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興業、阜新銀行“鋅銀”造假引發的存貨融資風險防範思考

興業、阜新銀行“鋅銀”造假引發的存貨融資風險防範思考

最近網上公布了壹起貸款詐騙案。某公司用幾十噸金屬鋅冒充白銀,銀行被騙1億多元。其中阜新銀行沈陽分行沈北支行被騙8000萬元,興業銀行沈陽分行被騙5765萬元。事實上,在過去很長壹段時間內,銀行因存貨融資被騙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我們的日常認知中,銀行有著相當成熟的風險控制體系和嚴格的審批制度,所以欺騙銀行是非常困難的。既然如此,銀行為什麽會被騙?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案例。

在分析銀行為什麽被騙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存貨融資的風險管理邏輯是什麽。

存貨融資的風險管理邏輯不僅包括壹般金融風險管理的邏輯,而且由於其特點,還具有壹套特定的風險管理邏輯。存貨融資的風險管理邏輯可以概括為九個字“看得清,管得好,賣得好”。

存貨融資的關鍵在於商品,風險管理基本圍繞商品。“看清楚”是指了解用於融資的貨物,即全面掌握貨物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名稱、規格、價格、數量、重量、儲存條件、外觀特征、性質以及與同類貨物的主要區別和方法。為什麽要“看清楚”?主要是為了能夠在商品評價階段及時發現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杜絕簽約前的欺詐行為。

“托管”是指妳從簽約談判階段就能有效控制貨物的實時狀態,對貨物進行有效監管,簽約後對貨物享有絕對控制權。貸款協議簽訂後,貨物壹般存放在第三方倉庫。這時候,金融機構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可靠的第三方機構對貨物進行監管,實時控制貨物在倉庫的情況,進出倉庫的情況,以及什麽時候誰接觸了貨物。此時,金融機構應牢記,發貨人不再是貨物的實際控制人,應在還款前最大限度地將發貨人與貨物隔離,這也是避免貨物被替換或被盜、供不應求和丟失,隔離發貨人與貨物之間風險的最有效手段,同時可以避免壹貨多貸的情況。許多金融機構認為簽訂貸款合同以獲得貨物控制權就萬事大吉了,但這僅僅是個開始。即使有管控,如果監管不當,商品還是有可能出問題。

“可售”是指在發生違約時,金融機構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處置貨物,最大程度地避免或減少損失。當然,“賣”是建立在“看得清,管得住”的基礎上的。同時,銷售還要求金融機構對市場有充分的了解,能夠大致了解市場目前的供求情況、價格波動和銷售渠道。雖然很多金融機構知道在面臨違約時可以通過處置貨物來避免或減少損失,但現實情況是他們往往缺乏處置貨物的能力,導致貨物在手中被砸。

對存貨融資的風險管理邏輯有了清晰的認識,就很容易知道興業銀行和阜新銀行為什麽會被騙。

網上資料顯示,此單案主角為劉劍閣,男,1969年2月28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漢族,原系沈陽鴻輝銅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劉劍閣作為宏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夥同杜某生(在逃)以宏輝公司的名義,用事先購買的35193.5公斤鋅錠作質押,騙取阜新銀行沈北支行貸款1。

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被告人劉劍閣、杜某生以鴻輝公司名義,以事先購買的鋅錠29273公斤作為質押,騙取興業銀行沈陽分行貸款,取得總金額為1.1.53億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造成實際損失573億元。

該案多名相關人員的證言還原了整個案情,同時揭示了被騙的真正原因。

根據阜新銀行沈陽分行沈北支行市場部經理的證詞:

2013 6月5438+00鴻輝公司實際控制人杜某生以34000公斤銀錠作質押向我行申請綜合授信8000萬元。我行貸審會通過後,阜新銀行沈北支行與鴻輝公司簽訂了綜合授信協議,並簽訂了最高額保證合同。2014年4月9日,我行、宏輝公司、中外運對宏輝公司質押給我行的銀錠進行了庫存抽樣。放款前,我行偷工減料,對銀錠取樣,經鑒定,含銀量不低於99.99%。同年4月15日,我行向宏輝公司出具總面值為160萬元的承兌匯票,其中8000萬元作為保證金,給予宏輝公司的授信為8000萬元,約定於6月14日和6月16日償還。2065438+2004年9月,我行發現杜某生已出國並失聯。後來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分別起訴宏輝公司,導致質押給我行的銀錠被查封。承兌匯票到期後,鴻輝公司仍未返還敞口金額8000萬元。現在知道這批銀錠是假的,於是向公安機關報案。

據興業銀行沈陽分行營業部員工證言:

2065438+2004 65438+10月鴻輝公司以29000公斤白銀作質押向我行開出7000萬元承兌匯票,同年6月又開出4530萬元承兌匯票,期限為6個月。票據到期後無法找到鴻輝公司實際控制人杜某生,敞口金額至今未返還5765萬元。我的同事余某、4、閔某在外運檢查質押物時,宏輝公司的劉劍閣、劉謀2也在場。曹某和另壹人負責在集裝箱內偷工減料。他們說有火星,所以我們沒有看到偷工減料的過程。我們把他們給我們的邊角拿到中科院下屬的金屬檢測中心進行鑒定。後來公安機關找我們,說宏輝公司可能有詐騙行為。因此,我行對鴻輝公司質押的白銀進行了重新評估,發現質押物其實是鋅。

按理說,不管是鋅還是銀,都要仔細取樣鑒定,避免被騙。那麽,這種情況下銀行員工是怎麽知道的呢?

根據受害人的陳述,驗貨(質押)的過程是這樣的:

我們隨機抽取了3塊銀錠,是鴻輝公司員工切割的。同事想把掉在地上的偷工減料撿起來,對方員工提出偷工減料溫度高,冷卻後再交給我們拍照保存。這個過程由我和白某1監督。當天我們取了三個切角進行鑒定,檢測結果顯示銀的純度在99%以上。

據另壹受害者劉1:

2004年6月11日,經王海東介紹,我在關定公司辦公室認識了杜某生。他想以13527公斤純銀作質押,以關定公司和鴻輝公司為擔保,向我借款3000萬元,月息2%,期限3個月。杜某生告訴我,他是關定公司和鴻輝公司的實際所有人,貸款其實是他個人用的。杜某生向我出示了關定公司向葫蘆島盛強金屬有限公司購買該批銀錠的買賣合同及盛強公司出具的該批白銀的權屬證明及質量證明。同年6月13日,我去驗貨,丁某、劉劍閣、劉謀二及對方公司兩名工人在場。我從鴻輝公司的倉庫裏拿出壹塊銀錠。劉劍閣提出用電鋸切割銀錠,然後用切割角鑒定。兩個工人背對著我切割銀錠。劉某2對我說:“大哥妳去別的站點吧,別往妳身上拍火花。”我在外面走了幾步,角刀和劉二把我擋在了外面,所以沒看到切割過程。

根據被害人張1的陳述:

關定公司、鴻輝公司實際控制人杜某生詐騙我5000萬元。關定公司的法人為丁某,鴻輝公司的法人為劉劍閣。2014年5月,通過王海東認識了杜某生。他想以21293.438+03公斤純銀作質押,以鴻輝公司為擔保人,向我借款5000萬元,月息2%,期限3個月。我從倉庫裏拿出壹塊銀錠。劉劍閣提出用電鋸切割銀錠,然後用切角刀進行鑒定。兩個工人背對著我切割銀錠。劉二告訴我切角的時候有火星,就沒讓我進去。我沒有看到切割的過程。我把偷工減料拿到遼寧省寶玉石質量鑒定檢驗中心鑒定,鑒定結果是銀,金屬含量99.9%。同年7月15,杜某生沒給我利息也找不到他,借錢給杜某生的劉1也找不到他。我們對存放在中外運的質押物進行了重新取樣鑒定,結論是鋅。可能是外運切角的時候把銀錠調包了。

讓我們看看開關是如何實現的。

根據裁定書內容,曹是劉劍閣的員工。根據他的證詞:

從2013開始,劉劍閣和劉某2先後找我去公司偷工減料四五次取樣,最後偷工減料16。他們告訴我他們在切銀錠,劉劍閣也讓我不要多問,按照他們的要求偷工減料。我在杜某生、劉劍閣和杜某生的秘書張3的辦公室剪的。劉二每次都要我偷工減料,偷工減料都被劉二拿走了。我幾次去中外運偷工減料,每次劉劍閣、劉謀2、金增發都在場,還有壹個人叫“高某3”。前幾天要去外運偷工減料,劉二讓我先在公司偷工減料,然後到外運去偷工減料。劉劍閣在他辦公室跟我說,按照前幾次剪的邊角大小來剪。我在外運偷工減料的時候發現金屬切割很硬,和公司裏的金屬切割不壹樣。劉某2和劉劍閣沒有讓我瞎提問。我按照他們的要求偷工減料。每次剪完,“高某3”戴著手套直接把角扔給對方。發現“高某3”扔在地上的角和我現場切割的金屬不壹樣。他應該把我之前在公司砍的墻角扔了。我在外運現場切割的金屬比我之前在公司切割的金屬更硬,藍色和黑色。在外運現場,沒人發現高某3扔的角和我切的金屬不壹樣。劉劍閣和劉謀二不讓我多說話。第壹次在外運倉庫偷工減料,發現“高某3”被換了。

從銀行工作人員和幾名受害人的證詞來看,這批“銀錠”究竟是什麽時候出問題的,其實很難確定,但從鴻輝公司員工曹的證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其實從壹開始就是壹個騙局。所謂“銀錠”就是鋅。事後我們會認為這是壹個明顯的騙局。銀行陷入這種騙局的主要原因如下。

1.宏輝公司作為業主,精心編造了壹個騙局,存在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由人的主觀意識決定的,難以察覺,也無法防範。

2.銀行作為出資方,存在對貨物認識不清、抵押物管理不力的問題,即未能“看清楚、管好”。

首先是貨不對板的問題。乍壹看,銀和鋅沒什麽區別,但是稍微用心,其實差別很大(見下表銀和鋅的主要特性),尤其是高純度的鋅和銀。

銀和鋅的主要特性

外部

潔白閃亮

銀白色帶淺藍色。

密度

10.49g/cm?

7.14g/cm?

熔點

961.78℃

419.5℃

其他的

延展性好,質地柔軟。

質地粒硬

從外觀上看,銀是白亮亮的,顏色是白色的,鋅是銀白色的,略帶藍色,就是曹說的。顏色上的細微差異,加上當時光線條件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壹時半會兒可能察覺不到。但是銀和鋅的密度差還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說同樣體積大小的銀和鋅的重量差是3.35g g,稱重是當時區分鋅和銀最快最簡單的方法。如果總重量壹定,體積肯定不壹樣。計算體積最簡單的方法是計算塊數,這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和物力。還有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裏看到的方法。用牙齒咬,銀是軟的,用鈍器敲擊可以留下痕跡,鋅是硬的,基本不會留下痕跡。另壹種方法其實很容易做到。因為鋅的熔點比較低,用普通酒精燈加熱會變軟,而銀基本不會變。

所以只要稍加準備,就能快速判斷真假,杜絕造假。顯然,無論是阜新銀行還是興業銀行的涉案員工都沒有這麽做。很多金融從業者可能因為在這個行業紮根久了,對金融業務了解很多。但是,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金融產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創新,因此需要掌握的知識也需要不斷更新。除了金融知識,他們還需要掌握產業、貿易、供應鏈、產品等相關知識。對於存貨融資,在放款前,不僅要對發貨人進行嚴格的風險審查,還要對貨物進行充分的了解,對貨物的審查有時和對發貨人壹樣嚴格,甚至更嚴格。

其次,抵押品管理失敗的問題。從達成貸款意向到完成還款的階段,銀行需要對抵押物進行有效管理。抵押物的管理涉及到兩方,壹方是涉案銀行,另壹方是第三方倉儲公司——中外運。

第壹,抵押物入庫後,銀行要始終將抵押物置於自己的監控之下,做到物主與抵押物完全隔離。但從各方證詞來看,無論是對抵押物的取樣還是檢驗,都是業主全程參與,而在這個取樣的關鍵時期,銀行實際上因為所謂的火星而未能在自己的監督下完成取樣,這為鴻輝公司創造了有利的機會。事實上,對於壹些價值相對較高的商品,從取樣到檢驗的過程,不僅需要出資人全程參與,還需要全程錄像,這是其壹。第二,銀行要聘請有資質的獨立第三方來完成從取樣到檢驗的過程,而不是業主派人來。也正因為如此,鋅才能壹次次變成“銀”,這些都是銀行最大的管理失誤。

其次,中外運作為第三方倉儲公司,承擔著存貨融資中的金融倉儲職能。與普通倉儲不同的是,金融倉儲不僅僅是儲存貨物,還要配合金融方全程參與對貨物的監管,也就是說,倉儲方此時要幫助銀行實現對抵押物的絕對控制,除了金融方,任何人都不能碰貨物。這樣可以避免貨物和重復質押的問題。當然,案例中很少提到中外運。如果說中外運這次和銀行簽訂了金融倉儲的協議,那麽中外運這次在監管上也有壹些失職。如果沒有,只能說銀行缺乏風險意識。

最後壹點是抵押物的處置。在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抵押品被警方扣押,因此誰擁有處置權是未知的。但如果處置權屬於銀行,雖然鋅不如銀值錢,但妥善處置也能在壹定程度上減少損失。

事情已經發生了,損失在所難免。只能說這個事件給了很多做存貨融資的金融機構壹個警醒。所以如何防範存貨融資風險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壹,關註企業信用。這裏的企業主要指借款企業和第三方監理企業。首先,我們必須選擇正確的借款企業。重點關註企業的經營能力和信用狀況,盡量選擇主營業務穩定、內部管理制度完善、經營質量高、無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嚴格執行貸款資格準入制度。二是選擇合適的第三方監理企業。監管企業的信用狀況和資產狀況直接關系到抵押物能否得到有效監管。選擇監理企業應遵循以下原則:資產雄厚;依法合規經營,內部管理嚴格,社會信譽良好,無不良記錄;內控制度健全,經驗豐富,有具體的監管計劃和方案;有承擔抵押物監管的態度和能力,對銀行負責。

第二,充分了解商品的相關信息。第壹,要嚴格確認貨物的所有權。只有所有權屬於借款人的貨物才可以質押或抵押,非法取得的貨物不能作為質押品。二是綜合評價庫存質量。包括存貨的數量、規格、重量和外觀特征是否與提交文件中的描述壹致;商品的估價是否真實反映市場情況;市場價格的波動是否會影響質押或抵押的物品;貨物保管的難度;商品的未來市場銷售等。不能選擇性質不穩定、易腐易耗、市場價格波動大、無規律市場需求的商品作為抵押物,價值較高的商品需謹慎對待。如果對商品缺乏了解,可以聘請外部專家對商品進行評估。三是明確各方的法律關系和權利義務,註重對貨物的接受和確認、貨物的質押、替換和解除管制等關鍵環節的控制。四是合理確定貨物價值和抵(質)押率。確定計算貨物價值的標準,如貨物的買價或成本價或該地區過去六個月的最低市場價格中的較低者。融資額度應綜合考慮借款人的資信狀況、授信額度、質押物的種類和質量、市場狀況、變現難度等因素合理確定。

第三,完善庫存監管措施。壹是要加強業務操作管理和內部操作規範管理,不能出現類似抽檢全過程沒有監控的情況。只要涉及到人與物品的接觸,都要在出資人的監督下進行。二是充分發揮第三方企業的監管職能,與倉儲企業簽訂財務倉儲協議,明確貨物實際控制權,嚴格履行監管協議約定的責任和義務,最大限度隔離借款人與存貨,防範存貨被調換、被盜、重復質押或再抵押的風險。三是實時掌握庫存信息,引入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庫存信息采集反饋系統,既掌握庫存在庫狀態,又掌握庫存市值和銷售情況的變化規律,對質押品價值和銷售情況進行實時有效跟蹤評估。設置預警線,提前預警可能出現的風險。當市場價格下跌或庫存數量降至預警線時,通知出質人按約定增加質押和保證金,避免業務損失。第四,建立有效的存貨處置渠道,在違約情況下可以有效處置存貨,避免或減少損失。

近年來,存貨融資被騙的案例屢見不鮮。無非就是換貨換銀行被騙,但是仔細分析發現被騙的原因都差不多。為什麽此類事件壹再發生,值得我們反思和深思。很多金融機構因為這些事件停止做存貨融資,但是不做存貨融資不會被騙嗎?還是存貨融資的問題?其實並不是。如果風控理念、風控手段以及妳所掌握的知識沒有與時俱進,那麽即使妳在存貨融資上沒有被騙,在其他業務上也會被騙。妳怎麽想呢?

備註:李達拿的。

密切註意

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