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愛”鑄就教育
經常聽很多老老師說,愛和信任是神奇而偉大的力量,可以幫助妳把學生教育好。經過三年的教育知識和經驗,我認同這樣的觀點:壹個老師只有用他對學生的深情厚愛去感染和影響他們,壹定會給學生帶來很多有益的改變。給學生壹個充滿愛意的眼神,哪怕只是看壹眼,那麽他們幼小的心靈就會充滿陽光,享受滋潤...
壹位學者講了這樣壹個真實的故事:在壹個大城市裏,壹個小女孩因為父母的努力,終於跨區進入了城裏最好的小學,非常開心。開學前三天,我興奮得晚上睡不著覺。開學後的頭幾天,小女孩在家裏的飯桌上說,學校真好,真好,可是開學第壹周的周末,小女孩回家就喊,下周不上學了。她的父母不知所措,急於問為什麽。小女孩哭著說:“班主任今天壹整天都沒有看我壹眼,壹次也沒有!”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的老師,任何壹個孩子在心裏都期望老師給他們愛,哪怕是不經意的壹瞥壹個微笑,都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
要想讓班主任的工作卓有成效,愛孩子尤為重要。這樣可以使學生情感相通,心理相容,形成朋友之間友好、愉快、輕松、和諧的人際心理氛圍,在潛移默化的愛的方式中完成教育孩子的工作。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說:“兒童需要愛,尤其是當他們不值得愛的時候。”所以,老師對孩子的愛,首先表現在不放棄任何壹個學生,尤其是那些不聽話、執著、調皮、搗蛋、後進生。
2011金秋九月,全省開展“教師走訪千家萬戶”教育實踐活動。我覺得是時候對我進行教育了,於是我緊鑼密鼓地制定計劃,確定了第壹批家訪。其中,有這樣壹個特殊的學生。通過老師和家長的閑聊,以及平時的耐心努力,孩子終於開始改變了,這讓我們愛不釋手。
說起這個教育例子中的特殊學生牛彥哲,他是五年級上學期從街道口小學轉學過來的。牛彥哲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身邊,壹年很難見到他幾次。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不在身邊。老人們對孩子的教育只是溺愛和寵溺,即使想管也管不了,以至於牛彥哲養成了:行為習慣隨意,懶惰,任性,愛打架,和同學關系差,隔三差五就有學生指責他...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很難改正。孩子不僅行為習慣差,各科基礎成績也差。他們剛接手時,遇到了困難。他們經常不交作業,欺騙老師和家長。我們多次和年邁多病的爺爺溝通,老人都力不從心。我們不忍心讓妳來老年學校。甚至在五年級下學期還發生了嚴重的打架事件,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傷害,影響惡劣!可以說,牛彥哲在整個五年級的狀態是在學校嚴格調皮,在家散漫任性,家校教育壹度失去了必要的效果。那段時間,我們幾乎對孩子失去了信心...
今年,在我們的強烈建議下,孩子的父母從沿海回到了武漢。老師就孩子的問題與家長進行了深入的交談,確定以“愛”為出發點,哪怕是生活和學習上對他的壹點點好的工作都會及時鼓勵。同時,要嚴肅批評陋習,註意批評的方法,戒罵。
我們發現牛彥哲喜歡表現自己,文學,繪畫,於是我讓他做美術課代表,讓他負責策劃這個月的黑板報。牛彥哲很忙,每天看著他查資料,布置黑板,和同學壹起畫畫寫字。雖然和他同學有分歧,我也會及時分析處理。很快新的黑板報就完成了,我還特意留出時間介紹了壹下。學生們忍不住給他長時間的掌聲。這時,我看到了牛彥哲充滿自信和驕傲的眼神。接下來,趁熱打鐵,我讓他開班會。通過壹系列的活動,我讓他忙得團團轉,無暇顧及瘋狂。我也讓他在活動中處理好和同學的關系。同時我告誡他,壹個完美的人除了積極活動,在學習上也不能掉隊,所以我在學習上給他安排了壹個小幫手。當他作業做得不好的時候,我會及時耐心的給他指導,鼓勵他再做好。經過我們這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發現牛彥哲在向著更好的地方改變,孩子們也真的在進步。我真的很開心。我想這可能是我當老師最開心的時刻了!
作為教師,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壹個學生都能沐浴在愛的陽光裏,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要多發現他的好,好好學習,喜歡學習,孩子越調皮,越需要老師的愛。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成為可塑之才。關鍵是要發揮我們的智慧,發現孩子的優點,從孩子成長和鼓勵孩子進步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用壹點點去鑄造孩子的愛。
(2)“鼓勵”二字在前
愛是教師教育中不可或缺也是最重要的壹種方式,適用於部分學生。但在我的教育理念和實踐中,“禮”這個詞使用的頻率更高。“鼓勵”可以解釋為:鼓勵、鼓勵、激勵、獎勵、磨煉等等。
所謂鼓勵教育法,又稱賞識教育法,是壹種使學生在輕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以自信、自強、進取的態度完成學習任務的教育方法。鼓勵式教育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容易被學生接受。教師要用“同理心”對待學生,欣賞他們,鼓勵他們,真誠對待他們,用更多鼓勵的語言去滋潤他們渴望雨露的心靈。那麽如何實施鼓勵教育法呢?
首先,我們不妨聽聽下面這個小故事:
壹個小學生期中考試數學只考了58分,呆在老師辦公室不肯回家。他對老師說:成績單上掛著紅燈籠,不讓我媽進家門。看著老師沈默的樣子說:老師,這次能不能先借我2分?下次考試,這2分我壹定會打。數學老師想了想,深深地點了點頭。到了下壹次考試,孩子進步明顯,得了2分,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之後孩子的成績在班裏列入中上遊。這個故事中的小學生的進步得益於老師的表揚或鼓勵,使他們樹立了足夠的信心,產生了進取的動力。generate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有人說,鼓勵-欣賞是通向教育成功的橋梁。教師對孩子真誠無私的鼓勵和欣賞,是激發孩子熱情的最佳手段,是培養師生情感的重要途徑,是教育教學成功的橋梁,是教師工作的最高藝術。
第壹,欣賞可能會讓學生情緒飽滿。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斯·坎貝爾說:“每個孩子都有壹定的情感需求...這種需要決定了孩子行為中的許多東西(快樂、滿足、幸福)...自然的情緒儲存越豐富,情緒就會越高,行為就會越好,讓他覺得自己處於最佳狀態。”老師的賞識對優秀學生有幫助,對後進生更有幫助,因為後進生的缺點更突出,更容易。正是這種偏見的習慣,讓差生的長處和優勢永遠消失了。因此,教師能及時發現差生的長處和優點,給予真誠無私的賞識並大膽給予肯定,會使他們在教師的賞識中感受到平等對待的溫暖,從而正確認識他們的言行,使發自內心的激勵無窮無盡。
陶是我們班典型的學困生。他每次考試都墊底,學習習慣差。他上課喜歡偷懶,心不在焉,作業質量差。有時他不交作業...鑒於他學習上的很多缺點,老師經常不理他,同學也覺得他太差,不敢和他交流。但是有壹次我徹底改變了對後進生的看法。那是壹堂寫作課。我正在展示同學們寫得很好的作品,同學們發出壹陣贊嘆。這時,我看見陶含桃連連舉手,但我沒有註意他。他在底下喊:“老師,我的字也很好,我要表現出來!”我忍不住笑了。他平時作業的字跡太差了。怎樣才能寫得壹手好字?我假裝沒聽見。這時,壹個筆記本遞到了講臺上。當我看到字寫得很得體,字體又工整又幹凈時,學生們說:“吳老師,這是陶寫的。看它寫得多好。就秀出來!”這時,我驚呆了。為什麽我不相信我的學生?他在努力,我卻視而不見!於是我馬上展示了他的作品,並給予評論和表揚,建議全班同學給他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到陶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下課後,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向他道歉。同時我鼓勵他繼續好好寫,在作業裏把這麽漂亮的字給吳老師看看。他開心地點點頭。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發現陶的作業有了很大的進步,上課也很認真,盯著課堂,期待老師的表揚!經過這件事,我在工作中糾正了後進生教育的盲點,堅持尋找班上後進生的閃光點,並記錄在案。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用獨特的眼光挖掘每個學生的優點,善於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學生的每壹個好的表現和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捕捉,及時表揚和鼓勵,盡壹切努力把亮點放大給學生,讓這些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註和欣賞,讓他們認識自己,有權利得到老師的鼓勵。
通過不斷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展示他們的閃光點,我逐漸發現他們變得更加樂觀開朗,學習動力十足!
第二,鼓勵和欣賞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
前蘇聯教育家索羅維奇切克指出:“壹個在童年被人喜歡的孩子,從小就覺得自己善良、聰明,所以被人愛,於是就想方設法使自己的行為名副其實,並培養自己,成為壹個自信的人。”而那些被寵壞的孩子呢?人們總是罵他們,“妳是個傻瓜、失敗者、懶鬼...所以他們真的養成了這種不好的品質”。所以,人的品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信和社會公正的評價。這提醒我們,如果教師在開始或必要時給學生信心和鼓勵,他們無疑會在愉悅和滿足中強化和提高自己。
李俊和徐旭是我們班上兩個不太突出也不喜歡表演的學生。這兩個學生規規矩矩的,就是提不起精神。他們總是不能做事情,老師通常很難註意到他們。但我壹直想挖掘出兩個學生的潛力。今年5月,學校舉辦了“陽光少年實踐教育活動”。那天的閉幕式上,我建議教官選他們當班長,代替大家完成最後的任務。起初,他們猶豫不決。在教官和我的鼓勵下,他們終於邁出了勇敢的壹步。在整個活動中,他們的能力得到了釋放,贏得了大家的壹致認可。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兩個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願意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可以幫助老師分擔壹些事情,尤其是李俊以前的學習熱情不高,孩子的學習本身就很好,所以我建議他多參加數學競賽,孩子都聽進去了。現在說到數學,他們信心滿滿,還是我們班數學學習的標兵!
看到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逐漸變得自信,勇敢,積極,我想這可能是做老師最幸福的事情了吧!
3.欣賞和鼓勵增進了師生感情。
真誠的欣賞學生,會對學生產生尊重和同情,關心他們的微小進步,平等對待,不記小恩小惠。這樣的熱情和性格本身就是壹種吸引力。是學生實踐的榜樣。俗話說“給桃報李”。教師真誠無私地欣賞和尊重學生,會加深學生對教師的愛和尊重,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從9月到11月的三個月家訪是增進師生感情的最好方式。我走進每個家庭,了解每個孩子。家訪時,孩子害怕老師在家長面前說自己壞話,所以情緒低落。但是,在與家長面對面的會議中,我們盡量讓孩子在場,表揚他們的優點,避免直接指出他們的缺點。每次家訪結束後,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有了很快的提高,他們也願意和老師走得更近。學生、甘逸飛、鐘、、等。經常在家裏被拜訪後圍著我,變得比以前更好,師生間的氛圍也更融洽,師生間的信任也更強。每當我看到這種情況,我的心裏都充滿了喜悅!
同時,我的教育方式中也有“獎勵”,多種多樣,如:設立“班級文明標兵”拍照,在班級櫥窗展示;樹立“各科學習榜樣”,給全班發表揚通知...而壹種“激勵式”教育方法,主要針對優秀學生,不斷完善自己。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於啟發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鼓勵是孩子的良藥,孩子需要鼓勵——鼓勵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首先需要“鼓勵”二字!
㈢結束語
用壹份愛,處處留心,幫助孩子自信。輕聲鼓勵,隨時欣賞,為學生鋪平進步之路。學生最大的快樂是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賞識;老師最大的幸福就是學生在自己的眼前成為成人。教師先用“愛”鑄造教育和“鼓勵”,是師生獲得教育快樂的美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