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天文愛好者來說,深圳沒有天文臺是壹個遺憾。記者從市建工部門獲悉,深圳天文觀測系統工程已經竣工,深圳人有了自己的第壹座正規天文臺,填補了市民的遺憾。
位於南澳,天文觀測條件良好。
昨日,記者來到規劃中的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龍崗區南澳街道西沖川碧巖,探訪新落成的深圳天文觀測系統項目。市建工處工程師介紹,目前工程已順利完工並通過竣工驗收,準備移交市氣象局。
城市天文觀測系統項目占地29763平方米,預計投資2400萬元。由上坡道路、建築和配套設施組成,青山環繞,天高雲淡。這裏遠離城市,晚上沒有城市燈光的影響,可以提供更好的天文觀測條件。公園路包括長約2公裏、寬約4米的山地公園路,石階約1200米;山上的建築包括天文觀測場、天文業務中心和業務值班中心,將配備天文望遠鏡、太陽望遠鏡、光譜儀、太陽輻射觀測系統、射電望遠鏡、網絡通信系統等設備,目前正在采購。
將為大運會提供服務。
據氣象部門介紹,該項目是集天文觀測、氣象觀測、海洋觀測、學術研究和科普教育於壹體的綜合觀測基地。投入運行後,可對深圳各類天文氣象進行高精度連續監測,有利於監測深圳各類氣候變化,減緩天氣事件對市民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提高深圳現代通信、導航、電視傳輸、電力傳輸等高科技領域應對災害天氣的能力。
與國家標準站按照國家標準設置的探測儀器相比,這個項目有多項“可選”動作,包括海洋、陸地、雷電等監測項目。特別是在大運會期間,可以為賽艇、沙灘排球等體育賽事提供不同的氣象信息,成為大運會的配套氣象服務項目。
該項目的建成將對深圳市民天文知識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在滿足專業監測的前提下,將僅限於公眾,並建立在線天文臺系統,讓公眾在線了解天文觀測。
地點:南澳街道西沖川碧巖
占地面積:29763平方米
山上的建築:天文觀測場、天文業務中心、業務值班中心。
投資:2400萬元
功能:對深圳各種天文氣象進行高精度連續監測。
技巧
中國主要天文臺列表
臺灣名稱的位置
上海天文臺,上海徐家匯
上海松江縣玉山
雲南省昆明市雲南天文臺
陜西省臨潼縣陜西天文臺
北京天文臺北京沙河工作站
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天文臺
臺北天文臺臺北圓山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石華
通訊器梅林
9月2日,華南地區第壹座天文臺——深圳西永天文臺建成並投入使用,為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獻上了壹份厚禮。這個天文臺與國內其他天文臺相比有什麽特點?運行後有哪些功能?市民可以入遊嗎?羊城晚報記者在西永天文臺正式開放前看了壹眼。
屋頂望遠鏡,可以自動觀測天空。
8月31日,記者來到西永天文臺。在山腳下遠遠望去,壹個銀色的球體在陽光下反射著光,沿著深圳郊外西永川碧巖崎嶇的山路爬行了20分鐘,然後到達西永天文臺。
深圳國家氣候觀測站天文觀測部部長告訴記者,2004年4月,包括深圳市人大代表小在內的11代表提交了建立天文觀測站的提案,經政府和專家討論通過,於2008年6月+01正式建設。西永天文臺占地29700平方米,既有古代天文儀器的微縮模型,也有各種天文知識的科普圖片。最吸引人的是三樓頂層的60cm光學望遠鏡——拱形穹頂有壹條裂縫,看起來更像壹個機器人,機器人由二樓的電腦控制。"這臺望遠鏡可以觀察月球表面的環形山."梅林說。據介紹,這臺光學望遠鏡具有自動巡天、成像質量優異、高精度指向跟蹤、網絡控制等高科技屬性。空間分辨率達到0.25弧秒,相當於能看到8公裏外的壹根頭發。借助高性能CCD,可以探測到比人們看到的暗20萬倍的19等暗星。望遠鏡主要用於觀測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搜尋太陽系內的小行星。
全國排名第七,照例是穹頂。
據梅林介紹,國內天文臺很多,但真正算規模的有六七個,主要有北京天文臺、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上海佘山天文臺、雲南天文臺、烏魯木齊天文臺、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從規模上來說,西永天文臺應該排在全國第七。在設備和儀器方面,西永天文臺的60厘米光學望遠鏡無論是口徑還是觀測能力,都在國內專業望遠鏡中排名前十。”
與國內天文臺相比,西永天文臺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業務上。梅林告訴記者:“國內天文臺大多用於天文觀測和研究,而西永天文臺配備了光學望遠鏡,不僅可以滿足天文觀測的需要,還可以觀測深圳上空的大氣,檢測溫室氣體的排放。”
記者在網上搜索世界各地的天文臺,發現世界各地天文臺的建築都是穹頂,西永天文臺也不例外。是基於傳統還是科學?梅林說:“天文臺不全是圓頂,也有壹些三角形,但天文臺建在山頂上。面對四面八方的風,三角形的頂部會抗風性差,受力較小。此外,穹頂建築頂部會有壹個狹縫,方便天窗打開後望遠鏡觀察。因為圓是360度的,所以只能用來觀測整個天空。”
選址精致,成本不高。
西永觀象臺距離市區75公裏,沿途山路崎嶇,對於想參觀的市民來說很不方便。梅林解釋說,選址是經過專家實地勘察後決定的。“天文臺的選址首先是海拔高,光汙染少,遠離市區、工業區和高樓。天文臺周圍的溫度不能太高,溫差不能太大。像市區的柏油路,會發生水汽抖動,所以不可能建天文臺,川碧巖壹帶更符合建天文臺的條件。”
西永天文臺總投資6246萬元。梅林承認天文望遠鏡本身就很貴。“以西永60厘米光學望遠鏡為例,現在造價在654.38+0.5萬元到200萬元之間,而北京天文臺的LAMOST望遠鏡高達1億元,國外先進的哈勃望遠鏡造價高達25億英鎊。”
除了天文望遠鏡花錢多,選址也是影響天文臺的重要因素。“位於西永川碧巖山頂,造價較高。如果選在市內的蓮花山,成本會低很多,但是不利於觀象臺的觀測。”梅林告訴記者,世界公認的三個最好的天文臺址都位於山頂,夏威夷的莫納克亞天文臺海拔4206米;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海拔近3000米;而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天文臺也在海拔2426米的山頂。相比較而言,西永天文臺的費用還是比較低的。為什麽不能加大投入,建壹個更好的天文臺?梅林坦言:“再投入幾十億,就和現在的觀測能力差不多了。深圳現有的觀測條件不是增加投入就能改善的。”
氣象是特色,服務於大運會。
西永天文臺是華南地區第壹個天文觀測系統,也是中國第壹個天文氣象觀測、野外觀測和網絡虛擬觀測相結合的天文臺。建成後,天文觀測基地和海上氣象探測平臺將為大運會提供相關氣象信息服務。大運會結束後,天文觀測基地和海上氣象探測平臺將作為永久觀測站投入使用,完成城市氣象、天文、海洋和地質觀測任務。
深圳市氣象局副局長毛霞此前表示,天文觀測系統工程是2011深圳大運會氣象配套服務項目,由上坡道路和建築物組成。與國家標準站按照國家標準設置的探測儀器相比,這個項目有多個“可選”動作,包括海洋、陸地、雷電等監測項目。特別是在大運會期間,可以為賽艇、沙灘排球等體育賽事提供不同的氣象信息,成為大運會的配套氣象服務項目。
記者獲悉,秋冬是天文觀測的最佳季節。西永天文臺根據深圳的地理位置,下半年將計劃組織三次天文科普觀測活動,包括木星觀測攝影和雙子座流星雨觀測。鑒於場地條件有限,位置偏遠,天文臺將采取預約方式組織天文科普活動。每次觀測科普活動大約可以有20-30名市民參與,更多的市民和愛好者可以通過網站分享觀測到的天象。梅林告訴記者:“屆時,天文愛好者可以在線觀看直播,也可以在電視上接收天文臺提供的天文視頻拍攝信號源,觀看多路直播。”
(來自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