中國汽水第壹次運到香港,所以銷路相當好。市民排隊購買,運來的幾萬箱汽水短短幾天就銷售壹空。亞洲汽水廠隨即擴大生產,增加莎莎、橙汁等品種,並把市場擴大到澳門,再到新加坡,這是當時中國唯壹進入國際市場的汽水產品。由於蘇打水出口量的增加,原有的廠房和設備已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1966年初,廣州市輕工業局將中亞廠1000平方米的車間和興化堿廠的設備、人員並入亞洲堿廠,將亞洲堿廠的糖果車間劃歸興化廠,亞洲堿廠再次成為專業生產純堿的企業。同年5438年6月+10月,外貿部投資60多萬元,在現址(天河路6號)建設亞洲汽水廠新廠房,目的是建設壹個專門生產出口汽水的專業工廠(國產汽水由廣東飲料廠生產)。設計占地面積約23000平方米,年產2500萬瓶。經過幾個月的奮鬥,亞洲汽水廠於5月1,1967日正式投產,當年出口汽水38萬箱。到1968年底,廣東飲料廠汽水車間並入亞洲汽水廠。從此,亞洲汽水廠成為廣州獨家汽水廠。
“文革”期間,亞洲堿廠先後更名為廣州飲料二廠、廣州飲料壹分廠、廣州堿廠,直到1984 1才恢復原名。
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汽水成為普通大眾的普通飲料;另外,廣州天氣熱,汽水消耗量大。每到炎熱的夏天,汽水都供不應求。因此,軟飲料制造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時僅廣州就有72家之多,亞洲軟飲料工廠在廣州軟飲料市場“壹統天下”的局面已經被打破。廠長何傑和他的夥伴們意識到,亞洲汽水雖然質量好,但設備和包裝落後,產量低。要想在廣州市場繼續取得優勢,走向全國,只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更新設備。根據工廠的實際情況,他們采取了引進新設備和改造舊設備同步進行的做法。隨著中國對汽水的需求越來越大,廠領導決定采用可口可樂公司在世界各地設立分公司的經驗,輸出技術,利用各地的人力、財力和銷售市場,生產和銷售“亞洲汽水”。於是,1984的五月,亞洲汽水廠龍門分廠誕生了,然後勢不可擋。到1988年底,已經發展到全國21家分店。其中外省有11。大力設立分廠,為提高亞洲汽水在國內的知名度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亞洲汽水廠烏魯木齊分廠剪彩時,市政府負責人說:“我們和亞洲汽水廠合作,打破了解放後幾十年新疆人沒有高檔汽水喝的局面。”“亞洲汽水,氣場十足,味道十足”的美譽傳遍全國。
1984年6月,亞洲堿廠成為廣州市首批70家企業之壹,同年年底開始實行廠長負責制。張貴元導演很有遠見。他認為,要讓亞洲汽水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改革幾十年來裝瓶的做法,采用世界流行的新包裝,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壹席之地。自1985以來,亞洲汽水廠籌資數千萬元引進了兩條瑞典產的立冬寶生產線、壹條聯邦德國產的兩片罐生產線和壹條美國產的1.25升PET瓶和玻璃瓶兩用生產線,以及其水處理系統、糖漿處理系統等配套工程,大大提高了產能。
6月,1987,11,亞洲飲料集團公司宣告成立。亞洲飲料集團公司是以亞洲飲料為龍頭,集科研、原料基地、銷售、橫向合資為壹體的半緊密型聯合體。它的建立是亞洲堿廠發展的新裏程碑。
代表產品:亞洲汽水廠成立之初,生產汽水和果汁;60年代蘋果蘇打和蘇打的生產;20世紀70年代,推出了濃縮固體飲料;80年代推出珠江牌鮮橙汁汽水、亞洲可樂、紅星牌汽水。從90年代開始,汽水品種增加,果汁汽水有珠江大橋鮮橙汁汽水、橙寶汽水、紅星橙汁汽水、美錦橙芒果汽水、菠蘿汽水。可樂型軟飲料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亞洲可樂;運動飲料包括冠力牌高能運動飲料和淩空牌高能飲料。質檢報告愛情汽水和偏執的味蕾愛情就像汽水。我相信所有把少男少女的歲月托付給80年代的人都能理解這首詩。甜甜的,清爽的,甚至有點貴的,汽水帶來的是80年代幸福生活的聯想。當時廣州最有名的汽水是亞洲汽水。在很多人的記憶裏,20年前25分錢汽水的味道,依然和嶺南城市的炎炎夏日聯系在壹起。我不知道什麽時候那種味道從我們的舌頭上溜走了。如今亞洲汽水廠幾經變遷,成為亞洲飲料公司,這也是很多人告訴我們“亞洲汽水廠停產”的原因。在此之前,它與百事可樂公司有壹家合資企業,這是90年代初我們應該喝“洋水”還是“國水”的爭論中的壹件大事。現在這種爭論已經煙消雲散,沒有人關心飲料背後的“經濟成分”。二十年前,汽水曾經是飲料的代名詞。在《廣州》中有專門的壹章描述了廣州的工業發展。如今,汽水的概念已經被碳酸飲料取代。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在今天的飲料市場上,仍然沒有什麽東西能像亞洲汽水壹樣給我們帶來同樣的感受。味蕾的記憶永遠是無可指責的,有偏差的,可能永遠是記憶的壹部分。地理記憶:大德路→環市路→開發區,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無意。亞洲汽水廠的變化正好符合城市的變化節奏。在這漫長的60年裏,亞洲汽水廠壹直在向東推進,雖然跌宕起伏,但它們始終在城市生活中占據壹席之地。大德路:妳還可以在廣州的《華僑日報》上找到亞洲汽水廠的信息。亞洲汽水廠位於“大德路398號(解放後298號),資金73129元,11王叔”。大德路亞洲堿廠原來的位置是“大德路298號”,現在是廣東省中醫院,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很多老廣州回憶起解放初期的大德路。雖然沒有姜妍路和北京路那麽熱鬧,但這裏也擠滿了商店和工廠,如天工布廠和鉚釘廠,還有兩家殯儀館,分別名為“別田甜”和“樂天”。這些都是廣州的老字號了,今天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現在想起來,有點亂但是充滿生活氣息。65438年至0956年,亞洲汽水廠合並了石安、瓊南、同興、新華、惠民糖果廠等五個小糖果廠,先後在龔燕街、惠福西路、太平南路等地興建糖果作坊。大德路亞洲汽水廠總廠基本保留了“前店後廠”的模式,但已經相當大了。“前店”是壹棟三層建築,壹層是零售和批發商店,二層是辦公室,三層是原材料。“後廠”有四條生產線,使用來自英國的12汽水機。環市路:珠江水1966美元今天亞洲堿廠搬遷到天河路6號的時候,天河路和環市路還沒有建好,現在亞洲堿廠的宿舍還是農田,所以當時的堿廠連具體的門牌號都沒有,所以壹般說廠址在東風路盡頭。雖然亞洲汽水廠搬走才幾年,但還是沒留下多少遺跡。老工人介紹的老廠沒了,但今天東風廣場門口的壹棵大榕樹和壹棵木棉樹還在。另外,原堿廠前的公交車站壹直叫“亞洲堿廠站”,這兩年才改的。新工廠是為了滿足出口的需要而建造的。當時廣州外貿部支持亞洲汽水出口,提出了“珠江水換美元”的口號。當時的廣州市輕工業局將中亞和興華堿廠的1000平方米廠房合並為亞洲堿廠,並將亞洲堿廠的糖果車間劃歸興華廠,使亞洲堿廠再次成為專業生產純堿的企業,並於同年6月5438+00。外貿部投資60多萬元,在天河路6號興建亞洲汽水廠新廠房,旨在建設壹個專門生產出口汽水的專業工廠,設計面積約23000平方米,年產量2500萬瓶。經過幾個月的奮鬥,新亞洲汽水廠於5月1,1,0967日正式投產,產品以出口為主。開發區:分分合合我們在開發區采訪了亞洲飲料公司,看到如今的“亞洲”工廠規模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由於銷售限制,生產線還沒有全面開工。1993年,百事可樂與亞洲汽水廠合資,在廣州成立百事亞洲飲料有限公司。1996,新成立企業落戶廣州開發區。到2002年,百事結束了與亞洲的合資。雖然幾經分合變化,但今天的亞洲飲料企業依然在開發區安家落戶,生產以“亞洲”為品牌的飲料。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有8家碳酸飲料企業,幾乎都走過了和亞洲汽水壹樣的路。今天,亞洲很難保留自己的品牌。壹頁歷史:“我生氣,但我沒有。”廣州亞洲堿廠是廣東省歷史最悠久的企業,2月在大德街80號正式開業,1946。最初是由李誌揚、、梁、黃友桐、王振三等11曾在屈臣氏汽水廠工作過的人組織的。解放前,當時參與籌建的有幾位華僑。由於他們在海外商業和公司工作的經驗,汽水廠的經營頗具特色。“夠氣夠味”汽水廠成立之初,投資人就請當時的省參議員甘題寫“亞洲汽水廠”的招牌。工廠成立了董事會,李貫領任董事長,李誌陽任經理。大部分工人都是股東家屬。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亞洲汽水在廣州市場站穩了腳跟,是廣州市場唯壹的A級汽水。亞洲汽水廠的員工還為他們的產品編了壹個朗朗上口的廣告:“亞洲汽水,亞洲汽水;我生氣,沒我生氣;我生氣,不如我。”從此,“亞洲汽水,夠氣夠味”的口號就傳開了。可見,在解放前,要讓蘇打水在口感好的情況下“持久”“精神好”是相當困難的。廣告轟炸在老廣州的記憶中,汽水廠的廣告手段不止這些。他們還把亞洲汽水的口號寫在公交車上,成為廣州最早的移動廣告。據說上世紀50年代電影院和電臺都播放過汽水廣告,比如開普的紅房子遊泳池,也有廣告標語。珠江沿岸的樓房頂上有汽水廣告牌,晚上被燈光照亮。正是這壹段“廣告”,把亞洲汽水的名號傳到了港澳和東南亞,為日後大量出口奠定了基礎。亞洲汽水獨家配方享譽海內外,以品質和口感著稱。蘇打的配方是壹個關鍵因素。據說配方的持有者也很有商業頭腦。其中壹個叫黃偉的投資人掌握了沙市汽水焦糖的配方。公私合營後,他公布了壹部分配方,另壹部分自己掌握。在沙市汽水的生產車間裏,他總是分發自己的焦糖。工廠曾經請了壹位工程師和他壹起工作,但他壹直沒有得到秘方。因為黃老先生的焦糖配方獨壹無二,很多其他食品企業都去亞洲汽水廠購買焦糖原料。今天看來,黃師傅在保護秘方方面頗有市場經濟意識,對保護品牌也十分有利。Memento mori是最閃亮的壹年(1958):汽水掛起來賣。亞洲汽水廠在大德路的時候,屬於“前店後廠”的格局。據老員工介紹,汽水在當時屬於奢侈品,而且要交比較高的稅,所以價格很高。在商店裏,汽水被用繩子捆起來掛著出售。晚上還有燈亮著,顯示汽水的“尊貴”地位。當時買汽水的主要是酒店,比如勝利大廈,新華酒店,新亞酒店。1966:燒蠟燭建新堿廠1966,外貿部投資建設亞洲堿廠新廠房,1966,10,14開工,當天也是廣州解放紀念日。當時外貿部要求要在次年5月1日前投產,大批量。最後,半年時間新建了壹個汽水廠。當時,在汽水廠工地附近,還有壹片沒有電的農田。工人們都自帶蚊帳,住在臨時搭建的窩棚裏,晚上只能點蠟燭。1979:汽水壹直到改革開放初期都是給牛喝的。汽水是市民生活中的高檔飲料。比如當時雪花棒壹兩毛錢,汽水壹兩毛錢,可見差別之大。亞洲汽水廠有壹種傳統的汽水品種。因為含有冬青和焦糖,有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夏天特別受歡迎。據說有些農民不願意喝汽水,夏天卻給奶牛壹瓶汽水。1984:買“負品”需要廠長批準。在80年代,婚禮上放亞洲汽水還是挺體面的。然而,汽水廠的員工想買到便宜的汽水並不容易。據說有些瓶汽水因為當時沒有裝滿,所以不能出廠,可以內部處理,所以被稱為“負品”。當時質量合格的汽水15分錢壹瓶,但這樣的汽水8分錢壹瓶。工人想批發這樣的汽水,讓廠長簽壹批。1988:改革開放後,汽水成為普通大眾的普通飲料;另外,廣州天氣熱,汽水消耗量大。每到炎熱的夏天,汽水都供不應求。雖然生產軟飲料的廠家多達72家,亞洲軟飲料廠壹統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亞洲軟飲料廠的產品仍然供不應求。當時廣東各地的批發商在廠門口排隊提貨,往往前壹天晚上就把車停在廠門口,車隊今天有時還要在幾百米外的歐莊立交橋排隊。第壹次采訪他們的記憶中,城市的軌跡是廣州有14家汽水廠。受訪者:何潔關鍵詞:公私合營、出口、新廠。亞洲堿廠的老廠長何傑是順德人。65,438+0945去廣州,在壹德路廣源面包店工作,後在西安糖果廠工作,65,438+0956,公私合營。後來的導演。記者:解放前廣州純堿工業是什麽情況?何潔:為了寫輕工食品的飲料部分,我們查閱了很多資料。據了解,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州的汽水制造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首創”、“太平”、“屈臣氏”、“中興”、“興化”、“衛生”、“大明”、“中華”等。記者:1956亞洲堿廠生產情況如何?妳對汽水的第壹印象是不是來自這個時代?何傑:當時廠裏只有三四條生產線,機器都比較舊。在我的記憶中,汽水機上面刻著1888這幾個字,可能是來自英國的老機器。員工基本都是半手工。記者:1966建新廠是出於什麽考慮?何傑:主要是出口。當時廣州提出“用珠江水換美元”,即鼓勵出口。1966新廠建成後,亞洲汽水廠於1,1967年5月正式投產,當年出口汽水38萬箱。到1968年底,廣東飲料廠汽水車間並入亞洲汽水廠。從此,亞洲汽水廠成為廣州獨家汽水廠。未來的目標是發展自己的品牌。面試官:張貴元關鍵詞:生產線引進,合資,品牌保留1975,張貴元被分配到亞洲堿廠工作。1984,張被任命為廠長。現任廣州亞洲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記者:1983引進東德生產線,1985引進易拉罐生產線。企業當時做這個是什麽樣的背景?張貴元:1984年6月,亞洲堿廠成為廣州首批70家擴權企業之壹。同年年底,實行廠長負責制。當時亞洲堿廠已經在全國幾個地方設立了分廠,影響很大。但我們已經開始關註國際飲料的大眾化包裝,於是在1985引進了易拉罐生產線,在1986引進了易拉罐飲料。這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記者:現在亞洲的目標是什麽?張貴元:當年共同投資的壹些國產品牌,現在已經退出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發展自己的品牌。現在我們有汽水、果汁飲料、純凈水等產品,還準備推出可樂飲料。過去的,過去的,汽水與時尚的變化汽水-蘋果汽水-易拉罐今天,我們可以從各種飲料廣告中了解飲料與時尚的關系。其實這樣的時尚對於廣州人來說並不陌生。1930年,英國商人屈臣氏有限公司開設的廣州藥房在廣州兼營汽水業務,是廣州第壹家汽水制造企業,汽水從此成為廣州的時尚飲品。解放前,亞洲汽水以“氣足味足”聞名東南亞。到1964,在時任廣東巡撫陳郁的支持下,亞洲汽水廠生產出第壹批亞洲蘋果汽水,並於同年國慶期間在港上市。因為亞洲汽水在香港已經有了壹定的名氣,而且是解放後內地汽水第壹次運到香港,所以賣得很好。人們排隊購買,運來的幾萬箱汽水短短幾天就銷售壹空。亞洲汽水廠隨即擴大生產,增加莎莎、橙汁等品種,並把市場擴大到澳門,再到新加坡,這是當時中國唯壹進入國際市場的汽水產品。20世紀70年代,汽水廠進行多元化經營,用生產汽水的下腳料生產固體飲料的鮮橙結晶和菠蘿結晶。許多市民仍然記得將新鮮的橙色晶體作為禮物。1983年,在兩個“樂”大規模進入市民生活之前,亞洲汽水廠推出了自己的“亞洲可樂”。上世紀80年代初,在“外資”還存在爭議的時候,第壹條外資免費生產線落地,引進的東家是年近半百的亞洲汽水廠。到8月27日,1985,國內最大的鋁合金純堿生產線也在廣州亞洲堿廠投產。這條生產線是從前聯邦德國引進的。7月28日,1985首屆全國運動飲料滋補品評比結果在北京揭曉,廣州亞洲汽水廠“冠力”飲料榮獲最佳運動飲料獎。汽水、果汁汽水、易拉罐汽水、運動飲料,從不拒絕時尚的廣州人,總是讓壹股甜甜的空氣飄過城市上空。大事記「亞洲」歷史1946二月,亞洲汽水廠在大德街80號正式開業。1949年廠址遷至大德路298號時,亞洲汽水廠擁有三臺12汽水機,員工80多人,廠房2000多平方米,年產量500多萬瓶。亞洲汽水是廣州市場上唯壹的壹級汽水。1956年3月,亞洲蘇打廠實行公私合營,更名為“公私合營亞洲蘇打糖果廠”。1964年生產出第壹批亞洲蘋果汽水,是當時中國唯壹進入國際市場的汽水產品。1966年初,亞洲堿廠再次成為專業生產純堿的企業。同年5438年6月+10月,在天河路6號新建工廠,次年投產。“文革”期間,亞洲汽水廠更名為“廣州飲料二廠”、“廣州飲料壹廠”、“廣州汽水廠”。是0984年的65438+65438+10月的1才恢復了原來的名字。1983引進德國生產線。1985引進易拉罐生產線。65438-0993年,亞洲汽水廠與百事可樂合資成立百事亞洲飲料有限公司,直至2002年。1996,遷至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2002年,廣州亞洲飲料有限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