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朱發展史

朱發展史

朱蘭芳,晚清著名買辦、資本家,舊社會上海工商界著名人物。清鹹豐六年(1856),朱出生於無錫南門外的港。朱早年喪父,生活貧困,沒有讀過多少書。16歲時,經人介紹,先後在無錫曹三坊葉放和上海大成五金公司當學徒。他在店裏學過業務,輔導過文化,全師之後對五金生意了如指掌。光緒十壹年(1885),在上海蘇州河附近成立元昌商行,專門進口煤、鐵、五金,拆解出售舊船,出售舊機器、舊鋼材等。那時候,尤其是賣廢鐵是個暴利行業。由於他精心經營,恪守商業信用,贏得了許多外商的信任,獲利頗豐。當時在上海的英資洋行怡和,實力最強。由於朱蘭芳專事拍賣舊鐵和訂購進口鋼材,經常代表洋行與洋行進行商務談判,因此對怡和洋行的買辦關系相當熟悉。21歲,洋行買辦勸他自己創業。不久,自己創業的朱通過拍賣方式,競拍到了壹艘過期的英國舊商船。因為他經驗豐富,辨別能力強,從這艘船上拆下來的很多鋼板和鋼材也可以用在其他小零件上,浪費很少,尤其是中間拆下來的很多銅件,大大超過了原價。當時銅價很高,他發了大財。朱後來居上,很快成為當時上海鋼鐵業的巨頭。後來,他買了多艘船,從事航運生意,往來於新加坡、日本、上海的港口之間。

經過前期接觸,上海洋行買辦對朱十分賞識,聘請他在怡和洋行擔任執行買辦(即代理),使他如虎添翼。朱利用自己的關系和條件,先後在閘北開辦了光緒二十四年總投資四十萬兩銀子的元昌機器碾米廠、光緒二十八年日產量四千八百多包“天工”牌面粉的華興機器面粉公司、光緒三十年總投資五十萬兩創辦的元昌機器繅絲廠、源紗廠等壹批工廠這些工廠在當時可以算是新生意,朱蘭芳經營得很好,自然也就相當發達了。光緒三十二年,他和怡和共同創辦了怡和機器毛皮包裝公司和公益機器紡織公司。此時他對現代民族工業的投資已達1.91.2萬。

光緒三十年八月,他和周舜卿等三十名紳商發起成立上海商幫。光緒三十壹年,當選為上海商業總會主任。錫金商業支部成立時,升任總理,與周順慶等人發起成立錫金俱樂部。在上海發展事業的同時,他也不忘在家鄉發展。他先後在杜波港和定江裏開辦了匯源米行、富裕棧、匯源面粉廠和富昌絲廠,蓋了新房,辦了學校。湖熟關建立了華章造紙廠,蘇州振興電燈廠,揚州鎮陽電燈廠,常州鎮盛電燈廠,大通(今安徽銅陵)童珍電燈廠,溧陽鎮亨電燈廠,促進了蘇南民族工業的發展。因為他的開創性工作,光緒三十四年獲得二等高帽,被農工商部聘為顧問。

朱蘭芳熱心當地公益事業,發展社會教育。在他擔任怡和洋行買辦期間,滬寧鐵路正在建設中。修建滬寧鐵路的錢是向英國人借的貸款,建設工程完全由怡和公司承擔。所以,當時他享受的是乘車出行的特權,有洪派司。如果要坐火車,就給鐵路局打電話,鐵路局會給他準備壹等座,並派人招待、送行。為了出行方便,甚至在南門為他設置了車站。因為他壟斷了鐵路維修拆下來的報廢鐵軌,並在南門設立倉庫,從中獲利頗豐。他所賺的利潤是與丁中裕合資創辦兩所平民學校,並在上海投資創辦無錫綠湖公學,任上海租界工業局華通公學主任。杜波港故居改為大春小學堂,被北洋政府授予“尊教勸學”牌匾,還出資修建了無錫公運橋、通惠橋、大春橋(原名興隆橋)。

民國二年(1913),朱投資民族工商業近300萬元,當選為中華紗廠聯合會議長,並當選為中華總商會會員,出席日本電器博覽會。

不幸的是,上世紀20年代,朱在壹次炒股中吃了壹批橡膠股,損失慘重,大部分資金(當時幣約百萬元)損失殆盡,使其企業到了資金周轉不過來的地步。在怡和買辦的幫助下,怡和與上海棉紡廠、絲織廠合辦的包裝廠轉賣給怡和,面粉廠轉讓給榮,無錫米行、面粉廠和港口大廈轉賣給泰米行老板童益群,生意得以維持。

晚年因股市失敗,朱信佛,投資修繕無錫龍光塔、保安寺、青山寺,並在蘇州捐巨資,塑造西園羅漢像金身。同時,他在上海蘇州河邊組織錫金俱樂部,在蘇州河邊的貨運碼頭為去上海拓展事業的家鄉人提供免費住宿,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1926,因車禍在上海去世,享年70歲。之後,長子朱繼承了父親的生意,但朱在生意上繼承了父親的創業理念,缺乏創新,所以生意平平,也逐漸被人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