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信息高速公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麽便利?

信息高速公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麽便利?

現在談信息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會怎麽樣”的問題。人們應該了解它將給社會帶來的變化,這樣才不會被動。信息高速公路將改變教育的技術基礎,它將給教育帶來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就能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1.我們正在接近信息高速公路的時代嗎?

今天,我們正處於信息社會的初級階段,並正在向高級階段邁進。初級階段,我們理解信息的價值,把電話、電視、電腦當成不可或缺的東西。在高級階段,我們將統籌規劃信息社會設施,以適應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個高級階段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時代。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綜合規劃(這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更正式的名稱,英文縮寫為NII)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想法是由現任美國副總統戈爾提出的。使用這個名稱,人們往往誤以為信息高速公路是運行信息的大道,即允許大容量傳輸信息的光纖網絡,而忽略了由這個光纖網絡所連接的各種信息設施。但是,對於美國大眾來說,這個名字很容易接受。戈爾的父親老阿爾·戈爾向美國國會提出了壹項州際公路法案。法案通過後,美國出現了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網,經濟發展迅速。戈爾還希望美國經濟從交通基礎設施到信息基礎設施再壹次飛躍。信息高速公路壹經提出,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人的歡迎。這種自然效果可能是戈爾始料未及的。

這個“自然”耐人尋味。說明人類社會的信息化已經到了壹個轉折點,就是需要對社會信息設施進行統籌安排,從全社會的角度建設傳輸網、交換站等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安排,首先是統壹標準,讓現有設施和待建設施協同工作。其次,統籌規劃,避免重復建設,追求效益最大化。多媒體、計算機化、互聯網接入和能力擴展是其核心問題。多媒體是指信息在存儲、處理和傳輸過程中,不僅可以表現為數據,還可以表現為聲音、圖形、文字、圖像等多種形式。互動是指對話,即妳不僅可以接收信息,還可以發送信息。

我們已經有了廣播網、有線電視網、電話網,各自獨立形成,有點“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味道。現在它們需要統壹、擴展和連接。電視是多媒體的,但它不是交互式的。電話的互動性很強,但不是多媒體。為了使各種信息設備多媒體化、互動化,並互聯成壹個大網絡,有必要對它們進行計算機化。最簡單的就是給電視機加壹個“機頂盒”,讓它具有互動性。這種信息設備集成了各種信息中心、信息中轉站、信息大道和小道,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它將為每個人的信息需求提供壹個徹底而廉價的解決方案。

信息高速公路的天線終端是多媒體交互式信息終端。這些信息終端將進入家庭、教室、醫院、圖書館以及各種社會機構和服務設施。在信息終端上,人們可以訂購電視節目、參加研討會、訂票、支付賬單、查詢書籍和資料、咨詢專家、投票、玩遊戲和娛樂。特殊的終端,如模擬終端,也可以讓人們虛擬購物、旅遊和模擬飛行。專用終端還包括多媒體手機、便攜式電子秘書、便攜式電子醫生。所有的終端都可以通過各種通信方式與整個信息網絡連接,光纖通信由於容量大,將成為主要的通信方式。其他如衛星通信、無線通信、微波通信等,將有機地整合成壹個整體。網絡將從單層向多層轉變,並向智能化、數字化、高速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

信息高速公路的規劃和建設已如火如荼,形成了全球性的信息浪潮。美國政府建立了相應的機構,頒布了壹系列政策法規,壹些大公司爭奪巨額投資。預計10年,各方需要投入約2000億美元。事實上,互聯網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經過30年左右的發展,已經連接了數百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0多個網絡,用戶數千萬。“歐洲信息空間”是歐洲的壹項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預計5年內完成,耗資約6543.8+0500億歐洲貨幣單位(折合6543.8+095億美元)。從65438年4月到0994年4月,歐洲十幾家重要的電力公司在歐洲大陸進行了“異步傳輸”技術實驗,試圖向家庭提供互動服務和電視點播服務。

日本有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在未來10年投資95萬億日元(相當於9200億美元)建設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建設的“信息流通新骨幹網”和“曼陀羅計劃”都是邁向信息高速公路的步驟。“南錐體”的“南盟”光纜項目也在為其信息化打下基礎。中國在加強各種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網絡建設的同時,還提出了“中國高速信息網絡計劃”,並進壹步提出了在25年內建成全國高速信息網絡的“兩步走”戰略規劃。“黃金系列工程”可謂是它的前奏。

這壹切都表明,我們已經接近信息高速公路的時代。這個時代屬於信息社會的壹個階段,具有信息社會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是壹種資源,而且是最重要的資源;創造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壹種實力,而且是最重要的實力;信息產業及其從業人員在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必將占據首位。

信息高速公路時代也將有自己的特點,即信息設施將統籌安排,信息享受將整體化,信息資源開發和實力增長將跨越式發展,文化生活和文化交流將進入新的水平,人類大同進程將達到新的裏程碑。從人類物質生產社會化到信息生產社會化,私有制將進壹步失去存在的基礎。信息高速公路將改變人類生產生活的技術基礎,壹種新的工作、學習、生活方式將隨之而來。控制論的創始人韋納曾經說過,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他的話說明,材料、能源、信息是現代社會的三大支柱,信息要和另外兩大支柱相比較。事實上,後來的社會發展表明,信息並沒有和物質、能量“壹分為三”,而是成為了現代社會的“軸心”。信息的運作可以指揮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在現代社會中,大量的物質和能量消耗原本是為了信息的交換(比如會議),但因為社會沒有對信息流通進行統籌安排,所以付出了代價。有了信息高速公路,妳可以節省大量的材料和能源消耗。因此,我們需要適應壹種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比如網購代替壹些現場購物;根據企業的信息流重新設計企業結構,而不僅僅是能量流和物流。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整個社會的每個子系統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對教育來說,信息高速公路將改變教育的技術基礎。

二、技術基礎的空洞化對教育意味著什麽?

我們先來看兩個基於信息高速公路的實驗技術,從中可以壹窺教育的迷人未來。

首先,它是壹個遠程教學系統。這是壹個類似視頻會議的系統。其理念的核心是打破師生面對面聚在壹起的傳統方式。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不能在同壹個地方,都面對終端,教學過程增加了壹點彈性。老師可以選擇優秀的老師,或者幾個老師或者和相關專家合作授課。在學生方面,允許學生之間更多的交流與合作也為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開辟了壹個新的天地。至於終端,所有與之相連的資源都可以隨時轉移到“教室”,比如參觀博物館,做模擬實驗。

原來的“壹個人說,大家聽”,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變成“多方靈活對話”。也許從這個系統中受益最多的是偏遠地區的教育和語言教學。

其次是虛擬現實技術。這是壹種原理上類似於眼鏡或助聽器的技術。其概念的核心是用電子信息裝置取代感官對象和感官之間原有的信息通道,使感官獲得新的靈活性。借助專用終端,師生不僅可以在異地真實場景中“漫遊”,還可以在計算機構建的虛幻世界中“漫遊”。雖然是在教室裏,但好像是在原始森林,星際空間或者是手表裏。在那裏,學生們可以撥開草叢,觀察壹只蟋蟀;妳可以選擇航程,是登月還是訪問火星;妳可以在電子表的電路裏當門衛,看看誤操作會帶來什麽麻煩。這些聽起來像科幻的描述,其實已經具備了實現的技術基礎。信息高速公路將為人們的發展提供許多可能性。例如,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建立壹個虛擬學校。這是壹所沒有校園,沒有教室的網校。老師和學生都在自己家裏,學生的入學、聽課、考試、畢業、管理都在網上進行。網校就像現在的函授學校,只不過教材、作業、試卷都是依靠信息高速公路進行高速、靈活甚至即時的傳輸。它不僅更像壹所真正的學校,而且比真正的學校更神奇。再比如,在高等教育層面,可以進行“人才定制實驗”,即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給予學生逐漸貼近工作環境的教育,甚至將教育環境延伸到用人單位線上,實現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平穩過渡。信息高速公路完全有能力把上述實驗變成大規模的、真正的人才生產。因為在所有這些情況下,起主導作用的都是信息。主要的工作已經由信息基礎設施完成了,剩下的只是充分利用它們來創造。

從人才生產而非教育實驗的角度,我們會發現它更深層次的意義。

物質生產和人才生產是相互聯系、相互平行的。在物質生產領域,生產力中的勞動手段,特別是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中,生產力是占主導地位的方面,對生產方式的變革起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

教育手段,尤其是技術手段,也是教育能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它在教育方法的改革中也起著根本性的作用。以前教育技術的主流是在紙上加筆加書。尤其是書籍,是典型的信息普及手段。在信息傳播手段的革命中,只有基於紙張和印刷的書籍才能與信息高速公路相提並論。其低成本的大規模印刷使知識能夠在普通民眾中傳播,使教育不再是王室貴族子弟的特權。而圖書的生產周期太長,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知識生產的節奏。書的資源消耗太大,已經讓地球感覺更重了;以筆、紙、書為中心的手工信息操作,已經不適應加快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

與書籍相比,信息高速公路給信息傳播手段和教育的技術手段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電子報紙、雜誌和書籍將成為未來大眾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節省紙張和排版、印刷和發行的同時,極大地方便了檢索、保存和管理。教育信息可以靈活重組,高效傳輸和處理,享受範圍廣,形式多樣。每壹個都意味著壹個由神奇的可能性組成的巨大寶藏。

例如,教育信息的重組意味著教材可以因人、因時、因需而異。這樣的教材將主要是屏幕上的電子教材。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教材將發生壹系列變化:新教材形成的周期將大大縮短;教材的類型將大大豐富和多樣化;在機器翻譯的幫助下,優秀的教材可以在不同語言的國家同時使用;未來,教材不僅包含文字,還會播放音頻或視頻。教材和程序的區別會逐漸消失,未來的教材會包含很多“菜單”供老師和學生選擇;學習進度和難度可根據情況調整,練習、檢查、實驗可與教學融為壹體。教育信息的豐富性、生動性和靈活性會節省學生的精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最終,以提高能力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將更容易成為現實。

以上分析表明,教育技術和手段的變革將導致教育方式的變革,為教育的未來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從講課的方式,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練習、檢查、參與實踐的方式,到教材的形成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人才的培養方式,未來的教育可以走上壹條全新的道路。所有這些可能性結合在壹起,就形成了未來最亮的核心,即因材施教從根本上具備了現實可能性。

第三,是否有可能因材施教?

就大規模正規教育而言,過去因材施教幾乎不可能,但未來完全有可能。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育。教育是指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整合。它可以是壹個宏觀完整的教育整體,也可以是整體制約下的微觀教育活動。這裏的教育主要用在後壹種意義上。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中,教育要做到兩個有機結合。

第壹,教育要結合每個學生的教育經歷。學生的程度、興趣、誌向都是在教育經歷中逐漸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表現出越來越強的主體性特征,逐漸形成自己的結構,如知識結構、心理結構等。這種主觀特征因人而異,學生年齡越大,差異越大。新的知識,新的培養因素,只有通過不同主體結構的認知和整合,才能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主要特征是內因,教育的外因只能通過內因發揮作用。這就決定了教育必須結合每個學生的教育經歷。第二,教育應與個性化教學情境相結合。教學情境是學生狀態、教師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氛圍和教學環境的綜合。影響它的既有長期因素,如學生的主觀特點,也有大量的臨時性因素,如師生的情緒、交流、演唱的程度等。具體的教學活動是在教學情境中完成的,所以教育必須與個性化的教學情境相結合。

這樣的個性化教學,應該是針對不同的學生,或者同壹個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給予不同內容的教育。所謂不同的教育,即它是壹種更適合特定學生和特定教學情境的教育。

由於上述含義,因材施教具有獨特的特點。這是壹種精雕細琢的教育,壹種個性化的教育,壹種高效的教育,壹種本質上更成功的教育。這種教育註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主導學習過程。教師的角色將從領導或中心轉變為輔導或幫助學生。在這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導自己的學習過程,要結合學生的主要特點的強弱。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主體性特征逐漸增強,對發揮主動性的要求也在提高。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鼓勵學生加強自主探索。雖然主動探索的要求與學生主體特征的強弱有關,但這種教育在本質上是以學生的主動性為導向的。

過去的教育沒有相應的社會歷史條件來因材施教。雖然有些教育者盡力創造條件,個別地接近因材施教的理想,但因材施教只是大規模正規教育的壹種理想。這是因為過去正規教育的核心是批量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是分批教育學生,需要很多“認同”。壹群學生用同壹本教材,教學由同壹位老師帶領。學生在同壹個教室裏保持同樣的進步,同時參加同樣的考試,用同樣的規格來衡量人才...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概念,比如教室、課、課本、考試、老師、學校等等。,是它的基本概念。大眾教育以書籍為核心,黑板是書籍的變形,電教電教手段也是書籍的變形,通過它批量傳播信息。因為批次教育的本質是求同存異,和因材施教有本質區別。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過去的因材施教只能是個別的。

與大眾教育相反,是個性化教育。個性化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它第壹次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技術手段上獲得了現實可能性。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高效率將解放學生的主動性,多媒體和交互性將加速教學過程,信息的享受將促進教育的優化。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基本的、強大的、靈活的信息處理能力,使教學內容、教材(如果保留這個概念的話)、教學手段和輔助教學手段(如參觀和實驗)、考試(如果保留這個概念的話)可以因人而異、因語言而異。之所以能根據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育,是因為教育資源、教育手段、教育內容等壹切教育要素都能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重組,形成具體的、“暫時的”但完整的教育。

信息高速公路即將成為現實。然而,即使已經成為現實,上述所有可能性仍然需要通過努力才能實現。這是因為科技和教育是兩個不同的社會子系統,科技為教育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只有有了實現新的可能性的基礎,才需要教育者的辛勤勞動去開發各種可能性,把好的變成現實。

信息高速公路給教育帶來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穿上信息高速公路的“新鞋”,仍然走大眾化教育的道路。這樣,很多教育問題(如教育周期延長、教育教學改革滯後等)可能會暫時緩解,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二是走信息高速公路上個性化教育的新路子。這將使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乃至整個教育體系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引領教育進入“光明未來”的新境界信息高速公路對教育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我們的教育如何接受挑戰。如何改變教育的技術手段,將決定教育走哪條路。

壹旦大變革時期基本結束,從壹條路轉到另壹條路會非常困難。因此,教育的發展面臨著壹個機遇,需要我們好好把握。信息高速公路給教育帶來了這樣壹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