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唯壹壹所普通本科院校,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教育部共建。學校的前身是晉察冀邊區行政幹部學校,1946年4月從華北聯合大學分離出來。與中國人民大學同根同源。2003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2開展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教育。2065438+2007年7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教育部關於成立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意見正式下發。2018開始在香港招收研究生。2021,11年10月,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社會工作、新聞傳播、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招生、培養和學位授予工作。5438年6月+2022年10月,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布了《關於支持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建設壹流特色大學的意見》,進壹步堅定了全體師生建設壹流特色大學的信心,學校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學校擁有北京海澱和河北涿州兩個校區,占地630畝,建築面積34.58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90多萬冊,電子圖書200萬冊,電子期刊90萬種。截至2022年3月,學校全日制在校生5984人,其中研究生251人,本科生5733人,專科生507人。多年來,學校堅持弘揚中國特色、工工會特色,堅定不移地走“超精”內涵式發展道路,已發展成為工工會領域比較完整、齊全的大學。學校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工會學院、工會幹部培訓學院、勞動關系與人力資源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安全工程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酒店管理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工匠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勞模學院)、勞動教育學院(勞動教育研究所)等14個學院。開設、勞動關系、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財務管理、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社會學、安全工程、職業衛生工程、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酒店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應急技術與管理、勞動教育、旅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以建設勞動和工會領域國內壹流、國際知名大學為目標,培養和凝聚了壹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截至2022年3月,全校教職工587人,其中專任教師380人。專任教師中,教授46人,副教授108人,占博士學歷教師的53.95%。學校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4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4人,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基金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北京市高校優秀教學名師6人,北京市優秀教師5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青年人才計劃人選6.54萬人。在7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立足工會,面向社會,服務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服務高素質工會幹部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努力培養政治素質過硬、勞動感情深厚、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我校勞動關系、法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全國壹流本科專業,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為北京市壹流本科專業。此外,還擁有法律與勞動關系兩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勞動關系協調與發展綜合實驗教學中心1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市5個優秀教學團隊,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教育團隊、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教學育人團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勞模本科)教學團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會幹部培訓核心教學團隊、 北京高校有勞動關系協調與發展實驗教學中心、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兩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高校有北方淩雲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鐘瑞環太科技有限公司兩個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和智庫建設,擁有多個學術研究平臺 如全國工會研究會、中國職工歷史與現狀研究會、中國工會與勞動關系論壇、大國工匠與勞動模範研究院、壹帶壹路與勞動關系研究院等7所校辦研究機構、中國職工發展研究院等21所院辦研究機構。 形成了壹支研究能力突出、社會影響較大的研究隊伍,在工人階級和工會理論、勞動關系、勞動法、勞動經濟、職業安全衛生、勞動教育等方面的學術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學校積極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勞動關系與工會研究所以“為官壹任,啟迪民智,尊重勞動,關愛學生”為使命,聚焦重大問題,服務國家戰略,通過編輯研究動態、撰寫咨詢報告、發布藍皮書等方式發布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中央和中國共產黨的相關決策提供智力服務。勞教所重點研究有中國特色的勞教所模式,構建有時代特色的勞教所體系。通過創辦《勞動教育評論》,編輯《勞動教育研究專題報告》,發布《中國勞動教育發展報告》,舉辦勞動教育高端研討會和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峰會,在勞動教育決策、政策咨詢、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智庫作用。目前,學校有三種學術期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致力於工會理論和勞動關系理論的深入研究,努力反映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鮮明的期刊特色和高質量的學術質量;《勞動教育評論》是我國第壹份專門從事勞動教育研究的刊物,致力於繁榮勞動教育科學研究,服務於勞動教育學科建設和教育改革發展。《中國教師與工人》是壹份全國性的綜合性教育學術期刊,以推動教育事業發展、促進中外教育交流為宗旨。它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理論水平,用教育理論指導實際工作的有用工具。學校壹貫重視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術交流與聯系,先後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越南、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意大利、阿根廷等19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港澳臺省的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開展了多方面、多方面的發展。近年來,學校在公派訪問學者、教師海外培訓、聯合培養人才、國際工會幹部培訓、舉辦系列國際學術主題活動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在招收培養留學生、海外引進人才等專項工作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全校師生正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全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工會幹部培養的最高學府和工會領域研究的高端智庫,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工會領域國內壹流、國際知名的大學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其他信息: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北京批次招生,所以我們通常認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壹所本科高校(自2019起,北京高考本科壹批和本科二批合並為本科招生);如果妳不是北京考生,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妳們省的本科二批招生,妳也可以說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二本院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簡介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普通本科院校,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教育部共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前身是晉察冀邊區行政幹部學校,1946年4月從華北聯合大學分離出來。1949年初遷至天津,更名為華北職工幹部學校;1949年9月更名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1954年8月,學校從天津遷至北京;1984年9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正式轉制為中國工運學院,開始面向全國工會和社會開展成人教育。2003年5月,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