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形的太空城以中軸線為旋轉軸每分鐘自轉壹次,通過旋轉產生重力。
這座未來太空城是壹座長32公裏、直徑6.4公裏的圓柱形城市。裏面的居住面積是1.3萬平方公裏,可以容納1.0萬人。從城市的壹端走到另壹端需要六七個小時。它是完全封閉的,生活環境和地球完全壹樣。太空城的重力和地球壹樣,否則住在那裏的人和東西都會因為失重而飄在空中,沒有地方可以上下。
我們怎樣才能產生引力?旋轉。這個圓柱形的太空城以中軸線為旋轉軸,每分鐘自轉壹周,在圓柱體內壁上造成壹個離心力,正好等於地球表面的重力。圓柱體的內壁正好是城市的地面。所以,生活在太空城的人,站在這片土地上,感覺和站在地球的地面上是壹樣的。就在航天城,無論妳站在哪裏,妳的頭都正好在這個圓柱體的中軸線上。
太空城分為三個居住區和三個天窗區,會讓太空城晝夜分明。
為了讓大圓筒有足夠的陽光,科學家們設想將大圓筒的墻壁分成六個區域:三個居住區和三個天窗區。住宅區與天窗區交錯,壹個住宅區與壹個天窗區相對。
天窗區由巨大的玻璃制成,天窗區外安裝了三面巨大的平面鏡。鏡子由電腦控制,按照壹定的規律旋轉,將照在上面的陽光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到太空城。鏡子隨著大圓筒旋轉。通過調整鏡子的反射角度和天窗玻璃的顏色,太空城的居民不僅可以看到藍色的“天空”,還可以觀看日出和日落。
太空城裏風景優美,沒有噪音,沒有廢氣的汽車行駛在沒有灰塵的道路上。生活環境比地球好。
10萬人住在大缸裏會不會覺得擁擠?當然不是。因為1300平方公裏的居住面積相當於半個瑞士。太空城分為行政區、居住區、文化區、商業區,最大的是旅遊區。旅遊區有蜿蜒的青山,潺潺的綠水;花草遍地,果樹成林。沒有噪音,沒有廢氣在路上跑,沒有灰塵。環境比地球強多了!
妳能想象嗎?天上有白雲,河上有白帆,樹林裏有鳥兒在歌唱,草原上有鹿和兔子在玩耍。此外,這裏還有壹個特別的景象——人們可以透過天空中的雲層看到頭頂上的“地面”,這裏的山峰、樹木、房屋和行人都是上下顛倒的。
太空城有大型超市、劇院、電影院、音樂廳、醫院、圖書館、健身房和夜總會。總之,太空居民可以享受到地球居民所能享受到的壹切,但沒有當今社會所遭受的“人禍”,比如房屋擁擠、空氣汙染、交通堵塞、水資源缺乏、暴力事件等。
整個太空城是壹個巨大的封閉生態循環系統,可以解決空氣和水的循環供給問題。防輻射可以通過客廳的金屬結構外殼來解決。
太空城和地球壹樣,是壹個自我封閉的生態系統,生活用品完全自給自足。
在太空城,人們自己種植糧食和蔬菜,飼養牲畜,建立工廠,空氣和廢水得到循環利用。太空城和地球壹樣,是壹個自我封閉的生態系統,唯壹的依靠就是太陽。
航天城有許多工廠,包括重工業、輕工業和高科技工業區。重工業包括鋼鐵、水泥、玻璃、火箭燃料和各種化學品。工業原料可以來自月球和壹些小行星。如果把從月球和小行星上運來的礦物進行冶煉加工,就可以生產出鋼鐵、水泥、火箭燃料和化工產品。輕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和各種家用電器。高新技術產業主要是精密儀器、信息技術和通信設備。
因為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氣會汙染環境,所以廠區位於圓柱體兩端,遠離生活區,與生活區隔離。圓柱體的中軸線沒有離心力,是失重區。這裏的工廠正好可以利用失重的特殊條件生產出地球上無法生產的東西。比如冶煉難以熔化的金屬,提煉非常純凈的大晶體,加工圓形的鋼球,制作輕到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泡沫鋼,細到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金屬絲,透明的金屬薄膜。
圓柱體的頂部也有壹大圈茶杯狀的結構。那是什麽?那是壹個自動化農場。這裏種的莊稼壹年能收獲四五次,產量比地球高好幾倍;畜禽也可能因為失重而長得比地球還大。農場壹年四季都有水果蔬菜,經常有魚蝦。還提供新鮮蔬菜、水果、雞、鴨、魚、肉、蛋和牛奶。農產品自給自足沒有問題。
專家估算,要解決10萬人的吃飯問題,農業區只需要400平方公裏的有效耕地面積,相當於人均40平方米耕地。為了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必須大力發展新的太空農業技術。
航天城還有設備齊全的科學站和天文臺。從這裏可以看到地球的全貌,全面研究地球上的農業、地質、天文、氣象、土壤、地震、環境汙染等問題。太空中沒有雲、雨、雪和大氣,太陽和恒星發出的光和無線電波不會被吸收和反射,是天文觀測和研究的最佳場所。圓柱體頂部還有壹個太空船塢,可以停靠來自地球或其他太空城市的飛船。
在建造航天城之前,我們應該先開發月球,利用月球上的資源建造航天城。
這麽好的航天城是怎麽建成的?很難。至少幾百萬噸建築材料。這麽多材料最好不要從地球運,從月球或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就地取材更劃算。
科學家分析月球巖石樣本後發現,月球巖石富含鋁、鐵、鈦、矽和氧等元素。太空城95%的建築材料都可以從月球上找到。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小得多。物體要以11200米/秒的速度離開地球,而離開月球只需要2400米/秒。將同樣重的物質送入太空,從月球上比從地球上能節省95%的能量。
在建造航天城之前,我們應該先開發月球,利用月球上的資源建造航天城。科學家估計,只要把150人送上月球,每年就能開采出100多萬噸礦石。礦石被磁力發射器扔進太空冶煉爐,通過太陽能加熱、熔煉、加工成鋁、玻璃等各種建築材料和部件,然後以太空機器人為主的壹批民工被送上軌道,進行無與倫比的高空作業和組裝,建造壹座太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