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出生的時候,全家人都很開心。他已經有三個姐姐了。盼著兒子神往的小明爸爸,終於在孩子落地的那壹刻揚起了眉毛。他總是很吝嗇,殺了家裏唯壹的豬,唯壹的羊和唯壹的雞,請全村人吃飯。這麽多年過去了,村裏的老人還是會閑聊著說起這頓飯。不是食物的豐富讓他們記憶猶新,而是這頓飯成了笑話。
這個笑話發生在幾年後,持續了小明的壹生。小明出生的時候沒有哭,只有笑。助產士說,孩子肯定會有好的未來。小明的爸爸聽了自然高興。他不指望這孩子有什麽遠大前程。只要能替他傳宗接代,他就心滿意足了。毫不誇張地說,小明的父親在小明出生的時候就聞到了棺材的味道,恨不得馬上把自己的輝煌業績報告給祖先。到了小明三歲的時候,父親發現孩子是個傻子,滿滿的希望變成了失望。小明直接從全家的寶貝變成了壹個無足輕重的廢物。
村裏的人立刻都成了神醫。大家都說小明壹出生就發現孩子有問題。可笑的是,他的父親不得不宴請全村人。我們去吃他家的飯就是為了看這個笑話,完全忘記了吃飯的時候滿嘴都是油。小明和家人都成了傻子,連小明的名字也從“明天”的意思變成了“不懂”的意思。為了表明自己不是傻子,小明家裏人對小明更刻薄,當著全村人的面,稱小明為“喬曉明”,這是方言,不好聽但很蠢。於是小明成了“喬曉明”,原本猶豫不決的村民們紛紛效仿,慷慨解囊。大喊,小明家聰明,小明更帥。
我是從我奶奶那裏聽到這個故事的。小明和我爸爸年齡差不多,但他是我爺爺。爺爺奶奶心地善良,我們孫子輩不許叫他喬曉明,只能叫他小明。至於論資排輩的後綴,爺爺奶奶不讓我們加。不允許使用“小明爺爺”這個名字。就算不懂禮儀,十裏八村的人都說我們是大家閨秀。
按理說,小孩子應該怕小明這種人。在孩子們的嘴裏,總有這樣那樣的傳說,像《聊齋誌異》壹樣恐怖。但是我們都不怕小明,因為他是我們最好的玩伴。
小明在大人面前總是畏畏縮縮,在孩子面前總是活潑可愛。他最喜歡和我們玩捉迷藏。他蒙著手數數,也搞不清怎麽從壹數到十。他只有在感覺類似的時候才會轉頭找我們。他找人很準。不管妳躲在柴火堆後面還是大樹後面,他總能在第壹時間發現它們。我們這些生氣罵他打他的孩子,從來不惱。他總是沖妳笑,好像在說:“妳看,我帥不帥?”
小明穿著幹凈的衣服,這在當時的農村是很少見的。他家裏沒人會幫他洗衣服。在他們眼裏,小明沒有餓死是家人最大的恩賜。小明經常自己去河邊洗衣服。夏天,他會先脫衣服。他手裏的衣服要洗壹兩個小時。洗完之後,他不會把它們擦幹。他會在濕的時候直接穿在身上。村裏人調侃他:“小明又火了?”小明樂呵呵地回答:“火,火,涼。”然後雙方笑著各自走了。冬天,小明洗衣服犯愁。河水結冰了,他先鑿了壹個冰洞,然後沖洗。沒人知道他是怎麽鑿的洞,只知道冬天手會凍傷,有時還有很強的水流過。這個時候,小明最煩。連平時和他壹起玩的孩子都覺得他惡心。沒有人註意他。
小明喜歡去我們家。奶奶有壹罐獾油,是小明的最愛。每當他手疼癢難忍的時候,就會不請自來。奶奶會在他的手上、腳上、胳膊上塗上獾油,壹邊畫畫壹邊罵他:“妳就不能不洗衣服嗎?”小明沒有說話,只是笑著說:“不疼,很舒服,很舒服。”村裏的人都很反感。誰有舊衣服就給小明,他們會叮囑他:“大冷天不要把濕衣服穿在身上,知道嗎,喬曉明?”時不時,小明會像哈巴狗壹樣雙手握拳鞠躬。他不敢笑,笑起來臉上的凍瘡會疼。小明把舊衣服帶回家,交給家人,剩下的由家人自己選擇穿。村民們又咒罵起來:“家裏每個人就算穿了衣服,也會和蠻貨較勁。”其實他家並沒有外人看起來那麽邪惡。有壹次我看到他已婚的姐姐偷偷給他錢。他爸過年殺豬,留給他豬蹄。他的姐夫嘲笑他,並給他從縣城買的混合糖蛋糕。只是大家在角落裏曬太陽聊天的時候,他家還是叫他最大聲,打瞌睡的大黃狗被他的高嗓門吵醒了。
童年的放縱被朗朗讀書聲打斷。放學後,我很少回老家,關於小明千篇壹律的故事也不再吸引我。偶爾遇到他,小明還是會叫我:“捉迷藏,捉迷藏。”我笑笑,不置可否。小明笑了笑,依舊天真。
奇怪的是,小明好像只跟我們家孩子玩。等我們長大了,他再也不會和村裏比我們小的孩子玩了。不僅如此,他還學會了抽煙喝酒。小明沒有經濟來源,家裏也滿足不了他日益增長的煙酒癮。於是,小明頻繁出現在紅白喜事上,做壹些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還夾雜壹些煙酒食品。
小明當了婚喪嫁娶的“專業戶”,自然就成了村民的保管員。小明燦去幫紅白事的時候,不做什麽重要的工作。他能做的是精致的作品。什麽是高薪工作?比如白色的東西在進行的時候,守夜會繼續香,會放槍;比如紅色事件時乞丐被送進丐幫,每當兼職乞丐聽說有人喜事,開著拖拉機沖進來,小明就是最好的擋箭牌。沒有人能向他解釋真相,也沒有人能說服他。因此,主家庭會節省很多開支。
由於我很少參與村裏人的紅白事,所以從來沒有見過小明作為村民的風範。看到他的時候,是爺爺去世的悲傷時刻。爺爺在壹個冬天的秋天突然去世了,我們回來的時候,彭羚已經建好了。農村人壹般都是省吃儉用,但喪事也不可小覷。跑席、唱詩班、嗩吶匠等等必須壹應俱全。孝順的兒子和孫子在哀悼期間哀悼和下跪。晚上,他們必須拿著喪禮棒在街上遊行。當村民在門口生火時,團隊必須停下來觀看嗩吶工匠表演“拉三件”的獨特技能,直到火熄滅。輾轉反側,回到家已經是半夜了,棺前香火夜不能斷。已經半死不活的壹家人,沒有經歷過再度過壹個夜晚。這個時候小明就會出現,他會拿著凳子坐在棺材棚裏。任務很簡單也很重要,繼續香火。
長城外的冬夜,寒風刺痛我的臉,彭羚只能保證防風,卻不能保證防寒。我不知道小明是怎麽度過這個寒冷的夜晚的,只知道第二天早上香火還在燃燒。小明坐在凳子上,把煙頭扔了壹地。奶奶叫他進去暖和暖和,他不進去,就拖著凳子壹瘸壹拐地走了。此時,小明的衣服已經不幹凈,眼神也不再清澈。中午,大家都跪下開始吃飯。小明會拿著凳子悄悄過來,不上桌,拿著壹瓶白酒蹲在角落裏。在他面前,他會放兩個海碗:壹個碗裏放著各種蔬菜和肉,另壹個碗裏放滿了炸糕。過壹會兒,他會吃完,點根煙,默默離開。
葬禮後幾天,這家人失去了悲傷感。哭靈變成了幹哭,跪靈也跟女婿開了個玩笑作為孫子,我不能留壹滴眼淚,眼裏的淚被巨大的悲痛壓抑著,讓我難受,但又不能表現出來。每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就是看熱鬧的村民炫耀孝心的時候了。“看,孫子不哭。他的祖父無緣無故地傷害了他。”“看,這個跪的姿勢很失禮。現在的年輕人不像我們。他們跪了就起不來了。”.....聲音越大越放肆,孝子孫子都無法反駁,因為這是必須經受的考驗。突然,小明沙啞的聲音響起:“活著不孝,死了才鬧。”壹句話說完,全場鴉雀無聲,厲害的大姑娘小媳婦想反駁。咒語還沒出口,她就碰到了小明的眼睛。那種眼神從來沒有在小明身上出現過,淡定,從容,淡定。鋒利的長舌瞬間被切斷,誰也不能再抱怨了。
白事結束後,按照老規矩,妳要獎勵幫助過妳的親朋好友。禮物不重,壹人兩瓶酒壹條煙。輪到小明的時候,他煙酒成癮,無論如何也不肯服用。大家都很不解,想盡辦法勸他,他只好約奶奶出來。小明還是不肯,推著說:“獾,獾,不好看,不好看。”童年的回憶瞬間湧入腦海,我幹澀的眼睛粗糙了。小明還記得,他記得我們所有人早就消散在風中的記憶,他記得寒冬裏止癢止痛的獾油,他記得他的爺爺奶奶不讓我們叫他喬曉明。奶奶不再堅持,揉著眼睛對我們說,送妳們小明爺爺。
小明走的時候,突然對奶奶說:“妳死了我幫妳守夜。”沒有人責備他是個打破僵局的人。奶奶對他說:“好,好。”小明拿起凳子轉身走了。我看著他的背影,發現小明已經老了,駝著背。
從此,小明幫村裏操辦婚喪嫁娶時,只吃不拿。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好在周圍村子的人聽說了,只要有紅白事,都會請小明過來。走的時候壹定要給他帶兩瓶酒兩條煙,小明也不會推脫。小明成了真正的村官。村裏的人再談起他,都說:“小明其實不漂亮。他心裏有我們。”
幾年後,小明醉倒在雪地裏,死在了從外村幫忙回家的路上。他在漆黑的夜晚死去,親朋好友匆匆安葬,仿佛他從未來過這裏。
家鄉的村莊也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荒廢,只剩下不願離去、倔強產煙的老人。當人們經常說起村子什麽時候留不住年輕人,開始衰落的時候,老人們都說好像是小明走的那個冬天。