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縣人民政府開展的“城鄉共建共治,結對幫扶* * *建設”活動精神,確保我鄉“城鄉共建共治,結對幫扶* * *建設”活動順利進行,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壹、工作目標
開展“城鄉共建共治、結對幫扶* * *建設”活動,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引領作用,認真開展“大宣傳、大教育、大說服、大建設、大幫扶”活動,提高教職工、學生和家長的參與意識和認同感,營造環境優美、秩序良好、文明創新、溫馨和諧的校園生活和學習氛圍。
二、具體任務
1,開展城鄉建設與治理校園宣傳教育活動。全鄉所有學校都要認真開展城鄉建設,治理進學校、進課堂。要充分利用學生集會和班會宣傳城鄉共建共治的意義、目標和任務。要充分發揮師生大會、黑板報、墻報、專欄、校園廣播、標語的宣傳功能,以“共建共治城鄉”活動為契機,大力開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種渠道的宣傳教育,按照縣共建共治城鄉領導小組和縣教育局的工作要求,營造人人參與、共建文明校園的濃厚氛圍。
2、開展“小手牽大手禮儀勸導”活動。老師要引導孩子做好父母的工作。要開展“兩項活動”:壹是開展“告別陋習,走向文明”宣傳進社區(村組)活動。各學校、班級要組織學生周末進社區(村組),通過宣傳單、演講、文藝演出等形式宣傳城鄉共建共治的意義和目的,普及文明禮儀知識,讓村民真正告別陋習,走向文明。二是開展“改陋習、講文明、樹新風”教育活動。根據縣裏相關文件要求,制定實施方案,組建勸導隊伍,實行“門前三包”和自願監督相結合。通過說服,村民可以形成自覺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禮儀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
3、開展“幹部下基層,清潔鄉村小大行動”活動。校隊成員要下到小村,以垃圾處理、學校綠化、校舍改造為重點,開展“清潔村小大行動”活動。全面清除學校道路、溝渠、校舍周邊垃圾,不留死角;填埋或密封臭水池和汙水溝,消除蚊蟲孳生地;嚴格控制各種垃圾亂丟,存放在專門的水池進行收集處理,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力量。
4.開展學校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各學校要將學校環境衛生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實行規範化、常態化管理。每周開展壹次校園內外環境大掃除,著力解決校園環境“臟、亂、差”問題,加大對衛生死角、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亂塗亂畫等重點突出問題的集中整治力度。要加強教學區和生活區的衛生管理,重點是學校食堂、食堂和飲用水的衛生安全監督管理。要確保教室、學生宿舍、機房、圖書館、食堂等人員密集區域定期通風消毒。要抓好除“四害”工作,加強學校硬化、綠化、美化、凈化、亮化治理,努力使校園環境綠色整潔。要搞好校園周邊環境衛生,按照鄉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社區、村組的安排,積極搞好校園周邊環境衛生綜合治理。
5、開展世紀環保活動。以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為契機,圍繞綠化環保主題,大力開展校園綠化美化活動,同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義務植樹、認養綠地等植綠、護綠、愛綠活動。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把創建“綠色學校”作為深入開展學校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進壹步提升綠色學校的規模和水平,鞏固成果。加強課堂教學的滲透性,進壹步提高師生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率。
6.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各學校要結合“清潔城鄉環境衛生,建設文明校園”主題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更換和更新櫥窗、黑板報、宣傳欄等。經常,並開展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努力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提升校園文化品位。要依托校園文化,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激發師生熱愛校園、愛護環境的熱情,提高師生的文明素質,進壹步提升學校“城鄉共建共治”活動的水平。
7.開展“教育民生,惠及千家萬戶”活動。認真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做好“兩免壹補”,做好貧困學生資助工作,全面實施“關愛工程”,努力不讓壹名學生因貧輟學。大力開展“捆綁式”教學活動。開展幫助貧困學生的活動。
8.開展校風校紀整頓活動。各學校要積極對青少年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民主法制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和健康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和校園暴力。要積極配合公安部門,堅決打擊擾亂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不法分子,防止校外不法人員侵入校園,引發傷害學生的事件。要加強管制刀具的管理,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參與鬥毆。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在公共事務中良好行為的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衣著整潔,在公共事務中不隨地吐痰,不追逐打鬧,不損壞公共設施,不踐踏花草,尊老愛幼,講禮貌,教育學生成為壹個尊師重道、勤奮學習、具有良好道德和健康行為的人, 為實現“教育壹個學生”的目標,要認真整治學校周邊環境,開展學校周邊文化市場環境、學校周邊交通環境、學校周邊治安環境、學校周邊食品衛生環境、學校周邊教學環境的“五治”整治工作。 上半年和下半年對全鄉12村周邊小環境進行專項整治行動,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三、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學校成立了“城鄉共建共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校長辦公室。學校要把“城鄉建設與治理”系列活動列入議事日程,制定相關活動方案,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各學校負責人是城鄉建設與治理系列活動的第壹責任人。要明確責任人,抓好落實。
2、做到“兩個深入”,遵守“五不準”。“兩深入”就是深入學校、深入師生、深入群眾。深入學校就是走進壹個小村莊;深入師生,就是走進教室和師生談心,了解問題。遵守“五不”:即深入小學,不拿東西,不賭博,不吃喝,不搞娛樂活動,不為難師生。不要給小學增加負擔。
3.加強監管,嚴格問責。學校要按照縣城鄉建設與治理領導小組、縣教育局和學區的工作安排,做好各項工作。學區要對學校城鄉建設治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每月采取暗訪或明察的形式,實行壹月壹通報、壹月壹排名、壹月壹獎懲、壹月壹問責,並將此項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學校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力、行動遲緩、未按時完成任務,對城鄉建設和治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的,將嚴格問責相關責任人。凡是被國家、縣、局、鄉暗訪發現並被各級媒體曝光的學校,將嚴格追究各學校負責人的責任。同時,他們聯系的學校領導將承擔共同領導和管理責任,壹起被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