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橋梁鉆孔灌註樁施工技術。

橋梁鉆孔灌註樁施工技術。

橋梁鉆孔灌註樁施工工藝非常重要,為了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特制定本工藝。每個細節都很關鍵,需要認真對待。仲達咨詢將為您講解橋梁鉆孔灌註樁施工技術。

施工程序

施工準備→平整場地和泥漿排水溝→測量放線→埋設護筒→鉆孔施工→泥漿護壁→清孔→安放鋼骨架→灌註水下混凝土→破樁頭和質量檢查。

1,施工準備

1.1技術準備

1.1.1 2008年3月前,熟悉施工設計圖,審核K24+073柴河二橋原設計圖。同時,鉆孔灌註樁的施工作業指導書已經下發。

1.1.2導線測量和加密導線點測設已全部完成,並通過了監理審核和批準。現場已根據施工圖確定了挖孔樁和護樁的位置。

1.2試驗準備:鉆孔灌註樁混凝土配合比和原材料試驗已經完成。鋼筋、骨料和水泥的試驗結果見試驗數據。

2.平整場地,排幹泥漿溝。

進場後,要清理雜物,平整場地。根據施工計劃挖掘泥漿坑和泥漿排水溝。施工前實現“三通壹平”,即通水、通電、通路、三通壹平,為鉆機定位、施工人員操作、機械作業創造有利條件。

3、測量放樣

施工前應進行準確的坐標計算,並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核。經批準後,進行測量放樣,準確確定具體施工樁位。

4、護筒埋設

橋梁樁位中線施工放樣成果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後,進行具體樁位施工放樣工作(采用全站儀放樣)。用“十字交會法”控制樁位中心位置,在附近增設控制樁後,進行基坑開挖和埋設護筒;護筒埋設後,在護筒上緣用紅(白)漆標出十字絲控制點。內襯由厚度為5 ~ 8 mm的軋制鋼板制成,直徑為1.6m,高度為2m。內膽應焊接牢固,連接緊密,不漏水。陸上埋設護筒時,護筒頂部應高出施工水位1.5m,高出地面0.3m,護筒埋設深度為2 ~ 4m。預埋護筒的中心線與樁的中心線重合,平面位置偏差不大於5cm。鉆井過程中,隨時檢查並復查套管位置的準確性。陸上或島嶼施工的護筒應在混凝土澆築後直接拔出。

5、鉆孔

根據地質條件和樁基數量,考慮到時間緊,我部配備沖擊鉆5臺,發電機組1臺。

鉆孔樁施工采用沖擊鉆機成孔,推土機或汽車吊就位。鉆機就位前,應對鉆機和各種鉆具進行檢查和保養,鉆具的規格必須滿足設計樁徑的要求。鉆機安裝就位時,底座和頂部應平衡,鉆機底座的地基應堅實平整,鉆井支撐平臺應牢固穩定,不得有位移或下沈。鉆機、井架或桅桿頂部應用纜風繩固定,並在鉆井過程中經常檢查。頂部滑輪輪緣與錐頭中心的鉛垂線應與樁位中心對齊,偏差不大於2cm。

以上準備工作就緒後,即可開始鉆井。鉆孔後,應按項目認真填寫原始施工記錄和檢查記錄。開鉆時,應緩慢鉆進,待導向部分或鉆頭完全鉆入地層後,方可加快鉆進速度。

用沖擊法成孔,用小沖程使初孔牢固、垂直、圓潤,能起到導向作用,防止塌孔。只有當鉆孔深度超過鉆錐的全高時,才能實施正常沖擊。鉆機打孔時,秦英放松繩索,防止空錘。提升錐頭時,速度要均勻,不允許突然加速,以免碰撞孔壁造成塌孔,防止錐頭擺動過大,加大擴孔,增加混凝土澆築次數。提升沖擊鉆頭進出孔口時,孔口附近嚴禁站人,以防鉆頭沖擊造成人身事故。嚴禁錐頭撞擊或加重套管。當發現或懷疑套管移位時,應停止作業,測量員應在鉆井前重新定位。

對於間距為5米的混凝土灌註樁,必須在24小時後才能進行鉆孔施工,以免幹擾相鄰樁的混凝土凝固。中途停鉆,保持孔內達到規定的水位要求和泥漿比重、粘度,防止塌孔。如遇停電或機械事故,應將錐頭提出孔外或吊入孔內,以防塌孔或泥沙沈澱掩埋錐頭。當鉆孔深度達到弱風化巖層時,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批準,經批準後繼續鉆孔至巖石穿透深度。同時用測孔儀檢查成孔情況,測孔儀長度為樁基直徑的4~6倍。鉆孔過程中,隨鉆孔深度取巖樣,並做好鉆孔記錄。檢測無誤後,可以用吊車移動鉆機。

6.護壁泥漿

在鉆井中,由於泥漿的相對密度大於水的相對密度,所以在套管內相同的高水頭下,泥漿的靜水壓力大於水的靜水壓力。由於靜水壓力,泥漿可以作用在井壁上形成保護層,防止井壁坍塌。此外,泥漿還起到懸浮鉆渣、冷卻鉆頭的作用,鉆井時用泥漿護壁。其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a、塑性指數大於25且小於0.005mm的粘土顆粒含量大於50%;b .相對密度1.20-1.40,粘度22-30Pa.s,含砂量≤4%。

7、清孔

當鉆孔深度達到嵌入弱風化巖石直徑的2.5倍時,開始清孔,自檢合格後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應對孔深、傾斜度、孔徑和泥漿性能指標進行檢測,合格後開始吊裝鋼筋籠。提升鋼筋籠後,澆築混凝土前,應再次測量孔深。當沈渣厚度大於3cm時,應進行第二次清孔,符合下列要求後方可澆築混凝土。

①相對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量小於2%;

(2)孔平面位置偏差群樁:100mm單樁:50mm;

(3)鉆孔直徑不小於設計樁徑;

④樁的傾斜率不大於65438±0%;

(5)樁長不小於設計樁長;

清孔時,孔內水位應保持在地下水位或孔外水位以上1.5 ~ 2.0m,以防塌孔。清孔時,要清理附著在套管壁上的泥漿,清除孔底的鉆渣、泥砂等沈澱物。清孔質量對樁的承載力影響很大,所以在清孔完成後短時間內不能灌註混凝土時,要特別註意不要清孔和臨時拔漿,以免降低泥漿對孔壁的壓力,造成塌孔。

不要用加深鉆孔深度的方法來代替清孔。

如果超過上述質量標準的要求,應調整鉆具進行搶救或返工。

8、鋼筋骨架就位

鋼筋籠的制作和放置

鋼筋制作和吊裝的允許偏差:主筋間距為20mm;箍筋間距±10mm;骨架外徑為10mm;骨架保護層厚度為10mm;骨架底面標高為50 mm

鋼筋正式焊接前,應先進行現場條件下的焊接性能試驗,試驗合格後方可進行正式施工。鋼筋籠主筋采用閃光對焊,鋼筋籠接長采用電弧焊。在風雨天焊接時,要采取防風防雨措施。焊接後,冬季對鋼筋接頭進行保溫冷卻,其他時間自然冷卻,避免遇雨。

骨架整體制作,使用吊車進行施工。主筋的焊接接頭應符合橋梁鉆孔灌註樁的施工工藝。總結:第壹批混凝土要用大料鬥灌註,以保證孔底泥渣能沖洗幹凈。料鬥的容量應滿足導管初始埋深不小於1.0m的要求,並滿足填充導管底部空隙的需要。

文章來源於房地產e-net規範的交錯需求。

為了保證鋼筋籠的保護層厚度,每隔2m對稱焊接四個“耳環”。吊裝時,為了保證鋼筋籠不變形,避免鋼筋籠在吊裝過程中變形,在鋼筋籠上設置杉木桿,以加強整體剛度。鋼筋籠插入孔內後,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並加槽鋼焊接,防止澆築混凝土時鋼筋籠上浮或脫落。

成型的鋼骨架必須放置在平坦幹燥的場地上。存放時,各加強筋與地面接觸處要墊等高木塊,每組骨架的節段要排列整齊,以便使用時有序裝車運出。每節骨架上應掛標牌,標明墩號、孔號、節號、隊長、操作者、護筒標高、樁底標高、樁長、鋼筋距護筒頂長度、混凝土頂距護筒頂長度。

9、水下混凝土澆築

灌註水下混凝土前,重新檢測孔深、泥漿淤積厚度和鋼筋籠偏差。檢查合格後,開始灌註水下混凝土,提前對導管進行試壓,試組裝孔外導管,壹端用螺栓將帶橡膠墊的鋼板與套管連接,另壹端連接空氣管接頭。先註入70%的水,然後輸入4.0kPa的氣壓,滾動導管幾次。十五分鐘後,不漏為合格。導管內徑為30cm,用法蘭連接。底段長4m,其余路段為1.5m和2m。接頭處設置錐形護套,防止提升導管時鋼筋籠懸空。導管長度距孔底0.3~0.4m。

首批澆築混凝土的計算過程

v≥π* D2/4 *(h 1+H2)+(π* D2 * h 1)/4

式中:V——澆築第壹批混凝土所需的數量(m3);

D-樁孔直徑(m);

H1-樁孔底部至導管底部的距離壹般為0.4m;

H2——導管的初始埋深(m);

D-導管的內徑(m);

h 1——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深H2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m),即h 1 = HW * YW/YC;

Hw-鉆孔中水或泥漿的深度(m);

Yw-鉆孔中水或泥漿的嚴重程度(kn/m3);

Yc-混凝土拌合物的強度(24KN/m3)。

第壹批混凝土要用大料鬥澆築,保證孔底泥渣能沖洗幹凈。料鬥的容量應滿足導管初始埋深不小於1.0m的要求,並滿足填充導管底部空隙的需要。澆築混凝土後應連續進行,混凝土拌合物應緩慢倒入導管內,防止導管內產生高壓氣囊。在澆築過程中,經常檢測和記錄混凝土頂層的高度,及時提升和拆除導管。導管埋深壹般控制在2.0 ~ 4.0米。最大埋深壹般不超過6m,最小埋深不得小於2m。提導管時,要勻速慢慢提,不要用力過猛。導管始終在孔中心,使導管不被卡住,不掛鋼筋籠,不漏水。避免用力過猛將導管拔出混凝土表面,杜絕斷樁事故。為防止鋼筋籠上浮,當混凝土面接近鋼筋籠底部約1米時,應放慢澆築速度。當混凝土面上升至距鋼筋籠底部4米左右時,可通過提升導管使導管底部高出鋼筋籠底部2米以上,恢復正常澆築速度。水下混凝土灌註後期,導管上口應高出樁頂或護筒內水面4至6米,不得提導管使混凝土下落。

在整個澆築過程中,施工員、質檢員、操作人員堅守崗位,精心組織施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填寫水下混凝土灌註樁施工原始記錄,做好試塊取樣,同時通知監理工程師。

為保證樁頂質量,灌註樁樁頂高度比設計標高高0.8m,接樁前應將超出部分鑿除。樁頭鑿除後,不得有松動、夾泥、偏位、保護層不足等缺陷,以利於柱的連接。

灌註水下混凝土時,必須使用混凝土罐車運送混凝土。不允許使用手車、拖拉機等簡易運輸工具澆築水下混凝土。每次灌註水下混凝土前,仔細檢查導管密封圈的完整性。壹般情況下,每100延米更換壹次密封圈。

想了解更多關於“橋梁鉆孔灌註樁施工技術”的詳細信息,仲達咨詢與施工鏈接的查詢簡單、方便、可靠。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