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確認目標的時間:
咨詢目標的確定通常是在了解情況、確認問題、來訪者改變意願後,開始討論咨詢目標的確立。
第二,誰來確定咨詢目標?
可以肯定的是,雙方都將參與協商目標的確定。但此時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以咨詢師為主,有的以來訪者為主,但就我國目前實施的倫理要求和職業規範而言,來訪者為主,咨詢師為輔;(避免咨詢師的引導,容易導致直接的價值幹預,影響咨詢效果,對來訪者造成傷害)
三、對咨詢目標的評價和處理
1、?評估來訪者期望和咨詢目標時經常遇到的不壹致的問題。
a來訪者的咨詢目標過於籠統,即不具體、模糊(廣泛)和不可觀察(含蓄)。這時候就要把目標具體化,達到可觀測或可評價的條件;
b來訪者咨詢目標壹提出就是最終目標,往往壹步到位。這時就需要和來訪者討論系統的中期和階段性目標。
c來訪者提出的咨詢目標在心理功能層面沒有改變,可能是壹些實際問題。這時候就要向來訪者澄清,心理咨詢的目標僅限於來訪者心理功能和行為的改變,而不是直接解決實際問題。
2、?咨詢師評估自己的咨詢技巧、專業能力和咨詢目標;
?
3、?處理咨詢問題不壹致的其他方法
a .尋求主管的幫助和支持;
b顧問可以與來訪者重新協商咨詢目標;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通過與來訪者協商進行轉診。
c .如果咨詢師不能更好地為來訪者服務,給來訪者帶來利益,需要向來訪者說明情況,進行轉診或終止咨詢關系;
第四,咨詢目標結構化
1、?確定最終目標。雙方應首先確定協商的最終目標。如果有壹個以上的最終目標,他們必須確定優先級。
2、?狀態評估。正式治療前對來訪者的心理評價是壹種定量評價(不是探索階段的定性評價)。
3、?建立階段性目標。明確為實現最終目標而設定的階段性目標的具體內容。
4、?確定目標成功指標。可觀察或可評估的指標。
5、?記錄目標結構。很明顯,這是來訪者自己設定的目標,來訪者只有對自己的目標負責,才能取得更好的咨詢效果。
動詞 (verb的縮寫)修改咨詢目標。
在咨詢實踐中,隨著咨詢的進展,往往會出現對咨詢目標的周期性修改,這也是來訪者和咨詢者所認同的。實施辦法也可以參照上述辦法。
首先,我們來談談心理咨詢的定義(參考錢著《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心理咨詢是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自立的過程。在咨詢的過程中,最基本的核心條件是對來訪者的好感、理解和尊重。
回到妳的問題:如果咨詢師和來訪者的咨詢目標不壹樣怎麽辦?有兩種情況:
1,當委托人的咨詢目標可行且符合咨詢倫理時,應以委托人的咨詢目標為準,因為咨詢目標是咨詢者和委托人共同決定的。如果有不壹致的地方,應該以客戶的目標為準。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治療聯盟,而在協商中建立雙方的信任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建立共識。
2.咨詢的根本目的是幫助來訪者自立,如變得更加自信等。,這些都是心理目標。如果來訪者要求咨詢師幫他們升職加薪,和前任復合,這些目標是不現實的,不可行的。咨詢師要和來訪者溝通清楚。如果來訪者仍然堅持這樣的目標,咨詢關系就無法繼續,因為這不是咨詢師的責任和能力。
以上供大家參考。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
心理咨詢用心理學的方法幫助來訪者解決困惑,幫助他們獲得個人成長。心理咨詢的長期目標是讓來訪者得到個人成長,短期目標是解決他們目前的壹些臨床癥狀。
當咨詢師掌握了這個原則,就應該在臨床上訓練壹種咨詢技巧,即如何將來訪者帶來的雜七雜八的問題與上述咨詢目標聯系起來,從而減輕和消除來訪者的臨床癥狀,實現其成長目標。要實現上述目標,首先要有壹個清晰的概念:
第壹,來訪者帶來的問題往往不是他們真正的咨詢目標。不能把來訪者帶來的問題和他們的咨詢目標混為壹談。
比如壹個來訪者有壹個糟糕的婚姻問題,她帶來的問題是:如何讓我的老公從初三回來幫我挽救婚姻?其實這是她帶來的問題,她可能認為這是她的咨詢目標。從臨床治療來說,妳首先要接受他的目的,理解她的焦慮,感受她的感受。
首先安定她的情緒,然後才能和她評價他們婚姻中的問題。在任何婚姻中,都不會因為單壹的原因而出現第三者。要在咨詢的過程中讓她慢慢明白,這不是咨詢的目標。咨詢的目的是讓她意識到自己在婚姻關系中的責任。作品越細致,她越能讓來訪者明白她需要改變的細節,越能幫助她理清情緒,從容應對婚姻危機。了解婚姻中的過去,可以讓她冷靜地選擇是挽回還是放棄,這就是咨詢的目標。
第二,來訪者帶來的問題不是咨詢師能處理的範圍。輔導員要明確壹點,妳不是萬能的上帝,妳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勇敢的說自己不行,也是遵守咨詢倫理。
來訪者比較復雜,他們帶來的問題有的是心理問題,有的不在心理範圍內,要註意甄別。
比如我做過很多生意,最後都失敗了。妳能告訴我什麽樣的生意我能成功嗎?
這個問題不屬於心理咨詢的範疇。妳可以明確的告訴他:“妳的問題不在我們的解決範圍內。我可以和妳討論妳的事業有多不順利是因為妳的心理原因,幫助妳以後不要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勇敢地說自己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是咨詢師應該遵守的倫理。
第三,如何區分來訪者的問題和咨詢目標,是心理咨詢師的基本功之壹。
任何咨詢都是從評估開始的,從來訪者帶來的問題開始。
心理咨詢師除了要掌握疾病與非疾病,還需要掌握自己帶來的問題是不是心理咨詢。對於不是的人,或者來訪者有錯誤的定義,引導他們重新定義問題,重新探索,也是輔導的壹部分。這部分的技能是心理咨詢師臨床培訓的內容之壹。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歡迎繼續與同仁探討。
妳好,我是心理咨詢師張迪迪。歡迎關註,讓我們用心理學過更好的生活。
在心理咨詢中,當咨詢師和來訪者的目標不壹致時,來訪者的目標必須是咨詢目標。
這是心理咨詢的第壹原則。
我們來談談產生差異的原因。首先,在咨詢中,有時候來訪者的創傷會引起咨詢師的情緒反應。心理咨詢師需要及時發現這是壹種反同理心,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從而幫助來訪者真正調動自己的內驅力,用更合適的方式解決和緩解心理問題。
如果按照咨詢師的目標走,說明咨詢師對來訪者產生了強烈的反共情,他以自己的主觀判斷控制了來訪者的意識。
這對心理咨詢來說是可怕的,有害的。
以上是我。有什麽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壹起討論。
作為顧問,談談這種情況:
1,咨詢前咨詢師會問:“妳想解決什麽問題,想實現什麽改變?”還是“妳在煩什麽”?咨詢師為來訪者服務。壹般很少有咨詢師自己設定咨詢目標。
2.在咨詢過程中,如果咨詢師對來訪者有壹些假設或看法,壹般會選擇合適的時機與來訪者核實,並反饋給來訪者。
3、目標不壹致可能會對咨詢關系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總輔導員會在收集來訪信息的基礎上,與來訪者制定合理的咨詢目標,並根據會談的進展進行修正和調整。
總之,遊客是中心,遊客的福利就是最大的利益。
直奔主題是心理咨詢師最忌諱的錯誤!側面迂回,善用歷史或名人典故,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心理咨詢中,咨詢目標是由咨詢者和來訪者雙方共同決定的。當輔導目標不壹致時,來訪者為主。
因為,壹個完整的咨詢過程如下:
壹、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收集來訪者求助問題的相關信息。
①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是有效咨詢的前提。
收集數據的目的是找出來訪者問題的背景,從而決定從哪裏開始分析他們的問題。
第二,分析診斷。
(1)確定來訪者是否適合接受心理咨詢。
②確定來訪者問題的類型、原因和深層心理機制。
第三,實施咨詢階段。
(1)確立咨詢目標,商定的咨詢目標在咨詢中討論,咨詢者和來訪者共同確定。咨詢目標不壹致時,來訪者為主。
(2)咨詢目標、咨詢方式和方法確定後,應與來訪者研究制定咨詢方案。該計劃應有明確的咨詢目標、步驟、咨詢活動形式、時間安排、會議次數等。咨詢方案的制定應該由雙方共同完成,或者至少得到來訪者的認可和同意。
動詞 (verb的縮寫)咨詢的評估和終止
(1)當咨詢目標達到,或者來訪者不願意繼續咨詢時,咨詢結束。
(2)有些咨詢師會在咨詢結束後對來訪者進行壹段時間的回訪,了解來訪者的改善情況。
心理咨詢的第壹個基本要求是,咨詢的目的必須以來訪者的需求為基礎,以來訪者為中心。
其實世界上的壹切都是壹樣的,壹切都是壹樣的,接受對方的抱怨,走進對方的世界,找到根源!然後分析,找到陽光的方向。
心理咨詢師只為來訪者服務,咨詢中的任何設定,包括咨詢師的壹言壹行,都是以咨詢效果為導向的!
心理咨詢中,咨詢師和當事人的咨詢目標不壹致時該怎麽辦?
壹般來說,來訪者做心理咨詢是因為有癥狀,無法擺脫,需要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來訪者的目標是通過咨詢消除癥狀,恢復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更進壹步,希望自己更好,更能適應工作,提高自信心。
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根據心理咨詢的相關技術和原理,幫助有心理問題的人(來訪者),消除癥狀,恢復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完善人格,達到良好的狀態。
這樣,咨詢師和來訪者的目標基本壹致。如果有不壹致的地方,遊客可能會要求更多,即達到少花錢多辦事的目的。這是正常的,妳可以向來訪者解釋,如果妳想達到更好的狀態,這也是心理咨詢師希望達到的,但妳需要來訪者更積極的配合,勤奮的體驗和練習才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